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蹠徒蹠盭蹠铧蹠戾蹠痛蹠硬  
蹠蹻蹠实蹠空蹠地蹠犬噬尧跖实  
蹠颜蹠狗吠尧蹠距蹠骨蹠跷   

词语解释:蹠徒  拼音:zhí tú
(1).亦作“蹠徒”。
盗跖 一流人物;横暴凶恶者。
词语解释:蹠蹻
亦作“跖蹻”。 盗跖 与 庄蹻 。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大盗。《淮南子·主术训》:“执术而御之,则 管 晏 之智尽矣;明分以示之,则 蹠 蹻 之姦止矣。”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世谓 随夷 为溷兮,谓 跖 蹻 为廉。”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无其能而窃其位,无其功而有其禄,虽有富贵,由 蹠 蹻 之养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天与人实刺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 跖 蹻 焉而遂, 孔 颜 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涉》:“夫以 跖 蹻 之辈,犹曰怜才,而至宝横道,君子不顾,忍哉!” 清 萧霖 《题谭桂峤明府平傀儡山贼记卷后》诗:“ 跖 蹻 非不仁,抚驭乖厥职。”
词语解释:蹠颜  拼音:zhí yán
(1).亦作“蹠顏”。
盗跖 和 颜回 。指善恶之人。
词语解释:蹠盭  拼音:zhí lì
1.亦作"跖戾"。亦作"盭"。
2.谓脚掌扭曲反戾。
3.乖舛,谬误。
词语解释:蹠实  拼音:zhí shí
1.亦作"跖实"。
2.谓兽类足踏实地而行。
3.借指走兽。
词语解释:蹠狗吠尧  拼音:zhí gǒu fèi yáo
意谓各为其主。《新唐书·孙伏加传》:“且 蹠 狗吠 尧 ,吠非其主。”参见“ 蹠犬噬尧 ”。
词语解释:蹠犬噬尧  拼音:zhí quǎn shì yáo
1.亦作"跖犬噬尧"。
2.《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词语解释:蹠铧  拼音:zhí huá
农具名。即踏犁,今称大锹。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长鑱﹞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耕织·鑱》:“长鑱,柄偃而曲,上有横木如拐,以两手按之,用足踏其鑱柄后跟,其锋入土,乃捩柄而起墢也。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
词语解释:蹠空  拼音:zhí kōng
腾空;悬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溪石坎坷,不能置踵,望左崖有悬级在伏莽中,乃援莽蹠空而上。”
词语解释:蹠距  拼音:zhí jù
指鸡爪。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主鸡者想其蹠距,奏曰:‘此鸡实有弟,长趾善鸣,前岁卖之 河北 军将,获钱二百万。’”
词语解释:蹠戾  拼音:zhí lì
见“ 蹠盭 ”。
词语解释:蹠盭  拼音:zhí lì
1.亦作"跖戾"。亦作"盭"。
2.谓脚掌扭曲反戾。
3.乖舛,谬误。
词语解释:蹠地  拼音:zhí dì
(1).以足踏地。《文选·傅毅〈舞赋〉》:“蹠地远羣,闇跳独絶。” 李善 注:“ 许慎 《淮南子》注曰:‘蹠,踏也。’” 清 顾炎武 《秋雨》诗:“蹠地每涂淖,闚天久曀阴。”
(2).指走兽。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行且游猎篇》:“蹠地不遑越,排虚岂及翔。”
词语解释:蹠骨  拼音:zhí gǔ
跗骨与后肢各趾骨间的骨,在陆生脊椎动物中相当于手或前爪的掌骨
掌骨
词语解释:蹠痛  拼音:zhí tòng
跖骨处的一种痉挛性烧灼痛
词语解释:蹠犬噬尧  拼音:zhí quǎn shì yáo
1.亦作"跖犬噬尧"。
2.《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词语解释:蹠跷  拼音:zhí qiāo
1.亦作"跖蹻"。
2.盗跖与庄蹻。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大盗。
词语解释:蹠硬  拼音:zhí yìng
同“蹠硬”。
谓踩踏硬弩强弓。《宋史·兵志九》:“臣至边,尝定弓弩挽彊、蹠硬、射亲格,愿行诸军立赏肄习。”
词语解释:跖实
兽足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