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蹛林蹛财蹛嵲     

词语解释:蹛林  拼音:dài lín
(1). 匈奴 秋社之处。 匈奴 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史记·匈奴列传》:“秋,马肥,大会 蹛林 ,课校人畜计。”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 匈奴 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蹛者,﹝遶也,言﹞遶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蹕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花乾。”
(2).借指 匈奴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徵调曲六》:“无劳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 燕 人候望空甌脱,胡马追随出蹛林。”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一朝沸脣动天地,蹛林毳幙长流离。”
(3).古州名。 唐 有 蹛林州 。属 陇右道 。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 凉州 都督府。在今 甘肃省 秦安县 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词语解释:蹛财  拼音:dài cái
蓄积和聚敛钱财。《史记·平準书》:“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轂百数。”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蹛,停也。一曰贮也。” 司马贞 索隐:“此谓居积停滞尘久也。”
词语解释:蹛嵲  拼音:dié niè
形容山高峻。如:蹛嵲难行。也指高峻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