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问去声 [fèn,名分][yùn][jìn,走近,动词][名誉]忿[详注1][yùn]泿[详注2][yùn]


注1:拚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问切,音奋。埽除之名。《礼·少仪》埽席前曰拚。《疏》拚是除秽,埽是涤荡。《仪礼·聘礼》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
注2:斤 音靳。《尔雅·释训》明明斤斤,察也。《诗·周颂》斤斤其明。《传》斤斤,明察也。
共22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灵运搬运鹏运密运乘运筹运般运土运
天运海运厄运载运国运文运行运旋运
任运宝运晷运五运命运好运末运翊运
时运气运四运嘉运独运颓运玄运开运
世运大运神运泰运机运贤运平运承运
昌运胡运圣运熙运转运月运期运鼎运
斡运应运抚运潜运启运元运倒运丕运
年运休运默运委运谢灵运亨运帝运交运
兴运皇运炎运岁运漕运迭运否运调运
景运劫运广运火运履运桥运发运粮运

词语解释:灵运  拼音:líng yùn
天命;时运。《晋书·武帝纪》:“我皇祖 有虞氏 诞膺灵运,受终于 陶唐 ,亦以命于 有夏 。” 北魏 高允 《答宗钦》诗之九:“时之圮矣,灵运未通。风马殊隔,区域异封。”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 周 家衍灵运, 于氏 兴高门。”
词语解释:天运  拼音:tiān yùn
(1).犹天命;自然的气数。《六韬·顺启》:“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 晋 陶潜 《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终之胡雏乱华,身插边陬,非曰天运,亦人事有致而然。”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皇极经世》:“如曰天运一定,是 尧 舜 不能不治, 桀 紂 不能不乱,非所以立训。”
(2).天体的运转。《后汉书·天文志上》“以显天戒,明王事焉”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灵宪》:“阳道左迴,故天运左行。” 唐 韩愈 《君子法天运》诗:“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明 陆垹 《篑斋杂著·岁差》:“岁差之法,自 晋 虞喜 始定以岁策五十年差天运一度。” 清 恽敬 《杂记》:“故天运而彗孛随之。”
词语解释:任运  拼音:rèn yùn
谓听凭命运安排。《宋书·王景文传》:“有心於避祸,不如无心於任运。”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长乐,不愿乎其外。”
词语解释:时运  拼音:shí yùn
(1).古人迷信,认为人一生的吉凶遭际均由命运决定,并通过时间的运转表现出来,称为时运。《汉书·王莽传下》:“其或顺指,言‘民骄黠当诛’,及言‘时运适然,且灭不久’, 莽 説,輒迁之。”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时运未来君休笑, 太公 也作钓鱼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时运可以对不起他,他可不能对不起自己。”
(2).谓时光流转,节序变化。《淮南子·要略》:“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太平经》丙部之十二:“天地之运,各自有歷。今且案其时运而出之,使可常行。” 晋 陶潜 《时运》诗:“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3).时代的风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词语解释:世运  拼音:shì yùn
时代盛衰治乱的气运。 汉 班彪 《王命论》:“验行事之成败,稽帝王之世运。” 唐 元稹 《楚歌》之七:“ 梁 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是这光景了。” 李劫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他叹了一声道:‘我想,这也是世运使然!’”
词语解释:昌运  拼音:chāng yùn
兴隆的国运。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伏维皇帝陛下,承列圣之丕绩,当中兴之昌运。”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所以削涤卑琐,振頽习,扶昌运,开中兴者,何物也?”
词语解释:斡运  拼音:wò yùn
(1).旋转运行。《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迴地游。” 李善 注:“斡,转也。”
(2).诉说。《水浒传》第八一回:“哥哥再选两个乖觉的人,多将金寳前去京师,探听消息,就行钻刺关节,斡运衷情,达知今上,令 高太尉 藏匿不得。”
(3).筹措;措办。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迎请》:“[老旦]孩儿,家寒难斡运,谩自心头闷。”
词语解释:年运  拼音:nián yùn
(1).谓不停地运行的岁月。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超遥行人远,宛转年运徂。” 唐 元稹 《长庆历》诗:“年历復年历,卷尽悲且惜。历日何足悲,但悲年运易。”
(2).谓岁月不停地运行。 宋 陆游 《秋日次前辈新年韵》:“旅游浑似梦,年运遂成翁。”
(3).年寿和气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鬼但能以阳气之盛衰,知人年运。”
词语解释:兴运  拼音:xīng yùn
时运昌隆。《北史·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 齐神武 至 信都 ,遂投刺辕门,便蒙引见,赞扬兴运,陈诉家祸。言辞哀壮,涕泗横集。”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遇继承于兴运,未进望于清光。”
词语解释:景运  拼音:jǐng yùn
好时运。《周书·独孤信传》:“今景运初开,椒闈肃建。”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景祐 元年所赐诗末句曰:‘寒儒逢景运,报国合如何?’” 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在此一大横的联合中,各个性都得自由,都是平等,就是大同的景运。”
词语解释:搬运  拼音:bān yùn
搬动,运送。《太平广记》卷二三九引 唐 胡璩 《谭宾录·裴延龄》:“若市草百万团,则一方百姓自冬歷夏搬运不了,又妨夺农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陕西 颗盐,旧法官自搬运,置务拘卖。”《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潘遇 ﹞即令家人搬运行李到其家停宿。” 冰心 《山中杂记》十:“乳车停住了,驾车人往厨房里搬运牛乳。”
词语解释:海运  拼音:hǎi yùn
(1).海动。谓海动风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海运者,海动也……海动必有大风,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声闻数里。” 晋 郭璞 《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郑泽 《嘤求草题词》:“枪榆我自嗤,海运君怀敞。”
(2).指海洋潮汐现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扶南 去 林邑 四千里,水步道通……自 船官 下注 大浦 之 东湖 ,大水连行。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长七八尺。从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长丈六七。七日之后,日夜分为再潮,水长一二尺。春夏秋冬,厉然一限。高下定度,水无盈缩,是为海运,亦曰象水也。”
(3).古代特指由海道运粮至京师。《元史·食货志五》:“海运, 元 自 世祖 用 伯颜 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海运》:“国朝海运粮储,自 朱清 张瑄 始,以为古来未尝有此。按 杠工部 《出塞》云:‘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 辽海 ,稉稻来东 吴 。’……如此,则 唐 时已有海运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自河运改行海运以来,轮舶往还费省而效捷。”
(4).今泛指海上的运输。 陈毅 《满江红·参观光华海轮》词:“海运百年无我份,而今奋起多兴旺。”参阅 明 危素 《元海运志》《清续文献通考·国用十五》
词语解释:宝运  拼音:bǎo yùn
国运;皇业。 南朝 梁 沉约 《〈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乐推之宝运,未或不文武兼资,能事斯毕者也。”《北史·周纪下·宣帝》:“朕以眇身,祇承宝运。” 唐 孙逖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之一:“一言兴宝运,三入济羣生。” 宋 柳永 《透碧霄》词:“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
词语解释:气运  拼音:qì yùn
(1).节候的流转变化。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
(2).气数,命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一关於国家之气运,一关於国家之风俗。” 老舍 《骆驼祥子》九:“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
词语解释:大运  拼音:dà yùn
(1).谓天命,上天的旨意。《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气,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后汉书·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文。”《隋书·天文志下》:“后 宣武 继崩, 高祖 以大运代起。”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岂非其节有餘而权不足,回斡大运、拨乱反正之方有所短耶?”
(2).指天体的运行。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二:“ 蓐收 肃金气,西陆弦海月……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 王琦 注:“大运,天运也。”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三:“阳和既代序,严霜变肃辰。大运有自然,彼苍非不仁。”
(3).犹时运。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九:“相逢藩篱雀,笑彼在尘泥;大运有时屈,壮志难与谐。”
(4).指好运。《红楼梦》第四三回:“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
(5).旧时星命术士谓人之运命十年一大变,称大运。大运用干支标记,各领五年。见 宋 昙莹 《珞琭子赋》卷上。
词语解释:胡运  拼音:hú yùn
泛指非汉族人的气数、国运。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百年胡运,尚宽膏斧之诛;一统皇舆,忽覩献琛之会。” 明 皇甫汸 《广寒宫登眺》诗:“地随胡运改,栋与美人摧。” 柳亚子 《珍妃悼词》诗:“一代名花忍摧折,百年胡运早否倾。”
词语解释:应运  拼音:yìng yùn
顺应期运;顺应时势。 汉 荀悦 《〈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主。”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昔 高祖宣皇帝 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 唐 李白 《上云乐》诗:“陛下应运起,龙飞入 咸阳 。” 明 吴承恩 《鹤江先生诔》:“於赫尚书,应运乘期。六翮培风,纠绕紫霓。”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现在因为出版物太多了--其实有什么呢?而读者因为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于是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
词语解释:休运  拼音:xiū yùn
犹言盛世。《陈书·文学传·阮卓论》:“至如 杜之伟 之徒,值於休运,各展才用, 之伟 尤著美焉。”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日赐物表》:“臣幸逢休运,获守外藩。”《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朕以眇躬,获承丕构,袭三百年之休运,继二十圣之耿光。”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九:“百年礼乐逢休运,千里江山极胜游。”
词语解释:皇运  拼音:huáng yùn
谓享有皇位的气数。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宝增焕。” 南朝 梁 徐陵 《梁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皇运之初,弥承天德。”《晋书·武帝纪》:“ 魏帝 稽协皇运,绍天明命以命 炎 。”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忆昔皇运初,众宾俱龙驤。”
词语解释:劫运  拼音:jié yùn
亦作“刧运”。亦作“刼运”。 灾难;厄运。《南宫词纪·懒画眉·送别》套曲:“玉销香断,花残月孤,这的是五行劫运,合受催促。”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鬼劫》:“俗以水火刀兵为生人刧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任封疆而持节鉞,殆刼运将临,非人力所能挽救与?”《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此二乱党,皆所以酿劫运,亦皆所以开文明也。”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我不负此 中国 , 中国 即不负此河山,是在吾国民之善用其秉彝,以造福邦家,以之挽回刧运。” 闻一多 《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中国 是勇于‘予’而不太怯于‘受’的,所以还是自己的文化的主人,然而也只仅免于没落的劫运而已。”
词语解释:鹏运  拼音:péng yùn
(1).《庄子·逍遥游》:“﹝ 鯤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后即以“鹏运”谓大鹏之奋然高飞远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倒海探珠,倾 崐 取琰。” 明 李东阳 《后登舟赋》:“纵鹏运於九程,託鸿心於一纸。”
(2).大鹏借以飞行之双翼。 唐 朱子奢 《昭仁寺碑铭》:“吹劒首於 雷门 ,巢蚊睫於鹏运。”
词语解释:厄运  拼音:è yùn
艰难困苦的遭遇。 汉 扬雄 《元后诔》:“新都宰衡,明圣作佐。与图国艰,以度厄运。”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琨 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敍丧乱。”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况我谋身拙,逢他厄运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根在,则虽处厄运,犹如霜后之花,其復发也。”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不要紧的,不要紧的,你的厄运就要过了。”
词语解释:晷运  拼音:guǐ yùn
指太阳运行。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作诗》:“晷运无穷已,时逝焉可追。”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晷运於天,则时成於地;法动於上,则治成於下。”
词语解释:四运  拼音:sì yùn
指四时,四季。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飘颻於四运,翻翱翔乎八隅。” 晋 陆机 《梁甫吟》:“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清 姚鼐 《感冬》诗:“四运革成岁,日月播阴阳。”
词语解释:神运  拼音:shén yùn
(1).古谓王朝兴替的气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论》:“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於神运,谱谍独记世謚,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上德抚神运,冲和穆宸襟。” 元 袁桷 《登侯台》诗:“明良佐神运,目力穷坡陁。”
(2). 宋徽宗 赵佶 为在 汴京 ( 开封 )修筑土山“艮岳”,而派遣 朱勔 在 江 南四处搜寻奇花异石。时人称此类花石的运送为“神运”。《宣和遗事》前集:“﹝ 朱勔 ﹞专在 平江 置应奉局,每一发輒数百万贯,搜岩剔藪,无所不到。虽江湖不测之澜,力不可致者,百计出之,名做神运。”参见“ 花石纲 ”。
(3).指创作冲动、灵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餘首,七律只十首而已。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於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
词语解释:花石纲  拼音:huā shí gāng
北宋 崇宁 四年(1105年), 蔡京 引 朱勔 主持 苏杭 应奉局,凡民间一石一木可以博得 徽宗 欢心的,即直入其家,破墙拆屋,劫往 东京 (今 河南 开封 )。当时运送花石的船队,不断往来于 淮 汴 之间,号“花石纲”。纲,谓成帮结队地输运货物。事见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寿山艮岳》《宋史·佞幸传·朱勔》《水浒传》第十二回:“ 道君 因盖 万岁山 ,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 明 何景明 《元明宫行》诗:“ 南海 犹催花石纲, 西山 又起金银寺。”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山川絶少金银气,诛歛何殊花石纲。”
词语解释:圣运  拼音:shèng yùn
旧称在位皇帝或本朝的运数。 南朝 陈 徐陵 《让右仆射初表》:“臣随望圣运,实在权舆,时参决胜之筹,颇奏发兵之讖。”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金革已偃,销七十载之厉阶;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圣运。”
词语解释:抚运  拼音:fǔ yùn
顺应时运。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贺迁献懿二祖表》:“ 太祖景皇帝 膺期抚运,启封於 唐 。”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 文皇 昔潜耀, 隋 季自颠覆。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元典章新集·诏令·今上皇帝登宝位诏》:“ 太祖皇帝 ,膺期抚运,肇开帝业。”
词语解释:默运  拼音:mò yùn
暗中运行。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神功默运,丑类虽既遁而復擒;天賚宠颁,臣子获记功而宥过。”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羣才之振奋,默运於九重之精神。” 严复 《救亡决论》:“然则 圣祖 之精神默运,直至二百年而遥。”
词语解释:炎运  拼音:yán yùn
五行家称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旧指 刘汉 、 赵宋 等皇朝。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至於金行重作,源出 东莞 ;炎运犹兴,枝分 南顿 。” 唐 李百药 《赋得魏都》:“炎运精华歇,清都寳命开。” 宋 李纲 《论使事札子》:“炎运中微,夷狄乱常,驯致 靖康 之变,国祚几絶。” 清 龚自珍 《〈瓦录〉序》:“嘻!可以识炎运之西隆,窥 刘 祚之东替矣。”
词语解释:广运  拼音:guǎng yùn
犹广远。《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孔 传:“广谓所覆者大,运谓所及者远。”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序:“乾元广运,涵育无垠。”
犹广袤。指土地面积。《国语·越语上》:“ 勾践 之地,南至于 句无 ,北至于 御儿 ,东至于 鄞 ,西至于 姑蔑 ,广运百里。” 韦昭 注:“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唐 李白 《君道曲》:“大君若天覆,广运无不至。”
词语解释:密运  拼音:mì yùn
(1).周密运筹。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元宫密运,敷造化於灵襟;黄屋神凝,创经纶於寳思。”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凡攘外靖内之方,皆已密运深筹,万无中止之势。”
(2).暗中施行。《云笈七籤》卷五:“ 桂阳王 构逆暴,白骨遍野。先生具棺櫬收而瘞之,其阴德密运,则无得而称也。”
词语解释:载运  拼音:zài yùn
运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虎 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九:“载运友谊驰四海, 亚 、 非 、 欧 、 美 波涛壮。”
词语解释:五运  拼音:wǔ yùn
(1).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讖,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失鹿难追。” 宋 欧阳修 《正统论上》:“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繆妄之説也。”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復始。” 张隐庵 集注:“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参见“ 五运六气 ”。
词语解释:五运六气  拼音:wǔ yùn liù qì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鍼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餘卷。”
词语解释:嘉运  拼音:jiā yùn
指国运昌盛的际会。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 崇贤 。”《南史·徐广传》:“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 明 吴承恩 《明堂赋》:“际中兴之嘉运,协大壮之鸿文。”
词语解释:泰运  拼音:tài yùn
(1).大运,天运。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 太祖 文皇帝 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采乐调风,集礼宣度,祖宗相映,轨迹重暉。”
(2).好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得艳妻,方忧四壁,得金甚慰。往谢 顾 。 顾 又审之曰:‘尚未尚未,泰运已交,百金何足言!’遂不受谢。”
词语解释:熙运  拼音:xī yùn
兴隆的国运。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臣等幸逢熙运,获缀清班。”《宋史·乐志九》:“帝抚熙运,晏粲协期。”
词语解释:潜运  拼音:qián yùn
(1).深谋。 汉 马融 《忠经·冢臣》:“夫忠者……在乎沉谋潜运,正国安人。” 唐 高适 《狄梁公》诗:“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2).悄悄运转。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一音称物,宫商潜运。”
词语解释:委运  拼音:wěi yùn
随顺自然,听凭天命。 晋 陶潜 《形影神·神释》诗:“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大师委运,遂广化缘。” 宋 苏轼 《问渊明》诗:“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迁。” 清 孙枝蔚 《杂诗》之五:“委运復何难,所惜父母身。”
词语解释:岁运  拼音:suì yùn
(1).太岁星的运转。 汉 王充 《论衡·明雩》:“ 范蠡 、 计然 曰:‘太岁在﹝于﹞水,毁;金,穰;木,飢;火,旱。’夫如是,水旱飢穰,有岁运也。”
(2).谓一年的命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咱家命里,算来岁运亨通。”
词语解释:火运  拼音:huǒ yùn
指应火德而昌的帝运。 南朝 梁 沉约 《梁鼓吹曲·木纪谢》:“木纪谢,火运昌,炳南陆,耀炎光。”《陈书·高祖纪下》:“ 梁氏 将末,频月亢阳,火运斯终,秋霖奄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唐 承 隋 代火运,故为土德。”参见“ 火德 ”。
词语解释:火德  拼音:huǒ dé
(1).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 张守节 正义:“ 秦 以 周 为火德。能灭火者水也,故称从其所不胜於 秦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李善 注:“火德,谓 汉 也。 班固 《汉书·高纪赞》曰:‘旗帜尚赤,协于火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切当》:“ 淳熙 中, 孝宗 及皇太子朝上皇於 德寿宫 ,置酒赋诗为乐,从臣皆和。 周益公 ( 必大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 高宗 生于 大观 丁亥, 孝宗 生于 建炎 丁未, 光宗 生于 绍兴 丁卯故也。” 清 袁枚 《赤壁》诗:“ 汉 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2).火的功能。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 明 茅元仪 《火药赋》:“五材并用,火德最灵,秉荧惑之精气,酌朱雀之权衡。”
(3).指热力。 南朝 梁 沉约 《五引曲·徵引》:“滔滔夏日火德昌,八音备举乐无疆。” 唐 皎然 《酬薛员外谊苦热行见寄》诗:“火德烧百卉,瑶草不及荣。”
(4).称南岳之神。 宋 姜夔 《铙歌吹曲·沅之上》:“岧岧镇山,火德之纪,真人方兴,百神仰止。”
词语解释:乘运  拼音:chéng yùn
趁着好的时运。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四:“王师乘运,席 江 卷 湘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羣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巨细各乘运,湍潿亦腾声。”
词语解释:国运  拼音:guó yùn
国家的气运。 明 高启 《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诗:“邇来国运属中圮,争慕死节羞生全。”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 汉 之常侍,唐之中尉,何常不翦除於 操 温 之手,然而国运随之以亡。” 马君武 《别英伦》诗:“王旗日出入,国运自盈虚。”
词语解释:命运  拼音:mìng yùn
(1).天命运数。 汉 班固 《白虎通·灾变》:“ 尧 遭洪水, 汤 遭大旱,命运时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仕宦谚云:‘命运低,得三 西 。’谓 山西 、 江西 、 陕西 也。” 茅盾 《一个女性》:“她又深信自己过去的种种似乎都和 张彦英 直接间接有关,这便是所谓命运罢!”
(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 中国 人民已经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词语解释:独运  拼音:dú yùn
(1).单独一人搬运。《管子·八观》:“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独立运行;独自运行。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论》:“夫刚健独运,乾之德也;柔和顺从,坤之性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
(3).谓帝王独自运用(威权、谋略)。《宋书·恩幸传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圣謨独运,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于兹矣。”
(4).谓独自筹划。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 俱公 ﹞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偃息谈笑,危疑以平。”
词语解释:机运  拼音:jī yùn
犹时机。《晋书·慕容垂载记》:“何故闇於机运,不以 鄴 见归也?”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 俄 德 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听到了拙著《中国小说史略》的 日本 译《支那小说史》已经到了出版的机运,非常之高兴,但因此又感到自己的衰退了。”
词语解释:转运  拼音:zhuǎn yùn
1.循环运行。《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汉 郑玄 笺:“精光转运於天,时旱渴雨,故 宣王 夜仰视天河,望其候焉。” 汉 王充 《论衡·说日》:“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随天转运,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 北魏 温子昇 《大觉寺碑》:“维天地开闢,阴阳转运。”
2.运输。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今见转运烦费,倾国家不虞之用以赡一隅,臣愚以为不便。”《三国演义》第五七回:“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 吴起 不能定其规, 孙武 不能善其后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真有机器以代人工,有铁路以资转运,故能钩深索隐兴美利于无穷。”
3.谓声调转换。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有二人焉,乘輅而歌,倚輗而听之,咏叹中雅,转运中律。”
4.运气好转。 叶紫 《丰收》:“为了连年的兵灾水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种了 何八爷 七亩田,希图有个转运。” 钱锺书 《围城》五:“我这次出门以前,有朋友跟我排过八字,说现在正转运,一路逢凶化吉。”
5.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
词语解释:启运  拼音:qǐ yùn
(1).谓皇帝开启世运。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艺祖 启运创业,应天顺人。”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并夫人诰》:“开基启运,人臣竭佐命之忠。”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上元启运,文明大开。”
(2).起运。如:货物已启运。
词语解释:谢灵运  拼音:xiè líng yùn
(385—433) 南朝宋诗人,曾任永嘉(现在浙江省永嘉县)太守,喜欢游览,擅长写山水诗,有《谢康乐集》
词语解释:漕运  拼音:cáo yùn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 涇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宋 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抵公去,所发漕运四十万緡,不费一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漕运》:“ 秦 伐 匈奴 ,令天下飞芻輓粟,此漕运之始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五八四年,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 ,引 渭水 自 大兴城 ,东至 潼关 ,长三百余里,漕运便利。”
词语解释:履运  拼音:lǚ yùn
遭逢时运。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抚已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明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词语解释:筹运  拼音:chóu yùn
犹运筹。制定策略;谋划。 唐 杜甫 《送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番禺 亲贤领,筹运神功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言道著》:“主帅纶巾羽扇,端坐臺上筹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圣神筹运於廊庙之间,而指麾嗾使於万里之外。”
词语解释:文运  拼音:wén yùn
(1).文学的气运。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三:“情寧阐文运,览彼古帝都。”《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清史稿·圣祖纪一》:“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
(2).指科举应试的运气。《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文运蹇塞,年逾强仕,不青其衿,而利人济物之志未忘也。”
词语解释:好运  拼音:hǎo yùn
突然或意外遇到的好事。例如:碰上好运,在三个月里发大财。
词语解释:颓运
衰败的命运。《北史·周纪上·明帝》:“拯彼流亡,匡兹頽运。”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赤伏起頽运,卧龙得 孔明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頽运方至,变故渐多。”
词语解释:贤运  拼音:xián yùn
美善的运气。 宋 李刘 《满庭芳·上程宪卓》词:“ 郑 履声传, 倪 经业绍,半千贤运重开。”
词语解释:月运  拼音:yuè yùn
月晕。《淮南子·览冥训》:“画随灰而月运闕。” 刘文典 集解引 庄逵吉 曰:“《御览》引 许眘 注云:‘有军事相围守则月晕,以芦灰环闕其一面,则月晕亦闕于上。’……《汉书·天文志》 如淳 曰:‘晕,读曰运。’则 高 本作运亦合也。”按,《太平御览》卷四引《淮南子》作“月晕”。
词语解释:元运  拼音:yuán yùn
犹天运,天命。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按,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鲁襄公 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 徵在 之房,因梦而生 夫子 。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来,以沐浴 徵在 。天帝下奏钧天之乐,列以 颜氏 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鏞之音,异於俗世也。”当为此语所本。苍龙、神女等神话,又本 伏侯 《古今注》。参阅《古微书》卷八《春秋演孔图》附论。
词语解释:亨运  拼音:hēng yùn
亨通的世运。谓太平盛世。 南朝 宋 谢庄 《为朝臣与雍州刺史袁顗书》:“復身奉维新,命承亨运,缓带谈笑,击壤圣世。” 宋 曾巩 《代翰林侍读学士钱藻遗表》:“独徧窃於美名,盖亲逢於亨运。”
词语解释:迭运  拼音:dié yùn
更迭运行;循环变易。 晋 潘尼 《释奠颂》:“二元迭运,五德代徽,黄精既亢,素灵乃暉。”《北史·魏长贤传》:“僕自射策 金马 ,记言 麟阁 ,寒暑迭运,五稔於兹。”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十:“二仪更迭运,河汉昇復倾。”
词语解释:桥运  拼音:qiáo yùn
谓事物的变化和运动。《庄子·则阳》:“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 陈鼓应 今注:“桥运,桥起而运行。”参见“ 桥起 ”、“ 桥代 ”。
词语解释:般运  拼音:bān yùn
搬运。 唐 元稹 《为河南府百姓诉车状》:“右件草,準元敕令於 河 次收贮,待 河 开般运,送至行营。”《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 俊 命诸漕备十日粮,诸漕以水路止于 庐州 ,陆路无夫般运,遂给军士钱人一千,使之附带。”
词语解释:行运  拼音:xíng yùn
(1).流年运气。 唐 钱起 《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诗:“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
(2).走运。《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行运医生医病尾。”
词语解释:末运  拼音:mò yùn
行将衰亡的命运。 清 吴伟业 《赠愿云师》诗:“末运初迍邅,达人先大觉。” 梁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閭里之有游侠,其武士道之末运乎……由 春秋 战国 之武士道而一变为 汉 初之游侠,其势之不足以久存,抑章章矣。”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不再受骗了》:“它们自身正在崩溃下去,无法支持,为挽救自己的末运,便憎恶 苏联 的向上。”
词语解释:玄运  拼音:xuán yùn
(1).天体运行;天体的运行。《淮南子·览冥训》:“日行月动,星燿而玄运。” 高诱 注:“玄,天也;运,行也。”《梁书·张率传》:“背清都而日行,指云郊而玄运。” 明 高启 《君子有所思行》:“玄运有恒旋,盛时无久层。”
(2).犹天命。 晋 郗超 《奉法要》:“宿缘玄运,信同四时。其来不可御,其去不能止。”《北齐书·文宣纪论》:“ 东魏 之地,举世乐推,曾未期月,玄运集已。”
词语解释:平运  拼音:píng yùn
谓时运平顺。《后汉书·荀爽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
词语解释:期运  拼音:qī yùn
犹机运。 汉 蔡邕 《陈太丘碑》:“含元精之和,膺期运之数。”《南史·萧子恪传》:“夫天下之寳,本是公器,苟无期运,虽有 项藉 之力,终亦败亡。”《新唐书·李靖李勣传赞》:“盖君臣之际,固有以感之,独推期运,非也。”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期运苟有会,拙夫成英雄。”
词语解释:倒运  拼音:dǎo yùn
(1).遭遇不好;遇事不利。犹倒霉。 明 吴炳 《情邮·惊遣》:“想炎炎枢府,已自倒运。”《儒林外史》第四五回:“ 余 家兄弟两个越发呆串了皮了,做出这样倒运的事!” 鲁迅 《呐喊·端午节》:“ 方太太 很惊疑,以为他竟已辞了职了,但暗暗地察看他脸上,却也并不见有什么格外倒运的神情。”
(2).转运,指货物运到某地后再转往他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关陕三边饷道》:“是在按求古跡:何处可避险,何处可陆运,何处可立仓倒运,何处可造船装运。”
(3).指把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出卖,再把乙地货物运到甲地出卖的牟利活动。如:他们一伙最近又靠倒运木料赚了一大笔钱。
词语解释:帝运  拼音:dì yùn
皇室的世运。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帝运昌文统,师臣秉国钧。”
词语解释:否运  拼音:pǐ yùn
厄运,坏运。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序》:“悲夫!斯乃交丧之所由,千载之否运。”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绛启》:“近者否运将泰,仁人持衡。” 明 何景明 《渡泸赋》:“念季叶之否运,思中兴之远謨。”
词语解释:发运  拼音:fā yùn
(1).运输。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发运》引 宋 王溥 《五代会要》:“ 晋 天福 三年, 韩延嗣 配 华州 发运务,此始见发运之名。”《宋史·食货志上三》:“八年,乃择干彊之臣,在京分掌水陆路发运事。” 麦云 《第一次出击》:“原来计划委员会刚来了一个紧急电话说增拨两千吨水泥给他们,叫公司马上派人到××市水泥厂办理发运。”
(2).指水陆发运使。即转运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发运》:“《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命 姚沆 为 陕府 三门 发运。’”《宋史·食货志上三》:“ 雍熙 四年,併水陆路发运为一司。”《宋史·刘熙古传》:“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 永兴 、 渭桥 、 华州 诸仓制置发运。”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四、《宋史·食货志上三》
(3).交上好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恭惟发运学士膺时纳祐,与国同休。”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四折:“儿做了状元郎,娘做了太夫人,娘和儿一齐发运。”
词语解释:土运  拼音:tǔ yùn
犹土德。《旧唐书·玄宗纪下》:“五月丁亥,改诸卫幡旗緋色者为赤黄,以符土运。”
词语解释:旋运  拼音:xuán yùn
运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妇归,再转其磨,则力几不胜,非夙昔之旋运自如矣。”
词语解释:翊运  拼音:yì yùn
护卫国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张世杰忠死》:“臣死罪,无以报国,不能翊运辅主,惟天鉴之。”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封》:“朕惟臣子乃国家扬武翊运之栋梁。”《英烈传》第十一回:“尔等可共谋翊运,以定天下。”
词语解释:开运  拼音:kāi yùn
开始(新的)国运,指新的封建王朝开始建立。《南史·齐纪上论》:“ 泰始 开运,大拯时艰。” 隋 薛道衡 《老氏碑》:“自我开运,耀德戢兵。”
词语解释:承运  拼音:chéng yùn
(1).秉受天命。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太祖 承运, 神武 应期。”《晋书·律历志中》:“及 夏 殷 承运, 周氏 应期,正朔既殊,创法斯异。”
(2).接受运输。如:本公司承运日用百货及各类小件商品。
词语解释:鼎运  拼音:dǐng yùn
帝王或国家的命运。《宋书·武帝纪论》:“鼎运虽改,而民未忘 汉 。” 南朝 梁 沉约 《为南郡王让中军表》:“皇衢肇啟,鼎运始资。”《旧唐书·音乐志四》:“基我鼎运,於万斯年。”
词语解释:丕运  拼音:pī yùn
大好运会。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彼 江 右之蝉联,昔慙丕运;我 晋阳 之龟组,今焕盛时。”
词语解释:交运  拼音:jiāo yùn
(1).命理用语。谓命运中的转折点。如:“推大运”,自“起运”始,每隔五年为一转折,称为“交运”。 郭沫若 《湖心亭》:“你先生心里有点不如意,是不是呢?看眼可以观心象,吓吓吓。但是一交春就好了,今天是二十八,再隔十二天便要交运了。”
(2).指走运,交好运气。《红楼梦》第四七回:“他不给钱,那是他交运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八章:“他认为一个人在交运的时候,一切根本没有期望的‘好’事,都会自己找来的。”
词语解释:调运  拼音:diào yùn
调度运输。如:调运工业品下乡。
词语解释:粮运  拼音:liáng yùn
(1).粮食的运送。《后汉书·来歙传》:“帝然之。於是大转粮运。”《南史·胡颖传》:“ 武帝 进军顿 西昌 ,以 颖 为 巴丘 令,镇 大皋 ,督粮运。”
(2).指运粮的道路。《晋书·文帝纪》:“ 泰山 太守 胡烈 以奇兵袭 都陆 ,焚其粮运。”《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丁巳, 秦王 世民 遣 王君廓 将轻骑千餘,抄其粮运,又破之,获其大将军 张青特 。”
共22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