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留连 拼音:liú lián
亦作“ 留联 ”。
(1).犹滞留,滞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犹流离,流浪。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蹇》:“留连多难,损其食粮。”
(3).耽搁;拖延。《后汉书·刘陶传》:“事付主者,留连至今,莫肯求问。”《魏书·宗钦传》:“既承雅赠,即应有答,但唱高则难和,理深则难训,所以留连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长春集·跨上火箭篇》:“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连?”
(4).留恋不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 北魏 《元晖墓志》:“密勿礼闈,留联臺阁。”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题情》曲:“我就生也留连,死也留连,爱你心生死都不变。”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5).指沉醉逸乐之事。 宋 苏轼 《骊山》诗:“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
(6).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公﹞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悵文词。”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7).绵延;连续不断。《文选·嵇康〈琴赋〉》:“忽飘颻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吕延济 注:“留联,相连声也。” 唐 杜甫 《又送辛员外》诗:“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悵望近人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涛 ﹞居 浣花里 ,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 长安 道也,往来车马留连。”
(8).指连在一起。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9).挽留。 宋 梅尧臣 《翠羽辞》:“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鈿车令去取。”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恐虏猝犯之,败其功,乃留连其使,数与之讲议,虽抑止其僭,亦不决然絶也。”
(10).水果名。产于 南洋 。 清 黄遵宪 《新加坡杂诗》之九:“絶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自注:“留连,果最美者。”词语解释:相连 拼音:xiāng lián
互相连接;彼此关联。 汉 王充 《论衡·诘术》:“民间之宅,与乡亭比屋相属,接界相连。”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朕即位已来,寝疾未平,反逆之谋,相连不絶。”《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且下与内宗外宗相连,其为即天官之世妇无疑。”词语解释:惠连 拼音:huì lián
(1). 柳下惠 、 少连 的并称。皆古节行超逸之士。《论语·微子》:“ 柳下惠 、 少连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 惠 连 非吾屈, 首阳 非吾仁。”
(2).指 南朝 宋 谢惠连 。 惠连 幼聪慧,族兄 灵运 深加爱赏。后诗文中常用为从弟或弟的美称。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羣季俊秀,皆为 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 。” 宋 苏轼 《送翟安常赴阙寄子由》诗:“松荒三径思 元亮 ,草合平池忆 惠连 。” 明 袁宗道 《暮春即事》诗:“时闻 惠连 语,苍翠似 江 南。”词语解释:流连 拼音:liú lián
(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北史·隋纪下·炀帝》:“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
(2).留恋不止;依恋不舍。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过 大梁 者,或佇想於 夷门 ;游九京者,亦流连於 随会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遍歷 赵 、 魏 、 燕 、 晋 、 齐 、 梁 、 吴 、 楚 ,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 王蒙 《深的湖》:“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笑什么,他在欣赏流连什么,寻求等待什么。”
(3).盘桓;滞留。《三国志·魏志·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 宋 丘崈 《沁园春》词:“便流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却説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连。” 吴组缃 《山洪》十六:“这时他其实说不上有什么感触。主要不过是不想马上走出邮局的门,想藉此多流连一会儿。”
(4).流离转徙。《汉书·师丹传》:“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北齐书·颜之推传》:“经 长干 以掩抑,展 白下 以流连。”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杀颠沛流连,休迷失水木根源。”
(5).连续;反复。 清 邢昉 《与见末别宿舟中作》诗:“夜露湿莎鷄,流连语初罢。”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故即片言半辞,亦为之咨嗟传诵,流连反覆於不已。” 黄中黄 《孙逸仙》第二章:“﹝ 康有为 ﹞引 津田三臧 ,举 李鸿章 负伤及 朝鲜 王妃事件,激赏其意气之壮烈,流连不置。”
(6).亦作“ 流涟 ”。哭泣流泪貌。《西京杂记》卷一:“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毕,每泣下流涟。”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 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 郑 所,遂不復至。” 清 钮琇 《觚賸·筠湄幽婚》:“﹝ 刘氏 ﹞将离之辰,掩泣流连。”
(7).果实名。产于 南洋群岛 。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流连与波罗,争以果为粮。” 钱仲联 笺注引 古直 曰:“流连果綦臭, 南洋群岛 产之,土人嗜者,不惜典质以求市也,故有‘流连出,纱囊脱’之謡。”词语解释:鲁连 拼音:lǔ lián
指 鲁仲连 。 战国 时 齐国 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鲁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劝阻尊 秦 为帝,曾说:“彼( 秦昭王 )即肆然称帝,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 齐国 要收复被 燕国 占据的 聊城 时,又写信劝说 燕 将撤守。 齐王 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风》之十:“ 齐 有倜儻生, 鲁连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东昌》诗:“纷纷来往者,犹有 鲁连 无?” 陈毅 《冬夜杂咏·含羞草》:“ 鲁连 不帝 秦 , 田横 刎颈死。”亦称“ 鲁连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世无 鲁连子 ,千载徒悲伤。” 明 高启 《送沉征士铉归海上》诗:“倘见 鲁连子 ,殷勤烦寄声。”词语解释:阿连 拼音:ā lián
指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从弟 谢惠连 。《宋书·谢灵运传》:“ 惠连 幼有奇才,不为父 方明 所知……﹝ 灵运 ﹞谓 方明 曰:‘ 阿连 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 宋 王安石 《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 阿连 空復梦中来。”按,“春草”指 谢灵运 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 唐 白居易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 宋 梅尧臣 《寄公异弟》诗:“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 郁达夫 《寄曼兄》诗:“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争訶纷。”词语解释:连连 拼音:lián lián
(1).接连不断。《庄子·骈拇》:“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閒为哉!” 成玄英 疏:“连连,犹接续也。”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长城 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李甲 连连作揖。” 茅盾 《林家铺子》二:“那 朱三太 连连摇手,就在铺面里的一张椅子上坐了。”
(2).犹涟涟。《全唐诗》卷八六二载《醉吟》:“一旦形羸又髮白,旧游空使泪连连。”《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珠泪连连怨復嗟,一种为人面貌差。”词语解释:仲连 拼音:zhòng lián
战国 时 齐 人 鲁仲连 。喜为人排难解纷,高蹈不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生 之辩,未若 田氏 ,今之 仲连 ,求之不难。”《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 弘高 犒 晋 师, 仲连 却 秦 军。” 李善 注引《史记》:“ 鲁仲连 , 齐 人也。 赵 孝成王 时, 秦 使 白起 围 赵 , 魏王 使将军 新垣衍 説 赵 ,尊 秦昭王 为帝, 仲连 责而归之。 新垣衍 起,再拜请出, 秦 将闻之,为却十五里。”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 长卿 冠 华阳 , 仲连 擅海阴。”词语解释:接连 拼音:jiē lián
连续不断;连在一起。《尉缭子·兵教下》:“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马冒其目也。” 晋 左思 《蜀都赋》:“栋宇相望,桑梓接连。” 宋 陈师道 《寓目》诗:“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连。”《红楼梦》第三九回:“就像旧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 丁玲 《东村事件》一:“枯干了的松针,便接连塞进灶孔里去了。”词语解释:牵连 拼音:qiān lián
(1).关联。《淮南子·要略》:“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繫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朱子语类》卷七五:“参伍是相牵连之意。” 康濯 《春种秋收·牲畜专家》:“我不知道 刘春堂 跟牲口市上的买卖有什么牵连。”
(2).连接;联系。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兵与百户兵牵连行至城,城中人讙,始知 柳州 兵之能战贼也。” 艾青 《双尖山》诗:“使南北的居民保持了一线牵连。”
(3).犹联袂。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子善书画,而无门可投;吾多交游,而无物为贄,盍牵连南行,彼此各有所济。”
(4).株连;连累。 宋 欧阳修 《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自 仲淹 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出,语及 仲淹 者,皆指为党人。”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牧庵相国》:“后因 闽 中事牵连,謫戍西域。”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若与此辈理论,可以被牵连到白费唇舌,一事无成。”
(5).留连;牵挂。 唐 韩愈 《刘统军碑》:“既葬,将反柩于京师,舍于墓次,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咸顾恋牵连。”《红楼梦》第五回:“奴去也,莫牵连。”
(6).犹缠绵。 元 朱孟翁 《春日田园杂兴》诗:“牧儿懒散骑牛过,游子牵连信马行。”
(7).拖延。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词语解释:黄连 拼音:huáng li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味苦,入药,性寒,功能泻心火、化湿热,主治湿热泻痢、目赤、口疮等症。《太平御览》卷九九一引 三国 魏 吴普 《本草经》:“黄连,一名王连,味苦寒,生川谷,治热气、目痛、皆(眥)伤、泣出、明目。生 巫阳 。” 唐 白居易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诗:“春来眼闇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五折:“害热的,一贴乾薑附子,伤冷的,喫些黄栢黄连。”《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不想这口稠咕嘟的釅茶,咂在嘴里,比黄连汁子还苦,攒着眉咽下去。”词语解释:十连 拼音:shí lián
(1).犹言十个州郡。十,约数。 唐 刘禹锡 《代谢濠泗两州割属淮南表》:“臣谬承宠光,作镇 淮 海 ,位均九伯,权总十连。”
(2).泛指州郡地方长官。《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词语解释:星连 拼音:xīng lián
(1).谓如星星连亘。形容光亮。 晋 张协 《七命》:“ 楚 之阳剑, 欧冶 所营……神器化成,阳文阴縵,流綺星连,浮彩艷发。”
(2).谓如星星连亘。形容多而密集。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六师云起,九军星连。”词语解释:钩连 拼音:gōu lián
亦作“钩连”。
(1).勾通连接。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鉤连。” 宋 李弥逊 《次韵林仲和筠庄》:“迭迭重重两岸山,鉤连秀色上琅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时有窍穴鉤连,空悬无上处。”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研究〉例言》:“《文艺研究》又甚愿文与艺相钩连。”
(2).钩挂牵连。《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枝党鉤连,刑戮必多。” 明 宋濂 《吕府君墓志铭》:“狱辞有鉤连有不可决,君片言之閒,如庖丁刺牛,皆迎刃而解。” 傅尃 《感怀》诗之二:“党祸钩连天未悔,霸才消歇乱方真。”词语解释:颠连 拼音:diān lián
(1).困顿不堪;困苦。 宋 张载 《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明 宋濂 《故庐陵张府君光远甫墓碣铭》:“君配 刘氏 ,轻财重义,人有颠连者,解衣推食无吝。”河南坠子《女状元》:“荒山害人真不浅,山区的人民受尽了颠连。”
(2).指困顿不堪的人。 元 王冕 《江南民》诗:“无能与尔扶颠连,老眼迸泪如飞泉。” 明 吕坤 《子平要语引》:“即言不中也,而损毫末以活颠连,於问命者奚损?”
(3).连绵不断。 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词:“ 会昌 城外高峯,颠连直接东溟。” 李瑛 《海的怀念》诗:“莽苍苍,起伏颠连,我们的哨所莫不是浪里的征帆。”词语解释:波连 拼音:bō lián
犹牵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窝逃》:“逃人不宜有窝,有窝则一家流徙,十家长隣佑地方均受波连。”词语解释:蝉连 拼音:chán lián
见“ 蝉联 ”。
词语解释:蝉联 拼音:chán lián
亦作“ 蝉连 ”。
(1).绵延不断;连续相承。《史记·陈杞世家》 唐 司马贞 述赞:“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齐九龙而阔步,一门钟豹变之荣;袭五公而长驱,四代赫蝉联之祉。” 清 唐孙华 《题晋阳遗像》诗:“始从薄宦霑微禄,后来科第仍蝉连。”《体育报》1984.4.27:“ 中国 队只要扬长避短,打出自己的特点和水平,蝉联汤杯冠军是很有可能的。”
(2).喻语言啰嗦,文词繁琐。《晋书·外戚传·王蕴》:“ 藴 问其故, 恭 ( 藴 子)曰:‘与 阿太 ( 王悦 小字)语,蝉连不得归。’” 宋 陆游 《新凉书怀》诗:“退傅寄声情縝密, 晦翁 入梦语蝉联。” 清 钱谦益 《跋〈渭南文集〉》:“今人于法书名画,强作解事,蝉连满纸,必不肯单题姓名。”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老人为生谈者,均剑术家,蝉联不觉日暮。”词语解释:有连 拼音:yǒu lián
有姻亲关系。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邹君墓志铭》:“呜呼!君行应铭法,余与君又久故有连,非余谁铭君者。”词语解释:青连 拼音:qīng lián
碧绿的河水漾着浅浅的波纹。语出《诗·魏风·伐檀》:“ 河 水清且涟猗。”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峯峦空翠,溪水青连。”一本作“ 青涟 ”。词语解释:赫连 拼音:hè lián
匈奴 姓氏之一。 匈奴 南单于曾娶 汉 宗室女,其子孙遂以 刘 为姓。至 刘虎 ,其母为 鲜卑 人,而北人谓父 匈奴 母 鲜卑 者为“铁弗”, 虎 因以“铁弗”为号。至 东晋 义熙 三年(公元407年),其后人 勃勃 (一名 屈孑 )僭称 大夏天王 ,耻号“铁弗”,改以 赫连 为氏,取“徽赫与天连”之意。见《魏书·铁弗刘虎传》、《屈孑传》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参阅 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外篇·赫连氏》。词语解释:成连 拼音:chéng lián
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 ,三年未能精通。 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 ,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 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元 耶律楚材 《鼓琴》诗:“清兴腾八表, 成连 何必寻。” 清 张梁 《弹琴》诗:“ 钟期 既已亡, 成连 谁能寻?”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词语解释:目连 拼音:mù lián
亦作“ 目莲 ”。
(1). 摩诃目犍连 的略语。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 善财童子 ,南行未窥; 目连沙门 ,北游不见。” 明 刘基 《题界画金山图》诗:“ 目连 持来自西方,谓能驱遣毒沴消灾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目连即丁令威》:“国朝 钱曾 《读书敏求记》云:‘《臞仙运化元枢》一卷,以中元为 丁令威 救母之日, 释氏 谓之 目莲 。未悉其所本何自。’按,此则 目莲 即 丁令威 矣。”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 目连 照法施食, 目连 母即日得脱饿鬼之苦。”
(2).指目连戏。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目莲戏》:“演武场搭一大臺,选 徽州 、 旌阳 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莲》,凡三日三夜。”参见“ 目连戏 ”。
词语解释:目连戏 拼音:mù lián xì
亦称“ 目莲戏 ”。 以 目连 救母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唐 代已有《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以后各种戏曲中多有目连戏。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有《目莲戏》一篇。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目连戏的热闹, 张岱 在《陶庵梦忆》上也曾夸张过,说是要连演两三天。”参见“ 目连救母 ”。词语解释:环连 拼音:huán lián
如环相连。形容络绎不绝。 唐 柳宗元 《晋问》:“《春秋》之事,公侯大夫,策文马,驰轩车,出入环连,贯於国都。”词语解释:属连 拼音:shǔ lián
相连缀。词语解释:蹇连 拼音:jiǎn lián
《易·蹇》:“往蹇来连。” 王弼 注:“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 孔颖达 疏:“ 马 云:连亦难也。”后因以“蹇连”指艰难困厄。《汉书·叙传上》:“纷屯亶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 颜师古 注:“《易·屯卦》六二爻辞曰‘屯如亶如’,《蹇卦》六四爻辞曰‘徃蹇来连’,皆谓险难之时也。” 唐 白居易 《哭王质夫》诗:“出身既蹇连,生世仍须臾。” 清 钱陆灿 《侍郎栎园周公墓志铭》:“维 周 之先,远有代叙,初尚蹇连,掌故失所。”词语解释:株连 拼音:zhū lián
亦作“ 株联 ”。 谓一人有罪而牵连多人;连累。《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 勣 浮险,欲助 林甫 ,乃上 有隣 变事,捕送詔狱赐死。逮引 裴敦復 、 李邕 等,皆 林甫 忌恶者,株连杀之。”《新唐书·怀懿太子凑传》:“﹝ 王守澄 ﹞又以王贤,有中外望,因欲株联大臣族夷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今这奴才,死不肯招,若必求其人,他又要信口诬害,反生株连。”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本没有去‘混斗’,倒是株连了我。”词语解释:绵连 拼音:mián lián
(1).见“ 绵联 ”。
(2).一种优质纸张。以竹木纤维为原料,坚韧洁白,适宜于印刷贵重书籍。产于 江西 、 福建 一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学生们是买不起的。”
词语解释:绵联 拼音:mián lián
亦作“ 绵连 ”。亦作“緜联”。
(1).犹连绵。延续不断貌。《文选·张衡〈西京赋〉》:“繚垣緜联,四百餘里。” 薛综 注:“緜联,犹连蔓也。” 李善 注:“连绵四百餘里也。” 唐 卢照邻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雅》《颂》之风,犹绵连於季叶。” 宋 欧阳修 《会峰亭》诗:“羣峯渐靡迤,高下自绵联。”
(2).屋檐的别名。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县联房植”:“县当为緜,緜联即屋檐也。”词语解释:姻连 拼音:yīn lián
亦作“婣连”。
(1).姻亲。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之一:“少之时,隣里见其癖於学,多指目以为迂,虽婣连密邇者皆然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主从之外,姻连亦众。”
(2).结成姻亲;婚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磊塘 张氏 , 庄懿公 之后,世有厚德,与余家姻连。”词语解释:田连 拼音:tián lián
古代著名琴师。《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田连 、 成窍 ,天下善鼓琴者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伶伦 比律, 田连 操张。进御君子,新声憀亮。”词语解释:通连 拼音:tōng lián
(1).相通连接。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某当於使宅凿一地道通连,候火作即潜以相出。” 晋驼 《两条路》:“晚上,炕上、地下、通连炕头的锅台上挤满了人。”
(2).串通勾结。《三国演义》第五三回:“汝欲与贼通连为内变耶?”词语解释:勾连 拼音:gōu lián
(1).犹勾结。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老种太尉 师道 预知 金 人反覆,上进二诗……诗曰:‘外塞胡儿里党臣,勾连数众赴京城。’”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奈何勾连叛臣,反戈内向。”《明史·马永传》:“今不剿,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连,祸滋大。”
(2).谓连接;钩挂。 明 杨慎 《盘江渡》诗:“一壑云涛洚洞,两岸石磴勾连。” 清 方文 《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诗:“左枫右杞本异质,一朝合抱相勾连。”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珮袋》:“ 嘉靖 中, 世庙 升殿,尚寳司卿 谢敏行 捧寳,玉珮飘颻,与上珮勾连不脱, 敏行 皇怖跪。”
(3).牵涉,牵连。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如果是光明正大找对象,可又跟入党有什么勾连。”词语解释:洞连 拼音:dòng lián
连接相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布色羯逻伐底城 ,周十四五里。居人殷盛,閭阎洞连。”词语解释:关连 拼音:guān lián
牵连;联系。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乃立召兜子数乘,命关连僧入对事。” 宋 苏洵 《颜书》诗:“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徐迟 《祁连山下》十四:“建筑,雕塑,绘画,三种造型艺术形式,彼此关连,交相辉映。”词语解释:霞连 拼音:xiá lián
如云霞相连。《文选·张协〈七命〉》:“翠观岑青,彫阁霞连。” 李周翰 注:“如云霞相连。”词语解释:锁连 拼音:suǒ lián
亦作“鎻连”。 锁链。可作防御的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鎻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词语解释:大连 拼音:dà lián
辽宁省的地级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市区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以上,是以造船、纺织、化工、机械等著称的工业城市。大连港水深港阔,冬不封冻,为中国重要外贸口岸和渔业基地词语解释:萦连 拼音:yíng lián
萦回连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及其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潭巨浪,縈连 江 沔 。”词语解释:错连 拼音:cuò lián
交相连接。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阁道错连,足以游观。” 清 曹寅 《和冷斋西轩玉兰原韵》:“十步轮囷影错连,三株手植自当年。”词语解释:谢连 拼音:xiè lián
南朝 宋 人 谢惠连 的省称。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二:“ 宋玉 谩夸云雨会, 谢连 寧许梦魂通。”参见“ 谢池草 ”。
词语解释:谢池草 拼音:xiè chí cǎo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词语解释:一连 拼音:yī lián
(1).古以二百家为一连。《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
(2).接连,继续不断。《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道那个御酒是朝廷赐的黄封御酒,一连劝老汉吃了三钟。”《黄绣球》第五回:“这是媒婆子无意中一连説下来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一连下了几天雪,刚刚放晴,云彩裂了缝,透出落日的金光。”
(3).近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由若干排组成一连。词语解释:璧连 拼音:bì lián
见“ 璧联 ”。
词语解释:璧联 拼音:bì lián
亦作“ 璧连 ”。 日月合璧。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谢历表》:“璧联珠灿,轮映阶平。”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参见“ 璧合珠连 ”。词语解释:结连 拼音:jié lián
亦作“ 结联 ”。 联结;结合。《汉书·赵充国传》:“臣恐 羌 变未止此,且復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之备。”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 王庭凑 , 山 东一叛卒也,非有席勋藉宠之资,强大结连之势。”《宣和遗事》后集:“十八日早, 大金 知军在庭上,引帝至庭下,且责曰:‘你与 契丹 结连杀我,同归 西夏 ,昨夜已杀了也。’” 瞿秋白 《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我总听得见似乎有人喊着:‘这就结连起来,就结连起来!’”词语解释:交连 拼音:jiāo lián
(1).谓结盟相通。《后汉书·西域传序》:“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埶益殖,威临 南羌 ,与之交连。如此, 河西 四郡危矣。”
(2).接连不断。《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权 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 泰 则记昔战鬭处以对”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 权 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幘青縑盖赐之。”词语解释:穿连 拼音:chuān lián
连结在一起。《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曹仁 引军夹 河 立寨,将粮草车辆穿连,以为屏障。”
串通;勾结。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他每都穿连透,我则怕关节儿枉生受。”词语解释:瓜连 拼音:guā lián
方言。牵连。如:他与这件事没有瓜连。参见“ 瓜连蔓引 ”。
词语解释:瓜连蔓引 拼音:guā lián màn yǐn
喻人事上辗转牵连。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四明 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 李太宰 ,逮 周嘉庆 。”词语解释:攀连 拼音:pān lián
诬供牵连。 廖平子 《史坚如案拾遗》:“ 坚如 当日供词,牵连旗籍与军政界甚众,非旗籍人与军政界实有事实,特有意攀连,使内起风波。”词语解释:蔓连 拼音:màn lián
牵连。谓一人犯罪,别人为此遭受连坐。《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 成德 则不然,内则胶固岁深,外则蔓连势广。” 胡三省 注:“蔓连,如蔓草之曼衍连属也。”《明史·彭如实传》:“羣小蓄忿,蔓连不已,并其次子及婿又復下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上以科道不言,命锦衣衞遍加捶楚,其蔓连多矣。”词语解释:控连 拼音:kòng lián
犹联络。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之入山,非避死也,尚图控连 江 楚 ,收 河 南之大侠,云扰中原。”词语解释:纚连 拼音:lí lián
相连。《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秘则蘙蔽曖昧,髣髴退概,若幽星之纚连也。” 李善 注:“纚连,相连之貌。”词语解释:婵连 拼音:chán lián
相连。谓有亲族关系。《楚辞·刘向〈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 高阳 兮,惟 楚怀 之嬋连。” 王逸 注:“嬋连,族亲也。言 屈原 与 怀王 俱 顓頊 之孙,有嬋连之族亲。” 洪兴祖 补注:“嬋连,犹牵连也。”词语解释:亘连 拼音:gèn lián
绵连。 宋 姚宽 《西溪丛语》上:“盖以下有沙潬,南北亘连,隔碍洪波,蹙遏潮势。”词语解释:逦连 拼音:lǐ lián
连续不断貌。 唐 权德舆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直城朱户相邐连,九逵丹轂声闐闐。”词语解释:干连 拼音:gān lián
关涉;牵连。 宋 欧阳修 《论乞不勘狄青侵公用钱札子》:“其 狄青 纵有干连,仍乞特与免勘。”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这只绣鞋儿不打紧,干连着一个人的性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况且无辜之干连,往往奸民少而良民多。”词语解释:注连 拼音:zhù lián
连属,接连不断。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少时,三人悉见患,更相注连,凶祸不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词语解释:宾连 拼音:bīn lián
古代称象征继嗣良好的一种瑞木。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继嗣本则宾连生於房户。宾连者,木名也,其状连累相承,故生於房户,象继嗣也。” 北周 庾信 《喜晴应诏敕自疏韵》:“有序属宾连,无私表平宪。”词语解释:叠连 拼音:dié lián
亦作“迭连”。 接连。《红楼梦》第八八回:“那 巧姐儿 回头把 贾芸 一瞧,又哭起来,叠连几次。”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八)》:“两天之内,我和十多个同学就迭连记了两小过两大过,再记一小过,就要开除了。”词语解释:挂连 拼音:guà lián
牵连;牵扯词语解释:缀连 拼音:zhuì lián
组合;连属。《魏书·崔浩传》:“ 浩 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世寳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楷模。” 夏曾佑 《小说原理》:“如説某人插翅上天,其翅也,天也,飞也,皆其已知者也;而相缀连者,则新事也。”词语解释:搭连 拼音:dā lián
见“ 搭褳 ”。
词语解释:搭裢 拼音:dā lián
(1).亦作“ 搭连 ”。一种布制的长方形口袋,中间开口,两头各有一袋,可以挂在肩上或扣在腰间。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兀那前头的车上,掉了我的搭褳,我拾起来者。”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有些针儿綫儿,也安在你搭连里了。”《红楼梦》第十二回:“从搭褳中取出个正面反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我懒得为这两毫钱开搭裢。得了,换过一个吧。”
(2).一种由多层布制成的摔交运动员穿的上衣。词语解释:排连 拼音:pái lián
(1). 宋 代禁军依次升迁制度。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禁旅迁补》:“国朝宿卫禁旅迁补之制,以岁月功次而递进者,谓之‘排连’。”《宋史·兵志十》:“凡军头、十将、节级转补,谓之‘排连’,有司按籍閲试,如列校转员法…… 建炎 、 绍兴 之间,排连转员屡尝损益。”
(2).对同一诗题连续铺排。犹唱和。 宋 陈亮 《丙午复朱元晦秘书书》:“连书求作《抱膝吟》,非求秘书粧撰而排连也,只欲写眼前景物,道今昔之变……以娱其索居野处耳。”
(3).排行相连。指结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只为那兄妹排连,因此上鱼水难同。” 明 凌濛初 《虬髯翁》第三出:“更兼有兄妹排连,和个好相识,愈加欢忭。”词语解释:串连 拼音:chuàn lián
见“ 串联 ”。
词语解释:串联 拼音:chuàn lián
亦作“ 串连 ”。
(1).用绳穿起来。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又特大者,自为贯辨,则可行使,分开互用,串联不合。”
(2).贯穿连接。 巴金 《忆个旧》:“我把从朋友那里得来的一点一滴聚在一起,再用自己的想象串连起来,于是在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死城’的面貌。” 冰心 《咱们的五个孩子》:“这根阶级友爱的针,这条鲜红的线把我们串连起来。”
(3).串通联络。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六章:“开好根子碰头会,开展串连,准备斗争。”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生怕 杜兵 这些人和社会上那些正在闹事的人串联起来,酿成乱子。”
(4).把若干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入电路上两点间的一种联接方法。串联元件中流过的电流都相等。词语解释:眉连 拼音:méi lián
指传说中的女仙 阳都女 。《文选·左思〈魏都赋〉》:“昌容练色, 犊 配眉连。” 刘逵 注引《列仙传》:“ 犊子 者, 鄴 人也,时壮时老,时好时丑,乃知其仙人也。 阳都女 者,生而连眉,耳细而长,众以为异,俗皆言此天人也。会 犊子 来过 都女 , 都女 悦之,遂留相奉侍。”词语解释:回连 拼音:huí lián
曲折连绵。《孔丛子·记问》:“鬱确其高, 梁甫 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回,一本作“ 迴 ”。
曲折连绵。《孔丛子·记问》:“ 梁甫 迴连,枳棘充路。” 景耀月 《古诗》:“ 崑陵 不极覩,迴连曲已九。”词语解释:贯连 拼音:guàn lián
连接。《释名·释亲属》:“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晋书·桓伊传》:“ 淮 南之捷,逆兵奔北,人马器鎧,随处放散。于时收拾败破,不足贯连,比年营缮,并已修整。”词语解释:参连 拼音:cān lián
(1).古射法五射之一。《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 汉 郑玄 注:“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唐 贾公彦 疏:“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不知公子王孙,左把弹,右摄丸,定操持,审参连。”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礼乐世变易,射御於今麤粗,无参连白矢交衢和鸞之技,独书数仍世益精博。”
(2).犹相连。 清 丁澎 《风霾行》:“宿舂未给县官税,更烦徵调徙 燉煌 。鉤考参连不知数,谴责稍迟督邮怒。”词语解释:迸连 拼音:bèng lián
共,合好。《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鎗来牌架, 崔郎 相共 薛琼琼 ;砲打刀迎, 双渐 迸连 苏小小 。”词语解释:车击舟连 拼音:chē jī zhōu lián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唐 柳宗元 《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 荆南 两税使,督天下诸侯之半,调食饶给,车击舟连。”词语解释:蹒连 拼音:pán lián
旋行貌。《文苑英华》卷三五二引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步想象以顿足,腕蹣连而拂面。”词语解释:费连 拼音:fèi lián
复姓。见《魏书·官氏志》。词语解释:首尾相连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lián
见“ 首尾相继 ”。
词语解释:首尾相继 拼音:shǒu wěi xiāng jì
前后连接不断。《魏书·侯渊传》:“ 贵平 使其长子率众攻 高阳 , 南青州 刺史 茹怀朗 遣兵助之。时 青州 城人餽粮者首尾相继。”《北齐书·任胄传》:“且 黑獭 降人,首尾相继,卿之虚实,於后何患不知。”亦作“ 首尾相连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 融 战败,走保 都昌 ,时 袁 、 曹 、 公孙 首尾相连, 融 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词语解释:藕断丝连 拼音:ǒu duàn sī lián
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间情意未绝。语本 唐 孟郊 《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续录》四一:“或论絶句之法,谓絶者截也,须一句一断,特藕断丝连耳。” 梁斌 《红旗谱》四二:“她又不肯一下子斩断、藕断丝连地拖着。”亦作“ 藕断丝联 ”、“ 藕断丝长 ”。 宋 黄机 《满庭芳·次仁和韵时欲之官永兴》词:“人道 郴阳 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词语解释:蔓引株连 拼音:màn yǐn zhū lián
见“ 蔓引株求 ”。
词语解释:蔓引株求 拼音:màn yǐn zhū qiú
寻根究底。谓一人犯罪而追索株连有关人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奉命今将逆党搜,须得你蔓引株求。”亦作“ 蔓引株连 ”。《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词语解释:唇辅相连
犹言唇齿相依。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脣亡齿寒。”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此诚不足患,却是 吴三桂 坐拥雄藩,将来必倡大乱, 广西 脣辅相连,但恐封疆延祸矣。”参见“ 脣齿相依 ”。
词语解释:唇齿相依 拼音:chún chǐ xiāng yī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两 粤 、 黔 、 鄂 、 江 、 皖 数省,皆与 湖南 唇齿相依。” 朱德 《送朝鲜最高人民代表团归国》诗:“唇齿相依关世运,戚欣与共胜天伦。”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原因很清楚,他们自身同 中国 的旧秩序是唇齿相依的。”
脣齒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 吴 蜀 脣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词语解释:蚕连 拼音:cán lián
承接蚕蛾产卵以留蚕种的纸。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十:“蚕连,蚕种纸也。旧用连二大纸,蛾生卵后,又用线长缀,通作一连,故因曰连。”参阅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三。词语解释:血肉相连 拼音:xuè ròu xiāng lián
见“ 血肉相联 ”。
词语解释:血肉相联 拼音:xuè ròu xiāng lián
比喻关系极其亲密。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 中国 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他不仅和植物打交道,和动物、飞禽也取得了默契,而血肉相联了。”亦作“ 血肉相连 ”。 闻捷 《布沙热,我要为你唱一支歌》:“你和党的关系,不能不是这样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啊!”词语解释:央连
烦劳词语解释:骨肉相连 拼音:gǔ ròu xiāng lián
比喻关系极密切。《北齐书·杨愔传》:“ 常山王 以塼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前言》:“比如故事《岩顶上的脚印》就表现了劳动人民与太平军骨肉相连、生死与共的亲切关系。”词语解释:骊连 拼音:lí lián
远古的帝号。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 女媧氏 没,次有 大连氏 、 黄伯氏 、 中央氏 、 栗陆氏 、 驪连氏 ……凡十五世,皆习 包牺氏 之号也。”《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 大庭 、 轩辕 以前, 驪连 、 赫胥 之日,咸以无为无欲,不将不迎,其详不可闻已。”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驪连 上古,混沌中央。”《补史记·三皇本纪》:“自 人皇 已后,有 五龙氏 、 燧人氏 …… 驪连氏 ……斯盖 三皇 已来,有天下者之号。”词语解释:根株牵连 拼音:gēn zhū qiān lián
谓一方有祸,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新唐书·李德裕传赞》:“身为名宰相,不能损所憎,显挤以仇,使比周势成,根株牵连,贤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寧明有未哲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九:“故 元长 父子与 怀素 书问往来尤密,惧其根株牵连,罪且相及。”词语解释:杜连 拼音:dù lián
春秋 时善琴者。传说为 伯牙 之师。《文选·枚乘〈七发〉》:“ 景春 佐酒, 杜连 理音。” 刘良 注:“ 杜连 即 田连 ,善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