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1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自适时适清适均适过适百适重适再适
所适奚适适适三适政适合适会逢其适配适
何适取适寄适节适祸适宜适作适遣适
闲适之适游适更适正适和适优游自适二适
远适中适调适静适纵适科适凉适马适
安适他适娱适从适恬适荣适冢适偕适
无适酣适散适宴适指适冲适主一无适遐适
不适燕适顺适得适旷适贰适颊适应适
造适已适酒适快适谐适切适出适平适
欢适一适惬适赏适舒适众适利适仪适

词语解释:自适  拼音:zì shì
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庄子·骈拇》:“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 盗跖 与 伯夷 ,是同为淫僻也。” 唐 薛戎 《游烂柯山》诗:“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宋史·洪芹传》:“退寓 永嘉 ,怡然自适。”《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词语解释:所适  拼音:suǒ shì
所嫁之人,丈夫。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多少词人能改革?夺旦还生,演作风流剧。美妇因而讐所适,纷纷邪行从斯出。”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我姐妹五人,各有所适。”
词语解释:何适  拼音:hé shì
到哪儿去。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王以 奢 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问 朱 何适, 朱 告以北上。”
词语解释:闲适  拼音:xián shì
亦作“间适”。亦作“闲适”。 妾代嫡妻之意。《汉书·杜钦传》:“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徠异态;后徠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颜师古 注:“间,代也,音居莧反。适读曰嫡。”
亦作“间适”。亦作“闲适”。 清闲安逸;优游自在。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至於‘讽諭’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宋 苏轼 《与监丞事书》:“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宜及今为乐。异时一为世故所縻,求此閒适,岂可復得耶?”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石郎蓑笠墓》:“时以短笛自娱,意亦閒适。” 郁达夫 《一个人在途上》:“这一年的暑假,总算过得最快乐,最闲适。”
词语解释:远适  拼音:yuǎn shì
远往;远行。 唐 杜甫 《晓发公安》诗:“舟楫渺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元 黄镇成 《远适》诗:“吉日有远适,我行志四方。” 秦牧 《花城·社稷坛抒情》:“有人远适异国归来,俯身去吻一吻自己国门的土地。”
词语解释:安适  拼音:ān shì
安乐舒服;安静舒适。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 明 方孝孺 《答许廷慎》:“足下本安适无所苦,而駸駸焉欲抉发奇秘与造化争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又按《左传》称 公叔文子 老矣,輦而如公。盖以人挽舆尤觉安适也。”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安适的小天地,正合我的意,正能寄托我彷徨的心。”
词语解释:无适  拼音:wú shì
(1).犹无往,到处。《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 杨倞 注:“适,往也。无往不易,言所至皆不可易。”《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赋诗归来,高蹈独善,亦既超旷,无适非心。” 张铣 注:“旷,明;适,往也。言既远明事理,则无往不合其心也。”
(2).不快,不舒畅。 唐 岑参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诗:“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1).见“ 无适无莫 ”。
(2).无敌。适,通“ 敌 ”。《战国策·秦策三》:“ 吴王 夫差 无适於天下,轻诸侯,凌 齐 晋 ,遂以杀身亡国。”《淮南子·齐俗训》:“夫一者至贵,无适於天下,圣人託於无适,故民命繫矣。”
词语解释:无适无莫  拼音:wú shì wú mò
谓没规定该如何,也没规定不该如何。多指在坚持一定目标下,善用灵活权宜手段。语本《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朱熹 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 谢氏 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於猖狂自恣乎?此佛 老 之学……圣人之学不然。於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心平志諭,无适无莫,期於得道而已。” 刘昞 注:“付是非於道,不贪胜以求名。” 晋 郗超 《奉法要》:“夫君子之心,无适无莫……宜其任行藏於所遇,岂有心於隐显。”《法苑珠林》卷五四:“夫供会之法,以不限为本,无适无莫,乃应檀心。”《朱子语类》卷一一三:“﹝无适无莫:﹞此‘适’字,当为‘吾谁适从’之‘适’,音‘的’,是端的之意,言无所定,亦无不定耳。”
词语解释:不适  拼音:bù shì
(1).不往;不至。《书·盘庚上》:“ 盘庚 迁于 殷 ,民不适有居,吁众慼,出矢言。” 孔 传:“适,之也。”
(2).不合;不调。《管子·任法》:“凡为主而不得用其法,不适其意,顾臣而行。”《后汉书·章帝纪》:“去秋雨泽不适,今时復旱,如炎如焚。”
(3).身体不舒服。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笙村灵梦记》:“﹝ 王笥生 ﹞偶患不适,思觅一逭暑之处。” 万里鹏 《关于X》诗:“有同学说,我讨厌它,见了就脑袋发胀全身不适。”
(4).指不惬意,不愉快。 唐 李商隐 《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宋 陈与义 《晚步》诗:“畎亩意不适,出门聊散忧。”
(5).不得,不招致。《韩非子·说林下》:“ 崇侯 、 恶来 知不适 紂 之诛也,而不见 武王 之灭之也。” 王先慎 集解:“《书大传》一注:‘适,得也。’”
(6).不敷,不足。《汉书·循吏传·黄霸》:“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关西 人谓补满为适。马少士多,不相补满也。”
词语解释:造适  拼音:zào shì
谓寻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於故简中覩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望形而高深莫窥,听言而是非不惑,所莅造适,不可得其详也。”
词语解释:欢适  拼音:huān shì
欢乐惬意。《宋书·范晔传》:“上尝宴饮欢适,谓 曄 曰:‘我欲歌,卿可弹。’” 唐 白居易 《咏怀》:“先务身安閒,次要心欢适。” 宋 苏轼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之一:“公退清閒如致仕,酒餘欢适似还乡。”
词语解释:时适  拼音:shí shì
适时。 汉 马融 《长笛赋》:“取予时适,去就有方。”
词语解释:奚适  拼音:xī shì
犹言奚啻。《淮南子·道应训》:“ 跖 之徒问 跖 曰:‘盗亦有道乎?’ 跖 曰:‘奚适其无道也。’” 王念孙 曰:“适与啻同。”见《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十二》
词语解释:取适  拼音:qǔ shì
寻求适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唐 岑参 《渔父》诗:“竿头钓丝长丈餘,鼓栧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诗:“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
词语解释:之适  拼音:zhī shì
前往;往来。《后汉书·祢衡传》:“﹝ 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先主 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餘日。”
词语解释:中适  拼音:zhōng shì
(1).中正适当。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言秉中适而据乎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用权於变,则失中适之宜。”《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冬不凄寒,夏无炎燀。钧调中适,可以永年。” 李善 注引 高诱 曰:“适,中也。”
(2).心中安适。 唐 白居易 《负冬日》诗:“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词语解释:他适  拼音:tā shì
指女子另嫁他人,改嫁。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崔 已他适,而 张 诡计以求见, 崔 知 张 之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我的 香君 ,怎的他适了?” 清 刘大櫆 《钱节妇传》:“节妇年已长大,家人趣使他适,伯叔兄弟,交口一辞。”
词语解释:酣适  拼音:hān shì
畅快舒适。 宋 苏轼 《书〈东皋子传〉后》:“然喜人饮酒,见客举盃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於客。”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诵已,大呼自豪,往往凌其座人,淋漓酣适,若不可羈御。”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乃因有风,又在河畔,眠甚酣适。”
词语解释:燕适  拼音:yàn shì
安适。《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 林甫 善养君欲,自是帝深居燕适,沉蛊袵席,主德衰矣。”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苑田纪》:“《诗》有之:‘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重父母之所遗也。夫桑梓且然,况其所燕适而世守者乎?”
词语解释:已适
已嫁出
词语解释:一适  拼音:yī shì
(1).一度贡举或推荐。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
(2).一种快意之事。《北齐书·邢子才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讎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3).一往。《宋史·公主传·神宗十女》:“ 徐国长公主 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 西池 而已。”
(4).一概适合。《朱子语类》卷三:“ 原思 之辞常禄,使其苟有餘,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於义而已。”
词语解释:清适  拼音:qīng shì
(1).清美。 晋 陆云 《请吴王引师友文学观书问道又启》:“臣前啟可与师友文学观书论道,今又天时清适,正是讲诵之日。”《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引 明 陈束 《后冈集》:“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有 应物 之冲淡,兼 曲江 之沉雅,体 王 孟 之清适,具 岑 高 之悲壮。”
(2).闲适舒畅。 宋 范仲淹 《与戚寺丞书》:“自至琴署,谅敦清适。” 元 黄镇成 《城西纪事》诗:“今日稍清适,独出城西村。” 明 袁宏道 《论隐者异趣》:“姑寻世间一种幽閒清适之乐,以自徜徉度日。”
词语解释:适适  拼音:shì shì
分明,清楚。适,通“ 的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天明,母重启 济 :‘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亦何惜不一验之?’” 宋 陈造 《闲适》诗:“槁木山麓正适适,从来里舍议家丘。”
惊恐失色貌。《庄子·秋水》:“於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陆德明 释文:“适适、规规,皆惊视自失貌。” 成玄英 疏:“适适,惊怖之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一日,博党款门访 才 ,窥见女,适适惊。” 何垠 注:“适音惕,惊貌。” 清 潮声 《记栗主杀贼事》:“偷儿听之,适适然惊,以为彼暗伏多人,戒勿为声响,将致余之死命。”
词语解释:寄适  拼音:jì shì
寄托闲适的心情。 宋 苏辙 《望嵩楼》诗:“游心四山外,寄适杯酒中。”
词语解释:游适  拼音:yóu shì
犹游乐。《宋书·王敬弘传》:“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魏书·夏侯道迁传》:“於京城之西,水次之地,大起园池,殖列蔬果,延致秀彦,时往游适。” 宋 沉辽 《杂诗》之四:“ 御寇 好游适,初闻内观赏。”
词语解释:调适  拼音:tiáo shì
(1).协调。《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於东北,尽於西南;阴气起於西南,尽於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李少卿 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 章炳麟 《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 蔡元培 《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
(2).合适,适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
(3).犹调理;调养。《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
词语解释:娱适  拼音:yú shì
欢乐适意。《北齐书·文襄帝纪》:“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宋 蔡襄 《陪诸君会史馆园》诗:“佳人足娱适,远思何夷犹。”
词语解释:散适  拼音:sàn shì
谓走动散心。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阴德延寿》:“踰期,无他故,復之 杭 ,舟阻风,偶泊向时赠钱处,登岸散适。”
闲适。 唐 刘元淑 《夏云赋》:“尔乃舍精飘扬,逐吹低举,周游散适,不常其所。”
词语解释:顺适  拼音:shùn shì
(1).顺从,迎合。《战国策·燕策三》:“於是尊 荆軻 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 荆軻 所欲,以顺适其意。”《汉书·元后传》:“ 宣帝 闻太子恨过诸娣妾,欲顺适其意,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 政君 与在其中。” 宋 苏辙 《春秋论》:“事有以拂乎吾心,则吾言忿然而不平;有以顺适乎吾意,则吾言优柔而不怒。”
(2).顺应,适应。《旧唐书·裴度传》:“伏以颐养圣躬,在於顺适时候。若饮食有节,寝兴有常,四体唯和,万寿可保。”
(3).顺心适意;顺遂舒适。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 养浩兄 在 深溪 必顺适。” 明 汪绮石 《理虚元鉴·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凡患此疹者,如心性开爽,养调自然,又当境遇顺适,则为可治。” 杨朔 《北线》:“ 李全喜 心情顺适,心眼也变机灵了。”
(4).通顺恰当;流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 乐天 之诗……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愜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在同伴中以直爽著名的 蒋华 忽然感觉口齿间不大顺适,吞吐地说:‘他们对于你也说了好些闲话呢?’”
词语解释:酒适  拼音:jiǔ shì
谓酒后之快意。《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
词语解释:惬适  拼音:qiè shì
(1).犹闲适。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然得於早春,则有‘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得於愜适,则有‘客来当意愜,花发遇歌成。’”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之二:“此科文如 仲岳 之才气, 贯汀 之清拔, 允中 之愜适……皆宜雋而不雋,岂果有命耶?”
(2).舒服。 宋 欧阳修 《有赠端溪绿石枕蕲州竹簟呈原父圣俞》诗:“自然唯与睡相宜,以懒遭闲何愜适。”
词语解释:均适  拼音:jūn shì
谓调节适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稟,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
词语解释:三适  拼音:sān shì
(1).谓好德、贤贤、有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 王琦 注:“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
(2).三件适意的事。 唐 白居易 《三适赠道友》诗:“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人伦礼用》:“ 东坡 三适:日起理髮,午窗坐睡,夜卧濯足。”
词语解释:节适  拼音:jié shì
谓有节制而适度。《晏子春秋·问上二六》:“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 张纯一 校注:“节适,官无冗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是以当食不知辛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
词语解释:更适  拼音:gēng shì
改嫁。《南史·孝义传上·徐元妻许氏》:“先是, 新蔡 徐元 妻 许 二十一丧夫,子 甄 年三岁,父 揽 愍其年少,以更适同县 张买 。”
词语解释:静适  拼音:jìng shì
恬静舒畅;安静舒适。 老舍 《黑白李》:“脸上有点极静适的笑意,好像是又买着一册善本的旧书。”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陈设颇整齐雅致……令人觉得幽丽而静适。”
词语解释:从适  拼音:cóng shì
犹言顺心适意,随遇而安。 明 皇甫冲 《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从适得所遣,何为苦拘迫。”
词语解释:宴适  拼音:yàn shì
安适。 明 王守仁 《龙冈新构》诗:“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
词语解释:得适  拼音:de shì
犹得宜。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及后女弟随 沘阳主 入 长乐宫 ,进止得适,人事修备,奉事太后,下及侍御贡御问遗,皆得其欢心。太后异之,上可意焉,遂入掖庭。”
词语解释:快适  拼音:kuài shì
畅快舒适。 宋 苏舜钦 《金山寺》诗:“气象特清壮,所览輒快适。” 明 归有光 《己未会试杂记》:“昨自 瓜州 渡 江 ,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适。” 叶圣陶 《英文教授》:“于是他带着快适的笑容,回到人间的国土。”
词语解释:赏适  拼音:shǎng shì
赏心适情。《北史·阳休之传》:“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我赏适,真是樊笼矣。’” 明 袁中道 《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曹务清简,萧然无事,偕诸客文酒赏适。”
词语解释:过适  拼音:guò shì
见“ 过謫 ”。
词语解释:过谪  拼音:guò zhé
亦作“ 过适 ”。 责备;怪罪。《逸周书·酆保》:“呜呼!王孙其尊,天下适无,见过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一》:“此文本作‘无见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三句各四字,而以适、益、迹为韵。适读为謫,无见过謫者,无见责於人也。” 清 陈确 《答沉朗思书》:“仁兄至不惜以身示教,谓但见己之不修,未觉人之过謫,善甚,善甚。”
词语解释:政适  拼音:zhèng shì
讨伐敌人。政,征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政适伐国,莫敢不听。”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政适音征敌。”
词语解释:祸适  拼音:huò shì
责其罪过;谴责。《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毛 传:“适,过也。” 郑玄 笺:“勿罪过,与之祸适。”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祸读为过,《广雅》曰:‘謫、过,责也。’謫与适通。勿予过謫,言不施谴责也……祸与过古字通。《荀子·成相篇》説刑曰:‘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即罪过字。《汉书·公孙宏传》:‘诸常与 宏 有隙,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史记》过作祸。”
词语解释:正适  拼音:zhèng shì
正嫡,嫡子。适,通“ 嫡 ”。《诗·大雅·大明》“天位 殷 适” 毛 传:“ 紂 居天位,而 殷 之正适也。”《战国策·楚策四》:“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春秋》戒之。” 汉 刘向 《列女传·霍夫人显》:“ 许后 之子,以正适立为太子。”
词语解释:纵适  拼音:zòng shì
恣意安适。《三国志·蜀志·简雍传》:“在 先主 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唐 李白 《大鹏赋》:“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钱既入手,心又翻然,纵适之情,又却如故。”
词语解释:恬适  拼音:tián shì
(1).安适。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书》:“某稔闻才业之美,尚淹擢用,向承非罪被移,众论可怪。贤者处之,想恬适也。”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 石农先生 自髫年及於中岁……多处於忧患之中,即偶有恬适之时,亦思往念来,不可终日。” 叶圣陶 《归宿》:“ 陈君 慨叹道,这真是个不解之谜,既然感觉到这种境界未必恬适,却又喜欢向它奔趋!”
(2).指随遇而安的性格。《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虞博士 爱 庄徵君 的恬适, 庄徵君 爱 虞博士 的浑雅。”
词语解释:指适  拼音:zhǐ shì
(1).合乎主旨。 晋 陆机 《文赋》:“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按,一说“适”音dí,当。见 张少康 《〈文赋〉集释》
(2).犹指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某等以其梦指适异常,试往相问,而果各得此梦,符协如一。”
词语解释:旷适  拼音:kuàng shì
旷达闲适。《宋史·张齐贤传》:“﹝ 齐贤 ﹞得 裴度 午桥庄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觴咏其间,意甚旷适。”
词语解释:谐适  拼音:xié shì
(1).和谐顺适。 清 袁昶 《智凝上人新辟睡轩》诗:“醉倒慹然枯木,形影谐适两相忘。”
(2).协调。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词无不谐适之调,作词者未能熟精斯调耳。”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者,简帛重烦,多取记忆,故或用韵文,或用耦语,为其音节谐适,易於口记,不烦记载也。”
词语解释:舒适  拼音:shū shì
舒服安逸。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非直饮食遂性,舒适自在;至於粪溺,自然一处,不须扫除。” 宋 苏轼 《睡乡记》:“其人安恬舒适,无疾痛札癘。” 巴金 《〈神·鬼·人〉·神》:“在这里我过得很舒适。”
词语解释:百适  拼音:bǎi shì
见“ 百謫 ”。
词语解释:百谪  拼音:bǎi zhé
亦作“ 百适 ”。 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輒诣寺舍白 遵 曰:‘ 陈 卿今日以某事适。’ 遵 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 宋 陆游 《病后作》诗:“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謫。”
词语解释:合适  拼音:hé shì
适宜。谓符合主观或客观的要求。 老舍 《骆驼祥子》七:“况且吃住都合适,工作又不累,把身体养得好好的也不是吃亏的事。” 曹禺 《日出》第一幕:“要是 方先生 看着不合适,告诉我,我把我的屋子让给他。”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可是我这次来,没有带它,因为只有游击队才有那种东西,到这里就有些不合适了。”
词语解释:宜适  拼音:yí shì
谓恰当、适中;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宋书·薛安都传》:“小子无宜适,卿往与手,甚快。”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其卧酪,待冷煖之节:温温小煖於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 宋 司马光 《圉人传》:“缓之以尽其材,急之以禁其逸,鞭策以警其怠,恩渥以驯其心,使之得其宜适而不劳,亦不使有遗力焉。”
词语解释:和适  拼音:hé shì
(1).犹和顺;柔顺。《文选·宋玉〈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 吕延济 注:“言性灵和适,心肠调顺,宜侍君旁。”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尔脩态横生,芳性和适。”
(2).协调;调和;舒适。《淮南子·本经训》“明照于日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汉 高诱 注:“雌雄,犹和适也。”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孟夏》《灌佛经》:“春夏之际,殃罪悉毕,万物并生,毒气未行,时节和适。”《黄庭内景经·口为》“口为玉池太和宫” 唐 梁丘子 注:“百节调柔,五臟和适。” 明 宋濂 《赠高丽张尚书还国序》:“酒觴流行,伎乐交作,酣畅和适,礼意有加焉。”
词语解释:科适  拼音:kē shì
见“ 科讁 ”。
词语解释:科谪  拼音:kē zhé
亦作“ 科适 ”。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史记·大宛列传》:“置 居延 、 休屠 以卫 酒泉 ,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 张守节 正义:“音讁。 张晏 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 武帝 天汉 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 朔方 也。”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 汉 桓宽 《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 明 文徵明 《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
词语解释:荣适  拼音:róng shì
荣耀安乐。 唐 沉既济 《枕中记》:“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词语解释:冲适  拼音:chōng shì
亦作“冲适”。 冲和顺适。 邓之诚 《清诗纪事初编·赵湛》:“ 魏裔介 选其诗入《溯洄集》,称为萧然冲适,不可攀躋。”
词语解释:贰适  拼音:èr shì
另有所适从。《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 孔颖达 疏:“惟我天下之事,不有二处之适。言己之适 周 ,不更适他也。” 宋 熊鉌 《适堂说》:“不贰适者,谓此心当一於其所往,而不可以有间也。”
词语解释:切适  拼音:qiē shì
急切激越。《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举坐而善。” 高诱 注:“抮,转也。转其和更作急调激楚之音,非正乐,故举坐而善之。”
词语解释:众适  拼音:zhòng shì
适宜于众人的行为。《文子·微明》:“义者,比之於心而合於众适也。”《淮南子·主术训》:“法生於义,义生於众适,众适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
词语解释:重适  拼音:chóng shì
亦作“ 重嫡 ”。 古代称诸侯的嫡长孙。《管子·幼官》:“重适入,正礼义。” 尹知章 注:“重适,谓承重也。适,诸侯之世子也。”《宋书·礼志二》:“大功为重嫡之服,则虽誓,无復有三年之理明矣。”参见“ 承重 ”。
亦作“ 重嫡 ”。 旧时谓妇女再嫁。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直到 宋 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词语解释:承重  拼音:chéng zhòng
(1).指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封建宗法制度,其人及父俱系嫡长,而父先死,则祖父母丧亡时,其人称承重孙。如祖父及父均先死,于曾祖父母丧亡时,称承重曾孙。遇有这类丧事都称承重。《仪礼·丧服》“适孙” 唐 贾公彦 疏:“此谓适子死,其适孙承重者,祖为之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祖母病革,承重南旋。”《称谓录·孙》引 清 毛奇龄 曰:“盖古有承重之称,谓其承大宗之重,非专指丧服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非但是嫡亲的祖父,并且他老子先死了,他还是一个承重孙呢。”
(2).承受重量。
词语解释:会逢其适  拼音:huì féng qí shì
恰巧碰上那个场合。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子谓 仲长子 光 曰:‘山林可居乎?’曰:‘会逢其适也,焉知其可。’”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下》:“ 舒守谦 以被逐,逃死于 舒元舆 ,亦会逢其适也。”
词语解释:作适  拼音:zuò shì
寻欢作乐。《南史·桓康传》:“帝左右人曰:‘一府皆眠,何不缘墙入?’帝曰:‘我今夕欲一处作适,待明日夜。’”
词语解释:优游自适  拼音:yōu yóu zì shì
悠闲适意。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十:“城南有别墅,每良辰美景,以小车载酒,优游自适。”
词语解释:凉适  拼音:liáng shì
亦作“凉适”。 凉快舒适。 阿英 《盐乡杂信》三:“太阳本已晒得头痛,忽然得到一个万竿竹林,走在里面,真是凉适极了。”
词语解释:冢适  拼音:zhǒng shì
冢嫡。《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晋书·李雄载记》:“ 李驤 与司徒 王达 諫曰:‘先王树冢适者,所以防篡夺之萌,不可不慎。’”
词语解释:主一无适  拼音:zhǔ yī wú shì
专一,无杂念。《二程粹言》卷上:“或问 敬子 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 宋 朱熹 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朱子语类》卷一二○:“ 程子 所谓主一无适,主一只是专一。” 梁启超 《说常识》:“一国之中,但使能有少数仁人君子,挟主一无适之诚,行百折不回之气,以日夜与恶社会为不断之争鬭,而谓终不能征服之者,吾未之前闻。”
词语解释:颊适  拼音:jiá shì
谓和颜悦色。《庄子·渔父》:“不择善否,两容颊适。” 成玄英 疏:“善恶二边,两皆容纳,和颜悦色。” 陆德明 释文:“善恶皆容,颜貌调适也。颊或作颜。”
词语解释:出适  拼音:chū shì
出嫁。《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晋 戴祚 《甄异录·秦树》:“承未出适,我亦未婚,欲结大义,能相顾否?”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得书,知尊候万福,兼知九姐出适,深喜深喜。”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物》:“ 徐氏 ,家都城 鸣玉坊 ,係 宽河卫 已故指挥 徐亮 女,幼尚清净,誓不出适。”
词语解释:利适  拼音:lì shì
锋利而适用。《管子·兵法》:“利适,器之至也。” 尹知章 注:“兵刃利而适者,其器得宜之至。”
词语解释:再适  拼音:zài shì
(1).谓第二次得其人。《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汉书·武帝纪》:“再适谓之贤贤。”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
(2).妇女再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廖姥 ﹞年未三十而寡,誓不再适。”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钱牧斋 宗伯有甥女,夫死再适, 钱 往贺。”
词语解释:配适  拼音:pèi shì
见“ 配嫡 ”。
词语解释:配嫡  拼音:pèi dí
亦作“ 配适 ”。 谓庶子的地位、力量和嫡子相匹敌。《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词语解释:遣适  拼音:qiǎn shì
犹言遣兴舒情。《歧路灯》第十回:“ 潜斋 也问了些各省保举曾否齐集,引见在於何日,守候日久作何遣适的话。”
词语解释:二适  拼音:èr shì
亦作“ 二嫡 ”。两个正妻。《春秋·隐公五年》“考 仲子 之宫” 晋 杜预 注:“诸侯无二嫡。” 孔颖达 疏:“诸侯不再娶,於法无二适。”《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公肃》:“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 秦 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皆嫡也,两祔无嫌。”
再嫁。 汉 班昭 《女诫》:“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
词语解释:马适  拼音:mǎ shì
复姓。《汉书·王莽传下》:“ 鉅鹿 男子 马适求 等谋举 燕 赵 兵以诛 莽 ,大司空 王丹 发觉以闻。” 颜师古 注:“ 马适 ,姓也。 求 ,名也。”
词语解释:偕适  拼音:xié shì
谓同趋一个方向。《初学记》卷二三引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赞》:“道有偕适,理无二归。”
词语解释:遐适  拼音:xiá shì
犹高就。 明 文徵明 《寄陆安甫》诗:“閬风吹瑶华,知君有遐适。顾君廊庙器,岂久在山泽!”
词语解释:应适  拼音:yìng shì
见“ 应敌 ”。
词语解释:应敌  拼音:yìng dí
(1).迎击来敌。《管子·枢言》:“故德莫如先,应适莫如后。” 戴望 校正:“适,古‘敌’字。”《淮南子·兵略训》:“应敌必敏,发动必亟。”《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
(2).应付对手。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士人多用他人议论》:“士人应敌文章,多用他人议论而非心得。”
词语解释:平适  拼音:píng shì
安康顺适。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之十八:“道眼所照,知已平适,但治行迫遽,亦少劳神矣。”
词语解释:仪适  拼音:yí shì
仪式;礼节。《后汉书·窦融传》:“ 融 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 李贤 注:“犹言仪注。”
共11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