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首字词组
蹂践蹂踏蹂若蹂抑蹂籍蹂损蹂辚蹂蹈
蹂躏蹂促蹂藉蹂剔蹂掠蹂轹蹂蹀蹂蹃

词语解释:蹂践  拼音:róu jiàn
(1).踩踏。《史记·项羽本纪》:“ 王翳 取其头,餘骑相蹂践争 项王 ,相杀者数十人。”《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月丙子,葬於 雍陵 ”注引《五代史补》:“ 庄宗 好猎,每出,未有不蹂践苗稼。” 戴望舒 《等待》诗:“仿佛是大地的一块,让铁蹄蹂践。”
(2).侵扰;扰乱。 宋 苏轼 《答李琮书》:“更番出兵,以蹂践 乞弟 族帐,使春不得耕,秋不得穫。”《金史·术甲臣嘉传》:“有詔蹂践 宋 境上,毋深入。”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二折:“你看这壁厢那壁厢许多外宅儿好睡哩,待我蹂践他一番。” 清 方还 《旧边诗·宁夏》:“膏腴昔日称蕃庶,蹂践连年尽草莱。”
词语解释:蹂躏  拼音:róu lìn
(1).踩踏;践踏辗压。《汉书·王商传》:“ 建始 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 长安 中大乱。”《后汉书·班固传上》:“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贤 注:“蹂,践也。蹸,轢也。”蹸,《文选·班固〈西都赋〉》作“躪”。
(2).侵扰;侵略。《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东攠 乌桓 ,蹂轔 濊貊 。” 李贤 注:“蹂,践也。轔,轢也。” 明 唐顺之 《答廖东雩提学书》:“连年虏骑入 太原 ,蹂躪之惨,二百年来 晋 人所未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若不亟行扫荡,非但老师糜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方疮痍。” 萧三 《我记得……》诗:“这样美丽的邦家国土,怎忍叫敌人的铁蹄蹂躏?!”
(3).欺凌;糟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大娘闻之,忿气塞吭,曰:‘家无成人,遂任人蹂躪至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明公身任封疆,有心蹂躪读书人,何也?” 曹禺 《日出》第三幕:“ 翠喜 大约有三十岁左右,一个已经受尽欺凌和蹂躏的女人。”
词语解释:蹂踏  拼音:róu tà
犹踩踏。《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真个人人逃窜,个个奔忙,自相蹂踏,死者不计其数。” 艾青 《吹号者》诗:“那道路,是以成万人的脚蹂踏着,成千的车轮滚辗着的泥泞铺成的。”参见“ 踩踏 ”。
词语解释:踩踏  拼音:cǎi tà
亦作“跴踏”。
(1).踩;践踏。 赵树理 《三里湾·老五园》:“贩菜的人和牲口每天踩踏着路旁的庄稼。” 蹇先艾 《水葬》:“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踏了你的脚跟。”《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 荣 寧 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并两处执事人等,或有跟随着入朝的,或有朝外照理下处事务,又有先跴踏下处的,也都各各忙乱。”
(2).作践,欺侮。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九章:“ 有威婆子 横了矮婆子一眼,不服气地说:‘人走了衰运,连你骗人骗鬼的人也来踩踏啦,哼!’”
(3).实地察看。
词语解释:蹂促  拼音:róu cù
犹践踏。 汉 贾谊 《新书·淮难》:“陛下於 淮南王 不可谓薄矣。然而 淮南王 ,天子之法咫蹂促而弗用也,皇帝之令咫批倾而不行,天下孰不知?”
词语解释:蹂若  拼音:róu ruò
践踏。《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骑之所蹂若,人之所蹈藉。” 颜师古 注:“蹂若,谓践蹋也。”
词语解释:蹂藉  拼音:róu jiè
亦作“ 蹂籍 ”。
(1).践踏。《陈书·高祖纪上》:“ 齐 师大溃,斩获数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胜计。”
(2).侵害;侵扰。《隋书·儒林传·何妥》:“ 张山居 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常; 曹魏祖 不识北辰,今復轔轢太史。”《明史·胡世宁传》:“﹝ 寧王 ﹞数假火灾夺民廛地,採办扰旁郡,蹂籍徧穷乡。”
词语解释:蹂抑  拼音:róu yì
践踏压制。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而贵族乳臭之子,据尊势,行无道,以役使诛戮,一切被其蹂抑,无所控诉。”
词语解释:蹂剔  拼音:róu tī
侵害。《新唐书·李德裕传》:“至 元颖 时,遇隙而发,故长驱深入,蹂剔千里,荡无孑遗。”
词语解释:蹂籍  拼音:róu jí
见“ 蹂藉 ”。
词语解释:蹂藉  拼音:róu jiè
亦作“ 蹂籍 ”。
(1).践踏。《陈书·高祖纪上》:“ 齐 师大溃,斩获数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胜计。”
(2).侵害;侵扰。《隋书·儒林传·何妥》:“ 张山居 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常; 曹魏祖 不识北辰,今復轔轢太史。”《明史·胡世宁传》:“﹝ 寧王 ﹞数假火灾夺民廛地,採办扰旁郡,蹂籍徧穷乡。”
词语解释:蹂掠  拼音:róu lüè
蹂躏劫掠。《南史·贼臣传·侯景》:“ 王克 开 臺城 门引 裴之横 入宫,纵兵蹂掠。”
词语解释:蹂损  拼音:róu sǔn
蹂躏摧残。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三折:“我要打碎他云窗绣榻,蹂损他爱妾娇娃。”
词语解释:蹂轹  拼音:róu lì
欺压侵害。 鄂公 《伟哉女界之运动拒约》:“侮弱兮令逐客,苛约兮肆蹂轢。”
词语解释:蹂辚  拼音:róu lín
见“ 蹂躪 ”。
词语解释:蹂躏  拼音:róu lìn
(1).踩踏;践踏辗压。《汉书·王商传》:“ 建始 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 长安 中大乱。”《后汉书·班固传上》:“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贤 注:“蹂,践也。蹸,轢也。”蹸,《文选·班固〈西都赋〉》作“躪”。
(2).侵扰;侵略。《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东攠 乌桓 ,蹂轔 濊貊 。” 李贤 注:“蹂,践也。轔,轢也。” 明 唐顺之 《答廖东雩提学书》:“连年虏骑入 太原 ,蹂躪之惨,二百年来 晋 人所未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若不亟行扫荡,非但老师糜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方疮痍。” 萧三 《我记得……》诗:“这样美丽的邦家国土,怎忍叫敌人的铁蹄蹂躏?!”
(3).欺凌;糟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大娘闻之,忿气塞吭,曰:‘家无成人,遂任人蹂躪至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明公身任封疆,有心蹂躪读书人,何也?” 曹禺 《日出》第三幕:“ 翠喜 大约有三十岁左右,一个已经受尽欺凌和蹂躏的女人。”
词语解释:蹂蹀  拼音:róu dié
犹踩踏。 明 徐复祚 《红梨记·托寄》:“ 汴京城 天骄气赊, 赵世庙 犬羊蹂蹀。”参见“ 踩踏 ”。
词语解释:踩踏  拼音:cǎi tà
亦作“跴踏”。
(1).踩;践踏。 赵树理 《三里湾·老五园》:“贩菜的人和牲口每天踩踏着路旁的庄稼。” 蹇先艾 《水葬》:“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踏了你的脚跟。”《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 荣 寧 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并两处执事人等,或有跟随着入朝的,或有朝外照理下处事务,又有先跴踏下处的,也都各各忙乱。”
(2).作践,欺侮。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九章:“ 有威婆子 横了矮婆子一眼,不服气地说:‘人走了衰运,连你骗人骗鬼的人也来踩踏啦,哼!’”
(3).实地察看。
词语解释:蹂蹈  拼音:róu dǎo
犹践踏。 汉 王充 《论衡·佚文》:“蹂蹈文锦於泥涂之中,闻见之者莫不痛心。” 王西彦 《寻常事》:“外面风刮得愈来愈大,风脚像狂人一般,突突地在茅棚上面蹂蹈着。”参见“ 践踏 ”。
词语解释:践踏  拼音:jiàn tà
亦作“ 践蹋 ”。
(1).踩;踏。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履略蜿虹,践踏璇璣。”踏,一本作“ 跚 ”。《宋书·王景文传》:“千仞之木,既摧於斧斤;一寸之草,亦悴於践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十月末,地将冻,散子劳之。人足践踏之乃佳。” 唐 崔子向 《题越王台》诗:“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践蹋比尘埃,焚烧同稿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跳掷践蹋,颇为喧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 钱塘县 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六》:“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2).蹂躏;摧残。 宋 苏轼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况臣受知於陛下中兴之初,效力於众人未遇之日,而乃毁訾不忌,践踏无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上怒 彭椿公 践踏其地之不力也,以前功折其罪,并侯之功亦不叙焉。” 巴金 《灭亡》第四章:“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你们又把我们抛到这残酷无情的社会中,让我们这些娇养惯了的孩子被人摧残,受人践踏。”
词语解释:蹂蹃  拼音:róu nuò
犹蹂若;践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观士大夫之勤略,钧猎者之所得获,徒车之所轥轢,步骑之所蹂蹃,人臣之所蹈藉。” 刘良 注:“谓观人杀获勤劳及车骑所践踏禽兽也。”蹃,一本作“ 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