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轨辙轨革轨漏轨律轨范师轨论轨式轨制
轨则轨路轨法轨枕轨纳轨蹈轨匠轨迒
轨躅轨度轨模轨数轨等轨乱轨币轨事
轨范轨文轨程轨符轨道衡轨书轨容轨范
轨仪轨轨轨物范世轨量轨长轨尘轨伍 
轨道轨迹轨操轨节轨训轨忒轨官 
轨物轨途轨据轨距轨行轨宪轨承 

词语解释:轨辙  拼音:guǐ zhé
(1).车轮辗过的痕迹。喻规范、途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宋 陶穀 《清异录·僧旂佛伞》:“其造语脱落寻常轨辙,而不书谁人製撰。” 郭沫若 《雄鸡集·三点建议》:“在自己的学术岗位上或文艺岗位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那他的思想、立场和方法就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辙。”
(2).车或车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 小陇山 ,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唐玄宗 《〈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3).车两轮间的距离。《魏书·世宗宣武帝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词语解释:轨则  拼音:guǐ zé
规则;准则。《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 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词语解释:轨躅  拼音:guǐ zhú
(1).车轮辗过之痕迹。《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閈对出。” 刘良 注:“轨,车也。躅,迹也。” 唐 杜甫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2).喻法则,规范。《汉书·叙传上》:“伏 周 孔 之轨躅,驰 颜 閔 之极挚。”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诚升隆之盛致,三五之轨躅也。”
(3).指旧轨故迹。《旧唐书·文苑传上·谢偃》:“故使曲者乱直,邪者疑正,改华服以就胡,变雅音而入 郑 ,虽往古之轨躅,亦当今之龟镜。”
词语解释:轨范  拼音:guǐ fàn
(1).亦作“ 轨笵 ”。规范,楷模。《〈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汝亲则宸极,官乃中监,风标才器,实足轨范。” 宋 江师心 《〈古文苑〉序》:“去取以法,所以示后学之轨范;兼存乎古,所以广后学之知识。”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叙言》:“风格相仍,渐成轨笵。”
(2).见“ 轨范师 ”。
词语解释:轨范师  拼音:guǐ fàn shī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词语解释:轨仪  拼音:guǐ yí
法则,仪制。《国语·周语下》:“帅象 禹 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 韦昭 注:“轨,道也;仪,法也。”《魏书·杨昱传》:“进无二傅辅导之美,退闕羣僚陪侍之式,非所谓示民轨仪,著君臣之义。”《宋史·礼志二一》:“国家职位肇分,轨仪有序,冀等威之斯辨,在品式之惟明。”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伍蓉庵语》:“质诸前哲,无非轨仪,凡百君子,何莫由斯。”
词语解释:轨道  拼音:guǐ dào
(1).遵循法制。《汉书·贾谊传》:“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 匈奴 宾服。” 颜师古 注:“轨道,言遵法制也。” 唐 元稹 《奉制试乐为御赋》:“慕入律而百蛮麏至,锡有功而诸侯轨道。”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然而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南越 顺德,诸侯轨道。”
(2).依循路线。《史记·天官书》:“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
(3).指车路。 唐 刘禹锡 《观市》:“肇下令之日,布市籍者咸至,夹轨道而分次焉。”
(4).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以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工人歌谣选·人民紧紧跟着党》:“火车走在轨道上,人民紧紧跟着党。”
(5).物体运动的路线。多指有一定规则的。
(6).天体在宇宙空间运行的路线。 杨朔 《铁骑兵》:“只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去了。”
(7).各方面应遵循的规则、程序或范围。 茅盾 《三人行》十二:“然而最使 云 尖锐地感到的,是他的已经被抛出了向来生活的轨道。” 周恩来 《目前紧急要求》:“团结全国各抗 日 党派,保证国内和平,在民主基础上进入建设新 中国 的轨道。” 郭小川 《长江组歌·长江赞歌》:“伟大祖国的雄姿,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百折不回,猛进长驱。”
词语解释:轨物  拼音:guǐ wù
(1).轨范;准则。《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轨物者也。” 杜预 注:“言器用众物不入法度,则为不轨不物。”《魏书·羊深传》:“将以纳民轨物,莫始於经礼。”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今风示四夷,示以轨物,当正前日适然之失,尽循旧制。”
(2).指规范事物。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寧可以轨物字民,作范垂训者乎?”《新唐书·李景伯传》:“使授非其人,则权重衅生,非彊干弱枝,经邦轨物之谊。” 明 王廷相 《栗应宏道甫字说》:“又能於穷通得丧、生死祸福之际,安於义命而不乱,则人道尽而足以轨物矣。”
词语解释:轨革  拼音:guǐ gé
古占验术之一。以图画占吉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西川 费孝先 善轨革,世皆知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迟明,有占轨革者过门,筮之,得震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圆光古名轨革亦名卦影》:“据诸书所言,是今之圆光,古名轨革, 宋 名卦影。”
词语解释:轨路  拼音:guǐ lù
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眇默轨路长,憔悴征戍勤。” 明 陈子龙 《晓发诸暨大雾不见苧萝》诗:“凌晨理驂服,出闉遵轨路。”
词语解释:轨度  拼音:guǐ dù
(1).使之合于轨范法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轨度其信,可明徵也。” 杨伯峻 注:“轨度作动词,纳之於轨范也。”
(2).规范法度。《吕氏春秋·古乐》:“不用轨度,天下患之。”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太子既立,则有临蒞之位,有朝会之仪,所以萃人心,昭轨度也。” 章炳麟 《说物》:“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谓有轨度,不可逾也。”
(3).指天体运行的轨道和角度。《史记·太史公自序》:“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星变奇验》:“西人则谓星行有一定之轨度,与人事毫不相涉。以是习西法者,但精测算,而不言占验。”
词语解释:轨文  拼音:guǐ wén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以“轨文”指国家体制法度。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轨文匪同,货币斯同,神奇利用,盍殫明聪。”
词语解释:轨轨  拼音:guǐ guǐ
依循轨迹。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渐》:“转行轨轨,行近不远。”
词语解释:轨迹  拼音:guǐ jì
亦作“ 轨跡 ”。
(1).途径。 汉 贾谊 《新书·保傅》:“ 秦 之亟絶者,其轨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覆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故轨跡夷易,易遵也。” 郭沫若 《沸羹集·序〈念词与朗诵〉》:“但这变化是循着一定的轨迹而前进,却是毫无可疑。”
(2).犹故辙,往迹。《汉书·刘向传》:“遵衰 周 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大王袭先帝轨跡,亦兴於 汉中 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忠存轨迹,义形风色。”《宋书·礼志三》:“ 太祖文皇帝 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采乐调风,集体宣度,祖宗相映,轨迹重暉。”
(3).指轨道。参见“ 轨道 ”。
(4).数学名词。某点适合一定的条件而运动时,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叫做这点的“轨迹”。
词语解释:轨道  拼音:guǐ dào
(1).遵循法制。《汉书·贾谊传》:“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 匈奴 宾服。” 颜师古 注:“轨道,言遵法制也。” 唐 元稹 《奉制试乐为御赋》:“慕入律而百蛮麏至,锡有功而诸侯轨道。”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然而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南越 顺德,诸侯轨道。”
(2).依循路线。《史记·天官书》:“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
(3).指车路。 唐 刘禹锡 《观市》:“肇下令之日,布市籍者咸至,夹轨道而分次焉。”
(4).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以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工人歌谣选·人民紧紧跟着党》:“火车走在轨道上,人民紧紧跟着党。”
(5).物体运动的路线。多指有一定规则的。
(6).天体在宇宙空间运行的路线。 杨朔 《铁骑兵》:“只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去了。”
(7).各方面应遵循的规则、程序或范围。 茅盾 《三人行》十二:“然而最使 云 尖锐地感到的,是他的已经被抛出了向来生活的轨道。” 周恩来 《目前紧急要求》:“团结全国各抗 日 党派,保证国内和平,在民主基础上进入建设新 中国 的轨道。” 郭小川 《长江组歌·长江赞歌》:“伟大祖国的雄姿,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百折不回,猛进长驱。”
词语解释:轨途  拼音:guǐ tú
道路。 清 彭宁求 《拟古》诗:“静躁殊轨途,人性安可矫?”
词语解释:轨漏  拼音:guǐ lòu
古代测时的仪器。《新唐书·历志三上》:“轨与晷名舛而义合,其差则水漏之所从也。总名曰轨漏。”《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测 岳臺 之中晷,以辨二至之日夜,则轨漏实矣。”
词语解释:轨法  拼音:guǐ fǎ
(1).遵循法度。《史记·孔子世家》:“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以牧马券料为负,自南狩则然,常预用二年后税,民以此德其令,傲不轨法。” 章炳麟 《秦献记》:“ 斯 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祸始。故夫滑稽便辞而不可轨法者,则六国诸子是也。”
(2).犹乱法。轨,通“ 宄 ”。《晋书·王猛载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谢孤负。”
词语解释:轨模  拼音:guǐ mó
法式楷模。 汉 张衡 《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唐 柳宗元 《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二:“耸远方之观听,兼前代之轨模。” 郭沫若 《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们就退一千步来说,就算个人资本主义是完美无缺的至上轨模……但在我们 中国 所处的现状之下,个人资本主义究竟能不能在我们的国内发达?”
词语解释:轨程  拼音:guǐ chéng
经调查统计得出的标准数据。《管子·山国轨》:“曰:‘田若干?餘食若干?’必得轨程。此调之泰轨也。” 马非百 新诠:“轨程即调查统计所得之标準数据。”
词语解释:轨物范世  拼音:guǐ wù fàn shì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 魏 晋 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卢文弨 补注:“车有轨辙,器有模范,喻可为世人仪型也。”
词语解释:轨操  拼音:guǐ cāo
典范的操守。《南齐书·高逸传序》:“若今十餘子者,仕不求闻,退不讥俗,全身幽履,服道儒门,斯逸民之轨操,故缀为《高逸篇》云尔。”
词语解释:轨据  拼音:guǐ jù
谓按照当时法定标准行事。《管子·山国轨》:“穀为下,币为上。百都百县轨据,穀坐长十倍。” 郭沫若 等集校:“轨据,谓依据也。即照令行事。” 马非百 新诠:“‘轨据’,谓按照‘轨程’所揭示之数据而管制之。”
词语解释:轨律  拼音:guǐ lǜ
法度规律。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公谓轨律在己,足以正人。” 宋 秦观 《五百罗汉图记》:“又尝览 韩文公 《画记》,爱其善叙事,该而不烦縟,详而有轨律。”
词语解释:轨枕  拼音:guǐ zhěn
直接支承铁路钢轨的结构物。通常用木头或特制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用来保持钢轨的正确位置,并将火车的压力传到道床和路基上。
词语解释:轨数  拼音:guǐ shù
统计理财的方法。《管子·山国轨》:“不通於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马非百 新诠:“轨数即会计之数……数,术也。”
词语解释:轨符  拼音:guǐ fú
古代国家发行的一种借券。《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 马非百 新诠:“轨符谓合於客观需要之适量借券……其非国家所发行者则不谓之‘轨符’,而但言‘符’。”
词语解释:轨量  拼音:guǐ liàng
轨则,法度。《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杨伯峻 注:“度轨量,度,动词,旧读入声,音鐸,正也;轨量为其宾语。度轨量犹言揆正法度。”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改制度轨量,咸稽之於《秦纪》。”
词语解释:轨节  拼音:guǐ jié
道理,法度。《韩非子·解老》:“今举动而与天下之为讎,非全身长生之道也,是以行轨节而举之也。”
词语解释:轨距  拼音:guǐ jù
铁路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间的距离。有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我国铁路采用标准轨距。
词语解释:轨范师  拼音:guǐ fàn shī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词语解释:轨纳  拼音:guǐ nà
谓纳入某种范围。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必可修一中庸之道,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
词语解释:轨等  拼音:guǐ děng
法度和等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準,志不敢凌轨等。”
词语解释:轨道衡  拼音:guǐ dào héng
铁路上使用的铺有轨道的地秤。
词语解释:轨长  拼音:guǐ cháng
古代户口编制中基层一级组织的领导人。《国语·齐语》:“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
词语解释:轨训  拼音:guǐ xùn
(1).训诫。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
(2).轨范法则。《周书·儒林传·乐逊》:“但可宣风正俗,纳民轨训而已。”
词语解释:轨行  拼音:guǐ xíng
轨范的行为。《晋书·蔡谟传》:“前司徒 謨 以道素著称,轨行成名。”
词语解释:轨论  拼音:guǐ lùn
合乎一定规范的言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通章俱格言轨论,而词气絶类 成 宣 间,非 战国 时人笔也。”
词语解释:轨蹈  拼音:guǐ dǎo
谓效法实行。《宋书·殷景仁传》:“谨寻 汉 氏推恩加爵,于时承 秦 之弊,儒术蔑如,自君作故,罔或前典,惧非盛明所宜轨蹈。”
词语解释:轨乱  拼音:guǐ luàn
内乱。轨,通“ 宄 ”。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夫国君之所以致治者公也。公法行则轨乱絶。”
词语解释:轨书  拼音:guǐ shū
指法度体制。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诔》:“金汤无险,轨书攸同。”
词语解释:轨尘  拼音:guǐ chén
(1).谓驱车尘不出轨辙。《穀梁传·昭公八年》:“车轨尘,马候蹄。”
(2).车轮滚过扬起的尘土。《文选·张衡〈东京赋〉》:“轨尘掩迒,匪疾匪徐。” 薛综 注:“谓车轨之尘适自覆跡。”
词语解释:轨忒  拼音:guǐ tuī
谓使人行为不致越轨。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然则刑罚果所以助教兴善,式遏轨忒也。若夫古之肉刑,亦可復兴。”
词语解释:轨宪  拼音:guǐ xiàn
法度。《晋书·孙盛传》:“时 盛 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宜光崇圣烈,示轨宪於万世。”《新唐书·汉王元昌传》:“数触轨宪, 太宗 手詔诲督。”
词语解释:轨式  拼音:guǐ shì
(1).效法。 晋 潘岳 《杨仲武诔》:“ 戴侯 、 康侯 ,多所论著,又善草隶之艺。子以妙年之秀,固能综览义旨,而轨式模范矣。”
(2).规范,法式。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老成 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轨式。” 明 王廷相 《〈杜研冈集〉序》:“而《风》《雅》《典》《謨》,幸存轨式。”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以言轨式,则论事之体易规;若豑品程,则析理之篇滋尚。”
词语解释:轨匠  拼音:guǐ jiàng
指楷模之士。《晋书·周顗传》:“ 绍 幼冲便居储副之贵,当赖轨匠以袪蒙蔽。”
词语解释:轨币  拼音:guǐ bì
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管子·山国轨》:“穀反准,赋轨币。” 马非百 新诠:“轨币即由调查统计而得出之一定数量的货币。”
词语解释:轨容  拼音:guǐ róng
礼仪容制。《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良以至慼由中,轨容著外,有礼无时,贤哲斯顺。”
词语解释:轨伍  拼音:guǐ wǔ
指古代户口编制中的基层组织。以五人为伍,五家为轨。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轨伍之约,朝覲、宗遇、会同、享聘、贡职之数。”
词语解释:轨官  拼音:guǐ guān
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管子·山国轨》:“ 桓公 曰:‘善。吾欲立轨官,为之奈何?’ 管子 对曰:‘盐铁之筴足以立轨官。’” 马非百 新诠:“轨官者谓主掌会计事宜之官。”
词语解释:轨承  拼音:guǐ chéng
遵循承奉。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三》:“当洗濯心诚,盟於天地,静守形骸,轨承训诲。”
词语解释:轨制  拼音:guǐ zhì
(1).法则制度。《后汉书·皇后纪序》:“诸侯僭纵,轨制无章。”
(2).谓以某种法则制约。《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和 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踰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 李大钊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生产为消费者的需要所轨制,计算应绰裕一点。”
词语解释:轨迒
车轮之覆迹
词语解释:轨事
法度,法则
词语解释:轨范  拼音:guǐ fàn
见“ 轨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