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迍邅迍难迍穷迍殃迍滞迍阨迍轗 
迍贱迍踬迍塞迍败迍厄迍遘迍剥 
迍否迍羁迍蹇迍蹶迍灾迍迍  

词语解释:迍邅  拼音:zhūn zhān
(1).难行貌。 汉 蔡邕 《述行赋》:“途迍邅其蹇连,潦污滞而为灾。”《西游记》第四三回:“老师父步步逢灾,纔脱了魔障,幸得这一路平安,又遇着黑水迍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仓皇归去,步步迍邅。”
(2).指迟疑不进。 明 张景 《飞丸记·京邸道故》:“但见气吞虹倚天,长剑流光捻;及早定 天山 ,莫自迍邅。”
(3).处境不利;困顿。 晋 左思 《咏史》之七:“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唐 张鷟 《游仙窟》:“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眇邈。”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只要他好事能成,便受些迍邅也无碍。”
词语解释:迍贱  拼音:zhūn jiàn
困顿卑贱。 唐 李贺 《还自会稽歌》:“脉脉辞金鱼,覊臣守迍贱。”
词语解释:迍否  拼音:zhūn fǒu
屯、否为《易》二卦名。迍,通“ 屯 ”。屯谓艰难,否谓隔塞。后以“迍否”指困顿不利。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岂期数有迍否,天无皂白。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盖有是夫!”《旧唐书·陆贽传》:“今时遭迍否,事属倾危,尤宜惧思,以自贬抑。”
词语解释:迍难  拼音:zhūn nán
(1).祸乱;灾难。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诗:“但令迍难康,不负沧洲期。”《旧唐书·宪宗纪下》:“ 玄宗 少歷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夫妇死节》:“当日封章未上曾频劝,何期此地遭迍难。”
(2).指遭逢祸事。《太平广记》卷一四八引《逸史·崔圆》:“郎君必贵,他日丈人迍难,事在郎君,能特达免之乎?”
词语解释:迍踬  拼音:zhūn zhì
(1).谓行路艰难。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 娄 与婢﹞乃相与越涧循壑,迍躓于崚嶒犖确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一日,翁有事入都,途中值雪,山路迍躓,颇不易行。”
(2).困顿挫折。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殷循复》:“宜暂迍躓,以观后效。”
词语解释:迍羁  拼音:zhūn jī
困顿拘束。 宋 梅尧臣 《送崔秀才》诗之一:“今子振衣去,焉能久迍羈。”
词语解释:迍穷  拼音:zhūn qióng
谓困顿。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今之迍穷,理固然也。”
词语解释:迍塞  拼音:zhūn sāi
困厄,不顺利。 明 李东阳 《贺感楼先生妻王氏墓志铭》:“贫能积,积能守,又能散迍塞困滞,而不以流俗败家法,此皆人情所难。”
词语解释:迍蹇  拼音:zhūn jiǎn
(1).难行貌。《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晋 夏侯惇 《怀思赋》:“信循道以从法,何世路之迍蹇。”
(2).指困顿,不顺利。 王闿运 《愁霖赋》:“尚无悲子迍蹇,斯自貽其遑遑。”
词语解释:迍殃  拼音:zhūn yāng
灾祸。《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慈亲作狗受迍殃,恶业须交一一当。”
词语解释:迍败  拼音:zhūn bài
困顿,失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
词语解释:迍蹶  拼音:zhūn jué
困顿挫折。 清 毛岳 《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然天必报以贤子孙,丕耀前烈,而慰其迍蹶不遇。”
词语解释:迍滞  拼音:zhūn zhì
滞留。 前蜀 杜光庭 《张相公九曜醮词》:“今则迍滞宫中,土星所歷。” 清 黄彭年 《家书》之二:“若委员督运,则州县卸责,恐迍滞在途,委员无如之何。”
词语解释:迍厄  拼音:zhūn è
亦作“ 迍阨 ”。 灾难;挫折。《北齐书·杨愔传》:“频遭迍厄,冒履艰危。” 唐 皇甫□ 《原化记·韦氏》:“其姊号哭,话其迍厄,颜色痿瘁。”《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 高弼 言於 垂 ( 慕容垂 )曰:‘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
词语解释:迍灾  拼音:zhūn zāi
亦作“ 迍灾 ”。 灾难。《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然福祐、息迍灾,各愿归依近法臺。”《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世尊更赐威光便,免教慈母受迍灾。”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三出:“久留惟恐惹迍灾。”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自恨一生无奈,论奔波劳役,受尽迍灾。”
词语解释:迍阨  拼音:zhūn è
见“ 迍厄 ”。
词语解释:迍厄  拼音:zhūn è
亦作“ 迍阨 ”。 灾难;挫折。《北齐书·杨愔传》:“频遭迍厄,冒履艰危。” 唐 皇甫□ 《原化记·韦氏》:“其姊号哭,话其迍厄,颜色痿瘁。”《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 高弼 言於 垂 ( 慕容垂 )曰:‘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
词语解释:迍遘  拼音:zhūn gòu
指艰难的遭遇。 明 许三阶 《节侠记·遁荒》:“想当初燕侣鶯儔,到如今凤泣鸞愁。交知阻隔,况撇五龙金友。一重怨做两重迍遘。”
词语解释:迍迍  拼音:zhūn zhūn
行动迟缓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王季思 校注:“迍迍,状行动之迟缓。今 温州 方言尚以行路迟缓为慢迍迍。《张生煮海》剧第三折《脱布衫》曲:‘你慢迍迍好去商量。’可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心上正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没奈何,迍迍行去。”
词语解释:迍轗  拼音:zhūn kǎn
谓困顿坎坷。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脱禁》:“緑愁红惨,薄命多迍轗。”
词语解释:迍剥  拼音:zhūn bāo
屯、剥为《易》二卦名。迍,通“ 屯 ”。屯谓艰难,剥谓剥落。后以遭遇艰难、不得志为“迍剥”。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况诗人多蹇,如 陈子昂 、 杜甫 ,各授一拾遗,而迍剥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