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遮迣巡迣      

词语解释:遮迣  拼音:zhē zhì
见“ 遮列 ”。
词语解释:遮列  拼音:zhē liè
亦作“ 遮迾 ”。亦作“ 遮迣 ”。亦作“ 遮厉 ”。
(1).列队遮拦。《汉书·鲍宣传》:“凡民有七亡……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迣,古列字也。’言闻桴鼓之声以为有盗贼,皆当遮列而追捕。” 汉 马融 《围棋赋》:“先据四道兮保角依旁,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后汉书·舆服志上》:“诸侯王法驾,官属傅相以下,皆备卤簿,似京都官骑,张弓带鞬,遮迾出入称促。”《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进迫遮迾,却属輦輅。” 李善 注引 服虔 《通俗文》:“天子出,虎賁伺非常,谓之遮迾。”一本作“ 遮列 ”。《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 唐 贾公彦 疏:“按《山虞》皆云,使地之民守其厉禁,谓遮厉之禁,不得非时入也。” 明 王祎 《卮辞》卷一:“民有七亡……部落团结,男女遮迣,六亡也。”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贼党服清名,罗拜争遮迾。”
(2).引申为阻挡,排斥。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独能説一经者,不在此列,谅由学官弟子,曹偶讲习,须以发策决科,其所撰箸,犹今经义而已,是故遮列使不得与也。”
词语解释:巡迣  拼音:xún zhì
巡查。《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鉦三百而散。有果毅巡迣。平货物为三等之直,十日为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