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何辜罪辜余辜蔽辜沉辜毕辜愁辜皇辜
无辜重辜副辜论辜平白无辜深辜罢辜备辜
不辜速辜蒙辜保辜伏辜死有余辜罹辜 
非辜泣辜亡辜报辜酒辜沈辜理辜 

词语解释:何辜  拼音:hé gū
何罪,有什么罪。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清 方授 《夜悲歌》之一:“天乎我何辜?双亲离别久。”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青年何辜,遭此荼毒?”
词语解释:无辜  拼音:wú gū
(1).没有罪。《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朱熹 集注:“与此无罪之民,将俱被囚虏而同为臣僕。”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春秋》皆承告而书,曾无变革,是则无辜者反加以罪,有罪者得隐其辜,求诸劝戒,其义安在?”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争柰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自卫团团部已经扣押了几个‘可疑的’,无辜的乡民。”
(2).无罪的人。《书·多方》:“开释无辜,亦克用劝。”《史记·礼书》:“ 紂 剖 比干 ,囚 箕子 ,为炮格,刑杀无辜。”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 大山 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
(3).俗谓小儿羸病。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於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 明 胡侍 《真珠船·摹姑》:“《韵会》云:‘摹姑,小儿羸病。’今云无辜,声之讹也。”
词语解释:不辜  拼音:bù gū
(1).无罪。《墨子·非攻上》:“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吕氏春秋·听言》:“诛不辜之民以求利。”《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为奴虏。” 吕延济 注:“言 巴蜀 父老无罪被杀,掠取孤幼,缚束以为奴僕。”
(2).指无罪之人。《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 孔 传:“辜,罪。” 唐 刘禹锡 《天论上》:“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奄人暴横,多潜杀不辜。”
(3).不必,不一定。《大戴礼记·夏小正》:“‘鴂则鸣’。鴂者,百鷯也;鸣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时也。”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辜,读作‘固’。 襄 二十七年《公羊传》‘女能固纳公乎’、《秦策》‘王固不能行也’, 何休 、 高诱 注并曰:‘固,必也。’古或以辜为之。故《汉书·律历志》注引 孟康 曰:‘辜,必也。’不辜,犹言不必。《诗·七月》篇‘七月鸣鴂’。是鴂之鸣盛於七月。今方五月,鴂或鸣或不鸣。故曰:‘其不辜之时也’犹言其不可必之时也。”
词语解释:非辜  拼音:fēi gū
(1).犹非罪。《书·仲虺之诰》:“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 孔 传:“言 商 家小大忧危,恐其非罪见灭。”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或亲旧见过,往往閔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悯其非辜,驱之去。”
(2).指无罪之人。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审刑大理寺,评天下之法,生死荣辱,繫於笔下。祸及非辜,怨动天地。”
词语解释:罪辜  拼音:zuì gū
犹罪咎。《史记·宋微子世家》:“ 殷 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后汉书·仲长统传》:“是使姦人擅无穷之福利,而善士挂不赦之罪辜。” 唐 柳宗元 《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 宗元 幸缘罪辜,得与编人齿於部内。”
词语解释:重辜  拼音:zhòng gū
犹重罪。《后汉书·儒林传上·欧阳歙》:“﹝ 欧阳歙 ﹞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参见“ 重罪 ”。
词语解释:重罪  拼音:zhòng zuì
(1).重大罪行。《周礼·秋官·大司寇》:“重罪,旬有三日坐。”
(2).指死刑。《国语·齐语》:“ 桓公 曰:‘为之若何?’ 管子 对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 韦昭 注:“重罪,死刑也。”《汉书·刑法志》:“ 景帝 元年,下詔曰:‘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重罪,谓死刑。”
词语解释:速辜  拼音:sù gū
招致罪过。《书·酒诰》:“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孔 传:“言凡为天所亡,天非虐民,惟民行恶自召罪。”《书·多方》:“非我 有周 秉德不康寧,乃惟尔自速辜。” 孔 传:“非我 有周 执德不安寧自诛汝,乃惟汝自召罪以取诛。”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天实为之,非人速辜。臣也不肖,殆类此乎?”
词语解释:泣辜  拼音:qì gū
(1).泣罪。《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禹 泣辜表仁,菲食旌约。”
(2).泛指帝王怜恤罪人。《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録涓滴之功。” 唐 白居易 《答黄裳〈请上尊号表〉》:“虽恤隐泣辜,未臻三五之化。”参见“ 泣罪 ”。
词语解释:泣罪  拼音:qì zuì
指 大禹 因哀怜罪人而哭泣。语本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禹 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仁同泣罪,幽比推沟。”
词语解释:余辜  拼音:yú gū
抵偿不尽的罪愆。《新唐书·韦处厚传》:“ 逢吉 党与,以 绅 之斥犹有餘辜,人情危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许公 就叫 玄玄子 起来,先把气拍一敲道:‘你这伙人死有餘辜。你药死 甄廷詔 ,待要怎的?’”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司马相如》:“餘辜留藳言封禪,误到 唐玄 与 宋真 。”
词语解释:副辜  拼音:pì gū
分割、肢解牲体。《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郑玄 注:“疈,疈牲胸也。”《明史·礼志二》:“以祀地祇,则有血祭、薶沉、疈辜之礼。”
词语解释:蒙辜  拼音:méng gū
受罪。《汉书·成帝纪》:“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閔焉。”
词语解释:亡辜  拼音:wáng gū
无罪。亦指没有罪的人。《汉书·鲍宣传》:“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新唐书·李德裕传赞》:“ 汉 刘向 论朋党,其言明切,可为流涕,而主不悟,卒陷亡辜。”
词语解释:蔽辜  拼音:bì gū
犹抵罪。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 能 之稔恶,天下所恨, 瑞 以宪臣奏保,寸斩不足蔽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我死不蔽辜,故天以汝等示身后之罚。”《镜花缘》第四五回:“二畜罪恶甚重,必须禁錮在 无肠国 富室东厠,始足蔽辜。”
词语解释:论辜  拼音:lùn gū
论罪。 唐 柳宗元 《祭姊夫崔使君简文》:“雷谤爰兴,按验增诬,始虽进律,终以论辜。” 唐 崔希逸 《对藏冰不固判》:“玉毁櫝中,是谁之过?掌人自合当罪,採户未可论辜。”
词语解释:保辜  拼音:bǎo gū
古代刑律规定,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人论。叫做保辜。《急就篇》卷四:“疻痏保辜謕呼号。” 颜师古 注:“保辜者,各随其状轻重,令殴者以日数保之,限内致死,则坐重辜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道我家狗咬着你,众街坊试看咱。若是我家狗咬他,我便写与你保辜文书;若不曾咬着,你便陪我缸来。”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被殴伤风方》:“ 纪文达 师又曰:‘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於律不能不拟抵。’”参阅《唐律疏义·斗讼·保辜》
词语解释:报辜
报案状子
词语解释:沉辜
古代宰牲以祭川
词语解释:平白无辜  拼音:píng bái wú gū
清白无罪。《红楼梦》第六一回:“这样説,你竟是个平白无辜的人了。”
词语解释:伏辜  拼音:fú gū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 吴 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佞倖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 贤 自杀伏辜。”《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将军 孙仪 、 张怡 、 林恂 等谋杀 峻 ,发觉, 仪 自杀, 恂 等伏辜。” 唐 陈子昂 《复仇议状》:“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 元庆 宜伏辜。”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吴桥案》:“即提 许三 与诸恶少,一审皆伏辜。”
词语解释:酒辜  拼音:jiǔ gū
因沉缅于酒所致之罪。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媱盗著於五刑,酒辜明於 周 《誥》。”
词语解释:毕辜  拼音:bì gū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十一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十一月为辜” 邢昺 疏:“十一月得甲则曰毕辜。”
词语解释:深辜  拼音:shēn gū
重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执箕箒。”
词语解释:死有余辜  拼音:sǐ yǒu yú gū
谓虽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 咎繇 听之,犹以为死有餘辜。”《旧唐书·唐临传》:“以 龄之 ( 萧龄之 )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餘辜。”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
词语解释:沈辜  拼音:shěn gū
古代宰牲以祭川。《周礼·夏官·小子》:“凡沉辜侯禳,饰其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沉谓祭川。’《尔雅》曰:‘祭川曰浮、沉。’辜谓磔牲以祭也。”
词语解释:愁辜  拼音:chóu gū
愁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 楚 与中国侠而击之, 郑 罢弊危亡,终身愁辜。” 卢文弨 注:“辜当读为苦。”
词语解释:罢辜  拼音:bà gū
分裂牲体。《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汉 郑玄 注:“故书疈为罢。 郑司农 云:‘罢辜,披磔牲以祭。’”一说,罢同“ 摆 ”。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
词语解释:罹辜  拼音:lí gū
遭受罪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天下有道,民不罹辜。”
词语解释:理辜  拼音:lǐ gū
惩处有罪的人。 明 孙梅锡 《琴心记·鱼水重谐》:“廷尉 王吉 ,狗监 杨得意 ,理辜进贤,法当上赏。”
词语解释:皇辜  拼音:huáng gū
草本植物初生的花蕊。《淮南子·墬形训》:“玄玉生醴泉,醴泉生皇辜,皇辜生庶草。” 清 方以智 《通雅·草》:“皇辜,盖言草本初生之葟而有葧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花蕊曰辜,《淮南》曰皇辜。”
词语解释:备辜  拼音:bèi gū
服罪。《汉书·王莽传上》:“所征殄灭,尽备其辜,天下咸寧。”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五》:“‘备’读为‘伏’,《汉书》言‘伏罪’者多矣,字或作‘服’。服、伏、备三字,古皆读如‘匍匐’之‘匐’,故字亦相通。”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夫有罪而备辜,寃结而信理,此天之正也,而王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