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迪尝 拼音:dí cháng
进尝,进食。《汉书·礼乐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颜师古 注:“迪,进也。尝谓歆饗之也。”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无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尝。”词语解释:迪吉 拼音:dí jí
《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 孔 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后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一门长叨均安,四序公和迪吉。” 明 李东阳 《奉谦斋徐先生书》:“ 赵中书 回,知尊候迪吉,足慰下怀。” 清 朱之瑜 《与三木高之书》之六:“归乡之后,屡询兴居,知闔宅迪吉,可胜欣慰。”词语解释:迪功郎 拼音:dí gōng láng
古代官名。始于 宋 。《宋史·职官志八》:“迪功郎……为从九品。”《明史·忠义传四·吴畅春》:“﹝ 吴畅春 ﹞手刃数贼,被执不屈死。赠迪功郎、 安庆府 经歷。”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 宋 ﹞诸州上中下县簿、尉,俱从九品迪功郎。”亦省作“ 迪功 ”。《宋史·职官志九》:“《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 明 方孝孺 《王处士墓志铭》:“ 穀城 之 王 ,世以善闻,迪功肇 台 ,寔蕃子孙。”词语解释:迪功 拼音:dí gōng
见“ 迪功郎 ”。
词语解释:迪功郎 拼音:dí gōng láng
古代官名。始于 宋 。《宋史·职官志八》:“迪功郎……为从九品。”《明史·忠义传四·吴畅春》:“﹝ 吴畅春 ﹞手刃数贼,被执不屈死。赠迪功郎、 安庆府 经歷。”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 宋 ﹞诸州上中下县簿、尉,俱从九品迪功郎。”亦省作“ 迪功 ”。《宋史·职官志九》:“《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 明 方孝孺 《王处士墓志铭》:“ 穀城 之 王 ,世以善闻,迪功肇 台 ,寔蕃子孙。”词语解释:迪古 拼音:dí gǔ
复姓。 金 有 迪古补 。见《金史·太宗纪》。词语解释:迪戟 拼音:dí jǐ
即棨戟。形似戟。古代尊者出行时的仪仗之一。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戈戟》:“戟以木为之……亦谓之迪戟,亦谓之棨戟,公王以下通用以为前駈。 唐 五品已上,皆施棨戟於门。”词语解释:迪哲 拼音:dí zhé
亦作“ 迪喆 ”。 蹈智。谓蹈行圣明之道。《书·无逸》:“ 周公 曰:‘呜呼!自 殷 王 中宗 、及 高宗 、及 祖甲 、及我 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 孔 传:“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临下。” 孔颖达 疏:“此四人者皆蹈明智之道以临下民。”《文选·班固〈典引〉》:“故先命 玄圣 ,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賛扬迪喆,备哉粲烂,真神明之式也。” 蔡邕 注:“言 仲尼 之作,亦显助祖宗,扬明其蹈喆之德。”《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叡迪哲,何负于殊论哉!” 宋 苏轼 《苏颂刑部尚书制》:“盗贼多有,狱市纷然。敷求迪哲之人,以清流弊之末。” 明 方孝孺 《杜士贤赞》:“维圣迪哲,察於人言。”词语解释:迪保 拼音:dí bǎo
语本《书·召诰》:“今相 有殷 ,天迪格保,面稽天若。” 孔 传:“言天道所以至於保安 汤 者亦如 禹 。”后因以“迪保”谓保佑。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今皇天迪保,睿算日昌,虽龙德尚韜,而麟姿益茂。”词语解释:迪斯科 拼音:dí sī kē
英语disco的音译。摇摆舞音乐名。亦为舞蹈名。起源于黑人歌舞。音乐节奏快而强烈,舞蹈动作粗犷活泼。 金河 《神童》:“夜深人静,一家的收录机放出迪斯科舞曲,全楼人都心跳加快,或者用不太美的语言叫喊起来。”词语解释:迪知 拼音:dí zhī
犹迪哲。《书·立政》:“﹝ 禹 之臣﹞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孔 传:“ 禹 之臣蹈知诚信於九德之行。”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秉德迪知, 周 之所以怙冒闻于上帝也。”词语解释:迪斯尼乐园 拼音:dí sī ní lè yuán
由美国电影制片人、动画片导演迪斯尼于1955年创设的游乐园,地处洛杉机东南词语解释:迪简 拼音:dí jiǎn
谓选拔引进。《书·多方》:“我 有周 惟其大介賚尔,迪简在王庭。” 蔡沉 集传:“启迪简拔,置之王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