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远迩伊迩临迩逼迩柔远能迩向迩  
遐迩能迩乡迩隃迩柔远镇迩行远自迩  
密迩身遥心迩修迩不可向迩柔远怀迩   

词语解释:远迩  拼音:yuǎn ěr
犹远近。《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邇。” 孔 传:“不畏大毒於远近。”《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后汉书·朱暉传》:“宪度既张,远邇清壹。”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一:“欢欣之声,达於远邇,可谓盛矣。” 清 朱琦 《感事》诗:“ 粤 人竞啖吸,流毒被远邇。”
词语解释:遐迩  拼音:xiá ěr
亦作“ 遐尔 ”。亦作“ 遐迩 ”。
(1).远近。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故人主得其道,则遐邇潜行而归之, 文王 是也。”《汉书·韦玄成传》:“天子穆穆,是宗是师,四方遐尔,观国之煇。” 宋 苏轼 《贺时宰启》:“凡有詔令,率先惠慈,固已遐邇争传,室家胥庆。”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年未弱冠,文名播於遐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 松娘 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邇。”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
(2).遥远。《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忽有丞相 王綰 奏道:‘陛下新得 燕 、 齐 荆楚 之地,相去遐邇,不为置公,无以镇之。’”
见“ 遐邇 ”。
词语解释:密迩  拼音:mì ěr
贴近;靠近。《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邇先王其训,无俾世迷。”《宋书·刘延孙传》:“ 京口 家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宋 苏辙 《西掖告词·萧士元石州》:“ 河 东诸郡,犬牙相错,皆密邇邻国,有兵有民。” 聂绀弩 《论时局》:“这一二百步的距离,在鸟们看来,尤其密迩,一呼一应,竟似田夫野老隔陇絮谈。”
词语解释:伊迩  拼音:yī ěr
近,将近,不远。《诗·邶风·谷风》:“不远伊邇,薄送我畿。” 明 刘基 《送宋仲珩还金华序并诗》:“赠予以诗,酌予以酒。晤言何其,伊邇匪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如有必须面奏之件, 京 津 伊迩,往返亦便。”
词语解释:能迩  拼音:néng ěr
谓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允。” 孔 传:“言当安远乃能安近。”《诗·大雅·民劳》:“柔远能邇,以定我王。”
词语解释:身遥心迩  拼音:shēn yáo xīn ěr
犹言身远心近。 元 王德信 《北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邇,恨不得鶼鶼比翼,卭卭并躯。”
词语解释:临迩  拼音:lín ěr
犹言非常接近和紧迫。《三侠五义》第十七回:“只因事在临邇,故此特来送信。”
词语解释:乡迩  拼音:xiāng ěr
谓接近。乡,通“ 向 ”。《左传·庄公十四年》:“《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邇,其犹可扑灭’者,其如 蔡哀侯 乎。”按《书·盘庚上》作“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赫赫然天地一鑪鞴,万物一橐籥,孰可乡邇。”
词语解释:修迩  拼音:xiū ěr
谓整顿内务。《孔子家语·六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是故反本修邇,君子之道也。”
词语解释:逼迩  拼音:bī ěr
(1).指近臣。《晏子春秋·谏上一》:“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邇不引过,故 晏子 见公。” 张纯一 校注引 苏舆 曰:“逼邇,近臣也。”《晏子春秋·问上二一》:“观上之所欲,而微为之偶,求君逼邇,而阴为之与。”一本作“ 逼尔 ”。
(2).犹逼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妻》:“未几,吉期逼邇。”
接近。《晏子春秋·问下十三》:“夫偪邇于君之侧者,距本朝之势,国之所以殆也。”
词语解释:隃迩  拼音:yú ěr
远近。 章炳麟 《訄书·定律》:“愚以为 震旦 之地,隃邇若一家。”
词语解释:不可向迩  拼音:bù kě xiàng ěr
亦作“ 不可向邇 ”。 不可接近。《书·盘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犹可扑灭。” 宋 文天祥 《使北》诗序:“ 贾 ( 贾餘庆 )幸国难,自诡北人,气焰不可向邇。” 秦牧 《辨明大是大非,申张革命正义》:“‘四人帮’一伙的历史,却臭气冲天,不可向迩。”
见“ 不可嚮邇 ”。
词语解释:柔远能迩  拼音:róu yuǎn néng ěr
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诗·大雅·民劳》:“柔远能邇,以定我王。”《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十有二牧,柔远能邇。” 颜师古 注:“柔,安也。能,善也。”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臣闻柔远能邇,莫大寧民,寧民之务,莫重用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以扬休,伏愿居安虑危,柔远能邇。”
词语解释:柔远镇迩  拼音:róu yuǎn zhèn ěr
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移帝 伊 洛 ,定都 酆镐 ,柔远镇邇,寔敬攸考。”
词语解释:柔远怀迩  拼音:róu yuǎn huái ěr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诛利口》:“岂谓 蜀国 皇帝,柔远怀邇,居安虑危?”
词语解释:向迩  拼音:xiàng ěr
靠近;接近。《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吾方以先事造兵为发狂必死之药,敢嚮邇乎!” 清 焦循 《忆书》六:“俟至二鼓,其人始至,至则骄佚之气不可嚮邇。”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十:“﹝ 赫斯特 的报纸﹞把 中国 人说得令人掩鼻而过,不敢向迩!”
词语解释:行远自迩  拼音:xíng yuǎn zì ěr
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邇。”《北齐书·魏收传》:“跬步无已,至於千里;覆一簣进,及於万仞。故云行远自邇,登高自卑,可大可久,与世推移。”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此行远自邇之法,俾其自悟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正史既存大体,而部府州县之志以渐加详焉。所谓行远自邇,登高自卑,州县博收,乃所以备正史之约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