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驱车 拼音:qū chē
赶车;驾驶车辆。《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驱车策駑马,游戏 宛 与 洛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明 郑善夫 《初离京邑留别诸同志》诗:“驱车遵城闉,振策率广路。”《花城》1981年第6期:“我驱车再上 皇后市 去。”词语解释:云车 拼音:yún chē
(1).《史记·孝武本纪》:“ 文成 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以云彩为装饰花纹的车子。亦泛指华贵之车。 唐 顾况 《上元夜忆长安》诗:“云车龙闕下,火树凤楼前。”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 金门 啟,五色云车,躋躋趋金紫。” 鲁迅 《集外集拾遗·〈赠蓬子〉诗》:“驀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2).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称。《淮南子·原道训》:“昔者 冯夷 、 大丙 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蜺,游微雾。”《文选·曹植〈洛神赋〉》:“载云车之容裔。” 刘良 注:“神以云为车。” 唐 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宋 晁补之 《尾犯·庐山》词:“海上云车回軔。 少姑 传, 金母 信。”
(3).古代作战时用以窥察敌情的楼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车十餘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 李贤 注:“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
(4).立式绞车,是一种用人力绞转的起重器具。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风息开舟,则以云车绞缆提锚使上。”词语解释:香车 拼音:xiāng chē
(1).用香木做的车。泛指华美的车或轿。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轝恒闐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妇女·黄取吾兵部》:“其妾甫及门,则女奴数辈竟拥香车入司马曲房。”《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坐的轿谓之‘香车’。”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破五》:“春日融和,春泥滑澾,香车绣幰,塞巷填衢。”
(2).即阿香车。神话中的雷车。《太平御览》卷十三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义兴 人 周永和 出行,因日暮,路旁小屋中有女子留宿。一更后有唤:‘阿香!’女应诺。‘官唤汝推雷车。’女遂辞 周 云:‘有官事须去。’俄而大雷。”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香车声破江门晓,云端一泻天瓢,沛人间盆倾下洨,八荒洗尽燄敲。”
(3).指神仙乘的车。 唐 叶法善 《留诗》之一:“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词语解释:下车 拼音:xià chē
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
《礼记·乐记》:“ 武王 克 殷 ,反 商 ,未及下车,而封 黄帝 之后於 蓟 。”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光武 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后汉书·赵熹传》:“ 熹 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詰其姦,收考 子春 ,二孙自杀。”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书》之十七:“自闻下车,日欲作书,纷冗衰病,因循至今。”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窃见比来州牧上佐,乃两畿县令,下车布政,有多者一二年,少者三五月,遽即迁除。”词语解释:五车 拼音:wǔ chē
(1).见“ 五车书 ”。
(2).星名。亦称五潢,属毕宿,共有五星。《史记·天官书》:“軫南众星曰天库楼;库有五车。” 张守节 正义:“天库一星,主太白, 秦 也,在五车中。”《晋书·天文志上》:“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车者,五帝车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穀丰秏……其中五星曰天潢。” 郭沫若 《星空》诗:“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
(3).古代统治者使用的五种车子。《南齐书·礼志上》:“五车玉輅为上,金輅次之。”《宋史·舆服志一》:“万乘一出,五车必载,所以警众也。”参见“ 五輅 ”。
(4).古代的五种兵车。即戎路、广车、阙车、苹车、轻车。 唐 贾至 《燕歌行》:“五车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参阅《周礼·春官·车仆》。
词语解释:五车书 拼音:wǔ chē shū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词语解释:五辂 拼音:wǔ lù
见“ 五路 ”。词语解释:轩车 拼音:xuān chē
(1).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所乘。后亦泛指车。《庄子·让王》:“ 子贡 乘大马,中紺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 原宪 。”《后汉书·刘盆子传》:“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直綦履,乘轩车大马。” 唐 沉佺期 《岭表逢寒食》诗:“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 清 顾炎武 《寄次耕》诗:“入 雒 乘轩车,中宵心有愠。”
(2).即楼车。《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轒輼、轩车,敢问守州十二者奈何?” 孙诒让 间诂:“此攻城轩车,未详其制。《左宣十五年传》云‘登诸楼车’, 杜 注云‘车上望櫓’。此轩车疑即楼车。”参见“ 楼车 ”。
词语解释:楼车 拼音:lóu chē
古代战车。上设望楼,用以瞭望敌人。《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扬 ﹞登诸楼车,使呼 宋 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杜预 注:“楼车,车上望櫓。”《史记·五宗世家》:“ 淮南王 谋反时, 寄 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鏃矢战守备,候 淮南 之起。”《南史·宋纪上·武帝》:“帝修攻具,城上人曰:‘汝不得 张纲 ,何能为也。’及至,升诸楼车以示之,城内莫不失色。”词语解释:随车 拼音:suí chē
见“ 随车致雨 ”。
词语解释:随车致雨 拼音:suí chē zhì yǔ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词语解释:属车 拼音:shǔ chē
(1).帝王出行时的侍从车。 秦 汉 以来,皇帝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进。《汉书·贾捐之传》:“鸞旗在前,属车在后。” 颜师古 注:“属车,相连属而陈於后也。属,音之欲反。”《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轂。” 薛综 注:“副车曰属。”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属车》:“ 周 末诸侯有贰车九乘,贰车即属车也,亦 周 制所有。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八十一乘。” 明 方孝孺 《书〈黄鹤楼〉卷后》:“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絶。” 清 宋之绳 《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2).借指帝王。《汉书·张敞传》:“ 孝昭皇帝 蚤崩无嗣,大臣忧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 颜师古 注:“不欲斥乘舆,故但言属车耳。” 明 张居正 《进大阅图颂卷疏》:“臣滥叨首辅,获奉属车。”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属车乍蒙尘,七 闽 尽戎垒。”词语解释:高车 拼音:gāo chē
(1).古代车篷高、供立乘的车。《释名·释车》:“高车,其盖高,立乘之车也。”《晋书·舆服志》:“车,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亦谓之高车。”
(2).高大的车。贵显者所乘。《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自去家十二年,果乘高车出 关 ,如其志焉。”《后汉书·郑玄传》:“昔 东海 于公 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閭,矧乃 郑公 之德,而无駟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借指贵显者。 唐 皎然 《咏史》:“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3).古代民族名。初号 狄历 ,也称 敕勒 、 铁勒 、 高车 、 丁零 。所乘车,车轮高大。参阅《魏书·高车传》、《新唐书·回鹘传上》。
(4).复姓。 北魏 有 高车门 。见《魏书·庾业延传》。词语解释:回车 拼音:huí chē
回转其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邑号 朝歌 , 墨子 回车。”《后汉书·锺离意传》:“ 曾参 回车於 胜母 之閭。”《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
掉转车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道尽涂殫,迴车而还。”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质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迴车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五:“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迴车。”词语解释:小车 拼音:xiǎo chē
(1).马拉的轻车。与牛拉的“大车”对言。《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后汉书·廉范传》:“ 麟 ( 严麟 )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释名·释车》:“小车,驾马轻小之车也。驾马宜轻,使之局小也。”
(2).形体小的车子。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3).手推车,独轮车。《老残游记》第七回:“街上迎面来了一辆小车,半边装行李,半边坐人。” 张一弓 《山村诗人》二:“ 李老怪 年轻时推小车逃荒。”
(4).指汽车中的小轿车。俗称“小包车”。 蒋子龙 《乔厂长后传》:“为了保证你们骂我的时候我能听得到,每周我至少要和大家一起坐一次班车,当厂长的不见得非得坐小车不可。”
(5).民间歌舞名。 舒非 《社火的旧形式和新活动》:“‘小车’、‘花鼓’和‘彩船’都可以唱新内容的曲子。”词语解释:舟车 拼音:zhōu chē
(1).船和车。《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域,舟车不通,人跡罕至。”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自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
(2).谓乘船、乘车旅行。亦借指旅途。 清 戴名世 《〈庚辰小题文选〉序》:“舟车之暇,乃为抉择小题文之最工者,凡三百餘篇,既卒业而书其説。”如:舟车劳顿。词语解释:轻车 拼音:qīng chē
(1).古代兵车名。为兵车中最为轻便者。《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轻车之萃。” 郑玄 注:“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孙诒让 正义:“轻车在五戎中最为便利,宜於驰骤,故用为驰敌致师之车,又兼用之田狩也。” 汉 马融 《广成颂》:“狗马角逐,鹰鸇竞鷙,驍骑旁佐,轻车横厉。”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八:“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唐 于鹄 《送张司直入单于》诗:“莫随征将意,垂老事轻车。”
(2).轻快的车子。《淮南子·原道训》:“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於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鸞,步骤中度,缓急中节,鏘鏘乎道路之间。”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励志》:“驱骄马,逐轻车,不辞筋力倦,路途赊。”
(3).轻车将军的简称。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钱振伦 注:“《汉书》曰:‘ 李广 从弟 蔡 为郎,事 武帝 。 元朔 中,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卒封 安乐侯 。’” 北周 庾信 《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轻车初逐 李 ,定远未随 班 。”
(4).古代兵种名。士兵均驾车作战,故名。《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 李贤 注引《汉官仪》:“ 高祖 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词语解释:公车 拼音:gōng chē
(1).君主的兵车。《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 郑玄 笺:“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 孔颖达 疏:“公之兵车有千乘矣。”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 郑玄 注:“公,犹官也。”《后汉书·霍谞传》:“服闕,公车徵,再迁 北海 相,入为尚书僕射。” 唐 元结 《黍官引》:“公车诣魏闕,天子垂清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3). 汉 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汉书·丁鸿传》:“赐御衣及綬,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 李贤 注:“公车,署名。公车所在,因以名。诸待詔者,皆居以待命,故令给食焉。”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尔等皆执艺术,待詔公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伏望詔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诣公车对策;如 司马光 、 苏辙 辈,復置左右,以辅圣德。”
(4). 汉 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明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梦兰 ﹞弱冠举孝廉,公车不第,策蹇南归,务益砥礪读书。”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家 西涧 先生説:‘ 张之杜 中 顺治 辛卯举人,连上公车不第,因就 朱方旦 问之。’” 清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而君时公车北上,以此相左。”
(5).借指应试的举子。《花月痕》第二回:“那年春闈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词语解释:后车 拼音:hòu chē
(1).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郑玄 笺:“后车,倅车也。” 陆德明 释文:“倅,七对反,副车。”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清 顾炎武 《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
(2).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 《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宋 司马光 《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词语解释:柴车 拼音:chái chē
简陋无饰的车子。《韩诗外传》卷十:“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駑马柴车,可得而乘也。”《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 壹 独柴车草屏,露宿其傍。” 李贤 注:“柴车,弊恶之车也。”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策藜杖而非遥,勅柴车之有日。” 清 赵翼 《兕觥归赵歌》:“柴车一两削籍行,良友赠之青兕觥。”词语解释:安车 拼音:ān chē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盖。” 郑玄 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 鸿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駟马,黄金百斤,罢就第。”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 桓帝 时,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宋 司马光 《王侍郎挽辞》诗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安车远聘,筐篚将诚,玉帛为媒。”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鸞声阁道碾安车,元老相从话踦閭。”词语解释:悬车 拼音:xuán chē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词语解释:悬车束马 拼音:xuán chē shù mǎ
形容险阻。《国语·齐语》:“悬车束马,踰 太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韦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悬鉤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 葭萌 ,勋参 绵竹 。”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覊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车束马之径,凌跕鳶挂猱之阻。”亦作“ 悬兵束马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涪水》:“ 邓艾 自 阴平 、 景谷 步道,悬兵束马,入 蜀 逕 江油 、 广汉 者也。”词语解释:盐车 拼音:yán chē
运载盐的车子。《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天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驥垂两耳,服盐车兮。”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 孙阳 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 明 高启 《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请看垂耳盐车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孙枝蔚 《君马黄》诗:“耻遭众口夸,寧受盐车厄。”词语解释:巾车 拼音:jīn chē
(1).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 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 绪 数巾车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
(2).指有帷幕的车子。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 清 赵翼 《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
(3).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郑玄 注:“巾车,车官之长。”《周礼·春官·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 杜预 注:“巾车,掌车。”词语解释:使车 拼音:shǐ chē
狩猎时驱赶禽兽以就田猎范围之车。因职在使役,故称。《周礼·夏官·驭夫》:“掌驭贰车、从车、使车。” 郑玄 注:“使车,驱逆之车也。”
使者所乘之车。《汉书·萧育传》:“拜 育 为 南郡 太守。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 载 育入殿中受策。”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使车,三公奉使之车,若安车也。” 唐 岑参 《青门歌》:“ 青门 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词语解释:征车 拼音:zhēng chē
远行人乘的车。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别袖拂 洛水 ,征车转 崤陵 。” 明 文徵明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诗之九:“立马双桥日欲斜,沙尘吹雾暗征车。” 清 钱谦益 《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征车轣轆声。”
徵車: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清 方文 《送刘孔安北上》诗:“大云起幽壑,徵车来何迟!” 清 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不佞徵车来 长安 ,晤 子清 如临风玉树。”词语解释:停车 拼音:tíng chē
(1).停下车子,使车停留。 唐 杜牧 《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於二月花。”如:下一站是 无锡 ,停车五分钟。
(2).停止行驶车辆。如:因修马路,停车三天。
(3).停放车辆。 陈原 《社会语言学》8.4:“例如‘停车’(即可以存车)的路标就有可以或不可以两种。”如:停车处、停车场。
(4).特指机器停止转动。 理由 《中年颂》:“在八个小时里,少停车,少拆布,少出次品。”词语解释:单车 拼音:dān chē
(1).谓驾一辆车。形容轻车简从。《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 居延 。”
(2).称一辆车。 唐 杜甫 《潼关吏》诗:“文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元 武林隐 《蟾宫曲·昭君》:“驾单车 明妃 无情无绪,气结愁云,泪湿腮霞。”
(3).自行车的旧称。 夏衍 《解放思想,勤学苦练》:“马路上汽车与单车碰头了。”词语解释:轺车 拼音:yáo chē
(1).一马驾之轻便车。《墨子·杂守》:“为解车以枱,城矣。以軺车,轮軲,广十尺,辕长丈,为三辐,广六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朱家 迺乘軺车之 洛阳 ,见 汝阴侯 滕公 。” 司马贞 索隐:“谓轻车,一马车也。”《晋书·舆服志》:“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軺车,二马曰軺传。”
(2).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车。亦指代使者。 唐 王昌龄 《送郑判官》诗:“东 楚 吴 山驛树微,軺车衔命奉恩辉。”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南北凯旋》:“軺车日夜纷来往, 馹 使奔忙赖脚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又有軺车四出,则外国之一举一动,亦无不周知。”词语解释:行车 拼音:xíng chē
(1).乘车。《管子·立政》:“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不敢就舍,遂行。”
(2).代步的车子;行进中的车子。 北周 庾信 《见游春人》诗:“连盃劝上马,乱菓掷行车。” 唐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诗:“ 五羊城 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餘。” 明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坐中驪唱 渭城 声,歌者齐眉髮初覆,行车短箙各在腰,柳梢欲綰鶯喉句。”
(3).驱车向前。 宋 吕大临 《拟招》:“秉离明以为烛兮,御巽风以行车。” 巴金 《军长的心》:“他看见来车渐渐地少起来了,便增加了行车的速度。”
(4). 唐 铙吹部七曲之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一》:“鐃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平安,六、欢乐,七、太平。”
方言。装在厂房或厂区上空,可以移动的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词语解释:锋车 拼音:fēng chē
即追锋车。常指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驰之车。 宋 陈师道 《贺亳州林枢密书》:“恐坐席之未温,而锋车之迅召。”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刘恭父》词:“衮衮锋车还急詔。满眼 瀟湘 ,总是恩波渺。” 清 吴伟业 《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左辖》诗之一:“早晚 酇侯 能荐达,锋车好促舍人装。” 靳荣藩 集览引《晋书·舆服志》:“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参见“ 追锋车 ”。
词语解释:追锋车 拼音:zhuī fēng chē
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於是復命讲《礼记》”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以 望 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賁卒五人,每有集会, 望 輒奔驰而至。”《宋书·五行志二》:“会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亦省称“ 追锋 ”。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急贤之旨,欲赐追锋。” 明 唐顺之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诗:“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词语解释:乘车 拼音:chéng chē
(1).安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使御广车而行,己皆乘乘车。” 杜预 注:“乘车,安车。”
(2).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仪礼·既夕礼》:“陈明器於乘车之西。”《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谓之魂车。” 胡培翚 正义:“案车即下记乘车、道车、稾车也。以生时将行陈驾,故进此车於庭而陈之,象生时也。此车平日所乘,灵魂凭之,故谓之魂车。”词语解释:日车 拼音:rì chē
(1).太阳。太阳每天运行不息,故以“日车”喻之。亦指神话中太阳所乘的六龙驾的车。《庄子·徐无鬼》:“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 襄城 之野。’” 汉 李尤 《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二:“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谭涤生诗》:“ 羲和 鞭日车,欲去不得恋。”
(2).引申为时光。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二:“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参见“ 日驭 ”、“ 日御 ”。词语解释:雷车 拼音:léi chē
亦作“靁车”。
(1).雷神的车子。《庄子·达生》:“其(委蛇)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永和 中, 义兴 人姓 周 ……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 阿香 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四折:“一个似摔碎雷车霹靂鬼,一个似擘开 华岳 巨灵神。”
(2).雷声。 宋 陆游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诗:“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喻轰鸣的涛声。 明 袁宏道 《过黄河》诗:“靁车争砰鍧,雪屋互排盪。”词语解释:钿车 拼音:diàn chē
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唐 白居易 《浔阳春·春来》诗:“ 金谷 蹋花香骑入, 曲江 碾草鈿车行。” 宋 张炎 《阮郎归·有怀北游》词:“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夏承焘 注:“鈿车,用嵌金来装饰的车子。”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五:“荷锄野老惊珠勒,侧帽吟生避鈿车。”词语解释:素车 拼音:sù chē
(1).古代凶、丧事所用之车,以白土涂刷。《周礼·春官·巾车》:“素车,棼蔽。” 郑玄 注:“素车,以白土堊车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2).泛指丧事所用之车。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素车千里,逶迤山谷。” 宋 梅尧臣 《温成皇后挽词》:“素车迎紫气,灵韤度青云。” 清 孙枝蔚 《哭王于一》诗:“妻子君无虑,素车多故人。”
(3).未经油漆、装饰的车。 汉 王充 《论衡·须颂》:“素车朴船,孰与加漆采画也?”词语解释:长者车 拼音:zhǎng zhě chē
见“ 长者辙 ”。
词语解释:长者辙 拼音:zhǎng zhě zhé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词语解释:河车 拼音:hé chē
(1).指铅。道士炼丹的原料。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尝採姹女於 江华 ,收河车於 清溪 ,与 天水 权昭夷 服勤炉火之业久矣。” 王琦 注:“姹女,汞也。河车,铅也。皆炼丹药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黄芽鍊,白雪调,运河车,全凭斗杓。”
(2).即紫河车。中药“人胞”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人胞》﹝释名﹞引《丹书》:“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橐籥,铅汞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词语解释:牛车 拼音:niú chē
(1).用牛拉的车。《韩非子·内储说上》:“市南门之外甚众牛车,仅可以行耳。”《资治通鉴·汉景帝后三年》:“ 汉 兴,接 秦 之弊,作业剧而财匱,自天子不能具钧駟,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以牛驾车也。余据 汉 时以牛车为贱, 魏 晋 以后,王公始多乘牛车。” 清 陈维崧 《南乡子·江南杂咏》词:“毁屋得緡上州府,归去。独宿牛车滴秋雨。”
(2).佛教语。喻普渡一切众生的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訶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於火宅。” 唐 张渭 《送僧》诗:“殷勤结香火,来世上牛车。”参见“ 三车 ”。
词语解释:三车 拼音:sān chē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词语解释:三乘 拼音:sān chéng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词语解释:羊车 拼音:yáng chē
(1).古代一种装饰精美的车子。《释名·释车》:“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隋书·礼仪志五》:“﹝羊车﹞其制如軺车,金宝饰,紫锦幰,朱丝网。驭童二十人,皆两鬟髻,服青衣,取年十四五者为,谓之羊车小史。驾以果下马,其大如羊。”《宋史·舆服志一》则谓“羊车”即古辇车。
(2).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 晋武帝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盬汁洒地,而引帝车。”《南史·后妃传上·潘淑妃》亦载此,则以为 潘淑妃 事。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表示宫怨。 金 王若虚 《宫女围棋图》诗:“尽日羊车不见过,春来雨露向谁多。” 元 萨都剌 《四时宫词》:“夜深怕有羊车到,自起笼灯照雪尘。” 清 朱彝尊 《高阳台》词:“游丝不繫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
(3).小车。《晋书·卫玠传》:“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唐 孙元晏 《咏史》:“ 叔宝 羊车海内稀, 山 家女婿好风姿; 江 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4).佛教喻接受佛法的能力。《法华经·譬喻品》以羊车为小乘,鹿车为中乘,牛车为大乘。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灵机入证,穷象载於初髫;妙諦因心,释羊车於弱冠。”词语解释:送车 拼音:sòng chē
(1).送行之车。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后汉人》:“ 郭林宗 来游京师,当还乡里,送车千许乘, 李膺 亦在焉。”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 石昌言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建大斾,从骑数百,送车千乘。”
(2).送葬之车。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送葬》:“言送葬者多,送车千乘。 汉 剧孟 葬其母,送车五千乘。” 宋 陆九渊 《宋故吴公行状》:“葬之日,送车塞涂。”
(3).指到车站送行。 朱自清 《给亡妇》:“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词语解释:贰车 拼音:èr chē
(1).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哀公二十年》:“ 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 杜预 注:“公副车。”《国语·鲁语下》:“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 韦昭 注:“贰,副也。”
(2).喻指副职。 宋 苏轼 《与姜唐佐秀才书》之六:“此怀甚惘惘,因见贰车,略道下恳。” 宋 文同 《回汉州四县官启》:“寻蒙詔章,许倅郡事,冒据贰车之委,慙当联邑之先。” 元 王恽 《江城子·为张同知寿》词:“争遣翱翔,犹是贰车。权满泛一杯添寿酒,悬斗印,看他年。”词语解释:钓车 拼音:diào chē
见“ 钓鱼车 ”。
词语解释:钓鱼车 拼音:diào yú chē
一种钓具。上有轮子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亦省作“ 钓车 ”。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二:“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五:“斩伐凴樵斧,经纶在钓车。” 清 曹寅 《人日和子猷二弟仲夏喜雨原韵》:“钓车秧马南郊外,共看灵湫彻底清。”词语解释:水车 拼音:shuǐ chē
(1).指水神乘坐的车。《楚辞·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驂螭。”
(2).旧式灌溉机械。用人或畜力作为动力,通过管、筒、水槽等机件将水上提。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妇人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宋史·河渠志五》:“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水车》:“ 大江 以南灌田之法,俱用水车,其来已久。又名曰桔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几年前咱们在 和州 、 滁州 一带,那儿水多,可是庄稼人还常常用水车浇水。”
(3).船名。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 投 汨罗 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鳧,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
(4).古代战船的一种。《南史·徐世谱传》:“ 世谱 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车势。”
(5).指古代战船中用脚踏推动前进的水轮。《说岳全传》第二九回:“第二队名为‘弩楼船’,也有五十号。头尾俱有水车,四围用竹笆遮护,军士踏动如飞。”
(6).以水流为动力的旧式动力机械装置,用以带动石磨、风箱等。
(7).运水的车。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外面长胡同里传来那时 北平 独有的单轮水车,在磷磷不平的路上单调地‘孜妞妞,孜妞妞’的声音。”词语解释:上车 拼音:shàng chē
登车。《史记·外戚世家》:“ 子夫 上车, 平阳主 拊其背曰:‘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统 ﹞与亲客归 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於后。”《隋书·经籍志二》:“自史官废絶久矣…… 南 、 董 之位,以禄贵游, 政 、 骏 之司,罕因才授。故 梁 世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词语解释:驾车 拼音:jià chē
驾驶车辆词语解释:马车 拼音:mǎ chē
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 先秦 还用以作战。《司马法·严位》:“凡马车坚,甲兵利。”《后汉书·舆服志上》:“贾人不得乘马车。” 巴金 《随想录》一:“我们上了岸就让旅馆接客人用的马车把我们送到 四马路 一家旅馆。”词语解释:三车 拼音:sān chē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词语解释:三乘 拼音:sān chéng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词语解释:犊车 拼音:dú chē
牛车。 汉 诸侯贫者乘之,后转为贵者乘用。《汉书·蔡义传》:“﹝ 蔡义 ﹞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 义 买犊车,令乘之。”《宋书·礼志五》:“犊车,軿车之流也。 汉 诸侯贫者乃乘之,其后转见贵。 孙权 云‘车中八牛’,即犊车也。 江 左御出,又载储偫之物。”《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帝著白帢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 神虎门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 清 曾异撰 《江北道中》诗:“夕阳人马影,高岸犊车尘。”词语解释:驻车 拼音:zhù chē
停车。 北齐 刘逖 《秋朝望野》诗:“驻车凭险岸,飞盖歷平湖。”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八:“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 元 耶律楚材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诗:“昔我驰星軺,驻车 归化城 。”词语解释:鹿车 拼音:lù chē
(1).古代的一种小车。《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 宋 陆游 《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诗:“游山尚有平生意,试为闲寻一鹿车。” 王闿运 《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谥文节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 刘氏 ,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
(2).鹿拉的车子。《南史·东夷传·扶桑》:“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使犬部 在 混同江 以南,其海近 朝鲜 ; 使鹿 诸部在 混同江 以北,其海近 鄂罗斯 。故 朝鲜 亦有獒站,而 鄂罗斯 亦有鹿车。”
(3).佛教语。三车之一。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法华经·譬喻品》:“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於火宅。” 李白 《僧伽歌》“有时与我论三车” 清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浅深耳。”参见“ 三车 ”、“ 三乘 ”。词语解释:毡车 拼音:zhān chē
以毛毡为篷的车子。《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上谋北伐,以虏所献毡车赐 嶷 。” 宋 苏轼 《台头寺步月得人字》诗:“遥知金闕同清景,想见毡车碾暗尘。” 明 陆采 《明珠记·桥会》:“傍毡车立地,偷睛斜望,春光只隔流苏帐。”词语解释:覆车 拼音:fù chē
(1).翻车。《周礼·考工记·輈人》:“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禽困覆车。” 裴駰 集解:“譬禽兽得困急,犹能抵触倾覆人车。”
(2).比喻失败的教训。《后汉书·翟酺传》:“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寧无摧折。” 宋 司马光 《三月晦日登丰州故城》诗:“满川战骨知谁罪,深属来人戒覆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蔬菜》:“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词语解释:大车 拼音:dà chē
(1).古代乘用的牛车。亦特指大夫所乘之车。《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毛 传:“大车,大夫之车。”《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大车,牛车……小车,駟马车。”
(2).泛称牲口拉的两轮或四轮车。《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一辆太平车,太太一辆 河南 棚车,其餘家人都是半装半坐的大车。” 鲁迅 《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该是大车,有些地方叫板车,是一种马拉的四轮的车,平时是载货物的。”
(3).轮船上管理机器的人,即轮机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船主也打发人去寻……大车、二车,叫一律回船预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船下》:“公司船多,必须有总船主,总大车,分别治理。”词语解释:泽车 拼音:zé chē
即下泽车。一种便于沼泽地行驶的短毂轻便车。 明 张佳胤 《乌蛮滩》诗:“铜柱功名倘难就,泽车款段任吾之。”参见“ 下2泽车 ”。词语解释:缫车 拼音:sāo chē
缫丝所用的器具。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此身如綫自縈绕,左回右转随繅车。”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二:“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 殷夫 《小母亲》:“平常只闻到缫车叹息的车间,今天是充满了讨论的语声。”词语解释:容车 拼音:róng chē
(1).送葬时载运死者衣冠、画像之车。《史记·秦本纪》:“ 武王 谓 甘茂 曰:‘寡人欲容车通 三川 ,窥 周 室,死不恨矣。’”《后汉书·祭遵传》:“至葬,车驾復临,赠以将军、侯印綬,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謚曰 成侯 。” 李贤 注:“容车,容饰之车,象生时也。”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悼晏驾之既往兮,感容车之速征。浮飞魂於轻霄兮,就黄墟以灭形。”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忠清庙制词》:“上命词臣制词以封之曰:追惟文母,将祔裕陵,閟殿告成,容车将发。”后称抬死者画像的肩舆,俗称魂轿。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容车》:“今丧礼以肩舆舆画像而行,号曰容车,其礼最古,所谓祥车旷左是也。”
(2).古代妇女乘坐的小车。《释名·释车》:“容车,妇人所载小车也。其盖施帷,所以隐蔽其形容也。”词语解释:七香车 拼音:qī xiāng chē
用多种香料涂饰或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亦泛指华美的车。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画轮四望通幰七香车一乘,青牸牛二头。” 唐 白居易 《石上苔》诗:“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怎奈 红娘 心似铁,把 鶯鶯 扶上七香车。” 郁达夫 《由柳桥发车巡游一宫犬山道上作》诗之一:“田塍来往七香车,宛曲西行路几叉。”词语解释:五云车 拼音:wǔ yún chē
(1).谓仙人所乘的云车。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倪璠 注引《汉武帝内传》:“ 汉武帝 好仙道,七月七日夜漏七刻, 王母 乘云车而至于殿。” 唐 王维 《奉和圣製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诗:“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2).泛指华丽的车乘。 唐 刘长卿 《闻沉判官至》诗:“ 长乐 宫人扫落花,君王正候五云车。” 明 何景明 《入京》诗:“天子乘春览物华,霓旌羽扇五云车。”词语解释:脂车 拼音:zhī chē
油涂车轴,以利运转。借指驾车出行。 晋 夏侯湛 《抵疑》:“僕固脂车以须放,秣马以待却。” 唐 刘禹锡 《代请朝觐表》:“然后脂车,奔赴京輦。” 宋 周邦彦 《浪淘沙》词:“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闋,正拂面垂杨堪缆结。” 清 方式济 《铁五送至蒲河赋别》诗:“劳骨不遑席,脂车迫东驰。”词语解释:缲车 拼音:qiāo chē
抽茧出丝的工具。 唐 王建 《田家行》:“五月虽热麦风清,簷头索索繰车鸣。” 宋 苏轼 《浣溪沙》词之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八:“但闻繰车响,远接村西东。” 明 吴伟业 《麦蚕》诗:“簇箔同丘坻,繰车借桔橰。”词语解释:同车 拼音:tóng chē
(1).同乘一车。用以形容男女结为夫妇,相爱情深。语出《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毛 传:“亲迎同车也。”《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携玉手,喜同车。”
(2).同乘一车。用以形容同心,同志。语出《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梁纪·末帝》:“ 承业 是个人,竟与 韩 子房 、 晋 元亮 携手同车矣。”
(3).同乘一车之人。《左传·哀公八年》:“ 公宾庚 、 公甲叔子 与战於夷,获 叔子 与 析朱鉏 ,献於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 杜预 注:“同车能俱死,是国能使人,故不可望得。”词语解释:曲车
酒车。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汝阳 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麴,一本作“ 麯 ”。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四:“酒仙飘逸不知茶,可笑流涎见麴车。” 清 赵翼 《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人呼为萧美人点心子才以馈奇中丞中丞宠之以诗一时传为佳话余亦作六绝句》之六:“麯车涎早溢残牙,曲盝何当送我家。”参见“ 酒车 ”。
词语解释:酒车 拼音:jiǔ chē
载酒的车子。 汉 班固 《西都赋》:“乘轻骑以行庖,腾酒车以斟酌。”《文选·张衡〈西京赋〉》:“酒车酌醴,方驾授饔。” 薛综 注:“酒肴皆以车布之。”词语解释:飞车 拼音:fēi chē
(1).传说中乘风飞行的车。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奇肱氏 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谁能驾飞车,相从欢海外?”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我欲乘飞车,东访 赤松子 。”
(2).疾驶如飞的车。 清 吴伟业 《即事》诗:“新传使者出皇都,十道飞车算国租。”
(3).指火车。 严复 《论世变之亟》:“跨海之汽舟不来,缩地之飞车不至,则神州之众,老死不与异族相往来。” 黄侃 《哀贫民》:“有所适,则巨舶飞车万里如门户。”词语解释:宫车 拼音:gōng chē
帝王后妃等所乘坐的车辆。因常借指帝、后。 唐 杜牧 《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轆轆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清 顾炎武 《桃叶歌》:“三月桃花四月叶,已报北兵屯 六合 。宫车塞上行,塞马 江 东猎。”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墙外,甬道上,滚滚走过一辆宫车。”词语解释:龙车 拼音:lóng chē
(1).《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后因以“龙车”指日车。 唐 张籍 《庄陵挽歌词》之三:“晓日龙车动,秋风閶闔开。”
(2).《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汉 应劭 《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车驾。 宋 王安石 《题永昭陵》诗:“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
(3).《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后因以“龙车”为神仙所乘车。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此月初耳见 许侯 与 紫徽夫人 及 右英 共轡龙车,往诣 南真 。” 前蜀 杜光庭 《题平盖沼》诗:“龙车凤輦非难遇,只要尘心早出尘。”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南海之帝》:“岁之冬日,必为火清之醮以答神庥,龙车冕服,极其珍丽为之,所在皆然。”词语解释:戎车 拼音:róng chē
兵车。《书·牧誓》:“ 武王 戎车三百两,虎賁三百人。”《诗·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后汉书·张衡传》:“夫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引申指战事。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而况於戎车未息,飞輓犹勤,新熟之时,岂宜无备。” 清 钱谦益 《顺义县知县张国纲授文林郎制》:“顷者,东方多故,戎车未寧。”词语解释:下泽车 拼音:xià zé chē
(1).一种适宜在沼泽地上行驶的短毂轻便车。《后汉书·马援传》:“吾从弟 少游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李贤 注:“《周礼》曰:‘车人为车,行泽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长轂;短轂则利,长轂则安’也。”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通赠二君子》诗:“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下泽车,款段马,到处閒嬉。” 清 周亮工 《海上昼梦亡姬成诗八章》之二:“濒行犹道波涛恶,何似閒乘下泽车。”
(2).用于田间运载。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七:“下泽车,田间任载车也……今俗谓之板轂车,其轮用厚阔板木相嵌,斲成圆样,就留短轂,无有辐也。泥淖中易於行转,了不沾塞,即《周礼》行泽车也。”词语解释:前车 拼音:qián chē
见“ 前车之鉴 ”。
词语解释:前车之鉴 拼音:qián chē zhī jiàn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大戴礼记·保傅》:“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后以“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或“前辙可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宋 陈亮 《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水浒后传》第二五回:“前车之鉴,请自三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於情篤。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五:“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于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 孙犁 《澹定集·业余创作三题》:“骄傲容易坏事,对我们来说,前车之鉴可以说是不少了。”亦省作“ 前鉴 ”、“ 前车 ”。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前鉴既明,后復申之。”《晋书·孙楚传》:“夫 韩 并 魏 徙, 虢 灭 虞 亡,此皆前鉴,后事之表。” 清 孙枝蔚 《咏物体·蝗》:“雨螽於 宋 灾必记,盖以 宋公 为前车。”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英国 之蹙 波 亚 也,殖民政略之结果也……凡在 英国 势力范围之下者,不可不引为前车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 印度 波兰 ,作之前鉴。”词语解释:连车 拼音:lián chē
(1).车子连接不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连车列骑,驂贰輜軿。”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及国难既夷,收天下遗书於 曾 家,连车继轨,输於王府。”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你要他时,胡瓶瑞锦连车送。”
(2).指多部水车相连合作,分段把水引入高田。 清 顾禄 《清嘉录·小满动三车》:“旱则用连车,递引溪河之水,传戽入田,谓之踏水车。”词语解释:转车 拼音:zhuǎn chē
中途换车。词语解释:帝车 拼音:dì chē
(1).即北斗星。《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出征东南》诗:“帝车信廻转,河汉復纵横。” 清 钱谦益 《新阡八景·石城开障》诗:“错列垣墻天市近,縈廻阁道帝车行。”
(2).帝王所乘之车。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府吏趋神扆,乡耆捧帝车。”词语解释:游车 拼音:yóu chē
(1).指古代帝王游戏之车。
(2).巡游之战车。《左传·宣公十二年》“使 潘党 率游闕四十乘” 晋 杜预 注:“游闕,游车补闕者。”
指游览用的车辆。《国语·齐语》:“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烈,戎士待陈妾之餘。” 韦昭 注:“戎车,兵车也。游车,游戏之车也。”词语解释:鸾车 拼音:luán chē
有鸾铃的车乘。(1)人君所乘的车。四马四镳八銮,行则铃声如鸾鸣。《礼记·明堂位》:“鸞车, 有虞氏 之路也。” 郑玄 注:“鸞,有鸞、和也。” 唐 元万顷 《奉和春日》之二:“凤輦迎风乘紫阁,鸞车避日转彤闈。”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鸞车奉迎,笙歌迭进,王都近也。”(2)送葬时用以载牲体明器的车。《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车象人。” 郑玄 注:“鸞车,巾车所饰遣车也。亦设鸞旗。” 贾公彦 疏:“云亦设鸞旗者,以其遣车有鸞和之铃,兼有旌旗。”(3)神仙所乘的车。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鸞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磵泉走鸞车,松桂拥石楼。”词语解释:膏车 拼音:gào chē
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常喻远行。 明 何景明 《蹇赋》:“昔予膏车而北騖兮,顾九折而返御。”《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询之御者,明日可以兼程,因於晚饭后復膏车碾月而行。”参见“ 膏车秣马 ”。
词语解释:膏车秣马 拼音:gào chē mò mǎ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明 屠隆 《綵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 刘三白 ﹞与某膏车秣马,后队兴兵呀。”词语解释:踏车 拼音:tà chē
(1).踩踏车船上的轮子,使船行进。《水浒传》第八十回:“先教﹝水手﹞一半去各船上学踏车,着一半学放弩箭。” 清 顾炎武 《榜人曲》:“儂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繇。 金 兵一到北岸,踏车 金山 三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自 金 侵 长淮 , 江 上之民,有所谓踏车夫,则操舟楫而杂战卒。”
(2).踩踏水车灌排。 宋 苏轼 《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往相视》诗之一:“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拆》诗:“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清 吴存楷 《踏车》诗:“水声活活,车声鸦鸦。去年踏车稻扬花,今年踏车纔放芽。”词语解释:出车 拼音:chū chē
(1).出动兵车。后泛指出征。《诗·小雅·出车》:“出车彭彭,旗旐央央。” 章炳麟 《魏武帝颂》:“出车而 玁狁 襄,戎衣而 关 洛 定。”
(2).开出车辆执行任务。 汪曾祺 《王全》:“拆了纱布,他眼球还有点发浑, 刘所长 叫他再休息两天,暂时不要出车。”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老司机们全出车了, 刘思佳 也不在,他可能也出车了。”词语解释:金车 拼音:jīn chē
(1).用铜作装饰的车子。《易·困》:“来徐徐,困於金车。” 高亨 注:“金车,以黄铜镶其车辕衡等处,车之华贵者也。”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剥》:“ 孔鲤 伯鱼 ,北至 高奴 ,木马金车,驾游大都。” 唐 薛逢 《开元后乐》诗:“ 邠王 玉笛三更咽, 虢国 金车十里香。” 唐兰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至于车马饰,更为繁多;这种到处用铜作装饰的车子,称为金车。”
(2).古代一种呈金车形的祥瑞。《太平御览》卷七七三引《孝经援神契》:“上德至山陵,则山出木根车,应载万物;金车,王者志行德则出; 虞舜 德盛於山陵,故山车出。”《宋书·符瑞志下》:“金车,王者至孝则出。”词语解释:客车 拼音:kè chē
(1).宾客乘坐的车。《礼记·曲礼上》:“客车不入大门。” 孔颖达 疏:“案《公食大夫礼》云:‘宾之乘车,在大门外西方。’注云:宾车不入门,广敬也。”
(2).行旅所乘之车。 唐 司马扎 《道中早发》诗:“野店鷄一声,萧萧客车动。西峰带晓月,十里犹相送。”
(3).铁路、公路上专门载运旅客用的车辆。 姚雪垠 《长夜》:“离开 信阳 的时候, 平汉线 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词语解释:左车 拼音:zuǒ chē
(1).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齿。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宋 杨万里 《谢陈希颜惠兔羓》诗:“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戞戞。” 清 陈维崧 《宣清·或以鹅炙啖我饱而填词》:“ 东郭 长贫,左车渐脱,仰天直视。”
(2).虚左以待的车。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词语解释:驰车 拼音:chí chē
(1).古代轻型的战车。《管子·七臣七主》:“瑶臺玉餔不足处,驰车千駟不足乘。”《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曹操 注:“驰车,轻车也,驾駟马。” 李筌 注:“驰车,战车也。”《汉书·严安传》:“於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轂击,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朱子语类》卷一三八:“驰车千駟,革车千乘。驰车即兵车,盖轻车也……每轻车七十二人。三人在车上,一御,一持矛,一持弓,此三人乃七十五人中之将。”
(2).驱车。《逸周书·大匡》:“驰车送逝,旦夕运粮。”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这是一个 日本 朋友称之为新绿季节的五月清晨,我们驰车从 箱根 奔向 泽籐 。”词语解释:飙车 拼音:biāo chē
1.亦作"飊车"。亦作"飙车"。亦作"飙车"。
2.传说中御风而行的神车。词语解释:宝车 拼音:bǎo chē
(1).佛教语。用七宝装饰的车,喻一乘之法,谓可以载众生到达彼岸。《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尔时世尊,化五百宝车,佛处车中,分身五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沉舟,能升彼岸。”《法华经·譬喻品》:“以众宝物,造诸大车,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道教亦借用之。《云笈七籤》卷二三:“ 太上 遣宝车来迎,上登 太霄 ,游宴 紫极 。”
(2).泛指华贵的车。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駟马宝车行锡礼,金章紫綬带天香。”词语解释:兵车 拼音:bīng chē
(1).战车。《左传·襄公十年》:“ 子产 闻盗,为门者,庀羣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汉书·衡山王刘赐传》:“ 爽 闻,即使所善 白嬴 之 长安 上书,言 衡山王 与子谋逆,言 孝 作兵车锻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小人所腓》:“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於捷速。”
(2).泛指军用车。 巴金 《发的故事·窗下》:“一入了夜,一切都似乎进了睡乡。只偶尔有一辆载重的兵车隆隆地驶过。”
(3).借指兵威,武力。《论语·宪问》:“ 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 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