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凌轹陵轹轥轹輘轹蹂轹驳轹辚轹閵轹
刻轹躏轹輮轹轧轹跨轹震轹辗轹抵轹

词语解释:凌轹  拼音:líng lì
欺压;压倒。《晏子春秋·谏上一》:“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轢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 桀 紂 以灭, 殷 夏 以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若夫 田文 、 无忌 之儔……皆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轢诸侯,驱驰当世。”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轢 白猿公 。”《明史·周怡传》:“ 嵩 威灵气焰,凌轢百官司。”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三十:“在 子美 集中,虽往往以风雅自任,亦未尝凌轢诸家,而独肩巨任也。”
淩轢:亦作“ 凌烁 ”。亦作“ 凌躒 ”。亦作“ 凌鑠 ”。 1.干犯,欺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凌轢宗室,侵犯骨肉。” 明 张居正 《与楚抚赵汝泉言严家范禁请托书》:“家人僕辈,颇闻有凴势凌烁乡里,溷扰有司者,皆不能制。”《明史·湖广土司传·施州》:“ 高罗 安抚常倚势凌轢,侵夺其土地人民。”
(2).超越,压倒。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元嘉 中,有 谢灵运 ,才高词盛,富艷难踪,固已含跨 刘 郭 ,凌躒 潘 左 。”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躒 白猿公 。”凌躒,一本作“ 凌轢 ”。《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沧溟集》:“然 攀龙 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轢一时。”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一章二:“ 攀龙 才力富健,凌鑠一时。”
词语解释:刻轹  拼音:kè lì
欺凌;摧残。《史记·酷吏列传序》:“ 高后 时,酷吏独有 侯封 ,刻轢宗室,侵辱功臣。”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刻轢公主,侵陵大臣。” 唐 韩愈 《南山诗》:“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
词语解释:陵轹  拼音:líng lì
(1).欺压,欺蔑。《史记·孔子世家》:“ 楚灵王 兵强,陵轢中国。”《后汉书·朱浮传》:“帝以 浮 陵轢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李贤 注:“陵轢,犹欺蔑也。”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轢州县,骚扰百姓者。”
(2).凌驾,超越。《梁书·文学传上·锺嵘》:“ 元嘉 初,有 谢灵运 ,才高辞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 刘 郭 ,陵轢 潘 左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战国 之世,言道术既有 庄周 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轢诸子。”
词语解释:躏轹  拼音:lìn lì
践踏碾压;蹂躏。 唐 李白 《大猎赋》:“虽躪轢之已多,犹拗怒而未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又 喀尔喀 为 準噶尔 躪轢,如入无人之境,及 超勇亲王 蹀血一战,斩贼数万,亦即 喀尔喀 之兵。”
词语解释:轥轹  拼音:lìn lì
(1).车轮辗过。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徒车之所轥轢,步骑之所蹂若。”一本作“ 轔轢 ”。
(2).践踏;欺凌。《魏书·出帝纪》:“ 世祖 太武皇帝 ,握金镜以照耀,击玉鼓以鏗鏘,神武之所牢笼,威风之所轥轢,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 唐 吕道生 《定命录》:“时 严 郑 各负才名, 李 犹声誉未达。二公有轥轢之心,及闻相者言,以为甚不然,唯唯而起,更不復问。” 明 宋濂 《项夫人墓志铭》:“娣姒之间,或讥誚之,或轥轢之,夫人皆不答。”
(3).超过。《周书·邵惠公顥杞简公连等传论》:“至若 豳孝公 之勋烈,而加之以善政; 蔡文公 之纯孝,而饰之以俭约:峩峩焉,足以轥轢於前载矣。”《隋书·杨玄感李子雄等传论》:“﹝ 煬帝 ﹞又躬为长君,功高曩列,宠不假於外戚,权不逮於羣下,足以轥轢 轩 唐 ,奄吞 周 汉 ,子孙万代,人莫能窥,振古以来,一君而已。”
(4).象声词。车行声。
词语解释:輮轹  拼音:róu lì
践踏碾轧。輮,通“ 蹂 ”。《晋书·孙楚传》:“自以控弦十万,奔走之力,信能右折 燕 齐 ,左震 扶桑 ,輮轢沙漠,南面称王。”
词语解释:輘轹  拼音:líng lì
车轮碾压。比喻践踏,欺压。《汉书·灌夫传》:“輘轢宗室,侵犯骨肉。” 颜师古 注:“輘轢,谓蹈践之也。”《明史·尹直传》:“勘事 浙江 ,輘轢诸大吏。”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吾见有顽錮之辈,抱持 中国 一二经典古义,谓可以攘斥外国輘轢全球者,若是者非其自信力乎?”
词语解释:轧轹  拼音:zhá lì
亦作“ 轧鑠 ”。
(1).辗压,滚压。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类·海青辗》:“海青辗,以石为辊轴,轧轢穀粒者。” 茅盾 《色盲》:“我只是一粒废铁,偶然落在这大机械中,在无数量的大轮小轴中间被搬动被轧轹罢了。”《花城》1981年第6期:“转辙时,我听到车轮和钢轨摩擦时发出的刺耳的轧铄声。”
(2).倾轧,欺凌。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若者持 波兰 分离之主义,若者持 芬兰 独立之主义,互相衝突,互相轧轢,凌杂不可言状。” 李大钊 《平民主义》:“在此等国家,各个市民均得觅一机会以参与市府国家的生活,个人与国家间絶没有衝突轧轢的现象。”
词语解释:蹂轹  拼音:róu lì
欺压侵害。 鄂公 《伟哉女界之运动拒约》:“侮弱兮令逐客,苛约兮肆蹂轢。”
词语解释:跨轹  拼音:kuà lì
见“ 跨躒 ”。
词语解释:跨跞  拼音:kuà luò
亦作“ 跨轢 ”。 超越;压倒。 唐 刘禹锡 《答柳子厚书》:“跨躒古今,鼓行乘空。”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跨轢三古,牢笼万方。”
词语解释:驳轹  拼音:bó lì
车轮交错碾过。比喻陵藉。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凡赏於国,此不可以均,赏均则国窾,而赏薄不足以动人。故善赏者踔之,驳轢之,从而时厚之,令视之足见也,诵之足语也,乃可倾一国之心。”
词语解释:震轹  拼音:zhèn lì
震动压倒。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西人一切格致製造之学,衣被五洲,震轢万国。”
词语解释:辚轹  拼音:lín lì
(1).车轮辗轧。《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徒车之所轔轢,乘骑之所蹂若。”
(2).引申指欺凌。《隋书·儒林传·何妥》:“ 张山居 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常, 曹魏祖 不识北辰,今復轔轢太史。”
词语解释:辗轹  拼音:niǎn lì
碾压。《汉书·匈奴传上》“有罪,小者轧,大者死” 唐 颜师古 注:“轧谓辗轢其骨节,若今之厌踝者也。轧音於黠反。辗音女展反。”
词语解释:閵轹  拼音:lìn lì
践踏辗滚。《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徒车之所閵轢。”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閵,践也。轢,辗也。”
词语解释:抵轹  拼音:dǐ lì
犹触犯。 清 薛福成 《送吴南屏游庐山序》:“ 福成 因得与闻绪论,兼读先生之诗文。及所箸书,拨华咀真,觝轢前哲,其道可师,而其气又可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