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逢迎 拼音:féng yíng
(1).迎接;接待。《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晚春送别》曲:“借旗亭仙子逢迎,舞态飞琼,歌韵流鶯。” 清 李渔 《慎鸾交·雪愤》:“听诉个中情,为矢冰操,坚絶逢迎。”
(2).对面相向;对面相逢。《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 楚 军。” 唐 田娥 《寄远》诗:“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 宋 翁元龙 《瑞龙吟》词:“ 西园 猛忆逢迎,翠紈障面,花间笑隐。” 清 孙枝蔚 《渡江风阻》诗:“乱后逢迎谁似旧,田间老死未为愚。”
(3).迎合;奉承。《孟子·告子下》“逢君之恶其罪大” 汉 赵岐 注:“逢,迎也。君之恶心未发,臣以諂媚逢迎而导君为非,故曰罪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檜 ( 秦檜 )父尝为 静江府 古县 令,守帅 胡舜陟 欲为 檜 父立祠於县,以为逢迎计。”《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 河 臺本是个从 河 上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原来是大丰银行一个小职员,凭着狡黠和逢迎的本领现在升为 潘月亭 的秘书。”词语解释:送迎 拼音:sòng yíng
(1).送往迎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閾。”《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 宋 王銍 《默记》卷中:“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於道。” 陈毅 《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2).指文笔的宕开与承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廻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词语解释:将迎 拼音:jiàng yíng
(1).送往迎来。《庄子·知北游》:“ 颜渊 问乎 仲尼 曰:‘ 回 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回 敢问其游。’ 仲尼 曰:‘……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负心二十载,於今废将迎。” 清 吴伟业 《送旧总宪龚孝升出使广东》诗:“独有飘零老 伏生 ,不堪衰白困将迎。”
(2).迎接。 宋 范成大 《次韵许季韶水乡席上》:“解愠风来如故旧,催诗雨作要将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妇已遣人将迎,遂与俱去。”
(3).逢迎;迎合。《宋书·徐爰传》:“殿省旧人,多见罪黜,惟 爰 巧於将迎,始终无迕。” 明 归有光 《王母孙孺人墓志铭》:“祖母性严厉,鲜当其意。先母能委曲将迎,常得其懽心。”
(4).将养;保养。《列子·汤问》:“不待杀戮而夭,不待将迎而寿。”词语解释:欢迎 拼音:huān yíng
(1).高兴地迎接。 晋 陶潜 《归去来辞》:“僮僕欢迎,稚子候门。” 元 耶律楚材 《再过晋阳独五台开化二老不远迎》诗:“道士欢迎捧林果,儒冠远迓挈壶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民间闻其军过,知其能爱百姓,无不安堵欢迎。” 茅盾 《追求》三:“呀,呀,欢迎之至,我忘记请你了。”
(2).乐于接受;高兴地盼望。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广大的贫农和下中农欢迎合作社。”如:欢迎投稿;欢迎批评。
懽迎:高兴地迎接。 金 国偁 《玉虚观记》:“师之乡里道俗闻其来也,千百相率前十餘舍遮道懽迎,不令他适。”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卷二:“有人啟户,笑口懽迎。”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 湘 军到处,秋毫不犯,故受士民之懽迎如此。”词语解释:出迎 拼音:chū yíng
出外迎接。《仪礼·士相见礼》:“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於门外,再拜。”《史记·齐太公世家》:“ 子我 在幄,出迎之,遂入,闭门。” 宋 陆游 《牧牛儿》诗:“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 清 方苞 《田间先生墓表》:“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上楼时 亚历山大 出迎,指示解释室中陈设,说是 託 氏死后一切设置都还仍旧丝毫未动呢。”词语解释:郊迎 拼音:jiāo yíng
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管子·小匡》:“初, 桓公 郊迎 管仲 而问焉。 管仲 辞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明 何景明 《皇告》诗:“龙旗既翔,龙幄既张。大小肃肃,乃於郊迎。”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 麟士 凯旋,﹞女君郊迎三十里,待以上宾之礼,赐以黄金万鎰,白璧十双。”词语解释:道迎 拼音:dào yíng
导致;引迎。《汉书·武五子传论》:“ 千秋 材知未必能过人也,以其销恶运,遏乱原,因衰激极,道迎善气,传得天下人之祐助云。” 颜师古 注:“激去至极之灾,引致福善之气。道,读曰导。”词语解释:邀迎 拼音:yāo yíng
(1).邀请。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朱冲和 常游 杭州 , 临安 监吏有姓 朱 者,兄呼 冲和 ,颇邀迎止宿,情好甚厚。” 宋 司马光 《暮春饮宋叔达园》诗:“邀迎嘉客易,会合故人难。”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前任负责人 翁从六 亲来邀迎,正拟偕行, 陈诚 派人来接。”
(2).迎合。《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馥 怀惧,从 绍 索去,往依 张邈 ”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汉末英雄记》:“ 绍 以 河内 朱汉 为都官从事。 汉 先时为 馥 所不礼,内怀怨恨,且欲邀迎 绍 意,擅发城郭兵围守 馥 第,拔刃登屋。”词语解释:奉迎 拼音:fèng yíng
(1).恭迎;接待。《东观汉记·耿纯传》:“ 纯 与从昆弟 訢 、 宿 、 植 共率宗族宾客二千餘人,皆衣縑襜褕絳巾奉迎。”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李黄》:“郎君且此迴翔,某即出奉迎耳。”《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 西门庆 道:‘因承 云峰 尊命,又是敝邑公祖,敢不奉迎。’” 茅盾 《色盲》三:“我是奉迎你的专使,我想我向来的作用亦不过是你们中间的一个陪客。”
(2).犹逢迎。 唐 司空图 《丁巳元日》诗:“星变当移幸,人心喜奉迎。” 徐迟 《牡丹》四:“她不善辞令,不会奉迎他,满脸稚气,全无舞台上的华贵风度。”词语解释:亲迎 拼音:qīn yíng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夫婿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 渭 。”《淮南子·泰族训》:“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紱絻而亲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於是龙宫之中,亲迎备礼,燕尔乐会,肆极欢娱。” 清 黄遵宪 《番客篇》:“今行亲迎礼,吉日復良辰。”
亲自迎接。《左传·庄公九年》“及 堂阜 而税之” 唐 孔颖达 疏:“至於 堂阜 之上, 鲍叔 祓而浴之三, 桓公 亲迎於郊,遂於归。”《后汉书·黄琼传》:“ 冀 ( 梁冀 )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词语解释:导迎 拼音:dǎo yíng
招致。《隋书·音乐志上》:“圣人造乐,导迎和气。”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有畏天之言,无畏天之实,皆不足以销弭变故,导迎吉祥。”词语解释:趋迎 拼音:qū yíng
(1).向前迎接;应接。 金 王若虚 《鄜州龙兴寺明极轩记》:“公退饭餘,呼马而出,僕夫或不请所之,知其必适是也。比及其门,呵喝有声,主人者趋迎而笑,知其必为吾也。”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专精课治,何业不就?而时日耗于趋迎,精神殫于餽遗,帣韝鞠跽,东西奔驰。”
(2).奉承;讨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但有当事朝绅,肯来纳交的,不惜物力,加倍趋迎。”《天雨花》第十回:“依然照旧多荣耀,狐群狗党又趋迎。”词语解释:招迎 拼音:zhāo yíng
(1).招引迎接。《后汉书·邓晨传》:“﹝ 建武 ﹞二十五年卒,詔遣中謁者备公主官属礼仪,招迎 新野主 魂,与 晨 合葬於 北芒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冀 浮丘 之诱接,望 安期 之招迎。”
(2).招呼接待。 郭澄清 《黑掌柜》:“他总是满面带笑地站在柜台边,热情地招迎着盈门的顾客。”词语解释:候迎 拼音:hòu yíng
迎候;到某一地方等候迎接。《后汉书·逢萌传》:“时尉行过亭, 萌 候迎拜謁。”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乃引至一大府,有童姬百辈,候迎於门。”词语解释:班迎 拼音:bān yíng
列班迎接。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官见宰相》:“ 文潞公 、 富韩公 至和 中自外镇拜相,詔百官班迎於门。”《宋史·礼志二三》:“僕射本省上日,郎中、员外班迎於都堂门内。”《明史·张居正传》:“赐八宝金钉川扇、御膳、饼果、醪醴,百僚復班迎。”词语解释:斗迎 拼音:dòu yíng
亦作“鬭迎”。 迎面相斗。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我着那捕盗官军摸不着我影,忒搊杀,好相争,我和他鬭迎。”词语解释:恭迎 拼音:gōng yíng
恭敬地迎接。词语解释:阶迎 拼音:jiē yíng
在阶前迎接,表示敬意。 明 徐渭 《胡公文集序》:“夫盖 渭 始謁公时,亲见公束带阶迎,同饮食,从容谈説。”词语解释:错迎 拼音:cuò yíng
交错、连接。《史记·龟策列传》:“以血灌龟,於坛中央……荆支卜之,必制其创。理达於理,文相错迎。使工占之,所言尽当。”词语解释:千里逢迎 拼音:qiān lǐ féng yíng
(1).谓迎接远客。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2).谓到处奉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看只一个 长姐 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讚。”词语解释:顺迎 拼音:shùn yíng
顺应迎接。《后汉书·梁统传》:“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繫,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词语解释:随迎 拼音:suí yíng
跟随和往迎。语本《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多言不得其性相,随迎不见其终始。” 李善 注:“法离有无,岂名言之所得;法无形象,岂随迎之可见。”词语解释:迓迎 拼音:yà yíng
迎接。 宋 王安石 《上徐兵部书》:“伏惟为国自寿,迓迎休福。”词语解释:承迎 拼音:chéng yíng
欢迎;接待。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若不屈膝歛手,自达无因,俯仰承迎,未闲合度,如此专专,何由可与?” 唐 沉既济 《任氏传》:“ 郑 縶驴於门,置帽於鞍,始见妇人年三十餘,与之承迎,即 任氏 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每日暮,挽留 万石 作侣,懽笑而承迎之。” 冰心 《我的学生》:“倒是 S 常来招他说话,欢笑承迎。”词语解释:抠迎 拼音:kōu yíng
抠衣迎接。 宋 岳飞 《奏辞宣抚副使札子》:“臣闻命震惊,罔知所措,抠迎叨受。”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王符到门骄不起,狡童入户抠迎劳。”参见“ 抠衣 ”。
词语解释:抠衣 拼音:kōu yī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职》:“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餽,如於宾客。”《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负笈 梁 许 ,抠衣 班 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见赠》诗:“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其抠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赞善而秉方册, 及 ( 独孤及 )之为文可徵矣。”词语解释:希迎 拼音:xī yíng
迎合。 清 刘开 《知己说》:“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词语解释:失迎 拼音:shī yíng
客套话。表示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致歉。《西游记》第七三回:“大圣,失迎了。你从那里来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原来是 陈 吴 二位相公,老汉失迎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邓九公 道:‘原来先生已经到了我两家舍下,着实的失迎!’” 缪荃孙 《艺风堂友朋书札·李慈铭三十一》:“昨承枉顾,弟入夏久病,力支吏事,七月四日遂中危疾,至今不能出户,失迎歉甚。” 巴金 《神》:“早接到某君的信了,正挂念着什么时候来呢!凑巧是星期日,所以在家里。真是失迎了,对不起,请进来坐。”词语解释:延迎 拼音:yán yíng
延请迎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后汉书·南匈奴传》:“单于乃延迎使者。” 清 唐孙华 《苕上张子宏挽诗》:“居停有 张氏 ,族大盛亲姻。延迎请受业,具礼肃主宾。”词语解释:曲意承迎 拼音:qū yì chéng yíng
同“ 曲意逢迎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次日,早伺之。落日冥濛,少年始过。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词语解释:曲意逢迎 拼音:qū yì féng yíng
亦作“ 曲意奉迎 ”。 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輒得咎,人咸不平。” 郑振铎 《桂公塘》:“ 天祥 暗地里着急非凡,只好虚与敷衍,曲意逢迎。”词语解释:曲意奉迎 拼音:qū yì fèng yíng
见“ 曲意逢迎 ”。
词语解释:曲意逢迎 拼音:qū yì féng yíng
亦作“ 曲意奉迎 ”。 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輒得咎,人咸不平。” 郑振铎 《桂公塘》:“ 天祥 暗地里着急非凡,只好虚与敷衍,曲意逢迎。”词语解释:徼迎 拼音:jiǎo yíng
迎合。《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馥 怀惧,从 绍 索去”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 绍 以 河内 朱汉 为都官从事。 汉 先时为 馥 所不礼,内怀怨恨,且欲徼迎 绍 意,擅发城郭兵围守 馥 第,拔刃登屋, 馥 走上楼,收得 馥 大儿,槌折两脚。”词语解释:犒迎 拼音:kào yíng
犒劳迎接。 唐 柳宗元 《贞符》:“徒奋袒呼,犒迎义旅,讙动六合,至於麾下。”词语解释:瞻迎 拼音:zhān yíng
瞻仰欢迎。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夹江及城上下观者数万人,欢叫称快。故公之所至,老幼瞻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