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5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开辟赴辟常辟成辟独辟英辟讳辟召辟
百辟群辟高辟鞭辟五辟西辟创辟颇辟
阖辟应辟天辟改辟徵辟阐辟诛辟六通四辟
列辟垦辟三辟后辟争辟行辟腓辟豁辟
复辟轩辟刑辟立辟便辟皇辟般辟论辟
交辟大辟重辟寤辟参辟非辟傲辟趋辟
四辟洞辟盘辟左辟众辟舒辟透辟匪辟
明辟来辟旋辟二辟贤辟荐辟阔辟蟠辟
翕辟疏辟剪辟礼辟张辟髌辟令辟邀辟
多辟排辟小辟邪辟赵辟诡辟阿辟避辟

词语解释:开辟  拼音:kāi pì
见“ 开闢 ”。
亦作“ 开辟 ”。
(1).指宇宙的开始。古代神话,谓 盘古氏 开天辟地。《太平御览》卷一引《尚书中候》:“天地开闢。” 汉 扬雄 《法言·寡见》:“所谓观,观德也。如观兵,开闢以来,未有 秦 也。”《后汉书·应劭传》:“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启好游者》诗:“问谁始种此?岂自开闢初!”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惟《梁史平话》始于开闢,次略叙歷代兴亡之事。”
(2).开发;开拓。《国语·越语下》:“田野开闢,府仓实,民众殷。”《诗·大雅·江汉》“式辟四方” 汉 郑玄 笺:“命 召公 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於天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法》:“ 中国 为五洲冠冕,开闢最先。”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 三里湾 是个模范村--工作开辟得早、干部多,而且干部的能力大、经验多。”
(3).开创;创立。 宋 吴炯 《五总志》:“﹝ 黄庭坚 ﹞至中年以后,句律超妙入神,於诗人有开闢之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当大地凝结百数十万年之后,幸远过大兽大鸟之期,际开辟文明之运。” 杨朔 《迎春词》:“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站出来,引导着人民扫清搅天风雪,开辟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头一个春天。”
(4).开启。 汉 张衡 《西京赋》:“大夏耽耽,九户开闢。” 宋 曾巩 《读书》诗:“昔废渐开闢,新输日收藏。经营但亹亹,积累自穰穰。” 明 吕坤 《逝者吟》:“户扉日开闢,有枢为转移。”
(5).打开通路。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喻士珍 ﹞使蛮用五千人,日开闢 川 路,由此致 南詔 ,扰攘 西蜀 。”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 奘 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闢。”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六》:“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词语解释:百辟  拼音:bǎi pì
(1).诸侯。《书·洛诰》:“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 孔 传:“奉上谓之享。言汝为王,其当敬识百君诸侯之奉上者,亦识其有违上者。”《国语·鲁语上》:“其 周公 、 太公 及百辟神祗实永饗而赖之。” 韦昭 注:“辟,君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 薛综 注:“百辟,诸侯也。”
(2).百官。《宋书·孔琳之传》:“ 羡之 ( 徐羡之 )内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诗:“閶闔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 宋 苏轼 《代普宁王贺冬表》:“臣猥以暗弱,仰荷诲怜,敢先百辟之朝,以祝万年之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昔人称 谢太傅 ( 谢安 )功高百辟,心在一邱。”
词语解释:阖辟  拼音:hé pì
闭合与开启。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惟其健顺之德,凝五常而无间,合二气之闔辟,备之无遗,存之不失。”
(1).闭合与开启。 唐 杨炯 《浑天赋》:“乾坤闔闢,天地成矣;动静有常,阴阳行矣。” 清 恽敬 《说仙二》:“与天地準则与天地闔闢,与古今齐则与古今流行而已矣。”
(2).指货物的囤积与抛售。 宋 秦观 《财用下》:“切切焉从事於闔闢敛散之中,则是贱丈夫争锥刀之末耳,岂君子所谓理财者耶。”
(3).指文章笔法的变化。 明 宋濂 《题〈乌继善文集〉后》:“况为文者,发造化之秘,贯古今之统,苟无以管摄而闔闢之,则何以尽其变化不测之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日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评汇五》:“古诗窘於格调,近体束於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闔闢,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词语解释:列辟  拼音:liè pì
(1).指诸侯,历代君主。《逸周书·武穆解》:“咸康于民,卿格维时,监于列辟。” 卢文弨 注:“列辟,周上世之贤君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 童宗说 注:“列辟,人主也。”
(2).指公卿诸官。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天子犹日省三揖列辟,日听万方舆颂。” 赵殿成 笺注:“ 班固 《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 李周翰 註:‘列辟,百官也。’”
词语解释:复辟  拼音:fù bì
(1).谓失位的君主复位。辟,君主。语出《书·咸有一德》:“ 伊尹 既復政厥辟。” 孔颖达 疏:“自 太甲 居 桐 ,而 伊尹 秉政; 太甲 既归于 亳 , 伊尹 还政其君。” 唐 元稹 《迁庙议状》:“ 中宗 復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
(2).谓参与和帮助失位的君王重新掌权。 胡适 《归国杂感》:“果然船到了 横滨 ,便听得 张勋 复辟的消息。”
(3).今亦泛指被推翻的势力重上台,或指恢复旧制度。 鲁迅 《集外集·选本》:“《文选》的影响却更大……五四运动时虽受奚落,得‘妖孽’之称,现在却又很有复辟的趋势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住在 定县 的还乡队回村复辟。”
词语解释:交辟  拼音:jiāo pì
交相征聘。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三府交辟,遇疾辞焉。”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李珏 ﹞丁母忧,庐居三年,不入室,免丧,诸侯交辟,皆不就。”
词语解释:四辟  拼音:sì pì
亦作“ 四闢 ”。 四方开通。一说指春夏秋冬。《庄子·天道》:“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 陆德明 释文:“四辟,毗赤反,谓四方开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谓春秋冬夏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 任渊 注:“《庄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当如 舜 之闢四门,广致众贤也。”
词语解释:明辟  拼音:míng bì
(1).明君。《书·洛诰》:“朕復子明辟。” 蔡沉 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復子明辟。”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就军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
(2).谓还政于君。《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 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义。”《后汉书·杜根栾巴等传赞》:“ 邓 ( 邓太后 )不明辟, 梁 ( 梁太后 )不损陵。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
明法,严明法律。《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
词语解释:翕辟  拼音:xī pì
开合,启闭。语出《易·繫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闢,是以广生焉。” 唐 宋昱 《樟亭观涛》诗:“翕闢乾坤异,盈虚日月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闢,不知何词。”
词语解释:多辟  拼音:duō pì
亦作“ 多僻 ”。多邪僻。《诗·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郑玄 笺:“民之行多为邪僻者,乃女君臣之过;无自谓所建为法也。”《诗·大雅·荡》:“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郑玄 笺:“‘疾,病人’者,重赋敛也;‘威,罪人’者,峻刑法也。其政教又多邪辟,不由旧章。辟,匹亦反。本又作僻。”《晏子春秋·问上七》:“无以多辟伤百姓。”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察 庾纯 、 贾充 之事,而见 师尹 之多僻。”
众诸侯。《诗·商颂·殷武》:“天命多辟,设都于 禹 之绩。” 郑玄 笺:“天命乃令天下众君诸侯立都於 禹 所治之功。”
词语解释:赴辟  拼音:fù pì
应朝廷征召。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明年赴辟下 昭 桂 ,东郊慟哭辞兄弟。”参见“ 赴召 ”。
词语解释:赴召  拼音:fù zhào
应朝廷征召。《晋书·郗鉴传》:“ 鉴 不应其召,从兄 旭 , 郗 之别驾,恐祸及己,劝之赴召, 鉴 终不迴。” 明 文徵明 《跋东坡五帖叔党一帖》:“而有‘来日渡 江 ,愈远左右’之语,当是自 杭 赴召途中,与 王忠玉 者。” 蔡东藩 《唐史演义》第四十回:“ 安石 方入任侍中,不肯赴召。”
词语解释:群辟  拼音:qún pì
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 孔 传:“六服诸侯,奉承 周 德。”《文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 薛综 注:“羣辟,谓王侯、公卿、大夫、士也。”
词语解释:应辟  拼音:yìng pì
接受征召而出仕。 明 刘基 《咏史》之十九:“应辟思济世,利禄岂其私。” 清 徐开任 《咏史》之一:“时危不应辟,谁知非独善。”
词语解释:垦辟  拼音:kěn pì
亦作“ 垦闢 ”。 开垦。《晏子春秋·杂上五》:“ 高 、 国 服其政,田畴垦辟。”《孔丛子·巡狩》:“土地垦闢,养老尊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以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三节:“农民辛勤地垦辟着土地,和手工业者共同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词语解释:轩辟  拼音:xuān pì
开阔。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襟度轩闢,不屑细务,处事若不施虑,其间无不妙当。”
词语解释:大辟  拼音:dà pì
古五刑之一,谓死刑。《书·吕刑》:“大辟疑赦,其罚千鍰。” 孔 传:“死刑也。” 孔颖达 疏:“《释詁》云: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汉书·礼乐志》:“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絶,繇不习五常之道也。”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 夏 禹 之时,大辟二百, 周公 之时,大辟五百,岂可谓 周 治而 禹 乱耶?”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三)》:“就在那‘三·五’事件之后,国内又流布过这样的谣传,以为我被 日本 政府递解回国,已经遭了大辟。”
词语解释:洞辟  拼音:dòng pì
(1).大开。《三辅旧事》:“十二门三涂洞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 顾生 ﹞合眼时輒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闢。”
(2).透辟。 清 魏源 《〈定盦文录〉序》:“君憒於外事,而文字窔奥洞闢,自成宇宙,其金水内景者歟!”
(3).穿透、打开。 郭沫若 《集外·我的作诗的经过》:“在那个时期我在思想上是倾向着泛神论(Pantheism)的,在少年时所爱读的《庄子》里面发现出了洞辟一切的光辉。”
词语解释:来辟  拼音:lái pì
(1).来王,来朝。《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毛 传:“辟,君。适,过也。” 郑玄 笺:“来辟,犹来王也……以岁时来朝覲於我 殷王 者,勿罪过与之祸适。”参见“ 来王 ”。
(2).后世君王。《后汉书·张衡传》:“ 仲尼 不过,故论《六经》以俟来辟,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 李贤 注:“辟,君也。《公羊传》曰, 孔子 制《春秋》,以俟后圣也。”
词语解释:来王  拼音:lái wáng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词语解释:疏辟  拼音:shū pì
疏通开浚。《元史·河渠志二》:“ 钱塘县 城南上隅 龙山河 至 横河桥 ,委係旧河,居民侵占,起建房屋,若疏闢以接 运河 ,公私大便。”
词语解释:排辟  拼音:pái pì
犹言力排众议。 宋 曾巩 《寄王介甫》诗:“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闢。”
词语解释:常辟  拼音:cháng pì
固定的法规。《魏书·刑罚志》:“礼训君子,律禁小人,举罪定名,国有常辟。”
词语解释:高辟  拼音:gāo pì
犹大开。 南朝 梁 沉约 《酬孔通直逷怀蓬居》诗:“閶闔既洞启,龙楼亦高闢。”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法川高闢,慈宫峻敞。”
词语解释:天辟  拼音:tiān pì
天子,皇帝。《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天辟恶之。”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天辟,谓天子也。’辟音壁。”
词语解释:三辟  拼音:sān pì
(1).谓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刑法。《左传·昭公六年》:“ 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2).泛称刑法。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应诏》诗:“九畴式叙,三辟载清。”
(3).三王。 晋 陆云 《九愍·修身》:“仰 勋 、 华 之耿暉,咏三辟之遐音。”
(4).指被征聘的隐士。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 巢 由 与 伊 旦 并流,三辟与四门共轨。”
多次征召。 唐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三辟草堂仍被褐,数行书札忽临门。”
词语解释:刑辟  拼音:xíng pì
刑法;刑律。《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杨伯峻 注:“刑辟即刑律。”《旧唐书·杨嗣复传》:“ 天后 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明史·沉鲤传》:“ 鲤 ( 沉鲤 )劾 国祥 ( 张国祥 ),詆诬导諛,请正刑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已经是由奴隶制蜕化出来了,但满地都是刑辟陷阱,只求免死而已。”
词语解释:重辟  拼音:zhòng pì
极刑;死罪。《陈书·孔奂传》:“ 沉炯 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臺阁,人怀忧惧。” 宋 陆游 《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罗文毅》:“使 应魁 不死,将置重辟矣。”
词语解释:盘辟  拼音:pán pì
(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仪态。《汉书·儒林传·毛公》:“ 鲁 徐生 善为颂。”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 徐氏 后有 张氏 ,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容。”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是故学校以教士而养之,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使其终日从事於俎豆、筐篚、象勺、干籥、盘辟、缀兆之容。”
(2).泛指回旋进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明帝 问 周伯仁 :‘ 真长 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犗特。’ 王公 笑其言, 伯仁 曰:‘不如捲角牸,有盘辟之好。’” 徐震堮 校笺:“盘辟,同槃辟,犹盘旋也……此言捲角牸不能如千斤犗特之任重致远,而折旋进退,皆如乘者之意。”
(3).跛行摇摆貌。 清 赵翼 《哭缄斋侄》诗:“蹣跚见客怜盘辟,饮啖兼人笑活罗。”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怀抱莫白,至亲不能交一言,盘辟蹣跚,企跂不能行一步,广坐交言而不觉,疾雷破山而不闻,凡此瞽、喑、聋、跛,受生何亏!”
槃辟: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姿势。《汉书·何武传》:“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槃辟雅拜。” 颜师古 注:“槃辟犹言槃旋也。”《庄子·田子方》“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晋 郭象 注:“槃辟其步,逶蛇其迹。” 清 龚自珍 《汉朝儒生行》:“路逢 絳灌 拜马首,拜则槃辟人不喜。”
(2).谓灵活、圆滑。 章炳麟 《訄书·别录甲》:“﹝ 裔介 ﹞性槃辟,善应事,先 魏象枢 得志,其骨骾弗如。”
词语解释:旋辟  拼音:xuán pì
(1).犹逡巡。形容恭敬之状。 唐 柳宗元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执经书,引仁义,旋辟唯诺。” 明 何景明 《余君墓志铭》:“话言唯唯,旋辟尔尔。”
(2).来回走动。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夜将四鼓,有蜈蚣长三尺许,旋辟鼓上。”
词语解释:剪辟  拼音:jiǎn pì
犹剪除。 宋 陆游 《蔬圃》诗:“翦闢荆榛尽,鉏犂磊块无。”
词语解释:小辟  拼音:xiǎo pì
死刑以外的刑罚。《周礼·秋官·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 汉 郑玄 注:“告王以今日当行刑及所刑姓名也。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
词语解释:成辟  拼音:chéng pì
成为国君。《逸周书·世俘》:“维四月乙未日, 武王 成辟,四方通 殷 命,有国。” 朱右曾 校释:“ 武王 既归,成天下君,乃颁克 殷 之命于列邦。”
词语解释:鞭辟  拼音:biān bì
(1).鞭策;勉励。《朱子语类》卷一○四:“ 顾文蔚 曰:‘且如公有谁鞭辟?毕竟是自要读书。’” 元 熊禾 《谢贡举启》:“虽曰有试而誉,但恐无实以副,某敢不益加鞭辟,无负甄陶。”
(2).剖析,分析。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龙谿语录》:“盖 龙谿 天分极高,故其悟入处极透彻,其与人言,层层鞭辟,真能开发神智。”
词语解释:改辟  拼音:gǎi pì
亦作“ 改闢 ”。 另行开拓土地。《孟子·公孙丑上》:“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赵岐 注:“今 齐 地土民人已足矣,不更辟土聚民也。”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治书总论》:“夫有地如 会稽 ,则地不改闢,而教养之政可施矣。”
词语解释:后辟  拼音:hòu pì
君主;帝王。《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刘良 注:“后、辟,皆君也。” 晋 束晳 《补亡诗》:“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水灾》:“若至於后辟狂妄以自率,权臣昧冒以下专,政不明,贤不章,则苦雨数至,潦水厚积。”
词语解释:立辟  拼音:lì pì
制订法律。《左传·宣公九年》:“ 孔子 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 洩冶 之谓乎?” 杜预 注:“辟,法也。”《韩非子·饰邪》:“当 魏 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
词语解释:寤辟  拼音:wù pì
醒来以手拍胸。形容忧伤。《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毛 传:“辟,拊心也。” 汉 王褒 《九怀·思忠》:“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鬱兮内伤。”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仰慕遗辉,寤辟忧殷。” 清 顾炎武 《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王君墓志铭》:“每寤辟长叹,遂以得疾。”
词语解释:左辟  拼音:zuǒ pì
避让于道左,以示谦让。《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俄报 崔 先至矣, 刘 倒屐左辟鞠之。”
词语解释:二辟  拼音:èr pì
犹言再理,再审。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词语解释:礼辟  拼音:lǐ pì
以礼征召。《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太守 瑯邪 王曇生 、 吴郡 张淹 并加礼辟, 伯珍 应召便退。”
词语解释:邪辟  拼音:xié pì
见“ 邪僻 ”。
词语解释:邪僻  拼音:xié pì
亦作“ 邪辟 ”。
(1).乖谬不正。《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於胸怀。”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身蹈於礼而耳属於乐,如此而后邪辟不至。”《红楼梦》第一百回:“ 薛蝌 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2).品行不端的人。《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
词语解释:独辟  拼音:dú pì
独自开拓;独创。 严复 《译赫胥黎〈天演论〉序》:“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闕残,无独闢之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五节:“但是 孟子 的仁政学说,含有不少独辟的积极思想,如…… 武王 伐 纣 是诛独夫不是弑君。”
词语解释:五辟  拼音:wǔ pì
(1).五刑。《汉书·霍光传》:“五辟之属,莫大不孝。” 颜师古 注:“五辟即五刑也。”《陈书·后主纪》:“元元黔庶,终罹五辟。”
(2).五君。《文选·班固〈幽通赋〉》:“巽羽化于 宣 宫兮,弥五辟而成灾。” 李善 注:“五辟,谓 王后 , 元帝 也, 成帝 也, 哀帝 也, 平帝 也。”
(3).五次征召。 汉 蔡邕 《陈仲弓碑文》:“﹝ 陈寔 ﹞四为郡功曹,五辟 豫州 。” 唐 黄滔 《祭崔补阙》:“五辟三顾,悬榻开樽,不辞小国之权,益切高堂之养。”
词语解释:徵辟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 五代 齐己 《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 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 章炳麟 《箴新党论》:“ 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名之域。”
词语解释:争辟  拼音:zhēng pì
指刑律。《左传·昭公六年》:“火见, 郑 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 林尧叟 注:“藏争罪之法也。” 杨伯峻 注:“言刑书将起争端,故谓刑书为争辟。”《汉书·五行志上》:“ 郑 以三月作火铸鼎,刻刑辟书,以为民约,是为刑器争辟。” 颜师古 注:“著刑於鼎,故称刑器。法设下争,故云争辟。”
竞相征召。 唐 杨炯 《宴族人杨八宅序》:“诸侯闻之而愿交,三公礼之而争辟。”
词语解释:便辟  拼音:biàn pì
亦作“ 便僻 ”。
(1).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直隶 ,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
(2).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3).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新唐书·刘蕡传》:“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王 则一任 李斯 、 王翦 、 蒙恬 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謁邪?”
(4).善于言辩。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娘为之咏》诗:“丰容好姿颜,便辟工言语。”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刘伯温 如丛臺少年入説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
(5).曲折移动貌。《诗·大雅·板》“无为夸毗” 唐 孔颖达 疏:“然则夸毗者,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於人,故云以体柔人。”《新唐书·白孝德传》:“ 孝德 拥二矛,策马絶 河 ,半济, 怀恩 贺曰:‘事克矣。其揽轡便辟,可万全者。’”
词语解释:参辟  拼音:cān pì
三辟。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刑法。《左传·昭公六年》:“ 夏 有乱政,而作 禹 刑, 商 有乱政,而作 汤 刑,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 郑 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杜预 注:“制参辟,谓用三代之末法。”
词语解释:众辟  拼音:zhòng pì
各种邪恶。《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姦众辟从此产矣。”
词语解释:贤辟  拼音:xián pì
贤明的国君。《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传世二十,歷载四百,贤辟相承,哲王继轨,徽猷冠于玄古,高范焕乎畴昔。”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刺诗半于变《雅》。何诗人之责备贤辟若此哉?”
词语解释:张辟  拼音:zhāng pì
捕鸟兽的工具。《楚辞·九章·惜诵》:“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楚辞》:“ 念孙 案:此以张辟连读,非以设张连读,张,读弧张之张。《周官·冥氏》:‘掌设弧张。’ 郑 注曰:‘弧张,罿罦之属,所以扃绢禽兽。’辟,读机辟之辟……《庄子·逍遥游篇》曰:‘中於机辟,死於罔罟。’ 司马彪 曰:‘辟,罔也。’”
词语解释:赵辟  拼音:zhào pì
喻指美女。辟,通“ 嬖 ”。 唐 元稹 《赠吕三校书》诗:“共占花园争 赵 辟,竞添钱贯定 秋娘 。”参见“ 赵女 ”。
词语解释:赵女  拼音:zhào nǚ
(1). 赵 地的美女。亦泛指美女。《史记·李斯列传》:“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説耳目者,必出於 秦 然后可,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 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 女不立於侧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虽室无 赵 女,而门多好事。” 唐 李白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赵 女长歌入彩云, 燕 姬醉舞娇红烛。” 清 陈维崧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词:“雪登 麦积 秦 筝苦,雨歇 丛臺 赵 女娇。”
(2).指 赵飞燕 。 明 何景明 《明月篇》:“ 赵女 通宵侍御床, 班姬 此夕悲团扇。”
词语解释:英辟  拼音:yīng pì
精辟。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先生学根抵六经,而文章出入《史》《汉》,议论英闢,逈出人意表。”
明君;英主。 明 顾璘 《东郊田园诗》之四:“虎鬭尽英辟,鹰扬皆贵臣。”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三婆》:“ 汉武 、 宋孝 ,又号称英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五日》:“然 罗马 文明之启,肇於 希腊 ,以其初英辟、名臣,大半自 希腊 来也。”
词语解释:西辟  拼音:xī pì
西侧。《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郑伯 享王于闕西辟,乐备。” 孔颖达 疏:“辟是旁侧之语也。 服虔 云:‘西辟,西偏也。’当谓两观之内道之西也。”
词语解释:阐辟  拼音:chǎn pì
开辟,发展。 宋 叶适 《觉斋记》:“障固其公共者使之狭小,阐闢其专私者而更自以为广大也。”
词语解释:行辟  拼音:xíng pì
见“ 行僻 ”。
词语解释:行僻  拼音:xíng pì
亦作“ 行辟 ”。 行为邪僻。《晏子春秋·谏上十四》:“今政乱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二曰行辟而坚。”《管子·正世》:“夫民躁而行僻,则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夫王者之诛有五……三曰行辟而坚。”
词语解释:皇辟  拼音:huáng pì
(1).古代妇女对亡夫的尊称。《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夫曰皇辟。” 孔颖达 疏:“辟,法也。夫是妻所取法如君,故言君法也。”
(2).皇帝。《隶释·汉蜀郡属国辛通达李仲曾造桥碑》:“赫赫皇辟,矜哀下民。”《隋书·王劭传》:“《河图·皇参持》曰:‘皇辟出,承元讫’……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词语解释:非辟  拼音:fēi pì
亦作“ 非僻 ”。 邪恶。《礼记·玉藻》:“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邪放非辟,无因入之焉。”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非僻之心生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无事得以编保甲,司教养,销非僻於未萌。”
词语解释:舒辟  拼音:shū pì
伸卷。《文选·张协〈七命〉》:“若其灵实,则舒辟无方。” 李善 注:“舒,伸也。” 吕延济 注:“辟,卷也。神剑者皆柔,可卷而怀之,復可舒而用之也。”
词语解释:荐辟  拼音:jiàn pì
推荐和征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 署 , 宋州 人,少孤贫,不应荐辟。” 明 高启 《戴叔鸾入夏江山图》诗:“归隐初辞荐辟章,西风黄叶满车箱。”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皇帝之所谓保举者,求济世之才也……保举者,即古之荐辟也。”
词语解释:髌辟  拼音:bìn pì
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史记·周本纪》:“臏辟疑赦,其罚倍差,閲实其罪。”
词语解释:诡辟  拼音:guǐ pì
亦作“ 诡僻 ”。
(1).违反,歪曲。《汉书·王莽传上》:“诡辟制度,遂成篡号。” 颜师古 注:“诡,违也。辟读曰僻。”
(2).荒谬邪僻。 宋 刘敞 《上仁宗论龙昌期学术乖僻》:“前日朝廷以 龙昌期 所著书下两制,臣等观其穿凿臆説,诡僻不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柳宗元 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
(3).新奇险怪。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 欧阳修 、 苏軾 亦以是变诡僻险恠之文。”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 钟 谭 《诗归》,尖新诡僻,又似鬼窟中作活计。”
(4).乖张怪僻。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盖以其聪明絶异之资,而自信其不该不偏之见,以成其偏奇诡僻之行,则将何所不至!”《红楼梦》第六三回:“ 岫烟 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大马扁》第五回:“他参老师性情诡僻,行为荒谬,如 明 朝 魏阉 一般。”
词语解释:讳辟  拼音:huì pì
见“ 讳避 ”。
词语解释:讳避  拼音:huì bì
亦作“ 讳辟 ”。 隐匿回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故诡 晋文 得志之实,以代讳避致王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 许 田之类是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史》:“ 汉文帝 纪年有 后元 , 景帝 有 中元 ,有 后元 。 葛胜仲 曰:‘谓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
词语解释:创辟  拼音:chuàng pì
(1).开拓。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陈子昂 崛起於数百年后,直追 阮公 ,创闢古诗, 唐 诗遂有两体。” 李大钊 《今与古》:“妨阻过去的过失,即是创辟将来的希望。”
(2).犹创新。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原道下》:“是篇题目虽似迂阔,而意义实多创闢。”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此篇按时与地立言,乃无一语不创闢,无一笔不俊雅。”
词语解释:诛辟  拼音:zhū pì
杀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晋书·景帝纪》:“姦臣 李丰 等靖譖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词语解释:腓辟  拼音:féi pì
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 汉 班固 《白虎通·五刑》:“腓辟之属五百。”
词语解释:般辟  拼音:pán pì
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一种动作姿态。
词语解释:傲辟  拼音:ào pì
见“ 傲僻 ”。
词语解释:傲僻  拼音:ào pì
亦作“ 傲辟 ”。 傲慢邪僻。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乖慵遭傲僻,渐染生避性。”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风俗》:“其小人多尷尬而傲僻。”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严师之训童稚,鞭其傲辟,开其迷繆,惟恐其流於异学,陷於非人。”
词语解释:透辟  拼音:tòu pì
透彻而精辟。《老残游记》第二回:“ 梦湘先生 论得透闢极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瞿秋白 《〈高尔基论文选集〉写在前面》:“关于一切种种社会现象,都有透辟的见解和深刻的考察。”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他的《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完整,非常透辟,切合文章规律的文论。”
词语解释:阔辟  拼音:kuò pì
开阔宽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煇 幼见故老言京师街衢阔闢,东西人家有至老不相往来者。”
词语解释:令辟  拼音:lìng pì
贤明的帝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是夫人既有功於社稷,而贞毅明达,葆全节於危难之中,实巾幗中所罕覯,宜其能生 昭王 为中兴之令辟也。”《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十七年,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辟,并罢 宋 臣 潘美 、 张浚 祀,从之。於是增祀 商 中宗 、 高宗 , 周 成王 、 康王 , 汉文帝 , 宋仁宗 , 明孝宗 。”
砖,砖块。令,通“ 瓴 ”;辟,通“ 甓 ”。
词语解释:阿辟  拼音:ā pì
邪僻不正。《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词语解释:召辟  拼音:zhào pì
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宣和书谱·吴融》:“祖 翕 有高世志,不应召辟,朝廷赐 文简先生 号。”
词语解释:颇辟  拼音:pō pì
见“ 颇僻 ”。
词语解释:颇僻  拼音:pō pì
邪佞,不正。《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颇辟”。《文选·张衡〈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李周翰 注:“颇僻,邪佞也。” 宋 岳珂 《桯史·爱莫助之图》:“初, 神宗 既用 荆公 ,随亦厌之, 綰 ( 邓綰 )荐 荆公 之子 雱 ,宸笔中出,以 綰 操心颇僻,赋性姦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遂罢中丞,知 虢州 。” 清 方苞 《送刘函三序》:“彼且以为譸张颇僻,背於中庸之言也。”
词语解释: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庄子·天道》:“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成玄英 疏:“六通,谓四方上下也;四辟,谓春夏秋冬也。”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序》:“大小精粗,六通四辟,无乎不在。”
词语解释:豁辟  拼音:huō pì
犹开启。 清 谭嗣同 《极蠹歌》:“笈策甫豁闢,蟫蠹正超趠。”
词语解释:论辟  拼音:lùn pì
判处死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官疑 申 ,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积年餘,不堪刑,诬服,论辟。”
词语解释:趋辟  拼音:qū pì
(1).谓走在前面驱赶行人,使之回避车驾。《周礼·秋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 郑玄 注:“趋辟,趋而辟行人。” 孙诒让 正义:“注云‘趋辟,趋而辟行人’者,前马而趋御行人,使辟王及诸侯之车,无有干犯也。”
(2).速行以避退。《周礼·秋官·司仪》:“君答拜,客趋辟。”
词语解释:匪辟  拼音:fěi pì
同“ 匪僻 ”。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二》:“为官者方日资其心思才力,以成其政治;而顾视为化外之人,不一思所以化诲之,听其日习于匪辟,于心何安?而于事又寧有济乎?”
词语解释:蟠辟  拼音:pán pì
谓地形雄伟广阔。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念君治所近不远,江山蟠闢气象豪。”
词语解释:邀辟  拼音:yāo pì
邀请;招请。《新唐书·石洪传》:“﹝ 石洪 ﹞十餘年隐居不出,公卿数荐,皆不答。 重胤 镇 河阳 ,求贤者以自重……乃具书币邀辟, 洪 亦谓 重胤 知己,故欣然戒行。”
词语解释:避辟  拼音:bì pì
谓免受法律制裁。《孔子家语·正论》:“今我寡也,尔又在位,朝夕恪勤,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共15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