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萦迂 拼音:yíng yū
旋绕弯曲。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肺肝憎巧曲,蹊径絶縈迂。”词语解释:回迂 拼音:huí yū
迂回,迟疑。 宋 陈师道 《赠石先生》诗:“迫人鬢頷纷纷白,临事迴迂种种迟。”词语解释:阔迂 拼音:kuò yū
谓拘泥而不切实际。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自亦笑其阔迂,人或怜其狂直。”词语解释:鄙迂 拼音:bǐ yū
浅陋而迂腐。常用作谦词。 清 吴嘉宾 《上林少穆先生》:“鄙迂之义,未审有当万一否?”词语解释:停迂 拼音:tíng yū
停歇或迟缓。 唐 韦应物 《送雷监赴阙庭》诗:“广筵列众宾,送爵无停迂。”词语解释:逶迂 拼音:wēi yū
曲折迂回。 唐 李德裕 《知止赋》:“度双闕之苍翠,若天泽之逶迂。”词语解释:怪迂 拼音:guài yū
怪异迂阔。《史记·孝武本纪》:“求 蓬莱 安期生 莫能得,而海上 燕 齐 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辨思潮的批判》:“在一般学者的观感里面, 邹子 仿佛是一位怪迂狂诞的人。”词语解释:乖迂 拼音:guāi yū
失误,谬误。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茶》:“ 皇祐 中,又用见緡之法,虽壅滞稍去,然调视小失,固未免於乖迂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问何处可达江岸,媪笑曰:‘江在东,郎向西,乖迂极矣。’”词语解释:书迂 拼音:shū yū
犹书呆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女睨窗而笑曰:‘何物书迂,蓿盘甫彻,乃便窥人家闺秀耶?’”词语解释:谬迂 拼音:miù yū
谬误迂阔。 清 孙枝蔚 《午日赠江都明府梁木天》诗:“君欲悉利弊,谁能助訏謨?相念在芳辰,幸可谅谬迂。”词语解释:酸迂 拼音:suān yū
酸腐,迂腐。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必求出处, 宋 人之陋也。其尤酸迂不通者,既於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词语解释:深迂 拼音:shēn yū
深奥曲折。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词语解释:拘迂 拼音:jū yū
拘泥迂腐。 清 刘大櫆 《江贞女传》:“盖其天性纯明,度越寻常人远甚,岂可以拘迂拟议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最怕遇见一种拘迂古执的,他自己不通关节,别人通了关节,也不敢被他知道。” 鲁迅 《热风·估〈学衡〉》:“﹝我﹞很诧异天下竟有这样拘迂的老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词语解释:恢迂 拼音:huī yū
犹迂阔。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譎则倜儻而瓌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词语解释:曲迂 拼音:qǔ yū
弯绕。比喻隐晦,不显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六·〈越绝当作越纽〉跋》:“嗣是 隋 、 唐 、 宋 《艺文志》, 马 郑 诸家书目,并无作纽字者;况纽字文义曲迂,又甚於絶乎。”词语解释:痴迂 拼音:chī yū
犹迂腐。 明 唐顺之 《与王遵岩参政书》:“兄如以此言为痴迂,则吾近来事事痴迂,大率类此耳。”词语解释:盘迂 拼音:pán yū
曲折迂回。词语解释:夐迂 拼音:xuàn yū
远大。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矧余志之夐迂兮,了罕罕而畴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