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辙迹 拼音:zhé jì
亦作“ 辙跡 ”。
(1).车子行驶的痕迹。《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枣据 《船赋》:“且其行无辙跡,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穷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渔之乐,疲辙跡之游。” 清 马维翰 《泸定桥》诗:“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跡。” 艾青 《手推车》诗:“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2).痕迹。《老子》:“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刘居士》诗:“行无辙跡,理絶心机。”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三》:“ 颜子 则去一分私,显一分公,除彼己之辙迹,而显其和平。”
(3).犹途径。《淮南子·主术训》:“今治乱之机,辙跡可见也。”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他如七十子之徒,虽其才各殊,至於辙迹亦一而已,盖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辙迹各殊。”词语解释:辙环 拼音:zhé huán
亦作“ 辙轘 ”。 喻周游各地。 唐 韩愈 《进学解》:“昔者 孟軻 好辩, 孔 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明 李东阳 《过汶上访思圣堂》诗:“平生辙环志,且復先乡邻。” 清 魏源 《旅怀》诗之二:“优圣如 荀 孟 ,当年老辙轘。”《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果能自信则明王復作,纵使辙环终老,吾道不行,只二三门弟子为世所知,亦未尝不可各行其志。”词语解释:辙鲋 拼音:zhé fù
《庄子·外物》:“ 庄周 家贫,故往贷粟於 监河侯 。 监河侯 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 忿然作色曰:‘ 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周 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 曰:“诺。我且南游 吴 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后因以“辙鮒”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鵠,辙鮒之仰 河 宗。” 唐 孟郊 《新卜青罗幽居奉献陆大夫》诗:“笼禽得高巢,辙鮒还层澜。”词语解释:辙口 拼音:zhé kǒu
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如:这一段词儿换换辙口就容易唱了。词语解释:辙轘 拼音:zhé huán
见“ 辙环 ”。
词语解释:辙环 拼音:zhé huán
亦作“ 辙轘 ”。 喻周游各地。 唐 韩愈 《进学解》:“昔者 孟軻 好辩, 孔 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明 李东阳 《过汶上访思圣堂》诗:“平生辙环志,且復先乡邻。” 清 魏源 《旅怀》诗之二:“优圣如 荀 孟 ,当年老辙轘。”《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果能自信则明王復作,纵使辙环终老,吾道不行,只二三门弟子为世所知,亦未尝不可各行其志。”词语解释:辙涸羁臣 拼音:zhé hé jī chén
同“ 辙鮒 ”。 清 黄遵宪 《述闻》诗之四:“火焚祅庙连烽燧,辙涸羈臣乞海波。”词语解释:辙轨 拼音:zhé guǐ
轨道。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飞黄駃騠,軼羣絶类。摆弃羈馽,脱遗辙轨。”词语解释:辙乱旗靡 拼音:zhé luàn qí mǐ
谓车迹错乱,军旗倒下。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后以“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亦用于比喻。 唐 虞世南 《破邪论序》:“引文证理,非道则儒,曲致深情,指的周密,莫不辙乱旗靡,瓦解冰销。”亦作“ 辙乱旂靡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车骑营》:“然其制严重,难以连行, 和通 之败,辙乱旂靡,道路壅塞,士卒多有伤损,论者归咎车战,遂废其营。”词语解释:辙乱旂靡 拼音:zhé luàn qí mǐ
见“ 辙乱旗靡 ”。
词语解释:辙乱旗靡 拼音:zhé luàn qí mǐ
谓车迹错乱,军旗倒下。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后以“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亦用于比喻。 唐 虞世南 《破邪论序》:“引文证理,非道则儒,曲致深情,指的周密,莫不辙乱旗靡,瓦解冰销。”亦作“ 辙乱旂靡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车骑营》:“然其制严重,难以连行, 和通 之败,辙乱旂靡,道路壅塞,士卒多有伤损,论者归咎车战,遂废其营。”词语解释:辙印 拼音:zhé yìn
车子行驶的痕迹。 高炯浩 《辙印》诗:“流沙挡不住滚滚向前的车轮,在广袤的 塔克拉玛干 土地上留下了两道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