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著述 拼音:zhù shù
1.撰写文章;编纂。
2.著作和编纂的成品。词语解释:绍述 拼音:shào shù
(1).继承。特指 宋哲宗 时对 神宗 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 宋神宗 年号 熙宁 、 元丰 ,其时推行新法。 神宗 死, 哲宗 嗣立,年号 元祐 ,以年幼,太皇太后 高氏 主政,尽废新法。八年太皇太后死, 哲宗 亲政,次年改元 绍圣 ,任 章惇 执政,以绍述 熙宁 、 元丰 新政为名,尽复 高太后 临朝时所废新法。《宋史·奸臣传一·章惇》:“ 哲宗 亲政,有復 熙寧 、 元丰 之意……於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 元祐 所革,一切復之。” 元 郝经 《龙德故宫怀古》诗之三:“ 蔡京 姦计假 荆公 ,绍述虽同事岂同?”
(2).泛指承继前人所为。 明 高攀龙 《台卿夏公行状略》:“有一家父子祖孙以盗相绍述。”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惟张皇近世学説,无不本之古人,一切新声,胥为绍述,则意之所执,与蔑古亦相同。”词语解释:祖述 拼音:zǔ shù
(1).效法;仿效。《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后汉书·张衡传》:“ 光武 善讖,及 显宗 、 肃宗 因祖述焉。”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復先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古人门户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所以后来,艺术遂见衰落,而祖述 法国 色彩画家 绥珊 的一派兴。”
(2).阐述;发扬。《汉书·司马迁传》:“ 迁 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 时, 迁 外孙 平通侯 杨惲 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岂非祖述圣明,披陈道德,以王者为天下之大,域中之式。”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可歌可謡,以条以贯,或祖述王道,或褒赞国风。” 许嘉璐 《〈说文解字通论〉序》:“ 陆宗达 先生早年追随 季刚先生 ,升堂入室,得其真谛。《说文解字通论》一书,就集中体现了先生祖述 章 黄 学说的部分重要成果。”词语解释:称述 拼音:chēng shù
称扬述说。《史记·陈杞世家》:“ 杞 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宋 叶适 《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 司马迁 、 班固 称述父业,皆不借他手,君不自援笔,而余何敢?”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就是里巷之间,凡有节孝堪称,忠义足尚者,也求称述一遍。” 刘师培 《文说·记事》:“及递相称述,曲意形容,属词比事,其失也诬。”词语解释:具述 拼音:jù shù
备述,详细陈述。《太平广记》卷四七四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木师古》:“僧徒皆惊 师古 之犹存,询其来由, 师古 具述其状,徐徐拂衣而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使 子皮 居 严子陵 之上, 季真 寘 张子同 之列,则有不可者。故具述之,覬来者知予之不敢苟,而高士之尤可贵也。”词语解释:纪述 拼音:jì shù
记载叙述。纪,通“ 记 ”。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宠传褒詔,喜动邻封,方属沉緜,难辞纪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时公已致仕在 潁川 ,以其间纪述有未欲广者,因尽删去之。” 朱自清 《中国歌谣》:“客籍人有一种风俗,很有可纪述的价值的。”词语解释:继述 拼音:jì shù
继承。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惧忝传归之业,莫申继述之志。”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主上修继述之效,閤下乃违志坏事。”《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蔡京 用事二十年,以继述 神宗 为名,实挟 王安石 以图身利。”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教会源流考》:“以上各教门各洪门,皆有派别,有始倡者,有继述者。”词语解释:叙述
亦作“叙述”。 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概括而有条理的说明和交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 前汉 事跡所以灼然传在人口者,以 司马迁 、 班固 敍述之工,故学者悦而习焉,其读之详也。”《快心编》第八回:“ 丽娟 看他写下,乃是叙述久别,门户平安。”《中国民俗传说故事·哈民族的正月年》:“老人叙述起昨天发生的事情。”词语解释:记述 拼音:jì shù
用文字记录、叙述。《东观汉记·班固传》:“具陈 固 不敢妄作,但续父所记叙 汉 事。”《晋书·司马彪传》:“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 明 李东阳 《〈沧州诗集〉序》:“诗之体与文异,故有长於记述,短於吟讽,终其身而不能变者,其难如此。”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不管什么人谈到或是哪里记述到关于它的事情,都能清晰地留在记忆里。”词语解释:无述 拼音:wú shù
无可称道;无人称道。《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朱熹 集注:“述犹称也。”《汉书·成帝纪》:“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词语解释:陈述 拼音:chén shù
陈说,叙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宫山僧》:“及引上,则以昨夜之事本末陈述。”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余既与公交久之,乃稍稍於经传格式之外有所陈述。”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把大哥 瑞宣 完全忘掉,而只觉得自己受的惊险值得陈述,甚至于值得写一部小说!”词语解释:次述 拼音:cì shù
编次述作。 宋 梅尧臣 《寄宋次道中道》诗:“次述盈百卷,补亡如继 秦 。”词语解释:颂述 拼音:sòng shù
赞颂叙述。 汉 班固 《〈典引〉序》:“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禪事,忠臣效也。”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三:“ 光禄公 人伦模楷,专立祠堂,颂述功德, 敬 得附名其间,可谓幸甚。”词语解释:备述 拼音:bèi shù
详尽叙说。《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月朗 见 十娘 秃髻旧衫,惊问其故。 十娘 备述来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塏爽,受誥封,所往还无非公卿大夫,以诱其勤学。”《花月痕》第三回:“这晚 采秋 回家,听那丫鬟备述 荷生 问答,便认定 吕仙阁 所遇见的定是 韩荷生 。”词语解释:重述 拼音:chóng shù
详细复述词语解释:撰述 拼音:zhuàn shù
著述。《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受詔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宋书·百官志下》:“ 汉 东京 图籍在 东观 ,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 ,撰述国史。” 宋 范仲淹 《贾公墓志铭》:“曾祖讳某, 唐 末起家,备尝险阻,属文之外,长于撰述。” 清 汪曰桢 《〈吹网录〉序》:“ 叶氏 代有撰述,其著録於説家者, 宋 之 石林 名最富。”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俢的散文》:“他撰述的《新五代史》,我在一年夏天,逐字逐句读了一遍。”
著述。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见託譔述,庶传信焉。” 宋 宋祁 《〈崇祀录〉序》:“国朝惟有 开宝 之礼,无它譔述。” 清 汪琬 《岳先生传》:“ 岑谿翁 之称先生也甚备,其末谓譔述宜在《文苑》,经学宜在《儒林》,操履坚正,宜冠《独行》、《逸民》。”词语解释:赞述 拼音:zàn shù
赞美称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於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袵讚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其閒妙旨,具诸经论,不復於此,少能讚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动(重)劝诱尔。”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文者,所以讚述往古,传示来裔,著之不刊,垂之无极者也。”
赞美称道。 汉 班固 《高祖泗水亭碑铭》:“叙将十八,赞述股肱。”《隋书·薛道衡传》:“庶凭毫翰,敢希赞述!” 明 李东阳 《会试策问》之一:“当时文学侍从之臣,往往极其揄扬赞述。” 清 姜绍书 《韵石斋笔谈·文王鼎》:“ 韩太史 遇 王宪副 仲和 于 燕 邸,赞述此鼎,诧为希覯。”词语解释:传述 拼音:chuán shù
转述;传授;传说。《后汉书·西域传论》:“ 张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战, 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 公 、 穀 、 邹 、 郟 数子止取传述而已。”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百餘年来,转相传述,徧於东南。”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词语解释:上述 拼音:shàng shù
前面所叙述的。多用于文章段落或条文等结尾。 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使全党有可能把工作重点从今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词语解释:贤述 拼音:xián shù
先贤的著述。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家故多书,至公则又倍力聚之,凡圣作贤述,山经海志,稗官小説,石室灵文,无不藏焉。”词语解释:自述 拼音:zì shù
犹自叙。自己陈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近得其一书,自述颇详,可与前传相表里。” 明 方孝孺 《答阌乡叶教谕》:“而 司马迁 、 班固 、 扬雄 之儔,又直自述己意,以抒其奇伟之才,固未尝有待於外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考其生平,诚如自述。”词语解释:论述 拼音:lùn shù
叙述和分析。《史记·封禅书》:“其后百有餘年,而 孔子 论述六蓺。” 宋 欧阳修 《读书》诗:“平生颇论述,銓次加点窜。” 刘绍棠 《西苑草》:“他论述过去工作中的若干错误。”词语解释:作述 拼音:zuò shù
(1).创作传述。语本《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
(2).泛指论著。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固有贤人君子穷极精虑之所作述,而一得之士可以议之者。”词语解释:追述 拼音:zhuī shù
(1).追随遵循。 宋 苏轼 《谢馆职启》:“信赏必罚,有追述祖宗之风。”
(2).述说过去的事情。《后汉书·班固传上》:“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 唐 司空图 《书屏记》:“因感愤追述,貽信后学。” 阚峰 《干打垒赞》诗:“我张大了敬慕的眼睛,听师傅把往事追述。”词语解释:纂述 拼音:zuǎn shù
编纂著述。 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深乎节制之兵,得其法则昌,失其法则亡。卿为纂述歷代善於节制者,具图来上,朕当择其精微,垂於后世。’”《宋史·张昭传》:“ 昭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 明 徐渭 《卖书》诗:“带草连年高纂述,巾箱一日去筌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管子》一书,实国家思想最深切著明者也。但其书必非 管子 所自作,殆 战国 时其后辈所纂述。”词语解释:往述 拼音:wǎng shù
犹往事。 汉 扬雄 《太玄·棿》:“上索下索,遵天之度;往述来述,遵天之术。” 范望 注:“往述,往事也。”词语解释:描述 拼音:miáo shù
描写叙述。 闻一多 《兽·人·鬼》:“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有个美妙的故事,必须向你们简略地描述。”词语解释:郁述 拼音:yù shù
见“ 鬱术 ”。
词语解释:郁术 拼音:yù shù
亦作“ 鬱述 ”。
(1).迂回曲折貌。《释名·释水》:“人所为之曰潏。潏,术也,偃水使鬱术也。鱼梁、水碓之谓也。” 沉兼士 曰:“余意水碓之制,乃藉水之回力以为用,故谓之鬱术。术者,《説文》训为邑中道;城中道路周转互通,亦取义於回。”见《与丁声树论〈释名〉潏字之义类书》。
(2).犹郁律。烟云上升貌。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庆云从北来,鬱述西南征。” 黄节 注:“ 丁晏 曰:‘古律、述音义同。’而 郭璞 《江赋》 李善 注曰:‘鬱律,烟上貌。’此诗就云言,当为云上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陈居士书》:“行云鬱术,征禽难使。”
(3).闷热。 汉 王粲 《大暑赋》:“或赫爔以瘴炎,或鬱术而燠蒸。”《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 晋 陆机 《羽扇赋》:“驱嚣尘之鬱述,流清气之悄悄。”词语解释:着述 拼音:zhe shù
(1).撰写文章;编纂。《汉书·叙传上》:“﹝ 班固 ﹞ 永平 中为郎,典校祕书,专篤志於博学,以著述为业。”《后汉书·应劭传》:“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寻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管数。”
(2).著作和编纂的成品。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南史·徐广传》:“如 袁宏 干宝 之徒,赖有著述,流声於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序》:“ 文莹 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 熙寧 间,得文集二百餘家,仅数千卷。”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他( 陈毅 )对 中国 古典文学和近代文史著述,也广泛涉猎。”词语解释:铭述 拼音:míng shù
记述。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词语解释:序述 拼音:xù shù
叙述。《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布 得詔陈谢,重自序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相与序述前事,彼此慨然。” 陶成章 《浙案纪略序》:“稿既成,即拟付印,同人皆谓序述过详,事机毕露。”词语解释:删述 拼音:shān shù
相传 孔子 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建安 以后,更綺丽不足为法,迨 有唐 文运肇兴,而己适当其时,将以删述,继获麟之后。”词语解释:谈述 拼音:tán shù
叙述。 高缨 《达吉和他的父亲》:“他含着白石烟斗,缓慢地向我谈述社里的事。”词语解释:披述 拼音:pī shù
陈述。《陈书·高祖纪上》:“僕行计决矣,凭为披述。”词语解释:笔述 拼音:bǐ shù
文字记述;著作。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李习吉 好学,有笔述,虽马上军前,手不释卷。”词语解释:褒述 拼音:bāo shù
亦作“褒述”。 谓记述其功德予以表彰。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顾见神宫,追惟桑梓襃述之义,用敢作颂。”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皇恩褒述,班同三事,荣哀既备,宠灵已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假谲》:“ 三思 讽太史奏,其夜摄提星入太微至帝座,此则王者与大臣私相接,大臣能纳忠,故有所应。 中宗 降詔褒述。”词语解释:讽述 拼音:fěng shù
传诵。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此言诡异,闻者惊骇,然亦不能实然否,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词语解释:详述 拼音:xiáng shù
详细说明。例如:详述已往的生活。
详细叙述词语解释:诫述 拼音:jiè shù
文体名。《后汉书·张奂传》:“所著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词语解释:译述 拼音:yì shù
翻译述说。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进化学说之于 中国 ,输入是颇早的,远在 严复 的译述 赫胥黎 《天演论》。”《读书》1986年第2期:“这回读了三联书店重版的译本,才从书末的《中译本后记》里了解到原来一九二九年我们就早经有过此书的译述。”词语解释:创述 拼音:chuàng shù
创造;著述。 清 薛福成 《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其用费,则虽斥私财贷巨债而不惜也;其用力,则虽积祖孙父子之创述而不倦也。”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章二:“这正是当日史学观念的进步,表示不能满意于《春秋》式的史书,而不得不另有所创述了。”词语解释:脩述 拼音:xiū shù
循守继述。《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光武 中兴, 吴 、 耿 佐命, 范升 、 卫宏 脩述旧业,故能文武并用,成长久之计。”词语解释:诗述 拼音:shī shù
犹诗作。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灯下读 闇叔 诗述四十餘篇,劳苦之意,释然而苏。”词语解释:诠述 拼音:quán shù
阐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智林》:“既幸以詮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词语解释:阐述 拼音:chǎn shù
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在作品中阐述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沙汀 《闯关》七:“那个 皖北 人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讲完了。于是他又开始阐述队部刚才作出的最后决定。”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 恩格斯 有一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词语解释:写述 拼音:xiě shù
叙述;描述。 宋 苏轼 《谢交代赵祠部启》:“望公之来,以日为岁。祝颂之素,写述难周。” 阿英 《晚清小说史》第三章:“﹝《负曝闲谈》﹞写 北京 部分,优秀的地方,不在人物,而是关于风习的写述。”词语解释:赘述 拼音:zhuì shù
多馀地叙述。 元 黄溍 《跋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来一二大老,乃推广其説,谓公书此实为天下万世纲常计,至哉言乎!末学之士,毋庸赘述也。”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请行钞法》:“成书具在,毋庸赘述。”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六章第五节:“此外还有其他许多规定,还有外地‘巡狩’时的种种排场,在这里我不一一赘述了。”词语解释:预述 拼音:yù shù
开始系统讲授之前对(研究的课程)作全面概述词语解释:口述 拼音:kǒu shù
口头叙述。 吴泰昌 《阿英忆左联》:“我有时在旁边听着他谈,有时根据他的口述代为复信。” 陆文夫 《美食家》十一:“发现这本由 朱自冶 口述 包坤年 整理的大作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词语解释:背述 拼音:bèi shù
凭记忆叙述。 萧红 《马伯乐》第二部第一章:“ 马伯乐 上赶着把实情向他们背述了一遍,据他所见的,他还要偷偷的多少加多一点。”词语解释:载述 拼音:zǎi shù
记叙,记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今据闻见,於是载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自 宋 兴以来,名臣良士……或本家有碑誌、行状、纪述之文,或他人为作传记之类,今来所修国史,须合收採载述。”词语解释:转述 拼音:zhuǎn shù
把别人说的话说给另外的人。 巴金 《家》三二:“ 琴 转述的 梅 的话又涌上了他的心头。” 吴组缃 《山洪》二四:“ 寿官 说若有听不懂的,可以代为转述。”词语解释:评述 拼音:píng shù
评论、叙述。 邹荻帆 《读贺敬之的〈“八一”之歌〉》:“我谈的只是自己的学习,不是评述,仅供爱读诗的同志们参考。”词语解释:诵述 拼音:sòng shù
诵读传述;讲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三国志·蜀志·尹默传》:“﹝ 默 ﹞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 刘歆 条例, 郑众 、 贾逵 父子、 陈元 、 服虔 注説,咸略诵述,不復按本。”词语解释:讲述 拼音:jiǎng shù
叙述;述说。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 日本 发达的历史。” 孙犁 《秀露集·列士陵园》:“母亲在路上,还要讲述父亲或是兄长的故事给那年轻的女孩子听吧。”词语解释:蛾述 拼音:é shù
谓群相传述。 清 钮琇 《觚賸·内外蛾述》:“ 协一 ( 王协一 )年至弱冠, 崑山 徐司寇 ( 徐乾学 )高 益都 ( 冯益都 )之义,女内姪以字 协一 ,内外蛾述,闻者传为美谈。”词语解释:说述 拼音:shuō shù
叙述说明。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所谓修辞学……简略地说,就是说述依照意思调整语言的一般现象的一种学问。” 词语解释:诉述 拼音:sù shù
诉说。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 桑间 、 濮上 之辞,我所弹的唱的就是我自己做的《胡笳十八拍》,是诉述自己的悲哀。” 柳青 《〈创业史〉题叙》:“他们诉述着大体上类似的不幸,哀告救命。”词语解释:勿述 拼音:wù shù
不逆。犹言顺畅。《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勿述,无所逆误之貌。”词语解释:递述 拼音:dì shù
谓依次继承。 唐 皮日休 《题叔孙通传》:“故三王迭作,五帝更制, 夏 殷 易置, 文 武 递述。”词语解释:造述 拼音:zào shù
著述;著作。 清 龚自珍 《三别好诗》序:“兹得春三十有一,得秋三十有二,自揆造述,絶不出三君,而心未能舍去。” 清 曾国藩 《与朱仲我书》:“以生平於小学致力甚浅,不敢有所造述。”词语解释:遵述 拼音:zūn shù
遵循。《后汉书·袁安传》:“三帝积累,以遗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业。”词语解释:倒述 拼音:dǎo shù
犹倒叙。 孙犁 《澹定集·致曾秀苍信》:“其稍有不足之处,是在洄溯及倒述部分,仍显枝节,略有痕迹。”词语解释:修述 拼音:xiū shù
学习并阐述、传授。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昔 孔子 既修述 尧 、 舜 、 三代 纪法垂后世,而 黄 、 老 、 申 、 韩 之流亦各自为书。”词语解释:譔述
著述词语解释:倾述 拼音:qīng shù
倾诉。 戴克林 《回到党的怀抱》:“两个人手拉着手,坐在一条凳子上,倾述着这半年多的艰苦经历。”词语解释:条述 拼音:tiáo shù
分条叙述。 谢国桢 《清初东北流人考·馀记》:“是编既已草成,已经付印,恰又得到一些材料,足以补是书未完备的地方,因为条述于后。”词语解释:引述 拼音:yǐn shù
谓援引叙述他人的文章言词。《新唐书·杨嗣复传》:“ 班彪 《王命论》有所引述,特以止贼乱,非重之也。”如:这篇文章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引述了他的话。词语解释:概述 拼音:gài shù
大略地叙述:当事人~了事态的发展过程。词语解释:伸述 拼音:shēn shù
申述;说明。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我们伸述来意并说关于 中东路 问题。”词语解释:铺述 拼音:pù shù
(1).详细叙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幸其事具载本朝开国方畧,并非胜国铺述之词。”
(2).谓平铺直叙。 臧克家 《论诗遗典在》:“真情实感浅淡,只能铺述直陈,既空且长,令人生厌。”参见“ 铺叙 ”。
词语解释:铺叙 拼音:pū xù
亦作“铺叙”。
(1).陈述;详细叙述。 宋 李清照 《词论》:“ 晏 ( 晏殊 )苦无铺叙, 贺 ( 贺铸 )苦少典重。”《老残游记》第二回:“将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驴怎样怎样好法,待铺叙到美人的好处,不过数语,这段书也就完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歷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国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
(2).谓平铺直叙。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长篇古风,最忌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今之论经义者有二家:曰铺敍,曰凌驾。铺敍者,循题位置,自首及尾,不敢有一言之倒置。”词语解释:注述 拼音:zhù shù
犹注释。为古籍作解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诸注述者咸言 曲沃 在北,此非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卢白头 ﹞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
注释和著述。 明 钱德洪 《〈朱子晚年定论〉序》:“ 朱子 病目静久,忽悟圣学之渊微,乃大悔中年註述误己误人,遍告同志。”词语解释:推述 拼音:tuī shù
阐述,宣扬。《后汉书·樊準传》:“伏愿陛下推述先帝进业之道。”词语解释:撮述 拼音:cuō shù
摘要叙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赵德甫〈金石录〉》:“今 龙舒 郡库刻其书,而此序( 李清照 后序)不见取,比获见元稿於 王顺伯 ,因为撮述大概云。” 郭沫若 《文艺论集·惠施的思想与性格》:“ 庄子 所撮述 惠施 遗说,从来解说家都分裂为十项。”词语解释:殚述 拼音:dān shù
详尽叙述。多用于否定。《全唐诗话·曹松》引 唐 李肇 《国史补》:“公卿家率以是日拣选东床,车马闐塞,莫可殫述。”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此类甚多,不可殫述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之詼谐,不可殫述。” 梁启超 《立宪派》:“乃至欲参用外人为司法官,诸如此者,不可殫述。”词语解释:演述 拼音:yǎn shù
(1).表演叙述。 明 徐渭 《渔阳三弄》:“俺待要请将他来,一併放出 曹瞒 ,把旧日駡座的情状两下裡演述一番。”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梁 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獶伶实始於此。”
(2).讲述。 清 顾炎武 《〈下学指南〉序》:“夫学 程子 而涉于禪者, 上蔡 也, 横浦 则以禪而入于儒, 象山 则自立一説,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后之説者递相演述,大抵不出乎此。”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 朱先生 并不是历史家,然而近年来所写的文字中却大都有一个史的观点,不论是谈语文的,谈文学思潮,或是谈一般文化的,大半是作一历史演述。”词语解释:学述 拼音:xué shù
仿照述说。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 孔明 ,骂一通 秦桧 ,这些是非也早经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词语解释:溯述 拼音:sù shù
亦作“溯述”。 追溯而述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老子 的思想绝非静观,我在前面已稍有溯述。”词语解释:枚述 拼音:méi shù
逐一叙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又有单以歌名者,单以行名者,不可枚述。”词语解释:敷述 拼音:fū shù
铺叙;陈述。《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