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共281,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转头转移转柁转生转眄转瞬转角转道
转蓬转烛转车转面转化转薄转背转帆
转眼转徙转雷转地转步转湾转食转历
转首转转转手转喉转剧转换转漕转般
转盼转输转粟转回转向转行转圆转达
转身转入转旋转机转柂转运转水转送
转毂转船转圜转轴转目转益转致转弯
转语转物转天转丸转关转读转规转念
转战转石转海转官转变转易转商转马
转侧转午转流转经转调转漏转延转迁

词语解释:转头  拼音:zhuǎn tóu
(1).转动头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唐 韩愈 《复偶见三绝》诗:“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宋 梅尧臣 《王祁公北园》诗:“强骑瘦马往城北,二十三年如转头。”后因以“转头”比喻时间短暂。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九:“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塚卧麒麟。”《三国演义》第一回:“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
(2).改变意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为此也有这一辈,自与那痴迷不转头,送了性命的不同。” 鲁迅 《彷徨·离婚》:“ 爱姑 ,你要是不转头,没有什么便宜的。”
词语解释:转蓬  拼音:zhuǎn péng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词语解释:转眼  拼音:zhuǎn yǎn
(1).转动眼珠。 茅盾 《子夜》十三:“他又转眼去看 李麻子 。”
(2).形容时间短促。《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转眼艰难声唤频,由不悟无常抛暗号。” 宋 周密 《齐天乐·蝉》词:“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果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二十年。” 郁达夫 《毁家诗纪》诗之一:“转眼 榕城 春欲暮,杜鹃声里过花朝。”
词语解释:转首  拼音:zhuǎn shǒu
转头。喻时间短促。《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黄鸝啼得春归去,无限园林转首空。” 元 刘应几 《忆旧游》词:“月明仙掌何处?转首失栖乌。”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转首三年,纔瞻亲舍。”
词语解释:转盼  拼音:zhuǎn pàn
(1).目光流转。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之六:“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2).犹转眼。喻时间短促。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盼略 燕 楚 。”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世事升沉如转盼,算来由命不由人。” 清 黄景仁 《舟中望九华》诗:“前景转盼失,后态触睫俱。”
词语解释:转身  拼音:zhuǎn shēn
(1).转动身体,改变面对着的方向。 南朝 陈后主 《舞媚娘》诗之三:“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唐 韩偓 《复偶见三绝》之一:“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杨朔 《英雄时代》:“她转身一看,一个同志埋到土里。”
(2).动身回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在 侯 家后又胡混了两个多月,方才自己一个人转身到 上海 。”
(3).寡妇改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子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过日,父亲 王老员外 劝他转身,大娘子説道:‘不要説起三年之久,也须到小祥之后。’父亲应允自去。”《何典》第四回:“老话头:臭寡妇不如香嫁人。但是人家花烛夫妻,还常常千拣万拣拣着了头珠瞎眼。若是晚转身,越发不好拣精拣肥。”
(4).去世。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至于转身之后,或遂为登临之会,或遂为读书之所,或遂为瓦砾之场,则非智者所能逆为之图矣。”
词语解释:转毂  拼音:zhuǎn gū
(1).载运货物的车子。《战国策·秦策一》:“当 秦 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轂连骑,炫熿於道。”《韩诗外传》卷七:“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轂百乘。”《汉书·货殖传》:“转轂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颜师古 注:“转轂,谓以车载物而逐利者。”
(2).飞转的车轮。比喻行进迅速。《淮南子·兵略训》:“欲疾以遬,人不及步鋗,车不及转轂。” 唐 贾岛 《古意》诗:“碌碌復碌碌,百年双转轂。”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惟念时节迁流,疾于转毂。”
词语解释:转语  拼音:zhuǎn yǔ
(1).转告。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负所期待,窃窃转语於人,不见成效,此 愈 之罪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六月一日,学生代表数人晤省会议长 康君 ,告以罢课之理由,及要求之条件,恳其转语 赵督 ,允将电及宣言书发出。”
(2).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迭韵相转。《方言》第十:“……有音转义变而分化为不同的词的,如《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澮。”“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溪”、“谷”、“沟”、“澮”和“澜”、“沦”都是双声相转。
(3).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 云门 三转语、 赵州 三转语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坠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责脱野狐身。’”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正末云]假若生死止在何处?速道速道。[旦儿云]师父,我答不的这一转语。”《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和尚,这四句只当引子,不算输赢。我有一转语,和你赌赛输赢,不赌金珠富贵。”
(4).引申为解释的话。《朱子语类》卷八七:“今欲下一转语: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远方来’,‘童蒙求我’。”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读者要求长篇小说,我们接受了这要求,供给了长篇的作品了,但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对这一点,我们又该下怎样的一个转语呢?”
(5).指转换话题。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若夫’者,转语之词也;而古人或用以发端。”
词语解释:转战  拼音:zhuǎn zhàn
连续在不同地区作战。《史记·乐毅列传》:“ 齐 田单 后与 骑劫 战,果设诈誑 燕 军,遂破 骑劫 於 即墨 下,而转战逐 燕 ,北至 河 上。” 唐 皇甫冉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诗:“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杨朔 《迎春词》:“十一年前,我正随着一支野战军转战在 长城 里外。”
词语解释:转侧  拼音:zhuǎn cè
(1).犹来去;辗转迁移。《后汉书·王允传》:“是时宦者横暴,睚眦触死。 允 惧不免,乃变易名姓,转侧 河内 、 陈留 閒。” 李贤 注:“转侧,犹去来也。”《新唐书·刘审礼传》:“ 隋 末大乱,道不通, 审礼 尚少,自乡里负祖母度 江 ,转侧避地。”《明史·陈潜夫传》:“ 潜夫 转侧 杞 、 陈留 间,朝夕不自保。”
(2).移换方位。 南朝 梁 何逊 《咏照镜》:“对影独含笑,看花时转侧。”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宋 朱松 《西湖泛舟》诗:“风艇纵看山转侧,烟堤尽逐水回还。”
(3).犹疑不定。 汉 王充 《论衡·案书》:“世俗用心不实,省事失情,二语不定,转侧不安。”
(4).向侧转动;翻转。 汉 桓谭 《新论·形神》:“烛半压欲灭……乃扶持转侧,火遂度而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转侧牀头,惟思自尽。” 王鲁彦 《杨梅》:“现在却呆木地躺在床上,不能随意的转侧了。”
词语解释:转移  拼音:zhuǎn yí
(1).转换;迁移。《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閒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若今佣赁也。”《史记·匈奴列传》:“ 唐 虞 以上有 山戎 、 獫狁 、 荤粥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2).改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两汉风俗》:“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 伯喈 之为人,其戒之哉。”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矢志不转移,雪里傲青松。”
词语解释:转烛  拼音:zhuǎn zhú
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唐 杜甫 《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清 何琇 《樵香小记·转烛》:“乃知富贵贫贱,有如转烛。”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世上事情如转烛,人间哀乐苦迴轮。”
词语解释:转徙  拼音:zhuǎn xǐ
(1).辗转迁移。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 胡 人之生业。”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明史·魏源传》:“ 河 南旱荒,民多转徙。” 鲁迅 《热风·为“俄国歌剧团”》:“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在寂寞里歌舞,怕已经有了归心了罢。”
(2).变化。《庄子·大宗师》:“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成玄英 疏:“转徙,变化也。” 清 顾炎武 《墟里》诗:“慨焉岁月去,人事亦转徙。”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一:“我看她的来信呀,有一个天大的转徙:前回是声声‘先生’,这回是声声‘你’。”
词语解释:转转  拼音:zhuǎn zhuǎn
渐渐。《汉书·贡禹传》:“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 唐 张籍 《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诗:“独上 七盘 去,峯峦转转稠。”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且生世之苦目击又已如此,使我学道之念转转急迫也。”
(1).回转。《何典》第七回:“过了一年半载,转转家乡,留些银钱安了家,又出去了,习以为常。”
(2).漫步;闲逛。 肖应棠 《巧渡金沙江》:“我心里本来就着急得不得了,这一问更觉得焦躁,于是决定出去转转。” 吉学霈 《田野里的追逐》:“‘我们是从城里来的,’矮个子甜腻腻的笑着说:‘随便到乡下来转转。’”
词语解释:转输  拼音:zhuǎn shū
(1).运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 敖仓 ,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迺有藏粟甚多。”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 严复 《原强》:“故凡其耕凿陶冶,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较吾 中国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周转输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东起义前后清方档案》:“苟无大宗官款为之转输,则市面倾倒,而官银钱局亦倒。”
词语解释:转入  拼音:zhuǎn rù
谓转变原来方向而进入某地或某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词语解释:转船  拼音:zhuǎn chuán
换乘另一条船或改乘轮船。例如:在长沙转船回家。
词语解释:转物  拼音:zhuǎn wù
买卖货物。《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范蠡 ﹞於是自谓 陶朱公 。復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貲累巨万。天下称 陶朱公 。”
词语解释:转石  拼音:zhuǎn shí
(1).转动石块。 汉 张衡 《西京赋》:“复陆重阁,转石成雷。”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环绕石山。 金 张斛 《寓中江县楼》诗:“ 武江 斜转石, 文岫 独参天。”
词语解释:转午  拼音:zhuǎn wǔ
接近中午。《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闲言乱语,讲到转午的时候,走散回家。”
词语解释:转柁  拼音:zhuǎn duò
见“ 转舵 ”。
词语解释:转舵  拼音:zhuǎn duò
亦作“ 转柂 ”。亦作“ 转柁 ”。
(1).转动船舵,以改变航向。 宋 朱松 《寄题叔父池亭》诗:“主人有嘉招,转柁失高城。” 宋 王炎 《自行过白石》诗:“转柂涉奔湍,支笻入幽坞。”
(2).喻转变方向。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前一类早已二次转舵,又反过来嘲骂‘新文化’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看风向不对,马上转舵。”
词语解释:转车  拼音:zhuǎn chē
中途换车。
词语解释:转雷  拼音:zhuǎn léi
连续不断的雷鸣。《文选·张衡〈东京赋〉》:“撞洪钟,伐灵鼓……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薛综 注:“言钟鼓之声,又若雷霆之相转,亦如急风之迅疾也。” 宋 苏轼 《酒子赋》:“遂讽诵以忘食兮,殷空肠之转雷。”
词语解释:转手  拼音:zhuǎn shǒu
(1).移动手臂。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美人看画诗》:“转手齐裾乱,横簪歷鬢垂。”
(2).一反手。比喻时间十分迅速。 宋 苏轼 《山村五绝》之四:“杖藜裹饭去怱怱,过眼青钱转手空。” 宋 陈亮 《铨选资格策》:“虽如两 苏 兄弟之习於论事,亦不过勇果於 嘉祐 之制策,而持重於 熙寧 之奏议,转手之间,而两论立焉。”
(3).转交或转卖。 明 沉周 《〈定武兰亭叙〉跋》:“此帖旧藏於 穿山 陈氏 。 陈氏 为余内家,过必借閲。今转手於人,犹幸一见。” 老舍 《赵子曰》第一:“他还常含着泪说:‘拆那堵界墙时候,从墙基发现了一尊小铜菩萨。他把那尊菩萨卖了三块洋钱。后来经别人一转手卖给一个 美国 人,竟自卖了六百块大洋。’”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这时候 七霸天 算盘一敲,觉得这样下去自己会一文也捞不到,便一转手,把 小凤儿 卖给了 伴云庵 的当家师。”
门上可以转动的把手。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他慢慢地走到门旁,在门上摸上两摸,摸着转手,开了门。”
词语解释:转粟  拼音:zhuǎn sù
运送谷物。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 元 傅若金 《兴安县》诗:“转粟未休 漓水 役,负戈犹发 夜郎 兵。” 清 宋琬 《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衔枚荷戈戟,转粟穷脂膏。”
词语解释:转旋  拼音:zhuǎn xuán
(1).须臾之间。《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日蚀东井,转旋且索,与既无异。” 颜师古 注:“转旋且索,言须臾之间则欲尽也。”
(2).变化。 明 刘基 《双燕离》诗:“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
(3).扭转,挽回。 明 张居正 《答南中提学御史耿楚侗书》:“惟虚平此心,不敢向人间作好恶耳,至於转旋之机,未免有迹非心是之判。” 清 薛福成 《书桐城程忠烈公遗事》:“卒之大局转旋,生民蒙福,公之成功甚伟。”
(4).犹斡旋。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 徐君 温厚阔达,爱才甚篤,且此次尽力共和,转旋内部,其功甚大,其事甚密。”
旋转;围绕而动。 汉 杜笃 《书槴赋》:“虽转旋而屈橈,时倾斜而反侧。” 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五部曲娑勒擒豹歌》:“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转旋羣鸦鸣。”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头摇如转旋,唇动若抽牵。” 清 赵翼 《套驹》诗:“才穿便觉气降伏,弭帖随人为转旋。”
词语解释:转圜  拼音:zhuǎn huán
(1).挽回。《明史·黄道周传》:“且陛下岂有积恨 道周 ,万一圣意转圜,而臣已论定,悔之何及。”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北新以文字获大咎,颇多损失,但日来似大有转圜之望。”
(2).调停,斡旋。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义律 遂託 澳门 西人,代为转圜,愿将躉船奸商,尽遣回国。” 钱锺书 《围城》四:“我讲得对不对?这时候要有个第三者,出来转圜。” 徐迟 《牡丹》:“当场有一个善于转圜的水电公司总经理出来打圆场,几句笑话转换了话题。”
(1).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晋书·刘毅诸葛长民等传论》:“建大功若转圜,翦羣兇如拉朽。”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圣主乐忠諫,曲从如转圜。”
(2).借指顺易。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下多折槛之陈,上有转圜之听。”
词语解释:转天  拼音:zhuǎn tiān
方言。第二天。 萧乾 《万里赶羊》:“公羊喜欢彼此顶撞,撞出伤来转天就会生蛆。” 黄树则 《人民的好医生》:“转天, 吴万福 在全院工休人员大会上做了检讨。”
词语解释:转海  拼音:zhuǎn hǎi
海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南中花卉》:“近日 浙 中好事家,亦时有茉莉素馨,皆 闽 商转海而至,然非土地所宜,终亦不盛。”
词语解释:转流  拼音:zhuǎn liú
转移流动。《诗·小雅·雨无正》“巧言如流” 毛 传:“巧言从俗,如水转流。” 潘漠华 《深夜抄诗寄妹妹》:“笔尖在纸上狂走,心意也跟着转流。”
词语解释:转生  拼音:zhuǎn shēng
转世再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殡柩者役于伽蓝》:“我自旅殯此寺,即为伽蓝神拘役,至今未得生路,今获归掩真宅,始神魄自如,而转生有期矣。”《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这朝天子,乃是 江南 李氏 后主 转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令 韩信 转生为 曹操 , 彭越 为 刘备 , 英布 为 孙权 , 高祖 为 献帝 ,立意与《五代史平话》无异。”参见“ 转世 ”。
词语解释:转世  拼音:zhuǎn shì
(1).佛教认为人或动物死后,灵魂依照因果报应而投胎,成为另一个人或动物,叫做转世或转生。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天那,则被你便送了我也转世的浮财。”《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 明悟禪师 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 墨 ,如洪炉点雪。”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小姐,你可晓得前生的事,是个甚么样人转世的么。”
(2).喇嘛教寺院集团决定活佛继承人的制度。始于十三世纪。活佛死后,通过占卜、降神等活动,寻找同时出生的若干婴儿,从中选一个作为活佛的转世,定为继承人。
词语解释:转面  拼音:zhuǎn miàn
比喻极短的时间。 宋 梅尧臣 《椹涧昼梦》诗:“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
词语解释:转地  拼音:zhuǎn dì
(1).喻力量大,能扭转局势。 唐 王建 《送振武张尚书》诗:“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参见“ 回天 ”。
(2).谓在世上推移。 宋 戴复古 《杜门自遣》诗:“富贵在天求不得,光阴转地老相催。”
(3).转换地方。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其间几乎要死,但终于好起来,以后大约可无危险。医生说要转地疗养。”
(4).指土地重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初耕欲深,转地欲浅。” 石声汉 注:“‘转地’是‘重耕’(再耕)。”
词语解释:回天  拼音:huí tiān
(1).谓权大势重。《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堕。’”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2).旧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改变意志者称回天。 唐 贞观 四年给事中 张玄素 谏止 太宗 修 洛阳 乾元殿 , 魏徵 叹曰:“ 张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新唐书·张玄素传》。 宋 岳珂 《桯史·爱莫助之图》:“﹝ 洵武 ﹞自度清议必弗贷,且有駟不及舌之虑,惧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忧形於色。”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论失律丧师关鉅典,我虽总朝纲敢擅专?况刑书已定难更变,恐无力可回天。”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图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别选贤者,犹或不至虐民误国。’” 清 谭嗣同 《临终语》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风骚。”
(1).扭转乾坤。形容权势或力量强大。《北齐书·帝纪总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妾擅迴天之力,卖官鬻爵,乱政淫刑。”《旧唐书·忠义传下·苏安恒》:“专国倍於 穰侯 ,迴天过於 左悺 ,则社稷危矣。” 清 洪楝园 《悬嶴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执空坑,比 厓山 追随帝后。”
(2).旧以皇帝为天,故喻谏止皇帝改变意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太宗 曰:‘善。’赐采三百疋。 魏徵 叹曰:‘ 张公 论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词语解释:转喉  拼音:zhuǎn hóu
犹言引吭歌唱。 唐 薛能 《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词语解释:转回  拼音:zhuǎn huí
回到原来地方。 杨朔 《铁骑兵》:“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一:“直到檐头河也似的天空渐渐转成深蓝,都市的大街全换上了辉煌的新装时,我才转回店里。”
词语解释:转机  拼音:zhuǎn jī
(1).好转的机会;好转的可能。多指事情能挽回或病症脱离危险。 清 薛福成 《审机》:“此 中国 全局之转机,非仅 滇 粤 一隅之利害也。” 鲁迅 《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这回的读书界的趋向社会科学,是一个好的、正当的转机,不惟有益于别方面,即对于文艺,也可催促它向正确、前进的路。” 巴金 《还魂草》:“我的病终于有了转机,渐渐地好起来,热度也逐渐在减退。”
(2).乘飞机中途转乘其他飞机。
词语解释:转轴  拼音:zhuǎn zhóu
方言。改变主意。 赵本夫 《卖驴》:“他沉吟半晌,脑瓜里一转:有了!先前本打算一百块钱就卖的,现在他转轴了。”
(1).车轮。《仪礼·既夕礼》“轴状如转轔” 唐 贾公彦 疏:“ 汉 时名转轴为转轔。”
(2).转动乐器上张弦的木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转轴拨絃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戏作》:“曲奇谱新偷法部,妙在取音时转轴。”
(3).能转动的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正彦 使人为其治桅,桅旧植船木上,不可动,工人为之造转轴,教其起倒之法。” 清 唐甄 《潜书·知言》:“昔 吴中 有名医,华舆美裘,颜如渥丹,舌如转轴。疾病之家,非其药不饮也。”
词语解释:转丸  拼音:zhuǎn wán
(1).《鬼谷子》篇名。今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暨 战国 争雄,辨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 范文澜 注:“《转丸》《飞钳》,皆《鬼谷子》篇名,《转丸篇》文佚。”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是以转丸之辨,智浮於炙輠;摧坚之健,勇隃於彻札。”
(2).谓转动圆球。《淮南子·要略》:“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3).多用以比喻顺易。《南齐书·崔慧景传》:“风驱电扫,制胜转丸。”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
(4).蜣蜋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蜣蜋,能以土苞粪,推转成丸,圆正无斜角。 庄周 曰,蛣蜣之智,在於转丸。一曰蛣蜣,一曰转丸,一曰弄丸。”
词语解释:转官  拼音:zhuǎn guān
升迁官职。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九:“我等若欲转官,祗用牵两疋马与内官,何必来此?”《宋史·选举志六》:“俟至半年,类考较前三年定为三等,中者无所赏罚,上者转官、或减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 清 李玉 《人兽关·负人人负》:“押将他同回店中,押将他休教放鬆,权移三百把宦囊充,待我转官加利相送。”
词语解释:转经  拼音:zhuǎn jīng
(1).佛教语。唱诵佛经。 唐 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唐 裴铏 《传奇·崔炜》:“僧感之甚,谓 煒 曰:‘贫道无以奉酬,但转经以资郎君之福祐耳。’” 清 丘逢甲 《王姑庵绝句》之五:“不及天南怀帝后,转经遥祝海棠花。”
(2).佛教语。犹转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转经, 蒙古 奉佛惟谨,木轮中贯铁枢可转动,集梵经於轮间,大者支木架,以手推之,小者持而摇之,旋转如风。谓一转功德与持诵一过等。”
词语解释:转眄  拼音:zhuǎn miǎn
(1).转动目光。《后汉书·卢植传》:“ 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宋 黄庭坚 《西江月》词:“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
(2).转眼。喻时间短促。 唐 杜甫 《晓发公安》诗:“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阎罗城》:“见其妻 郑氏 亦涉水登岸,欲前同途,转眄间已相失。”
词语解释:转化  拼音:zhuǎn huà
(1).变易,改变。《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 韦昭 注:“转化,变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一人之身,治乱在己,千里与之转化,不可不熟择也。”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但是一般的人,大都缺乏‘内行人’的能力,不能胜任愉快地‘转化’文字为活泼的生活情况。”
(2).指矛盾发展过程中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对换主次地位,事物就发生质的变化。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词语解释:转步  拼音:zhuǎn bù
改变走向。 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诗:“转步重崖合,瞻途落照昏。”《红楼梦》第五二回:“ 宝玉 听了,转步也便和他往 瀟湘舘 来。”
词语解释:转剧  拼音:zhuǎn jù
趋于剧烈;加重或恶化。例如:终场前半小时,双方运动员拼抢开始转剧;阵痛转剧。
词语解释:转向  拼音:zhuǎn xiàng
亦作“ 转乡 ”。
(1).谓转身改变朝向。亦泛指改变方向。《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復言。” 颜师古 注:“乡读曰嚮,转面而嚮里也。”如:前面在修路,汽车不好开,要从这里转向。
(2).改变政治立场。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然而若干叭儿,忽然转向,又挂新招牌以自利。” 郭沫若 《集外·蒐苗的检阅》:“末了我还想申说几句,便是悔过转向的问题。”
亦作“ 转乡 ”。 迷失方向。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 周大勇 懵头转向,瞧瞧团长。”
词语解释:转柂  拼音:zhuǎn duò
见“ 转舵 ”。
词语解释:转舵  拼音:zhuǎn duò
亦作“ 转柂 ”。亦作“ 转柁 ”。
(1).转动船舵,以改变航向。 宋 朱松 《寄题叔父池亭》诗:“主人有嘉招,转柁失高城。” 宋 王炎 《自行过白石》诗:“转柂涉奔湍,支笻入幽坞。”
(2).喻转变方向。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前一类早已二次转舵,又反过来嘲骂‘新文化’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看风向不对,马上转舵。”
词语解释:转目  拼音:zhuǎn mù
转眼。形容时间短促。 宋 梅尧臣 《饮刘厚甫舍人家》诗:“开目即是今,转目已成昨。” 宋 司马光 《和任开叔观福严院旧题名》:“二十年如转目, 洛阳 不改旧时春。” 宋 王安石 《咏穀》诗:“可怜臺上穀,转目已阴繁。” 清 恽日初 《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冉冉嵐气蒸,转目无留迹。”
词语解释:转关  拼音:zhuǎn guān
(1).以转动控制开合的机轴。《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閒,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轆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余曾见一玉臂釵,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於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
(2).耍手段;玩计谋。《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总是转关作呪,徒拟誑惑大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比如你鬼録神符,总是虚脾,大古来转关儿,在你论不得眼下高低。”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却怎的劣云头只思别岫飘,将他假做抛,暗又招,转关儿心肠难料。”
(3).转折的关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还我 中国 之体面,决计只在须臾;遂尔毕世之功名,转关只争俄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子一》:“ 黄 老 之为 申 韩 ,此其转关乎!”
(4).见“ 转关六幺 ”。
词语解释:转关六幺  拼音:zhuǎn guān liù yāo
琵琶旧曲名。 宋 范成大 《复用韵记昨日坐中剧谈及赵家琵琶之妙呈王正之提刑二绝》之二“《转关》《濩索》都传得,想见飞凰舞緑丝”自注:“ 正之 云:《转关六幺》《濩索梁州》《歷统薄媚》《醉吟商胡渭州》,此四曲,承平时专入琵琶,今不復有能传者。”亦作“ 转关緑腰 ”。 宋 姜夔 《醉吟商小品》词序:“ 石湖 老人谓予曰:‘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梁州》《转关緑腰》《醉吟商湖渭州》《歷弦薄媚》也。’”亦省称“ 转关 ”。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转关》《鑊索》,春水流絃霜入拨。”
词语解释:转变  拼音:zhuǎn biàn
(1).转换改变。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小民既无他业,不免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限,增价出息,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 明 高攀龙 《同善会讲语》第三讲:“原是不好念头的人,就要转变。”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转变最大的是 老孙头 ,他也领导一个唠嗑会,不再说他不干积极分子了。”
(2). 唐 代说唱艺术的一种。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变文作品于 清 光绪 间始在 敦煌 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词语解释:转调  拼音:zhuǎn diào
(1).填词术语。即增损旧腔,转入新调。《词谱》卷十三:“转调者,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调,自成新声耳。”
(2).音乐术语。在某调乐曲的中途临时转入他调。转调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之一,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也叫变调或移调。
词语解释:转瞬  拼音:zhuǎn shùn
亦作“ 转眴 ”。 转眼。喻时间短促。 南朝 梁 沉约 《形神论》:“凡人之暂无本实有,无未转瞬,有已随之。” 宋 叶适 《祭王君玉太博文》:“崇高转瞬,忽堕奚悲!”《明史·余珊传》:“岂期一转瞬间,憸邪投隙而起。” 清 向荣 《上海宝山等县失守由许乃钊带兵往剿折》:“ 上海 等厅县,皆 三吴 菁华之地,不独海关税银赖充军餉,转眴筹办海运,尤为大局所关。”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不过总有些无聊,有些不高兴,好像不能安居乐业似的,但我也以转瞬便是半年,一年,聊自排遣。”
词语解释:转薄  拼音:zhuǎn báo
回旋停泊。薄,通“ 泊 ”。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诗:“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晋 挚虞 《观鱼赋》:“奔突转薄,流不及澜。”
词语解释:转湾  拼音:zhuǎn wān
见“ 转弯 ”。
词语解释:转弯  拼音:zhuǎn wān
亦作“ 转湾 ”。
(1).拐弯儿。《水浒传》第四七回:“你便从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杨树,便可转弯。”一本作“ 转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走过护勇棚,向西转弯,便是公务厅。”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 东关头 转湾,不久就到 大中桥 。” 丁玲 《一天》:“在转弯的地方他们分手了。”
(2).喻曲折隐晦。 明 王衡 《郁轮袍》:“只怕他心儿转关,故意把文章转湾,《诗》云子曰是公招,之乎者也真赃犯。”如:他性子直,说话不会转弯。
(3).比喻改变想法。沪剧《罗汉钱》第四场:“也没有这样死心肠姑娘,一点不会转弯。”《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会议出现了‘揭批’ 邹玉峰 的高潮,说他顽固地‘不转弯子’,‘对抗运动’。”
词语解释:转换  拼音:zhuǎn huàn
更改;改换。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余谓后辈作词,无非前人已道底句,特善能转换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这一转换间,便耽搁了一年多。”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说到这里, 金树旺 才转换了笑容。”
词语解释:转行  拼音:zhuǎn háng
转移、改变行列。 汉 焦赣 《易林·归妹之同人》:“甲乙戊庚,随时转行,不失常节。”
辗转而行。《后汉书·桓帝纪》:“京师有火光转行,人相惊譟。”
词语解释:转运  拼音:zhuǎn yùn
1.循环运行。《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汉 郑玄 笺:“精光转运於天,时旱渴雨,故 宣王 夜仰视天河,望其候焉。” 汉 王充 《论衡·说日》:“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随天转运,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 北魏 温子昇 《大觉寺碑》:“维天地开闢,阴阳转运。”
2.运输。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今见转运烦费,倾国家不虞之用以赡一隅,臣愚以为不便。”《三国演义》第五七回:“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 吴起 不能定其规, 孙武 不能善其后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真有机器以代人工,有铁路以资转运,故能钩深索隐兴美利于无穷。”
3.谓声调转换。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有二人焉,乘輅而歌,倚輗而听之,咏叹中雅,转运中律。”
4.运气好转。 叶紫 《丰收》:“为了连年的兵灾水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种了 何八爷 七亩田,希图有个转运。” 钱锺书 《围城》五:“我这次出门以前,有朋友跟我排过八字,说现在正转运,一路逢凶化吉。”
5.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
词语解释:转益  拼音:zhuǎn yì
谓博取自益。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词语解释:转读  拼音:zhuǎn dú
诵读佛经。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传论》:“ 天竺 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唄。至於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讚则号为梵唄。”又,仅读每卷佛经中的初、中、后数行,也叫“转读”。
词语解释:转易  拼音:zhuǎn yì
蔓延;传播。《国语·周语下》:“气佚则不和。於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名,有过慝之度。” 韦昭 注:“转易过恶,嬖子配适,将杀大臣也。”《东观汉记·邓训传》:“吏士尝大病疟,转易至数千人, 训 身为煑汤药,咸得平愈。” 唐 孟郊 《答友人》诗:“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然而畏其明而苦其决者以为专矣;流言转易,应和喧然,而公之道不得行矣。”
词语解释:转漏  拼音:zhuǎn lòu
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转漏”指漏箭移动的顷刻。形容时间很短。《汉书·王莽传上》:“转漏之间,忠策輒建,纲纪咸张。”
词语解释:转角  拼音:zhuǎn jiǎo
转变乐调的角音。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长翻 蜀 纸卷《明君》,转角含商破碧云。”
(1).拐弯。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并不远。你回转去,走过十字街,从右手第二条小道上朝东向南,再往北转角,第三家就是他。”
(2).街巷等的拐弯处。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来!来!我的汽车就等在马路转角上,快跟我来,一直回家去!” 冰心 《三年》:“ 槃 刚回过头来, 青 已走到楼梯转角处。”
词语解释:转背  拼音:zhuǎn bèi
(1).转身。喻时间的短促。《宋书·蔡廓传》:“与人共计议,云何裁转背,便卖恶於人。”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鳶。” 刘半农 《耻辱的门》:“而你转背就可以骂我是下流,骂我是堕落!”
(2).离开。《水浒传》第五六回:“自你转背,官司点名不到,我使了些金银首饰,只推道患病在床,因此不来叫唤。”《何典》第四回:“转背不多时,恰好 形容鬼 到来。”
词语解释:转食  拼音:zhuǎn shí
(1).运送粮食。《后汉书·邓寇传赞》:“係兵转食,以集鸿烈。”
(2).谓外出求食。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学徒曰:‘先生转食未归。’”
词语解释:转漕  拼音:zhuǎn cáo
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史记·萧相国世家》:“ 关中 事计户口转漕给军, 汉王 数失军遁去, 何 常兴 关中 卒,輒补缺。”《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萧何 转漕 关中 ,给食不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嘉定 宝山衞 ,筑於 明 永乐 七八年间,时转漕尚用 元 人海运,行海者望海收帆。”
词语解释:转圆  拼音:zhuǎn yuán
转动圆形物体。《鬼谷子·本经阴符》:“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 陶弘景 注:“言圣智之不穷,若转圆之无止。”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水轮联句》:“转圆非雅具,欹器有深灾。”
词语解释:转水  拼音:zhuǎn shuǐ
谓用水车戽水。 清 赵俞 《踏车曲》:“旱年掘窝转水入,潦年筑隄翻水出。”
词语解释:转致  拼音:zhuǎn zhì
(1).运送。 唐 杜甫 《除草》诗:“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
(2).传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费心转交过去。并求转致前路,内中有甚消息,大帅还对劲不,随时给我个信。”
(3).转送,转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我于是买了许多 中国 的各种宣纸和 日本 的‘西之内’和‘鸟之子’分寄给 靖华 ,托他转致,倘有馀剩,便另送别的木刻家。”
(4).谓经营获利。 唐 杜甫 《盐井》诗:“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仇兆鳌 注:“转致,谓商贩。斗钱三百,石至六千,倍获其息也。”
词语解释:转规  拼音:zhuǎn guī
转动圆形器物。喻一往无阻或毫无阻难。《后汉书·马援传》:“谋如涌泉,埶如转规。” 李贤 注:“规,员也。《孙子》曰:‘战如转员石於万仞之山者,埶也。’”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促殄遗孽,永垂鸿名;易如转规,指顾可致。”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崇俭尝却貂,听言犹转规。”
词语解释:转商  拼音:zhuǎn shāng
漏壶之箭升降。商指古漏壶中箭上所刻的度数。 宋 秦观 《幽眠》诗:“天地一逆旅,死生如转商。”
词语解释:转延  拼音:zhuǎn yán
(1).变化延长。 唐 韦应物 《除日》诗:“淑景方转延,朝朝自难度。”
(2).曲折绵延。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灵师 不掛怀,冒涉道转延。”
词语解释:转道  拼音:zhuǎn dào
(1).运粮的道路。《汉书·赵充国传》:“虏并出絶转道, 卬 以闻。” 颜师古 注:“转道,运粮之道也。”
(2).绕道经过。闽剧《炼印》第一场:“老爷转道完亲,命我到 济南 稟报太老爷。”《文汇报》1988.5.24:“ 颜副处长 风尘仆仆,转道去外地会见了 汤厂长 。”
词语解释:转帆  拼音:zhuǎn fān
比喻转移话题。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黄三 是乖觉的,即刻转帆。” 许地山 《女儿心》:“ 老黄 最怕她不高兴,赶紧转帆说:‘我逗你玩哪,你别当真。’”
词语解释:转历  拼音:zhuǎn lì
辗转经过。 元 范梈 《至富屯》诗:“承恩千里出江乡,转歷三关道路长。”
日月星辰的运行。《史记·历书》:“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 唐都 ,分其天部;而 巴 落下閎 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 夏 正同。”
词语解释:转般  拼音:zhuǎn bān
漕运的一种。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一处转般以便支给,照得 滦 东一带军士原在 永平 、 山海 等仓支粮。”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八》:“今日之事,兴一利便是添一害,如欲行 沁水 之转般,则 河 南必扰;开 胶莱 之运道,则 山东 必乱矣。” 清 魏源 《筹漕篇上》:“古之漕运,皆用转般,沿水置仓,递输于官。”参见“ 转般法 ”。
词语解释:转般法  拼音:zhuǎn bān fǎ
宋 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 唐 。 开元 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裴耀卿 于古 汴河 口筑 河阴仓 ,使 江淮 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 黄河 、 渭水 至 长安 ,为转般法之始。 宋 因 汴河 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 开封 )粮食等物资供应,自 开宝 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 泗 、 楚 、 真 、 扬 四州(州治今 安徽 泗县 、 江苏 淮安 、 仪征 、 扬州 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 嘉祐 后,官船数量减少,雇人运输的须要长年运输,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 熙宁 后转般法渐为直达法替代。嗣后时复时废,或两法并用。
词语解释:转达  拼音:zhuǎn dá
把一方的话语转告给另一方。 宋 苏轼 《与参寥子书》之十九:“今有一书与之,告专一人与转达。”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我如今擒缚番王,献朝廷将功报父,望军师转达天听,赐父子一家完聚。”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曾托其便中转达,不知提起过否?”
词语解释:转送  拼音:zhuǎn sòng
(1).传送。《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四方归心焉。” 颜师古 注:“转,传送也。”《汉书·地理志下》:“所至国皆稟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
(2).转交。如:这是刚收到的急件,请你立即转送给他。
(3).转赠。如:这本书是 老张 送给他的,他又转送给我了。
词语解释:转弯  拼音:zhuǎn wān
亦作“ 转湾 ”。
(1).拐弯儿。《水浒传》第四七回:“你便从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杨树,便可转弯。”一本作“ 转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走过护勇棚,向西转弯,便是公务厅。”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 东关头 转湾,不久就到 大中桥 。” 丁玲 《一天》:“在转弯的地方他们分手了。”
(2).喻曲折隐晦。 明 王衡 《郁轮袍》:“只怕他心儿转关,故意把文章转湾,《诗》云子曰是公招,之乎者也真赃犯。”如:他性子直,说话不会转弯。
(3).比喻改变想法。沪剧《罗汉钱》第四场:“也没有这样死心肠姑娘,一点不会转弯。”《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会议出现了‘揭批’ 邹玉峰 的高潮,说他顽固地‘不转弯子’,‘对抗运动’。”
词语解释:转念  拼音:zhuǎn niàn
(1).想念。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这一枝仍旧送还相公,带去时时转念。”
(2).思量。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遥见巨狼跳舞而来,怖甚,思欲攀援登树。转念间已跃而过,且啸且奔。”
(3).再一想。多指改变主意。《三国演义》第五回:“却説 陈宫 临欲下手杀 曹操 ,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想到这里,几乎要笑出来。忽又转念:我此刻代他办正经事,如何暗地里调笑他,显得是轻薄了。”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想把带回来的书物整理一下,但是一转念就感觉不耐烦,缩住了手。”
词语解释:转马  拼音:zhuǎn mǎ
旧时 闽 俗称新婚女儿偕女婿回门为“转马”。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嫁女三日,父母家来餉食,俗谓之餪女……今人三日后,女偕婿省父母,谓之回鸞, 闽 人谓之转马,盖 春秋 时有‘回马’之义也。”
词语解释:转迁  拼音:zhuǎn qiān
(1).迁升官职。《汉书·孔光传》:“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踔絶之能,不相踰越。” 汉 王粲 《爵论》:“爵自一级转登十级而为列侯,譬犹秩自百石转迁而至于公也。” 唐 罗隐 《寄侯博士》诗:“规諫 扬雄 赋,邅廻 贾谊 官;久贫还往少,孤立难转迁。”
(2).变动。 唐 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夫五阴、十二因缘,盖一法也,盖一义也……虽名数多少或殊,其於伦次转迁,合同条贯。”
共281,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