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首字词组
轶群轶轨轶罚轶诗轶群绝类轶闻轶毁轶踰
轶出轶事轶民轶伦轶士轶驾轶超轶谈
轶材轶义轶声轶丽轶逾轶闻遗事轶资轶说
轶才轶尘轶态轶俗轶迈轶犯轶越 
轶荡轶致轶事遗闻轶话轶骇轶类超群轶史 

词语解释:轶群
超群。 明 方孝孺 《题〈听琴轩记〉后》:“其间岂无出类軼羣之士,伏於众人之中,而无所发者乎。” 清 朱彝尊 《赠别梅庚》诗之三:“谿山重迭细泉分,画手由来最軼羣。”
词语解释:轶出  拼音:yì chū
超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而 沙苏野 之部落亦有軼出山北者。是为 英 俄 交恶之由与交兵之界。” 郭沫若 《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科学家的行为每每轶出一般因袭的道德范围而不暇顾及。”
词语解释:轶材  拼音:yì cái
亦作“ 軼才 ”。
(1).超群。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2).谓卓越的才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清 陈培脉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軼才真旷世,伟貌逈殊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松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 , 山东 淄川 人,幼有軼才,老而不达。”
词语解释:轶才  拼音:yì cái
见“ 軼材 ”。
词语解释:轶材  拼音:yì cái
亦作“ 軼才 ”。
(1).超群。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2).谓卓越的才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清 陈培脉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軼才真旷世,伟貌逈殊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松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 , 山东 淄川 人,幼有軼才,老而不达。”
词语解释:轶荡  拼音:yì dàng
无拘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山獠軼荡,踰领西出。”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軼荡开天门,封事若僕遬。”
词语解释:轶轨  拼音:yì guǐ
超越。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财赋自储,漕运惟充,计道里之均,环朝会之所,軼轨 周 京,驾美 汉 都矣。”
词语解释:轶事  拼音:yì shì
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史记·管晏列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軼事。”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且案 太史公 云, 黄帝 、 尧 、 舜 軼事,时时见於他説。” 清 姚鼐 《金麓村招领莫愁湖》诗:“軼事纵传何必详,元功极贵同泯亡。” 秦牧 《艺海拾贝·〈画蛋·练功〉》:“ 中 西画史上都有这么一桩轶事。”
词语解释:轶义  拼音:yì yì
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清 冯桂芬 《〈约堂算学杂记〉序》:“厥后古书稍稍出,后生雋才,探讨紬绎,往往得一二遗文軼义於残编断简之中。”
词语解释:轶尘  拼音:yì chén
超尘出俗。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 元氏 縹风 态軼尘。”
词语解释:轶致  拼音:yì zhì
超脱的情致。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所谓坤舆之神奇,歷千载如一日歟!以故虽间有残闕,而軼致可寻。”
词语解释:轶罚  拼音:yì fá
刑罚太过。
词语解释:轶民  拼音:yì mín
避世之人。《淮南子·泰族训》:“圣主在上,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参见“ 逸民 ”。
词语解释:逸民  拼音:yì mín
指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 伯夷 、 叔齐 、 虞仲 、 夷逸 、 朱张 、 柳下惠 、 少连 。” 何晏 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汉书·律历志序》:“ 周 衰官失, 孔子 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颜师古 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晋 陆机 《招隐》诗:“寻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 清 孙枝蔚 《寄题范眉生幽草轩》诗:“庭户如空谷,交游半逸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艺家,并没有古之逸民气。”
词语解释:轶声  拼音:yì shēng
谓声誉超越。 汉 班固 《典引》:“光扬大 汉 ,軼声前代。”
词语解释:轶态  拼音:yì tài
飘逸的情态。 汉 傅毅 《舞赋》:“軼态横出,瑰姿譎起。”
词语解释:轶事遗闻  拼音:yì shì yí wén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隻义,軼事遗闻,咸笔之於书,以冀流传久远。”亦作“ 軼闻遗事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及於 唐 宋 ,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説则为海,軼闻遗事,杂然著已。”
词语解释:轶诗  拼音:yì shī
指未编入《诗经》的古诗。《史记·伯夷列传》:“余悲 伯夷 之意,睹軼诗可异焉。” 司马贞 索隐:“軼音逸。谓见逸诗之文,即下《采薇》之诗是也。不编入三百篇,故云逸诗也。”
词语解释:轶伦  拼音:yì lún
超出一般。《鹖冠子·天权》:“歷越踰俗,軼伦越等。”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文选二》:“虽博徒狗屠,犹有軼伦之才。” 陈去病 《有怀刘三钝剑亚子并苦念西狩无畏》诗:“吾有数同好,性行皆軼伦。”
词语解释:轶丽  拼音:yì lì
飘逸艳丽。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中圭双秀,不殊怨悱之音;南渡四臣,各抱忠贞之性。”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有所欿於 徐庾 ,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丽,而祇党莽,不就报章,欲因素功以为绚乎。”
词语解释:轶俗  拼音:yì sú
超脱习俗。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今 空同 之才足以命世,其志金石可断,又有超代軼俗之见。”
词语解释:轶话  拼音:yì huà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文学史上流传着许多轶话,例如说某某人的诗句,杂在其他人的诗句中,怎样给人一眼就看出来啦。”
词语解释:轶群绝类
超过众人和同辈。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意气飘然,发扬俊伟,飞黄駃騠,軼羣絶类。”亦作“ 軼类超羣 ”。《隋唐演义》第九五回:“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軼类超羣,独步一时。”
词语解释:轶士  拼音:yì shì
隐士。 清 丘逢甲 《山居诗》之一:“山中有軼士,独往人寡知。”参见“ 逸士 ”。
词语解释:逸士  拼音:yì shì
节行高逸之士,隐逸者。《后汉书·逸民传·高凤传论》:“先大夫 宣侯 尝以讲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 商岭 老人自追逐, 蓬丘 逸士相逢迎。”《红楼梦》第二回:“若坐於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闻一多 《忆菊》诗:“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
词语解释:轶逾  拼音:yì yú
跨越。
词语解释:轶迈  拼音:yì mài
超过。 黄人 《〈清文汇〉序》:“矧今朝文治,軼迈前古,撰著之盛,尤奄有众长。”
词语解释:轶骇  拼音:yì hài
突破;跨越。 唐 皮日休 《伤进士严子重诗》序:“其所为,工於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时可軼骇於常轨。”
词语解释:轶闻  拼音:yì wén
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印印川风雨联吟图》:“惟恃承託人,名山业同爱,庶或五百年,軼闻挂人喙。”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所録诗话、词评、軼闻、故事,亦视刻本为多。” 沉从文 《会明》:“另外又谈一点关于战事死人数目的统计,以及生死争夺中的轶闻。”
词语解释:轶驾  拼音:yì jià
(1).奔放不羁。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 长卿 学贯天人,暂繫冲霄之翼;术兼文武,聊羈軼驾之才。”
(2).超越;凌驾。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 宋 人七絶,种族各别,然出奇入幽,不可端倪处,竟有軼驾 唐 人者。”
词语解释:轶闻遗事  拼音:yì wén yí shì
见“ 軼事遗闻 ”。
词语解释:轶事遗闻  拼音:yì shì yí wén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隻义,軼事遗闻,咸笔之於书,以冀流传久远。”亦作“ 軼闻遗事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及於 唐 宋 ,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説则为海,軼闻遗事,杂然著已。”
词语解释:轶犯  拼音:yì fàn
侵犯。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太山府君》:“是岁七月,叛将 杨勍 自 江 西軼犯郡境。”《明史·周弘祖传》:“万一奸宄潜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
词语解释:轶类超群  拼音:yì lèi chāo qún
见“ 軼羣絶类 ”。
词语解释:轶群绝类
超过众人和同辈。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意气飘然,发扬俊伟,飞黄駃騠,軼羣絶类。”亦作“ 軼类超羣 ”。《隋唐演义》第九五回:“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軼类超羣,独步一时。”
词语解释:轶毁  拼音:yì huǐ
更迭废毁。軼,通“ 迭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軼毁。” 张守节 正义:“軼,徒结反。”
词语解释:轶超  拼音:yì chāo
超越,超过。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臣进退惟疑,再三自顾,实以陋情,非忘宠极,但畏軼超疲伍,迺参鼎轴。”
词语解释:轶资  拼音:yì zī
超越一般的资格。指官员的级别、资历等。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由是要势者日躋之恐弗达也,而守散官者踰考弗徙矣,又安有超格軼资者哉!”
词语解释:轶越  拼音:yì yuè
超越;超过。《后汉书·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軼,过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率土臣民,罔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结果之良,軼越古今。真国家无疆之庥也。”
词语解释:轶史  拼音:yì shǐ
正史以外的历史记载。 清 余怀 《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故附书于卷尾,以备 金陵 軼史云。” 蔡寅 《题琉球竹枝词》:“凄咽琵琶 天宝 后,几多軼史被君收。”参见“ 逸史 ”。
词语解释:逸史  拼音:yì shǐ
指散失、隐没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鸿 始以 景明 之初,求诸国逸史,逮 正始 元年,鳩集稽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赵高》:“閲古逸史,载 赵高 为 赵 之公子,抱忠义之性,自宫,隐 秦 宫中,为 赵 报讎。” 郁达夫 《和李西浪〈让画诗〉原韵》:“留得艺人真逸史,大风堂下海扬尘。”
词语解释:轶踰  拼音:yì yú
跨越。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生徒翼翼,无敢軼踰法度。”
词语解释:轶谈  拼音:yì tán
犹轶话。 秦牧 《艺海拾贝·毒物和药》:“在文学史上常常有许多‘文章法则’被人粉碎的故事,那道理,和这一类的轶谈如出一辙。”
词语解释:轶说  拼音:yì shuō
指未正式搜辑成集子的著作、言论。 清 梅曾亮 《陈石士学士授经图记》:“ 两江 人士,莫不访求 姚先生 之传书軼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