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远山 拼音:yuǎn shān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词语解释:远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形容女子秀丽之眉。典出《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指美女。 唐 杜牧 《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清 二石生 《评花小诗》之七二:“一桁虾鬚窣地垂,病痕疏到远山眉。”词语解释:远近 拼音:yuǎn jìn
(1).远方和近处。《易·繫辞上》:“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后汉书·刘虞传》:“ 虞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知县 随后起身,路上打着些蛮中鼓乐,远近人听得新知县到任,都来看。”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文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2).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管子·任法》:“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后汉书·张酺传》:“好丑必上,不在远近。”
(3).指远方近处的人。《吕氏春秋·简选》:“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远近闻之,皆称 高仪同 将兵整肃,益归心焉。” 唐 元稹 《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及为大官,远近多归之。”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 几圣 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
(4).指路程的距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晋 太元 中, 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一向不曾问得:仙庄在何处?有多少远近?老汉可去得否?”《说唐》第十八回:“ 云召 闻报,便上城一看,果然退去有三里远近。” 沙汀 《丁跛公》:“这里离城只有七八里远近,除了快近市街时有一片沙坝,其馀是山沟路。”
(5).附近。《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崔丞 相来到 定州 中山府 远近,接入进府,交割牌印了毕。”
(6).指才智程度的高低。 宋 司马光 《〈冯亚诗集〉序》:“文章之精者尽在於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其才之远近矣。”词语解释:远游 拼音: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词语解释:远游冠 拼音:yuǎn yóu guān
亦作“ 远游冠 ”。 古代冠名。 秦 汉 以后历代沿用,至 元 代始废。《后汉书·舆服志下》:“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於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三月,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晋书·舆服志》:“远游冠, 傅玄 云 秦 冠也。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筩横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餘但青丝而已。”《新五代史·刘鋹传》:“ 鋹 於内殿设帐幄,陈宝贝, 胡子 冠远游冠,衣紫霞裾,坐帐中宣祸福,呼 鋹 为太子皇帝,国事皆决於 胡子 。”亦省称“ 远游 ”。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词语解释:远游履 拼音:yuǎn yóu lǚ
古代履名。 唐 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诗:“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亦省称“ 远游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 曹子建 赋:践远游之文履。又 繁钦 诗:足下双远游。盖 魏 晋 间,履名远游也。”词语解释:远客 拼音:yuǎn kè
(1).远方的来客。《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宋 苏轼 《和子由除日见寄》:“府卒来驱儺,矍鑠惊远客。” 丰子恺 《作客者言》:“而今天我是远客,别的客人都是主人请来陪我的。”
(2).茉莉的拟人戏称。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花客诗》:“ 张敏叔 尝以牡丹为贵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近客,各赋一诗, 吴 中至今传播。”参见“ 十客 ”、“ 十二客 ”。词语解释:远道 拼音:yuǎn dào
犹远路。《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够,远道不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是故游江海者託於船,致远道者託於乘。”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看球记》:“妈妈可盼着‘新疆’得胜,因为‘新疆’是远道来的客人。”参见“ 远路 ”。
词语解释:远路 拼音:yuǎn lù
(1).遥远的道路。《韩非子·大体》:“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 汉 苏武 《诗》之四:“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明 高启 《樵》诗:“山中朝佩斧,远路入烟箩。”
(2).远地。 姚雪垠 《长夜》一:“当枪声响过不久,官路上出现了一群奇怪的远路客人。” 沉从文 《边城》一:“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词语解释:远岫 拼音:yuǎn xiù
远处的峰峦。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宋 曾巩 《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谿鱼鸟付新诗。” 明 文徵明 《病中怀吴中诸寺·天王寺寄南洲》诗:“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弔荒宫上小丘。”词语解释:远行 拼音:yuǎn xíng
(1).出远门。《孟子·公孙丑下》:“当在 宋 也,予将有远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孙真人》:“适已出门,若将远行者。” 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2).犹远播。《水浒后传》第九回:“将来老公祖威令远行,治弟的地方亦得安枕。”词语解释:远别 拼音:yuǎn bié
离别到很远的地方去。 汉 苏武 《诗》之二:“黄鵠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唐 杜甫 《远怀舍弟颖观等》诗:“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最是伤情将远别,一篇咒駡送行诗。”词语解释:远公 拼音:yuǎn gōng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词语解释:远人 拼音:yuǎn rén
(1).远方的人;关系疏远的人。指外族人或外国人。《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安宾客,以説远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唐 元稹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朕闻德教加於四海,则远人斯届。”《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帝谓蛮众攻夺常事,执一二人罪之,不足以革其俗,且曲直未明,遽罪其使,失远人心。”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 瑶 民‘不战自降了’,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远人’的 日本 了。”
(2).远行的人;远游的人。多指亲人。《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唐 李白 《乌夜啼》诗:“停梭悵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宋 陈师道 《菩萨蛮·七夕》词:“想得两眉顰,停针忆远人。”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母亲不免有一点忌讳的观念,远人方才到家,并没有带来甚么好消息,又加上流泪哭泣,也许还有料不到的不祥事情来呢。”
(3).指远方来人。《晋书·陶侃传》:“ 夔 察 侃 为孝廉,至 洛阳 ,数诣 张华 。 华 初以远人,不甚接遇。”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经过车徒,并无统摄,只该远人造访,何劳地主先施。”词语解释:远目 拼音:yuǎn mù
(1).远望。 唐 羊士谔 《书楼怀古》诗:“远目穷 巴 汉 ,闲情閲古今。” 宋 张先 《忆秦娥》词:“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明 李东阳 《放船》诗:“清暉散宿靄,远目增春明。”
(2).远大的眼光。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哀亡友辞》:“炳旧史之远目兮,飫六经之正味。”词语解释:远寄 拼音:yuǎn jì
谓寄情于世外。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好酣饮,逾多不乱,至於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南朝 陈 张君祖 《答庾僧渊》诗:“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词语解释:远思 拼音:yuǎn sī
(1).从长远考虑。《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使合於 孔子 之道。”
(2).指深远的思虑。 明 高启 《晚晴远眺》诗:“ 楚 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惻愴多远思。”词语解释:远望 拼音:yuǎn wàng
(1).向远处看。《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及始起兵还 舂陵 ,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远望渔舟,不阔尺八。”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登塔远望,极目天云。”
(2).弩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剑名大伤,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军,参星主之也。”
(3).弩神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太公兵法》:“弩之神,名 远望 。”词语解释:远方 拼音:yuǎn fāng
远处。《周礼·夏官·怀方氏》:“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论语·学而》:“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宋 苏轼 《上刘侍读书》:“ 軾 远方之鄙人,游於京师。” 艾青 《吹号者》诗:“我们呼吸着泥土与草混合着的香味,却也呼吸着来自远方的烟火的气息。”参见“ 远处 ”。
词语解释:远处 拼音:yuǎn chù
距离很远的地方。 唐 张籍 《赠僧道》诗:“两朝侍从当时贵,五字声名远处传。” 丰子恺 《怀李叔同先生》:“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处于远地。 元 姚燧 《送雷季正序》:“况今载名仕版,远处数千里之外哉!”词语解释:远天 拼音:yuǎn tiān
遥远的天空。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登望》诗:“威紆距遥甸,巉嵒带远天。”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不禁从窗隙间望着远天失笑了。”词语解释:远梦 拼音:yuǎn mèng
思念远方人的梦。 唐 李白 《忆襄阳旧游》诗:“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 惶恐 泣孤臣。”《花月痕》第四五回:“何况覊人,乡书一纸,抵多少回文新剪;细计归期,常劳远梦,输与玳梁栖燕。”词语解释:远意 拼音:yuǎn yì
(1).古人的原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穆天子》、《竹书》及《山海经》,皆埋緼岁久,编韦稀絶,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2).远方人的心意。 唐 李白 《答裴侍御见招期月满泛洞庭》诗:“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
(3).高远的意趣。《世说新语·品藻》“ 冀州 刺史 杨淮 ,二子 乔 与 髦 ” 刘孝标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乔 字 国彦 ,爽朗有远意。” 唐 贾岛 《送集文上人游方》诗:“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元 熊鉌 《游武夷山》诗:“我来 武夷山 ,远意超千古。”词语解释:远信 拼音:yuǎn xìn
远方的书信、消息。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宋 苏轼 《和丙辰岁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跨海得远信,冰盘鸣玉哀。”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兰房话别》:“纔得旧愁平,新来险梦增,听堂前远信堪惊,怕唤人归嫌杜宇。”词语解释:远烟 拼音:yuǎn yān
(1).远处的云烟。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一种制墨用的原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处厚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沉珪 。”词语解释:远俗 拼音:yuǎn sú
避世;远离世俗。 唐 李白 《送长沙陈太守》诗之二:“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宋 刘挚 《谢青州到任表》:“简礼去烦,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泽,庶求远俗之安。”词语解释:远书 拼音:yuǎn shū
送往远方或远方送来的书信。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永远书於江澨,结深痛於尔魂。” 唐 杜牧 《秋岸》诗:“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宋 唐庚 《鸣鹊行》:“簷前羣鹊鸣相呼,法当有客或远书。”词语解释:远见 拼音:yuǎn jiàn
(1).见识深远。《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后汉书·邓骘传》:“臣等虽无逮及远见之虑,犹有庶几戒惧之情。”《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要知古今往来理,须问高明远见人。”
(2).远大的目光。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老人非常自傲这点先见之明,好像是表示胡子便代表智慧与远见。”词语解释:远情 拼音:yuǎn qíng
犹深情。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二:“星回夜未艾,洞房凝远情。” 唐 杜甫 《西阁雨望》诗:“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 郁达夫 《游莫干山口占》:“坐卧幽篁里,恬然动远情。”词语解释:远过 拼音:yuǎn guò
超过。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仲宣 续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岂但 祁岳 与 郑虔 ,笔跡远过 杨契丹 。” 明 黄宝 《〈新书〉序》:“﹝ 贾谊 ﹞高世之才……虽古之 伊 管 ,未能远过。”今指远远超过。词语解释:远征 拼音:yuǎn zhēng
(1).征伐远方;远道出征。《左传·定公五年》:“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后汉书·孔融传》:“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餘人,唯有一女。” 明 高启 《苦战远征人》诗:“悠悠荷戈子,謫发事远征。远征无穷期,千里万里程。”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次后十年内,他跟他的很多战友,几次回到 陕北 、 延安 ,又几次从 陕北 、 延安 出发去远征苦战。”
(2).长途行军。 袁鹰 《未来之歌·两代红领巾》:“党代表 周恩来 同志目光炯炯,检阅少先队精神抖擞去远征。”词语解释:远业 拼音:yuǎn yè
远大的事业。《后汉书·冯异岑彭等传论》:“若 冯 贾 之不伐, 岑公 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尅成远业,终全其庆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道悠运促,不终远业。” 元 姚燧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惟恐大本一废,远业难成。”词语解释:远色 拼音:yuǎn sè
远天的颜色。 隋 薛道衡 《夏晚》诗:“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元 马臻 《德清夜泊》诗:“远色变昏晦,卸帆依浅沙。”
不近女色。《礼记·坊记》:“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 清 唐甄 《潜书·两权》:“今有厚养之士,节食,远色,导气,服药,身无疾病,可以长年。”词语解释:远怀 拼音:yuǎn huái
远大的抱负。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词语解释:远地 拼音:yuǎn dì
遥远的地方。《左传·隐公五年》:“《书》曰:‘公矢鱼于 棠 ’,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 棠 实他竟,故曰远地。”《北史·尒朱荣传》:“ 羽健 曰:‘家世奉国,给侍左右, 北秀容 既在剗内,差近京师,岂以沃塉,更迁远地。’” 唐 刘禹锡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诗:“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 沉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或是在那远地寄来的照片上,用铅笔画上一个符号,就马上丢开。”词语解释:远心 拼音:yuǎn xīn
深远的心机。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傅嘏 字 兰石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嘏 友人 荀粲 ,有清识远心,然犹怪之。”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玉振金声,笔有餘力,远心天授,高兴生知。”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晤》:“看他远心旷度,翩翩豪举, 刘生 一腔热血,今番有用处了。”
离散之心。《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 韦昭 注:“远心,叛离。”词语解释:远志 拼音:yuǎn zhì
(1).远大的志向。《孔丛子·记义》:“ 孔子 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嘆曰:‘吾……於《狼跋》,见 周公 之远志所以为圣也。’”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公幼慷慨有远志,自力读书。” 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2).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叶子互生,线形,总状花序,花绿白色,蒴果卵圆形。根入药,有安神、化痰的功效。又名小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 始有 东山 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 桓公司马 。于时人有餉 桓公 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 谢 ,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逃离的意愿。《国语·周语下》:“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 韦昭 注:“远志,逋逃也。”《吕氏春秋·慎大》:“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 高诱 注:“有远志,离散也。”词语解释:远大 拼音:yuǎn dà
(1).辽远广阔。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指高远弘大的志向、前途、职位等。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臣本布衣,不谋远大。”《北齐书·杨愔传》:“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宋 孙复 《谕学》诗:“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兄为糊口所累,恐悮了兄的远大。”
(3).长远而广阔,不限于目前。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伏以閤下朴厚清明,讜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於朝廷。”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 友谅 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珍宝。” 茅盾 《喜剧》:“现在我佩服你毕竟是高明,见识远大!”词语解释:远戍 拼音:yuǎn shù
(1).谓戍守边疆。 汉 蔡邕 《述行赋》:“勤诸侯之远戍兮,侈 申子 之美城。”《后汉书·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功消於转运,资财竭於徵发。”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企羡》:“尔乡 刘司马 远戍西鄙,今安否?”
(2).边境的军营、城堡。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七:“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明 冯梦龙 《精忠旗·狱中哭啼》:“试看那远戍埋云,惨惨昏昏。”词语解释:远到 拼音:yuǎn dào
(1).深远周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一:“﹝《汉书》﹞全略去 武帝 问左右一节,只言恐女主顓恣数言而已,殊失其本意,不若《史记》所载为实録,可以见 武帝 识见远到处。” 朱自清 《白采的诗》:“作者是有深锐的理性和远到的眼光的人;他能觉察到人所不能觉察的。”
(2).犹远至。《晋书·陶侃传》:“尚书 乐广 欲会 荆 扬 士人,武库令 黄庆 进 侃 於 广 。人或非之, 庆 曰:‘此子终当远到,復何疑也!’”《新唐书·萧嵩传》:“时 崔琳 、 王丘 、 齐澣 皆有名,以 嵩 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 姚崇 称其远到。”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折:“他才学既自出羣吏,事又十分这等精敏,他日必是远到之器。”词语解释:远孙 拼音:yuǎn sūn
犹远裔。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雷郑 之学,闕谬固多,其间高祖远孙一事,尤为无义。丧服但有曾祖齐衰六月,远曾緦麻三月,而无高祖远孙服。”参见“ 远裔 ”。
词语解释:远裔 拼音:yuǎn yì
(1).犹言后世子孙。《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赞》:“ 淳维 远裔,名王之餘。”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史称 杜审言 , 襄州 襄阳 人, 晋 征南将军 预 远裔。”
(2).边远地区。《新唐书·萧钧传》:“太常工为宫人通讯遗,詔杀之,且附律。 钧 言:‘禁当有渐,虽附律,工不应死。’帝曰:‘ 如姬 窃符,朕以为戒,今不滥工死,然喜得忠言。’即宥工,徙远裔。”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每岁沉香来远裔,累朝珠玉实皇居。”词语解释:远迩 拼音:yuǎn ěr
犹远近。《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邇。” 孔 传:“不畏大毒於远近。”《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后汉书·朱暉传》:“宪度既张,远邇清壹。”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一:“欢欣之声,达於远邇,可谓盛矣。” 清 朱琦 《感事》诗:“ 粤 人竞啖吸,流毒被远邇。”词语解释:远图 拼音:yuǎn tú
深远的谋划。《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荣成伯 曰:‘远图者,忠也。’”《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 李贤 注:“远图,犹长筭也。”《北齐书·高乾传》:“时 高祖 虽内有远图,而外跡未见。”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卑 汉 唐 之近事,慕 尧 舜 之远图。”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负抚绥之重任,昧经国之远图。”词语解释:远闻 拼音:yuǎn wén
声名远播。《楚辞·九章·抽思》:“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姜亮夫 校注:“远闻,谓声闻之远也。”词语解释:远宦 拼音:yuǎn huàn
谓在远方做官。 唐 钱起 《送沉少府还江宁》诗:“远宦碧云外,此行佳兴牵。”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团圆证梦》:“兄弟,我因念你孤身远宦,特来看你。” 清 梅曾亮 《赠余小波之任雅州序》:“后十餘年,又来京师,其人或死或归,或远宦,或志趣始同而终异者有之。”词语解释:远役 拼音:yuǎn yì
谓到远方服役,戍守边疆。《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朝议以为郡在边外, 蛮夷 喜叛,劳师远役,不如弃之。” 元 姚燧 《皇太后尊号玉册文》:“臣在先朝,受詔漠北,往抚诸军,可谓远役。”词语解释:远离 拼音:yuǎn lí
(1).远远地离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章炳麟 《菌说》:“吾观《六波罗密经》言 忉利天 临命终时,天女眷属,皆悉远离,弃之如草。”
(2).佛教谓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慧皎》:“﹝ 慧弥 ﹞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词语解释:远谋 拼音:yuǎn móu
(1).做长远打算。《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指深远的谋略。 唐 贾至 《送友人使河源》诗:“举酒有餘恨,论边无远谋。” 宋 苏洵 《几策·审敌》:“故不忍以小利而败其远谋。” 陈毅 《示儿女》诗之一:“不要空言不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词语解释:远适 拼音:yuǎn shì
远往;远行。 唐 杜甫 《晓发公安》诗:“舟楫渺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元 黄镇成 《远适》诗:“吉日有远适,我行志四方。” 秦牧 《花城·社稷坛抒情》:“有人远适异国归来,俯身去吻一吻自己国门的土地。”词语解释:远忆 拼音:yuǎn yì
谓想念远方的人。《南史·王份传》:“ 奂 ( 王奂 )诛后,其子 肃 奔 魏 …… 武帝 谓曰:‘比有北信不?’ 份 改容对曰:‘ 肃 既近忘坟栢,寧远忆有臣。’帝亦以此亮焉。” 唐 李白 《塞下曲》之四:“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词语解释:远郊 拼音:yuǎn jiāo
(1).城邑外百里之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官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百里为远郊。”
(2).指离城市较远的郊区。 晋 陶潜 《挽歌诗》:“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宋 梅尧臣 《李审言遗金波酒》诗:“朔吹卷天吼,远郊无鸟飞。” 明 冯梦龙 《人兽关·征讨旋旌》:“回瞻故苑,烟林隔远郊。”词语解释:远念 拼音:yuǎn niàn
对远方人或物的思念。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远念长想,超然自失。” 明 高启 《送倪雅》诗:“文游结深欢,离别生远念。”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此系老病,服药数天即愈,乞勿远念为要。”词语解释:远民 拼音:yuǎn mín
指外地或境外之人。 宋 谢伯初 《走笔寄夷陵欧阳永叔》诗:“絶境化成儒雅俗,远民争识校讎郎。” 清 魏源 《道光二十六年揭贴》:“﹝房屋﹞听各国与内民公平议租,内民不得抬价掯勒,远民亦不得强租硬占。”词语解释:远路 拼音:yuǎn lù
(1).遥远的道路。《韩非子·大体》:“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於远路,旌旗不乱於大泽。” 汉 苏武 《诗》之四:“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明 高启 《樵》诗:“山中朝佩斧,远路入烟箩。”
(2).远地。 姚雪垠 《长夜》一:“当枪声响过不久,官路上出现了一群奇怪的远路客人。” 沉从文 《边城》一:“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词语解释:远引 拼音:yuǎn yǐn
远去;远游。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 燕 路者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以兴士当高举远引,归洁其身如海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濡足权门不足责,既而蒙谴,智者必远引,自庆脱网矣。”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脱身思远引,束缚加覊韁。”词语解释:远眺 拼音:yuǎn tiào
向远处看。《孔子家语·辩乐》:“有所睪然高望而远眺,曰:‘ 丘 迨得其为人矣。’”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乘高远眺,则山川悠隔。”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梁建 把军大衣脱下来,昂首远眺。”词语解释:远钟 拼音:yuǎn zhōng
远处传来的钟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潭静宜孤鹤,山深絶远鐘。” 唐 韦应物 《月下会徐十一草堂》诗:“远鐘高枕后,清露捲帘时。”词语解释:远处 拼音:yuǎn chù
距离很远的地方。 唐 张籍 《赠僧道》诗:“两朝侍从当时贵,五字声名远处传。” 丰子恺 《怀李叔同先生》:“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处于远地。 元 姚燧 《送雷季正序》:“况今载名仕版,远处数千里之外哉!”词语解释:远略 拼音:yuǎn lüè
(1).深远的谋略。《后汉书·西羌传论》:“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 宋 曾巩 《胡太傅挽词》之二:“远略参基命,雄文入典章。” 陈毅 《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
(2).谓经略远方。《左传·僖公九年》:“ 齐侯 不勤德,而勤远略,故北伐 山戎 ,南伐 楚 。”《后汉书·鲜卑传》:“ 武帝 情存远略,志闢四方。”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朝廷好生恶杀,不务远略。”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 中 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词语解释:远虑 拼音:yuǎn lǜ
深远的计虑。亦指计虑深远。《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史记·吴王濞列传》:“ 鼂错 为国远虑,祸反近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小人无远虑,特欲仓猝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吾乃知老成远虑,胜少年盛气多矣。”词语解释:远嫁 拼音:yuǎn jià
嫁到远处。《汉书·张禹传》:“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於男,远嫁为 张掖 太守 萧咸 妻,不胜父子私情,思与相近。” 晋 石崇 《王明君辞》:“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宋 王安石 《明妃曲》:“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復理。”词语解释:远谪 拼音:yuǎn zhé
贬到边远的地方。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我愁远謫 夜郎 去,何日金鷄放赦回。” 宋 吕惠卿 《建宁军节度使谢表》:“衰疲远謫,人皆知其难堪;亲爱生离,闻者为之太息。”《花月痕》第十三回:“ 苏东坡 远謫 惠州 , 朝云 也曾随侍。”词语解释:远想 拼音:yuǎn xiǎng
遐想;遥想。 三国 魏 嵇康 《言志》诗:“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鲁迅 《呐喊·白光》:“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 西高峰 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 西高峰 正在眼前。”词语解释:远景 拼音:yuǎn jǐng
(1).指太阳。 汉 孔融 《杂诗》之一:“巖巖 钟山 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2).远处的景物。 许杰 《旅途小记》:“路旁满是收割后的水田,但那已是远景,已超过了我的视野。”
(3).将来的景象。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社会主义再也不是模糊的远景了,她已经是我们眼前的现实。”《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 鲁力 被更宏伟的远景所鼓舞,显得英姿勃发。”词语解释:远韵 拼音:yuǎn yùn
亦作“ 远韵 ”。
(1).高远的风韵。《晋书·庾敳传》:“ 敳 字 子嵩 ,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 宋 陈师道 《寄答王直方》诗:“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 子安 才藻,独步初 唐 。入盛 唐 似过 右丞 ,而远韵不及,终是弱於 李 杜 。” 清 刘大櫆 《〈朱子颖诗集〉序》:“与 子颖 同上 泰山 ,登 日观 ,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其幽怀远韵,与 子颖 畧相近云。”
(2).传及远方的声音。 宋 朱熹 《南安道中》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餘音。”词语解释:远迹 拼音:yuǎn jì
亦作“ 远跡 ”。
(1).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 ,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夫差 承 闔閭 之远跡,用 申胥 之训兵,栖越 会稽 ,可谓强矣。”《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长算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 李善 注:“迹,功业也。”
(2).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 李贤 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参见“ 远游 ”。
(3).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 颜师古 注:“远迹,远窜其迹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汉灵帝 时, 陈留 蔡邕 ,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蝝蝗弗起,豺虎远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为民牧者,能畜盗以捕盗,亦犹畜猴以嚙鼠,俾盗皆远迹,而不为民害。”
(4).踪迹远离尘世。谓隐居。《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吾少婴羸患,事鐘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 宋 曾巩 《冬望》诗:“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跡久此安蒿莱。” 清 黄景仁 《僧舍夜月》诗:“远跡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
词语解释:远游 拼音: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词语解释:远求 拼音:yuǎn qiú
谓远方寻求来的珍异之物。《后汉书·崔駰传》:“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縶。” 李贤 注:“远求谓远方珍异之物也。存,犹止息也。言所求之物既止,不资良马之力也。”词语解释:远举 拼音:yuǎn jǔ
(1).谓列举往古之事。《荀子·非相》:“远举则病繆,近世则病佣。” 杨倞 注:“远举上世之事,则患繆妄。”《淮南子·氾论训》:“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 宋 石介 《汉论中》:“ 贾 ( 陆贾 )若能远举帝皇之道,致於人君,施於国家,布於天下。”
(2).犹高飞;远扬。《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明 许时泉 《武陵春》:“因此上冥鸿远举,鹰隼高飞,蛇龙偃息,虎豹栖迟,怕做了宗庙文牺。”
(3).谓走避远方。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文姬托孤》:“来朝去,把衣装须换取,变姓名远举深栖。”词语解释:远猷 拼音:yuǎn yóu
长远的打算;远大的谋略。语出《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 孔 传:“远汝谋,思为长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而遽追 秦皇 、 汉武 ,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晋书·汝南王亮传》:“大司马、 汝南王 亮 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将凭远猷,以康王化。”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远猷振华夏,定策为周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远猷辰告,始于出使诸公,继之者乃有枢臣疆吏。”词语解释:远恨 拼音:yuǎn hèn
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词语解释:远世 拼音:yuǎn shì
久远之年代;数世以前。《韩诗外传》卷四:“上比远世,未至绞颈射股也。”《孔丛子·答问》:“远世之王,於我何有。”
远离尘世,避世。 唐 韦应物 《与友生野饮效陶体》诗:“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词语解释:远览 拼音:yuǎn lǎn
(1).远看。《后汉书·伏湛传》:“復愿远览 文王 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晋书·杜预传》:“其高显虽未足比 邢山 ……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2).指观察、考虑问题深远。《汉书·刘向传》:“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宋 曾巩 《〈唐令目录〉序》:“ 太宗 能超然远览,絀 封伦 而纳 郑公 之议,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故能及此。”词语解释:远师 拼音:yuǎn shī
犹远征。《后汉书·袁安传》:“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参见“ 远征 ”。
词语解释:远征 拼音:yuǎn zhēng
(1).征伐远方;远道出征。《左传·定公五年》:“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后汉书·孔融传》:“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餘人,唯有一女。” 明 高启 《苦战远征人》诗:“悠悠荷戈子,謫发事远征。远征无穷期,千里万里程。”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次后十年内,他跟他的很多战友,几次回到 陕北 、 延安 ,又几次从 陕北 、 延安 出发去远征苦战。”
(2).长途行军。 袁鹰 《未来之歌·两代红领巾》:“党代表 周恩来 同志目光炯炯,检阅少先队精神抖擞去远征。”词语解释:远致 拼音:yuǎn zhì
(1).谓远方均来归附。 晋 左思 《吴都赋》:“虽带甲一朝,而元功远致。”
(2).谓从远方招引、求取。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 梁王 好士, 淮南 礼贤,远致宾游,广招英俊。” 宋 杨侃 《皇畿赋》:“伐 大宛 以新求,涉 渥洼 而远致。”
(3).犹远至。《魏书·崔挺传》:“﹝ 崔挺 ﹞又识 邢峦 、 宋弁 於童稚之中,并谓当远致。世称其知人。”《南史·骆文牙传》:“ 文牙 年十二,宗人有善相者,云:‘此郎容貌非常,必将远致。’”
(4).谓高远的情致。《隋书·经籍志四》:“道、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远致也。” 唐 柳宗元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某自 南徐 来,执文貺予,词有远致。” 章炳麟 《与邓实书》:“夫忽略名实,则不足以説典礼;浮辞未翦,则不足以穷远致。”词语解释:远使 拼音:yuǎn shǐ
(1).远出的使者。《韩非子·八经》:“一用以务近习,重言以惧远使。”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梅庵幽遘》:“莫不是远使 张騫 犯了你星汉槎,莫不是下走 梁清 天曹降罚。”
(2).指出使远邦。《后汉书·来歙传》:“ 君叔 虽单车远使,而陛下之外兄也。”词语解释:远郡 拼音:yuǎn jùn
远方之郡。泛指边远地区。《汉书·张敞传》:“臣 敞 愿於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晋书·杨方传》:“ 方 在都邑,搢绅之士咸厚遇之,自以地寒,不愿久留京华,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仲 有前室女 大娘 ,嫁於远郡。”词语解释:远听 拼音:yuǎn tīng
(1).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且 汉 厚诛 陵 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吕向 注:“听,闻也。”亦指远方的听闻。《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 幽求 等皆功臣……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
(2).聆听远处的声音。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同何义曹煦》诗:“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新唐书·百官志四》:“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词语解释:远势 拼音:yuǎn shì
谓远物的气势、姿态。 唐 方干 《东山瀑布》诗:“掛巖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谓避免滥用权势。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 李翰林 宗諤 ,其父 文正公 昉 秉政时,避嫌远势,出入僕马与寒士无辨。”词语解释:远期 拼音:yuǎn qī
(1).谓期望时间长远。《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復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文选·陆机〈长歌行〉》:“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李善 注引《管子》:“任之重者莫如身,期之远者莫如年。”
(2).遥远的时日。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游子苦行役,冀会非远期。”
(3).谓远会。 清 黄鷟来 《十三夜碧山堂宴集作》诗:“佳人来远期,清波开素襟。”
(4). 汉 铙歌名。参见“ 远如期 ”。
词语解释:远如期 拼音:yuǎn rú qī
汉 铙歌名。一名《远期》。以首句“远如期”三字为名。《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远如期,益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岁,与天无极。”《晋书·乐志下》:“ 汉 时有《短簫鐃歌》之乐,其曲有……《远如期》等曲,列於鼓吹,多序战阵之事。”词语解释:远流 拼音:yuǎn liú
(1).远方的河流。 晋 陶潜 《游斜川》诗:“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2).流放远方。《魏书·源怀传》:“自今已后,犯罪不问轻重,而藏窜者悉远流。”《水浒传》第三九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词语解释:远途 拼音:yuǎn tú
谓长途。 宋 程俱 《九日雨中对花》诗之三:“力行无远途,积缕成重锦。” 明 高启 《送宋君南康葬亲》诗:“远途敢避风涛恶,旧陇应知草树空。”词语解释:远岑 拼音:yuǎn cén
远处的山。 南唐 李中 《献徐舍人》诗:“下直无他事,开门对远岑。” 宋 黄庶 《次韵和子仪问蝉》:“清风转餘声,香若下远岑。”词语解释:远乡 拼音:yuǎn xiāng
(1).犹远方。《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匱。”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羇旅,疾疫杀伤。”
(2).指偏远乡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着日中做市,上城买卖。”词语解释:远烧 拼音:yuǎn shāo
远处的野火。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诗:“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添渔具·樵火》:“深鑪与远烧,此夜仍交光。”词语解释:远至 拼音:yuǎn zhì
谓日后能大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从弟 林 ,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北齐书·崔昂传》:“ 昂 年七岁而孤,伯父吏部尚书 孝芬 尝谓所亲曰:‘此儿终当远至,是吾家千里驹也。’”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 正仲 材富位狭,所至有纪; 懿仲 名 渊叔 ,敏业精识,众尤以为当远至,然皆止於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