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适意 拼音:shì yì
(1).宽心,舒适。《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眄睞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唐 楼颖 《东郊纳凉》诗之三:“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飊。” 宋 陆游 《饮酒》诗:“人生适意即为之,醉死愁生君自择。”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
(2).称心,合意。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颜貌修丽,风表闲雅,望之溢目,接之适意……然心蔽神否,才无所堪。”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小不适意,则有飞扬跋扈之心。”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德宗 之幽居 瀛臺 ,因肝疾而怫鬱愈甚,小监偶不适意,輒罚令长跪。” 郭沫若 《今昔集·题画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词语解释:适从 拼音:shì cóng
犹依从。《韩非子·扬权》:“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唐 杜甫 《早发》诗:“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宋 范成大 《钩池口阻风迷失港道》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 郭 悵悵莫知适从,姑繫马树下。”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无可适从的站着。”词语解释:适性 拼音:shì xìng
称心,合意。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寥寥 安期 ,虚质高清,乘光适性,保气延生。” 宋 苏辙 《寒食游南湖》诗之一:“适性逢樽酒,开怀挹友生。”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词语解释:适来 拼音:shì lái
(1).犹往来。《国语·周语中》:“其适来班贡,不俟馨香嘉味。” 韦昭 注:“适,往也。”
(2).犹刚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南边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寧无情乎?’”《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适来鉴貌辨色,观君与凡俗不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适来佳丽,是 崔相国 的女孩儿。”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转笑适来呼吸顷,正襟危坐亦欺人。”
(3).犹近来。 前蜀 贯休 《少年行》之三:“马上黄金鞍,适来新赌得。”《水浒传》第八三回:“适来四个贼臣设计,教枢密 童贯 启奏,将 宋江 等众,要行陷害。”词语解释:适时 拼音:shì shí
适合时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会义适时,颇益讽诫。” 宋 曾巩 《汉广亭》诗:“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 元 许衡 《读〈易〉私言》:“刚健则有可久之义,得中则有适时之义。” 峻青 《秋色赋·瑞雪图》:“今冬的雨雪来得既适时,又充分。”词语解释:适当 拼音:shì dàng
合适;妥当。《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昔 萧何 镇守 关中 ,足食成军,亦适当耳。”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之五:“高下适当,轻重得宜。”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同治四年》:“五月,木棉极盛,阴晴适当。”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一:“演员做戏,从做脚色入手,诚然是一个适当正确的方法。”
适逢,恰遇。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师范 适当依附于勤王,诚宜鼓扇恩信,完结民力,宽而有众,才可合顺。” 宋 李纲 《与中书冯侍郎书》:“第某罪戾之跡,幸蒙赦宥,获遂北归,适当贼发之时,道路惊恐,崎嶇艰阻,不可名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誄词安属,顾我适当骑省之年。”词语解释:适口 拼音:shì kǒu
适合口味。《宋书·孔琳之传》:“所甘不过一味,而陈必方丈,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费。” 唐 杜甫 《病橘》诗:“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刺毁》:“ 丘文庄 自製饼,软腻适口。”《孽海花》第七回:“我们并不叫局,不过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适口些。”词语解释:适用 拼音:shì yòng
谓适合使用。《逸周书·大戒》:“谋和适用,覆以观之,上明仁义,援贡有备。”《晋书·职官志序》:“及 秦 变 周 官, 汉 遵 嬴 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於斯。” 宋 曾巩 《侍中制》:“从容应物,有适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据经之论。” 清 张维屏 《读书》诗:“文章不适用,棃枣灾何穷!”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五:“工具破败,不堪适用。”词语解释:适情 拼音:shì qíng
顺适性情。《淮南子·人间训》:“故直意适情,则坚强贼之。”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作五言以叙之》:“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诗,适情之具。”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你能想像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词语解释:适所 拼音:shì suǒ
得所,得到合理安置。 清 揆叙 《鹰坊歌》:“羣飞众动各适所,丹山鸞凤常游翔。”词语解释:适然 拼音:shì rán
(1).偶然。《韩非子·显学》:“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於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两处取名,适然相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人之赋形,有羊白,有兔缺,有六指,非适然而有,由星气胎感致之。”
(2).当然。 汉 贾谊 《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得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汉书·礼乐志》:“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 颜师古 注:“言正当如此,非失道也。”词语解释:适逢 拼音:shì féng
恰好遇到。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当 皖 中兵叛之时,不幸适逢二次国恤,全国震惊。”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五:“第二天,也就是扩大宣传周的第六日,上午适逢是部务会议。”词语解释:适野 拼音:shì yě
犹言前往野外。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宋 邢居实 《秋风三迭》诗之三:“登高望远不自聊,驾言适野兮谁与游遨?” 清 谢重辉 《适野》诗:“适野听鸣禽,轻装冒朝旭。”词语解释:适俗 拼音:shì sú
犹言适应世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明 文徵明 《夏日简履约》诗:“适俗无尘韵,还山有竹居。”词语解释:适兴 拼音:shì xìng
犹遣兴。《二刻拍案惊奇》:“偶与朋友辈适兴閒步,容或有之,并无越礼之事。” 清 陈梦雷 《涌泉寺》诗:“俗客少过偏适兴,老僧静对更忘言。”词语解释:适值 拼音:shì zhí
恰好遇到。《列子·说符》:“ 宋元君 曰:‘昔有异技于寡人者,技平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寄问刘白〉》:“适值此诗来,欢喜君知否。” 宋 苏洵 《上富相公书》:“方今困而復起,起而復为宰相,而又适值乎此时也。” 鲁迅 《书信集·致江绍原》:“惠函收到,来校后适值外出,不能面晤为怅。”词语解释:适莫 拼音:shì mò
指用情的亲疏厚薄。《后汉书·李燮传》:“时 潁川 荀爽 、 贾彪 ,虽俱知名而不相能, 燮 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适,音的。心之所主为适,心之所否为莫。” 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英材,无比适莫。”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观此可知当日 东林 诸君子蹇裳濡足之习,先生亦心非之,故言之凛然,絶无适莫。”词语解释:适远 拼音:shì yuǎn
谓到远地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谓适远为陟,《书》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词语解释:适志 拼音:shì zhì
犹言舒适自得。《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郭象 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晋书·文苑传·张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覊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词语解释:适会 拼音:shì huì
(1).适应,融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随变适会,莫有定準。”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情景适会,与造物同其妙。”
(2).犹适逢。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 陵 之功。” 宋 范质 《诫儿侄八百字》诗:“适会龙飞庆,玉泽天下流。”词语解释:适可 拼音:shì kě
(1).适合;适宜。《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书》:“及其饱闷已过,情景适可,则仍旧如前锁门独坐而读我书也。”
(2).只能,仅仅可以。《百喻经·雇倩瓦师喻》:“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词语解释:适宜 拼音:shì yí
合适,相宜。《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宋书·范泰传》:“器有要用,则贵贱同资;物有适宜,则家国共急。”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三札子》:“调羹者,多盐则太咸,多梅则太酸,和调适宜,最为难事。” 茅盾 《尚未成功》:“天才遇着适宜的环境,一定要开花结果。”词语解释:适尔 拼音:shì ěr
(1).犹偶尔。《书·康诰》:“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 蔡沉 集传:“人有大罪,非是故犯,乃其过误,出於不幸,偶尔如此。”
(2).犹刚才。《太平广记》卷三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章仇兼琼》:“家人惊异曰:‘适尔奉命,还何处(遽)也?’”词语解释:适归 拼音:shì guī
往归;归向。《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毛 传:“适,之也。” 郑玄 笺:“今政乱国,将有忧病者矣。曰此祸其所之归乎?言忧病之祸,必自之归为乱。”《史记·伯夷列传》:“ 神农 虞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周流四方,无所适归。”词语解释:适中 拼音:shì zhōng
亦作“ 适衷 ”。
(1).既不是太过,又不是不及。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高臺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中而已矣。”《北齐书·杜弼传》:“奚取於适衷,何贵乎得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是知天下鉅细事,惟适中可以久而不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自 汉 而后,歷代史臣,壹规 班氏 ,詎皆聋聵,要在适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二:“他的身材适中。”
(2).谓地理位置不偏于哪一面。 明 孙传庭 《趣赴保任谢恩疏》:“即臣兼管 直省 属地颇宽,驻扎衙门似宜适中,以便调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由所居至县城,其地适中,过必憇息。” 巴金 《第四病室》第四章:“他的茶馆地点适中,又宽敞,所以生意好。”词语解释:适足 拼音:shì zú
谓充足适度而不过分。《墨子·经说下》:“损饱者去餘,适足不害,能害饱。” 孙诒让 间诂:“能与而通。害饱,疑当作饱害。言若食适足不害于人,而过饱乃为害。”《汉书·食货志上》:“故大孰则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则糴二,下孰则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词语解释:适丁 拼音:shì dīng
适逢,恰遇。 唐 韩愈 《原鬼》:“故其作而接於民也无恆,故有动於民而为祸,亦有动於民而为福,亦有动於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作《原鬼》。” 宋 范成大 《河豚叹》诗:“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适丁是时者,未易一理局。” 宋 范成大 《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词语解释:适过 拼音:shì guò
责备,谴责。《史记·吴王濞列传》:“ 盎 对曰:‘ 吴 楚 相遗书,曰“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 鼂错 ,復故地而罢。’” 司马贞 索隐:“适音直革反,又音宅。”词语解释:适愿 拼音:shì yuàn
犹言符合心愿。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内子性仁和,闻之无难色,遂輦而迎之,其喜於适愿也如是。” 清 李调元 《潘訒斋过寿佛宫见访》诗:“标梅歌适愿,芍药赋将离。”词语解释:适正 拼音:shì zhèng
指当继位的嫡子。《韩非子·亡徵》:“轻其适正,庶子称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词语解释:适趣 拼音:shì qù
犹言自得其趣。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真率铭》:“不言是非,不论官府,行立坐卧,忘形适趣。”词语解释:适己 拼音:shì jǐ
犹自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词语解释:适人 拼音:shì rén
谓女子出嫁。《仪礼·丧服》:“﹝小功﹞大夫之妾为庶子适人者。” 郑玄 注:“君之庶子,女子子也。庶女子子在室大功,其嫁于大夫亦大功。” 李如圭 集释:“上文云适士,则此亦适士也。适士者小功,则嫁于大夫者大功。大功章:‘大夫之妾与女子之嫁者。’传谓嫁于大夫,是也。 郑氏 曰:‘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庶人曰适人。’盖据此也。”《文选·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殞。” 李善 注:“《家语》曰:‘女年十五,有适人之道。’适,谓往嫁也。” 明 何景明 《长歌行赠旺兄》:“女长适人止近里,男大为农不出乡。”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家姐还不曾适人。”
敌人。适,通“ 敌 ”。《墨子·备高临》:“敢问适人积土为高,以临吾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适同敌。”《史记·田单列传》:“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 司马贞 索隐:“适音敌。若我如处女之弱,则敌人轻侮,开户不为备也。”词语解释:适适 拼音:shì shì
分明,清楚。适,通“ 的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天明,母重启 济 :‘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亦何惜不一验之?’” 宋 陈造 《闲适》诗:“槁木山麓正适适,从来里舍议家丘。”
惊恐失色貌。《庄子·秋水》:“於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陆德明 释文:“适适、规规,皆惊视自失貌。” 成玄英 疏:“适适,惊怖之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一日,博党款门访 才 ,窥见女,适适惊。” 何垠 注:“适音惕,惊貌。” 清 潮声 《记栗主杀贼事》:“偷儿听之,适适然惊,以为彼暗伏多人,戒勿为声响,将致余之死命。”词语解释:适道 拼音:shì dào
归从道统。 宋 程颢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 宋 岳珂 《桯史·丹稜巽岩》:“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红楼梦》第一一五回:“那 甄宝玉 素来也知 贾宝玉 的为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差,‘只是可与我共学,不可与我适道’。”词语解释:适分 拼音:shì fēn
谓适应分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恆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犹适度。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焦红的晚霞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适分地镶嵌着天边。”词语解释:适子 拼音:shì zǐ
同“ 嫡子 ”。 《仪礼·士冠礼》:“适子冠於阼,以著代也。”《晋书·荀勗传》:“﹝ 荀畯 ﹞无适子,以弟息 识 为嗣。” 宋 朱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清 福格 《听雨丛谈·族长》:“传疏曰:适子为公族大夫,适子母弟为餘子,庶子为公行。”词语解释:适世 拼音:shì shì
谓适应世俗。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用以适世者,乐而多危。”词语解释:适如 拼音:shì rú
犹恰如。如:事情适如他所说的那样,还比较顺利。词语解释:适合 拼音:shì hé
(1).犹符合。《鬼谷子·忤合》:“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元史·刘正传》:“ 正 察其冤,遍閲吏牘,得 至元 五年 李介甫 关领课银文契七纸,适合其数。”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二:“我的论调不适合你的脾胃。”
(2).犹言偶然相合。 清 王筠 《菉友肊说》:“‘ 郭 冠军家’四字皆见母,故 元谦 以双声赞美之也,乃婢语本适然,初不知双声为何事。”
(3).犹适宜。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左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词语解释:适观 拼音:shì guān
谓适于观听。《史记·李斯列传》:“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词语解释:适心 拼音:shì xīn
谓使心情平和快乐。《吕氏春秋·适音》:“故适心之务,在於胜理。”词语解释:适应 拼音:shì yìng
(1).恰巧应验;偶然应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造化》:“气数灾异之説,揆理不通,然亦有适应者。”
(2).适合。多指客观环境或需要等。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七:“尽管在思想上,她抗拒这地方的一切,但却是最能适应环境的。”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她们完全适应了从早到晚整齐划一的紧张生活。”词语解释:适变 拼音:shì biàn
谓适应变化。 唐 刘禹锡 《贺除虔王等表》:“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岂不适变於可为之时,消患於无形之内乎?” 清 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復 汉 唐 之祚而已。”词语解释:适孙 拼音:shì sūn
指嫡出之长孙。《仪礼·丧服》:“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适也。有适子者无适孙,孙妇亦如之。” 郑玄 注:“ 周 之道,适子死则立适孙。是适孙将上为祖后者也。长子在,则皆为庶孙耳。”词语解释:适均 拼音:shì jūn
犹均等。 明 卢象昇 《请饬京民二运疏》:“务求调剂适均,勿得偏枯启衅。”《明史·食货志二》:“凡重者轻之,轻者重之,欲使科则适均。”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於一,内外适均而敷於众也。”词语解释:适称 拼音:shì chēng
犹相称。 金 王若虚 《瑞竹赋》:“人有是行,天有是应,二者适称,足以据而为证也。” 李国文 《月食》:“我一个穷山沟的老婶子,在那明堂瓦舍的四合院里住着,是有点不适称。”词语解释:适生 拼音:shì shēng
谓适时而生。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夫恆物有种类,瑞物无种适生,故曰德应,龟龙然也。”词语解释:适逸 拼音:shì yì
犹言节制逸乐。《书·多士》:“ 有夏 不适逸。” 俞樾 《群经平议·尚书四》:“ 有夏 不适逸者,适之言节也……言 夏桀 不自节其逸乐也。”词语解释:适孽 拼音:shì niè
亦作“ 适孼 ”。 嫡子与庶子。《吕氏春秋·慎势》:“适孽无别,则宗族乱。”《史记·五宗世家》:“ 常山 宪王 蚤夭,后妾不和,适孼诬争,陷于不义以灭国。”《汉书·常山宪王刘舜传》作“适孽”。词语解释:适味 拼音:shì wèi
犹调味。《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词语解释:适缘 拼音:shì yuán
舒适的机缘。 唐 王建 《照镜》诗:“终日自缠绕,此身无适缘。”词语解释:适龄 拼音:shì líng
指适合某种要求的年龄。 许杰 《的笃戏》:“呵!你是适龄壮丁吗?你抽了签吗?”《花城》1981年第5期:“城里适龄的小伙子都有了主儿了。”《新华文摘》1984年第2期:“全大队适龄儿童第一次全部入学,连七八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都来了。”词语解释:适音 拼音:shì yīn
指中和适合的音乐。《吕氏春秋·适音》:“何谓适?衷音之适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篇题一作“和乐”。词语解释:适长公主 拼音:shì cháng gōng zhǔ
汉 代称天子的嫡女。《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 汉 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閼氏。”《资治通鉴·汉高帝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适读曰嫡。谓皇后所生也。”词语解释:适闷 拼音:shì mèn
犹解闷。适,用同“ 释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足可消愁适闷,悦畅心神。”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梅香,将过琵琶来,待我散心适闷咱。”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小生横琴于膝,操一曲以适闷咱。”词语解释:适间 拼音:shì jiān
犹刚才。《朱子语类》卷九:“便是适间説后世圣贤难做,动着便怨他粘手惹脚。”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俺主公因为足疮未愈,适间甚多失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适间唐突,聊以相戏耳。” 沉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一:“少年一个人在编辑室中摹想适间的情形。”词语解释:适顺 拼音:shì shùn
谓符合顺应。 邹鲁 《中国同盟会》:“谨因缘旧制,略事变更,定为暂行章程,以求适顺乎时势。”词语解释:适销 拼音:shì xiāo
谓商品适于消费者需要而销售得快。《人民日报》1981.12.17:“只有对路适销,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解放日报》1984.8.16:“这些新产品的许多设计、要求全都来自群众,因而适销,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词语解释:适量 拼音:shì liàng
谓数量适宜。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冬季豌豆糕……用俩竹签戳取于碟,论个不论块,戳时口中念‘一对来,两对来’,适量而止,洒以白糖及红糖卤,亦别具风味。”词语解释:适野谋 拼音:shì yě móu
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裨諶 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 将有诸侯之事, 子产 乃问四国之为于 子羽 ,且使多为辞令。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以“适野谋”谓到郊野商议政事。 清 魏源 《皇朝武功乐府·王业艰》:“适野谋,画地议,揭衣猎,雪没髀。”词语解释:适长孙 拼音:shì zhǎng sūn
指嫡出长孙。《史记·殷本纪》:“ 太甲 , 成汤 适长孙也,是为 帝太甲 。”《汉书·齐哀王刘襄传》:“推本言之,大王 高皇帝 适长孙也,当立。” 颜师古 注:“适读曰嫡。”词语解释:适馆授粲 拼音:shì guǎn shòu càn
谓诸侯或附属国国君入为天子卿士并被授予封地俸禄。语本《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毛 传:“诸侯入为天子卿士受采禄。” 元 程鉅夫 《安南国王陈益稷加恩制》:“拯溺救焚,从王师凡一再举;适馆授粲,留湖右几三十年。”词语解释:适长 拼音:shì cháng
指嫡出的长子。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 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以 鲁 大夫 孟氏 。”《汉书·史丹传》:“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餘年,名号繫於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颜师古 注:“适读曰嫡。”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宗法虽萌芽 夏 商 间,逮 周 始定,以适长承祀。”词语解释:适遘 拼音:shì gòu
恰好遇到。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适遘山水之涌,遂没於是。”词语解释:适聆雅奏
刚才听得所奏之高雅音乐词语解释:适晤
恰好遇见词语解释:适徙 拼音:shì xǐ
谓发配罪人徙往远方。《汉书·南粤传》:“ 秦 并天下,略定 扬粤 ,置 桂林 、 南海 、 象郡 ,以适徙民与 粤 杂处。”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讁有罪者,徙之於 越 地,与其土人杂居。”词语解释:适欲 拼音:shì yù
(1).犹言节制欲望。《吕氏春秋·重己》:“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高诱 注:“适犹节也。”
(2).顺遂其欲望。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且夫国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词语解释:适材适所 拼音:shì cái shì suǒ
谓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本来是在面坊里住惯了的老马又落到面坊里,也算得是适材适所。”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二:“ 周公 这次把他挑选来作为撤退计划的执行人,真要算是适材适所了。”词语解释:适民 拼音:shì mín
指因罪而发配边地的平民。《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天汉 元年,发适民。”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词语解释:适母 拼音:shì mǔ
即嫡母。古代称父之正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裴駰 集解引 汉 服虔 曰:“先母,适妻也。 青 之适母。”《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骆统 字 公绪 ……事适母甚谨。”词语解释:适景 拼音:shì jǐng
适合情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词既新奇,调又适景;且才思敏捷,真天上人也。”词语解释:适戍 拼音:shì shù
(1).谓谪罚戍边。《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
(2).指因罪谪罚戍边的人。《淮南子·人间训》:“发适戍以备 越 ,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史记·匈奴列传》:“因 河 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 河 ,徙适戍以充之。”《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适戍彊於五伯,閭阎偪於戎狄。” 颜师古 注:“适读曰謫。适戍,谓 陈胜 、 吴广 也。”词语解释:适时应务 拼音:shì shí yìng wù
适合时宜,顺应世务。《魏书·良吏传序》:“但廉平常迹,声问难高;适时应务,招响必速。”词语解释:适才 拼音:shì cái
见“ 适纔 ”。词语解释:适便 拼音:shì biàn
犹言适合便利。《管子·禁藏》:“夫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夏日之不煬,非爱火也:为不适便於身便於体也。” 尹知章 注:“冬之水,夏之火,皆於身体不适便。”词语解释:适例 拼音:shì lì
恰当的例子。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于一件事或一种人,有相反的两种看法,便出来相反的两种议论。‘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和‘革命先锋’,都是适例。”词语解释:适体 拼音:shì tǐ
谓适应身体的需求。《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古者,创栋宇纔御风雨,从时适体,未尽其要。” 明 史槃 《梦磊记·淑女闹园》:“恣口足珍羞,适体多文绣。”词语解释:适情率意 拼音:shì qíng shuài yì
犹言放任情意。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适情率意,旁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