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偃蹇 拼音:yǎn jiǎn
(1).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王逸 注:“偃蹇,高貌。” 唐 杨炯 《青苔赋》:“借如灵山偃蹇,巨壁崔巍,画千峰而锦照,图万壑而霞开。”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大石偃蹇负土出,长广数十丈。”
(2).高举貌。《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旄肃纷。” 吕向 注:“偃蹇,高貌。”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旌斾卷以舒。”
(3).骄傲,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 杜预 注:“偃蹇,骄敖。”《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李贤 注:“偃蹇,骄慠也。”《新唐书·苏良嗣传》:“遇 薛怀义 于朝, 怀义 偃蹇, 良嗣 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兄景微归会稽荣觐序》:“由七品官举进士,一上中选,可谓美矣;然未尝有偃蹇之容,自满之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团上,偃蹇不为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有甚么趣味呢,不过故作偃蹇,闹他那狂士派头罢了。”
(4).犹安卧。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六状》:“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 元 萨都剌 《山中怀友》诗之三:“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摶。”
(5).众盛貌。《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王逸 注:“偃蹇,众盛貌。”
(6).亦作“ 偃寋 ”。宛转委曲;屈曲。《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汉书·司马相如传》:“掉指桥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摇。”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偃寋,委曲貌。”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繚。”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窈窕暂见,偃蹇还没。”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石傍植两檜,一夭矫者,名朝日升龙之檜;一偃蹇者,名卧云伏龙之檜。”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卧,有青山高耸烟嵐泼。”
(7).犹困顿。《新唐书·段文昌传》:“ 宪宗 数欲亲用,颇为 韦贯之 奇詆,偃蹇不得进。” 明 单本 《蕉帕记·行赂》:“他遭逢偃蹇,教人怎不行方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乔生 , 晋寧 人,少负才名。年二十餘,犹偃蹇。”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运底偃蹇和亨通,于我们底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8).艰涩;艰难。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 老杜 变化开闔,出奇无穷……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 明 陆采 《怀香记·醉误佳期》:“步窄弓鞋偃蹇,相逢欲进难前。”词语解释:策蹇 拼音:cè jiǎn
犹策蹇。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李义府 ﹞不尽忠竭节,对扬王休,筞蹇励駑,祗奉皇眷。”词语解释:蹇蹇 拼音:jiǎn jiǎn
(1).忠直貌。蹇,通“ 謇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謇謇,直諫不已也。”《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 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諫争於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颜师古 注:“蹇蹇,不阿顺之意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起民之病,治国之疵,蹇蹇一心,如对策时。”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
(2).平直貌。蹇,通“ 謇 ”。 汉 扬雄 《太玄·勤》:“往蹇蹇,祸邇福远。” 范望 注:“蹇蹇,平直也。”
(3).迟缓貌。《三国志·魏志·苏则传》“侍中 傅巽 掐 则 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则 笑曰‘我诚不能效汝蹇蹇驱鹿车驰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四》:“驻筯不能食,蹇蹇步闈里。”词语解释:小蹇 拼音:xiǎo jiǎn
(1).指瘦小的驴马。 宋 陆游 《纵游归泊湖桥有作》诗:“短篷载月 娥江 夜,小蹇寻诗 禹寺 秋。”
(2).小的困踬。 清 钱谦益 《舟过仲家浅闸》诗:“生平困踣此牐边,聊用作诗志小蹇。”词语解释:跨蹇 拼音:kuà jiǎn
谓骑着蹇驴或驽马。 宋 陆游 《小雪》诗:“跨蹇虽堪喜,呼舟似更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马子才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昆仑山人》:“每遇风雨飘萧,披襟流盼,相对欣然。命酌就醉;兴到跨蹇信所之,虽中途遇风雨,受饥寒,不改悔。”词语解释:连蹇 拼音:lián jiǎn
亦作“ 连褰 ”。
(1).行走艰难貌。语本《易·蹇》:“往蹇来连。” 王弼 注:“往来皆难。” 汉 扬雄 《反离骚》:“骋驊騮以曲囏兮,驴骡连蹇而齐足。”
(2).引申指遭遇坎坷。《汉书·扬雄传下》:“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连蹇,难也,言值世之屯难也。” 唐 卢照邻 《怀仙引》:“山块轧,磴连褰。攀石壁而无据,泝泥谿而不前。” 宋 石介 《三豪诗送杜默师雄》:“ 永叔 亦连蹇,病鸞方騫腾。” 清 王士禛 《古夫于亭杂录》卷三:“是时 文友 已前殁,而 柏乡 罢相久矣, 江 陈 亦连蹇不遇。”词语解释:秣蹇 拼音:mò jiǎn
饲养蹇驴或驽马。 宋 陆游 《题村店壁》诗:“小市歠醨聊兀傲,长亭秣蹇得迟留。” 宋 陆游 《赠湖上父老十八韵》:“愿公领此意,秣蹇聊从容。”词语解释:命蹇 拼音:mìng jiǎn
命运不好。常指仕宦困顿。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碑》:“数奇命蹇,遂无望於高门。” 宋 郑侠 《醉翁行》:“才高命蹇成遗滞,四十餘年州县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雨花》1983年第1期:“ 陈祖华 听了这些,不禁长叹一声,想不到当年的支部书记竟如此命蹇!”词语解释:骄蹇 拼音:jiāo jiǎn
亦作“ 骄謇 ”。 傲慢,不顺从。《公羊传·襄公十九年》:“为其骄蹇,使其世子处乎诸侯之上也。”《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颜师古 注:“蹇谓不顺也。”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 稷 卨 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金 王若虚 《摅愤》诗:“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一连过了二十多天,看看那娶来的新人,非但愈形骄蹇放纵,并且对於那六岁的孩子,渐渐露出晚娘的面目来了。” 茅盾 《色盲》:“在初进这间餐室的时候,他对于这位颇有点骄蹇放浪的女郎,尚存着‘不敢亲近’的意思,现在却不然了。”词语解释:驽蹇 拼音:nú jiǎn
(1).劣马。 汉 班彪 《王命论》:“駑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得使伏櫪駑蹇,希騏驥而蹀足。” 清 方履籛 《为金近园答朝鲜进士尹玉壶书》:“骏驥驰空,迴顾駑蹇。”
(2).谓能力低劣。 晋 卢谌 《赠崔温》诗:“恨以駑蹇姿,徒烦 非子 御。” 明 方孝孺 《辕马说》:“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駑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僨其车者矣。”
(3).喻庸劣的才力。《北史·高谦之传》:“今二圣远遵 尧 舜 ,宪章 高祖 ,愚臣亦望策其駑蹇,少立功名。” 唐 柳宗元 《谢除柳州刺史表》:“谨当宣布詔条,竭尽駑蹇……庶答鸿私,以塞餘罪。”词语解释:屯蹇 拼音:zhūn jiǎn
《易》《屯》卦和《蹇》卦的并称。意谓艰难困苦,不顺利。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一:“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昔 严周 之抗节,援斯灵而托喻,嗟禄运之屯蹇,终遇获於江滨。”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时命屯蹇,生涯苦辛。”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在世颇屯蹇,立名苦不早。”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而兹世所遘之艰巨,所遇之屯蹇。虑非一己微末之才所能胜。”词语解释:高蹇 拼音:gāo jiǎn
(1).孤傲貌,洁身自好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餘年懔无几,休日愴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钱仲联 集释:“《楚辞·离骚》 王逸 章句:‘偃蹇,高貌。’《左传》 杜预 注:‘偃蹇,骄傲。’”《金史·文学传下·麻九畴》:“ 九畴 性资野逸,高蹇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入,则逕去不返顾。”
(2).指登高。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绝顶》诗:“枝樛迺能援,葛脆不可挽,当其意象开,岂復虑高蹇。”词语解释:奇蹇 拼音:qí jiǎn
奇特盘曲。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诗序:“有槐曰槐龙……盛夏叶生,苍赭騫扑,又若龟穹而鹏下。语其奇蹇,非特一世所无,即邓林见之,亦当却避而偃也。”
犹言命运不好。 宋 岳飞 《辞例赐银绢札子》:“然臣禀生奇蹇,赋分寒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希夷》:“想其事业勛名,何所不至,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霑。”词语解释:疲蹇 拼音:pí jiǎn
(1).衰老的跛脚马。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託养因支离,乘闲遂疲蹇。”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岂敢言病,谨当策励疲蹇,上副天慈。”
(2).谦言愚钝无能。 明 高启 《送许先生归越》诗:“羣龙在廷翊昌运,疲蹇岂足追腾驤。”词语解释:衰蹇 拼音:shuāi jiǎn
老迈迟钝。 唐 卢纶 《同薛存诚登栖岩寺》诗:“衰蹇步难前,上山如上天。”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之二:“气力大乏,衰蹇无成之状,殊自怜也。”词语解释:困蹇 拼音:kùn jiǎn
困顿,不顺利。 宋 欧阳修 《与丁学士》:“ 元珍 才行并高,而困蹇如此,吾徒之责也。”词语解释:穷蹇 拼音:qióng jiǎn
贫穷困顿。 宋 苏轼 《病中大雪答虢令赵荐》诗:“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喻坦之》:“盖困於穷蹇,情见於辞矣。”词语解释:往蹇 拼音:wǎng jiǎn
谓前往则遇难。《易·蹇》:“初六:往蹇来誉。” 孔颖达 疏:“往则遇难。”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幸躡康衢,意非往蹇。”集注引 孙汝听 曰:“言往则遇难,来则得誉,且得位也。”词语解释:驱蹇 拼音:qū jiǎn
驱策驽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 明 唐寅 《骢马驱》诗:“鸣鸡戒前道,夕暝犹驱蹇。筋力已非旧,泪下不可卷。”词语解释:艰蹇 拼音:jiān jiǎn
行走困难不便。《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 颐正 年老,步趋艰蹇,表求致仕。”词语解释:贫蹇 拼音:pín jiǎn
谓贫穷而行动艰难。 唐 韦应物 《答畅校书当》诗:“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清 焦循 《书王鹭亭事》:“ 乾隆 庚子科,偕友人 沉 应乡试 金陵 。 沉 病喉欲归,时去试期仅五六日,病者贫蹇,势又将死, 王君 独慷慨送之。”词语解释:孤蹇 拼音:gū jiǎn
(1).单人独骑。谓独自在外旅行。 唐 薛能 《边城寓题》诗:“孤蹇復飘零,天涯若堕萤。”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江湖孤蹇之迹,道路奔驰之劳,甫兹即安,敢忘尽瘁。”
(2).指孤单。 明 陆采 《怀香记·问卜决疑》:“衡门老寡昼垂帘,孤蹇;无是无非尽日閒,清淡。”词语解释:时蹇 拼音:shí jiǎn
犹时艰。时运不顺。《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五行偏我遭时蹇,欲向星家问短长。”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同枝落落遭时蹇,詎料今朝 赵 璧完。”词语解释:幽蹇 拼音:yōu jiǎn
僻冷奇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叉》:“﹝ 刘叉 ﹞酷好 卢仝 、 孟郊 之体,造语幽蹇。”词语解释:跛蹇 拼音:bǒ jiǎn
(1).瘸腿。《庄子·达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於聋盲跛蹇,而比於人数,亦幸矣。”《淮南子·览冥训》“走兽废脚” 汉 高诱 注:“废脚,跛蹇也。”《汉书·韩安国传》“ 安国 行丞相事,引堕车,蹇”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为天子导引,而堕车跛蹇也。”
(2).一瘸一拐地走。 清 朱象贤 《闻见偶录·毁禁邪神》:“数日,跛蹇而返。”
(3).指驽钝之马。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汗血驱放而垂耳,跛蹇驰骋於鑾轩。”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审良乐之颜眄,不令跛蹇厕騏騄。”词语解释:痞蹇 拼音:pǐ jiǎn
胸腹郁结,阻滞不通。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词语解释:羁蹇 拼音:jī jiǎn
犹困顿。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自思平生羈蹇不遇,年近五十,始识阁下。”词语解释:危蹇 拼音:wēi jiǎn
危厄。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流徙分途》:“恨豺浪势恶滔天,悲鸞凤并遭危蹇。”词语解释:诡蹇 拼音:guǐ jiǎn
见“ 诡謇 ”。
词语解释:诡謇 拼音:guǐ jiǎn
怪异艰涩。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 天竺国 自称书为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謇,与 汉 殊异,先后传译,多致谬滥。”一本作“ 诡蹇 ”。词语解释:调蹇 拼音:diào jiǎn
发脾气。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好生地人也似揪他,他驴也似调蹇。”词语解释:脩蹇 拼音:xiū jiǎn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 謇 ”。忠直。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軻。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词语解释:刑蹇 拼音:xíng jiǎn
犹刑克。《吕氏春秋·圜道》:“ 黄帝 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 陈奇猷 校释:“‘刑蹇’当即阴阳家所言之‘刑尅’。‘刑尅’即岁刑与五行生尅。”词语解释:蹥蹇 拼音:lián jiǎn
犹连蹇。口吃貌。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亦或辨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或詘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词语解释:凝蹇 拼音:níng jiǎn
犹凝结。《管子·水地》:“水集於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尹知章 注:“蹇,停也。言精液凝停则为人也。”词语解释:騃蹇 拼音:ái jiǎn
愚笨迟钝。 清 姚鼐 《复张君书》:“以僕騃蹇不明於古,不通於时事,又非素习熟於今之贤公卿与上共进退天下人材者。”词语解释:乖蹇 拼音:guāi jiǎn
不顺遂;不走运。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思量我,命乖蹇。” 清 戴名世 《上刘木斋先生书》:“不肖时命乖蹇,日益加甚。”词语解释:联蹇 拼音:lián jiǎn
艰难。 唐 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糜损官钱,不啻累倍,联蹇狼狈,率以为常。”词语解释:鞭驽策蹇 拼音:biān nú cè jiǎn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明 张居正 《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於兹,而今始克就,鞭駑策蹇,寧靡寸劳。”词语解释:刚蹇 拼音:gāng jiǎn
见“ 刚謇 ”。
词语解释:刚謇 拼音:gāng jiǎn
亦作“ 刚蹇 ”。 刚直。《三国志·魏志·桓阶传》:“ 毛玠 、 徐奕 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 丁仪 所不善。”《北史·李谔传》:“ 諤 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之志。”《隋书·梁毗传》:“ 毗 性刚謇,颇有学涉。”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盛文肃 公正刚蹇,絶无它肠,而性微狷急。”词语解释:跂蹇 拼音:qí jiǎn
跛足。亦指跛行的人。 汉 刘向 《诫子歆书》:“ 齐顷公 之始,藉霸者之餘威,轻侮诸侯,亏跂蹇之容,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閭也。”词语解释:运乖时蹇 拼音:yùn guāi shí jiǎn
同“ 运蹇时乖 ”。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这是弟子运乖时蹇,异事非常。”词语解释:邅蹇 拼音:zhān jiǎn
谓路途艰难。《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王朗 等﹞咸与 靖 书,申陈旧好,情义款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王郎 与 文休 书曰……儕辈略尽,幸得老与足下并为遗种之叟,而相去数千里,加有邅蹇之隔,时闻消息於风声,託旧情於思想,眇眇异处,与异世无以异也。”词语解释:迍蹇 拼音:zhūn jiǎn
(1).难行貌。《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晋 夏侯惇 《怀思赋》:“信循道以从法,何世路之迍蹇。”
(2).指困顿,不顺利。 王闿运 《愁霖赋》:“尚无悲子迍蹇,斯自貽其遑遑。”词语解释:修蹇 拼音:xiū jiǎn
同“脩蹇”。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謇"。忠直。
词语解释:脩蹇 拼音:xiū jiǎn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 謇 ”。忠直。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軻。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词语解释:攲斜偃蹇
倾斜歪曲词语解释:驻蹇 拼音:zhù jiǎn
使驴停下不走。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黄颇》:“ 颇 ( 黄颇 ) 宜春 人,与 肇 ( 卢肇 )同乡, 颇 富而 肇 贫,同日遵路赴举,郡牧饯 颇 离亭, 肇 驻蹇十里以俟。”词语解释:遇蹇 拼音:yù jiǎn
遭遇困厄。 明 文徵明 《祭刘美存文》:“人之期君必大而远,盖方享之有餘,不图甫行而遇蹇。”词语解释:迟蹇 拼音:chí jiǎn
谓才智迟钝低劣。 宋 孔文仲 《制科策》:“辨给者获用而迟蹇者被退。”词语解释:迁蹇 拼音:qiān jiǎn
犹偃蹇。屈曲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词语解释:迂蹇 拼音:yū jiǎn
迂拙困厄。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连璧并摧》:“予孤介迂蹇,当为英少所弃。”词语解释:骜蹇 拼音:ào jiǎn
傲慢不驯。《新唐书·刘闢传》:“时帝新即位,欲静镇四方,即拜检校工部尚书, 剑南西川 节度使。 闢 意帝可动,益驁蹇,吐不臣语,求统 三川 。”词语解释:憍蹇 拼音:jiāo jiǎn
骄横不驯。《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 匈奴 者,百蛮之最强者也,天性憍蹇,习俗桀暴。” 张铣 注:“蹇,逆;桀,悖也。”词语解释:浮湛连蹇 拼音:fú zhàn lián jiǎn
谓宦海浮沉,遭遇坎坷。 清 钱谦益 《黄子羽六十寿序》:“余自通籍后,浮湛连蹇,强半里居。”词语解释:屈蹇 拼音:qū jiǎn
形容隐晦艰涩。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赋颂之徒,苟为饶辨屈蹇之辞,竞陈诬罔无然之事,以索见怪於世。”词语解释:淹蹇 拼音:yān jiǎn
(1).谓艰难窘迫,坎坷不顺。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且 唐君 在当时淹蹇不得一第而老於郎署。”《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年纪三十以外,家贫落魄,十分淹蹇,全亏着浑家 贝氏 纺织度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君命淹蹇,生非其时。”
(2).傲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团上,淹蹇不为礼。”词语解释:忠蹇 拼音:zhōng jiǎn
见“ 忠謇 ”。
词语解释:忠謇 拼音:zhōng jiǎn
亦作“ 忠蹇 ”。
(1).忠诚正直。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臣愚以为宜擢 文 右职,以劝忠謇。”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忠蹇匪躬,尽诚事国。”《三国志·吴志·王蕃传》:“常侍 王蕃 黄中通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大 吴 之 龙逢 也。”《新唐书·魏徵传》:“帝曰:‘当今忠謇贵重无踰 徵 。’”
(2).指忠诚正直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忠謇离退,姦凶得志,邪流溢而不可遏也,伪涂闢而不可杜也。”词语解释:时乖命蹇 拼音:shí guāi mìng jiǎn
犹言时乖运蹇。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一折:“赢得腹中愁,不趁心头愿,大刚来时乖命蹇。” 元 严忠济 《天净沙》曲:“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 田文 养客三千。”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人人只知道时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帐子里有巨大的毒虫,以至于蚊蚋,争相吸取他们的精血呢。”词语解释:挛蹇 拼音:luán jiǎn
因挛缩而致跛。《隋书·卢恺传》:“ 肃 左足挛蹇,才用无算, 愷 以 威 故,授朝请郎。”词语解释:时乖运蹇 拼音:shí guāi yùn jiǎn
时机不顺,命运不好。谓时运不济,处境不顺利。《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到得 君荐 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水浒传》第五六回:“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虽喜聪慧,才学有成,奈缘时乖运蹇,功名未遂。”词语解释:羸蹇 拼音:léi jiǎn
驽弱瘦瘠的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买一羸蹇,御妻而归。”词语解释:劬蹇 拼音:qú jiǎn
形容劳苦困顿。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或聋盲顽嚚,或枝离劬蹇。”词语解释:疏蹇 拼音:shū jiǎn
亦作“疎蹇”。 迂阔困顿。 明 李东阳 《舜咨归省尚书公》诗:“独予疏蹇具百疾,仰藉忠言比良药。”词语解释:寒蹇 拼音:hán jiǎn
贫穷困苦。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之一:“臣受材迂疎,赋命寒蹇,幼师 季路 ,止服緼袍。”词语解释:眇蹇 拼音:miǎo jiǎn
目盲和足跛。《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夏,京师醴泉涌出,饮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词语解释:磨铅策蹇 拼音:mó qiān cè jiǎn
磨钝刀,鞭蹇驴。比喻勉力而为。 唐 白居易 《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词语解释:癃蹇 拼音:lóng jiǎn
犹迟滞,不通畅。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託地墝垤,反时燠寒。鬱闷结涩,癃蹇艰难。不可以遂,遂亏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