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肿上声 [zhòng,轻重][zhǒng,种子][详注1][详注2][冲着][详注3][迅速]


注1:茸 音冗。草生貌。《前汉·司马相如传》丛以茏茸。《师古注》聚貌。
注2:蛩 音拱。虫名,百足也。《尔雅·注疏》蚰𧍢,江东人呼蛩。音巩。
注3:筩 音勇。箭室。《左传·昭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注》冰,箭筩盖,可以取饮。
首字词组
踵息踵决踵蹑踵接肩摩踵踵踵蹠踵系踵头肘见
踵门踵见踵顶踵事增华踵足相接踵军踵贺 
踵至踵起踵成踵古踵趾相接踵兵踵袭 
踵武踵路踵呼踵续踵步踵决肘见踵武相接 
踵迹踵谬踵兴踵继踵踵跌跌踵行踵迹相接 
踵接踵谢踵踪踵美踵躅踵臼踵道 

词语解释:踵息  拼音:zhǒng xī
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语本《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成玄英 疏:“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於气息,亦復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 宋 陆游 《独学》诗:“踵息无声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 清 金农 《广陵秋日杂作》诗之三:“屡访花隐翁,踵息无一声。”
词语解释:踵门  拼音:zhǒng mén
登门;上门。《孟子·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 之言者 许行 ,自 楚 之 滕 ,踵门而告 文公 。” 宋 苏轼 《送颜复兼寄王巩》诗:“太一老仙闲不出,踵门问道今时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尚有一人肯杖策踵门如 崔元素 者否?”
词语解释:踵至  拼音:zhǒng zhì
接踵而来。
词语解释:踵武  拼音:zhǒng wǔ
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王逸 注:“踵,继也。武,跡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逮《史》《汉》继作,踵武相承。” 杨树达 《〈积微居金文说〉自序》:“近代学人虽復力求踵武,亦步亦趋,然谨严审核,未能逮也。”
词语解释:踵迹  拼音:zhǒng jì
亦作“ 踵跡 ”。 犹继承。《楚辞·刘向〈九叹·离世〉》:“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舆之踵跡。” 王逸 注:“言思正我行,令之如玉,不匿瑕恶,以承述先王正治之法,继续其业而大之也。”《五灯会元·洞山价禅师法嗣·洞山道全禅师》:“暨 洞山 圆寂,众请踵迹住持。”
词语解释:踵接  拼音:zhǒng jiē
踵趾相接。谓人接连不断。 宋 陈造 《官务》诗:“追逮有踵接,符牒动山积。” 陈毅 《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独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词语解释:踵决  拼音:zhǒng jué
亦作“ 踵决 ”。 鞋跟破裂。形容贫困。《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緼袍无表,颜色肿噲,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 成玄英 疏:“履败纳之而跟后决也。”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原宪 冠桑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袵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词语解释:踵见  拼音:zhǒng jiàn
屡次进见。《庄子·德充符》:“ 鲁 有兀者 叔山无趾 ,踵见 仲尼 。” 郭象 注:“踵,频也。”一说,用脚后跟走着去求见。参阅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崔譔 曰。
词语解释:踵起  拼音:zhǒng qǐ
接踵而起;接连而起。 明 曹学佺 《〈唐黄御史集〉序》:“计 贞元 距 乾寧 凡百年有奇,御史晚成,而‘四门’早逝,杳不相及,而 璞 之所为齐名,亦后先踵起云尔。”《清史稿·礼志六》:“靖三省教匪, 蜀 将竞兴;东南海寇横, 闽 帅踵起。” 章炳麟 《文学说例》:“惟夫体废於史官,而业存於矇瞽,由是二《雅》踵起,藉歌陈政,同波异澜,遂各为派别焉。”
词语解释:踵路  拼音:zhǒng lù
犹踵道。《新唐书·李栖筠传》:“岁仍旱,编人死徙踵路。”《新唐书·裴度传》:“﹝ 裴度 ﹞及病创一再旬,分卫兵护第,存候踵路。”
词语解释:踵谬  拼音:zhǒng miù
沿袭谬误。 明 王廷相 《雅述上》:“自开闢以来,有诬罔而行者,有假託而行者,世代云远,踵谬习陋,迷而弗察者众矣。” 清 戴名世 《〈南山集初集〉序》:“若夫承讹踵谬如俗学之失,则知免矣!”
词语解释:踵谢  拼音:zhǒng xiè
谓登门道谢。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昨蒙 东坡 赠以侍儿,半月来未敢踵谢。”《西游记》第十四回:“贫僧在府多扰,容回时踵谢。”
词语解释:踵蹑  拼音:zhǒng niè
相继,接连。 宋 叶适 《郑景元墓志铭》:“故事,第四人与上三人踵躡以进,累日月皆至卿相, 景元 耻自言,故甘为选人。”
词语解释:踵顶  拼音:zhǒng dǐng
“摩顶放踵”之省。 谓从足跟到头顶都磨伤了,形容不畏劳苦,不顾身体。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越娘记》:“ 越娘 歛躬曰:‘郎之大恩,踵顶何报?’”
词语解释:踵成  拼音:zhǒng chéng
谓继续完成某项工作或事业。 南朝 梁 沉约 《上〈宋书〉表》:“ 大明 中,又命著作郎 徐爰 踵成前作, 爰 因 何苏 所述,勒为一史。” 宋 宋祁 《宋景文杂说》:“创始者难,踵成者易,百物皆是,夫何足疑。”
词语解释:踵呼  拼音:zhǒng hū
追随呐喊。比喻响应号召。 清 王夫之 《绎思》:“则 大泽 踵呼,弥年蹀血者,匪冯生之景命,所争续絶者也。”
词语解释:踵兴  拼音:zhǒng xīng
相继兴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先芳》:“ 嘉隆 诗社, 先芳 首倡,厥后 王 李 踵兴,遂摈斥 先芳 ,不与七子之列。” 许之衡 《读“国粹学报”感言》:“□氏见 歌白尼 、 达尔文 辈疑宗教,而科学踵兴,遂谓 欧洲 今日,宗教已属末法之期,且深以神洲兴宗教为虑。”
词语解释:踵踪  拼音:zhǒng zōng
犹接踵。 郭孝成 《湖南光复记事》:“而 宋教仁 、 李燮和 、 刘揆一 ,踵踪而起,互相组织。”
词语解释:踵接肩摩  拼音:zhǒng jiē jiān mó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清 金捧阊 《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闐,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词语解释:踵事增华  拼音:zhǒng shì zēng huá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后以“踵事增华”指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明史·舆服志一》:“ 东都 乃有九斿、云罕、旒冕、絇屨之仪物,踵事增华,日新代异。” 清 得硕亭 《草珠一串·时尚》词:“ 满洲 糕点样原繁,踵事增华不可言。” 朱自清 《那里走·我们的路》:“据我所知,革命似乎还不曾革掉了什么;只有踵事增华,较前更甚罢了。”
词语解释:踵古  拼音:zhǒng gǔ
沿袭古代。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昔帝纘皇,王纘帝,随前踵古,或无为而治,或损益而亡。”
词语解释:踵续  拼音:zhǒng xù
连续不断。 清 梁章鉅 《河上杂诗》之五:“议者如目睹,惜者亦踵续。”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今之县书,自 明 中叶先后三四百年踵续十修,前患其无徵,而后患其冗繁。”
词语解释:踵继  拼音:zhǒng jì
(1).犹接续。《后汉书·班彪传》:“ 武帝 时, 司马迁 著《史记》,自 太初 以后,闕而不録,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
(2).过继。 清 邓显鹤 《黄虎痴继室陈氏墓志铭》:“ 本驥 前室子二人: 迈迪 , 迪 后兄病尫,将以孺人所生子 达 ,於免丧后踵继。”
词语解释:踵美  拼音:zhǒng měi
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 明 屠隆 《昙花记·凯旋见母》:“前者有人来菴中报你平服靖乱,克復神京,麟阁之勋,踵美汝父,可喜可喜!”
词语解释:踵踵  拼音:zhǒng zhǒng
往来貌。 元 陈旅 《琼茸赋》:“彼妇子之踵踵兮,持顷筐以取盈。”
词语解释:踵足相接  拼音:zhǒng zú xiāng jiē
同“ 踵趾相接 ”。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词语解释:踵趾相接  拼音:zhǒng zhǐ xiāng jiē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杨天石 《黄遵宪》:“ 黄遵宪 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韩北屏 《非洲夜会·橘林茶香》:“缅想当年景象:那种踵趾相接的商旅队,商旅队中各种语言的交响。”
词语解释:踵步  拼音:zhǒng bù
跟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仿摹前人。 清 陈梦雷 《抒哀赋》:“童昏侈而踵步兮,驱狂瞀而荡魄。”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朅来马龙车水,徜徉驰骋于春江花月之宵,相率以继賡踵步于《燕子笺》《桃花扇》之后尘者,固仍仿髴乎其 弘光 故事也。”
词语解释:踵踵跌跌  拼音:zhǒng zhǒng diē diē
走路不稳的样子。《荡寇志》第七四回:“少顷,衙内带着 拨火棒 、 愁太平 ,又一个亲随,已有三四分醉了,踵踵跌跌的进来。”
词语解释:踵躅  拼音:zhǒng zhú
犹踵迹。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八:“夫先人皆显仕于当世称列于名公大君子,予弗能踵躅绍芳,矧有以增光益休者乎!”
词语解释:踵蹠  拼音:zhǒng zhí
喻相连接。 明 汤显祖 《金堤赋》:“岂圜兴以条惑兮,石涵牙而踵跖。”
词语解释:踵军  拼音:zhǒng jūn
后续部队。《六韬·必出》:“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原注:“踵军,后军。”《尉缭子·踵军令》:“所谓踵军者,去大军百里,期於会地,为三日熟食,前军而行,为战合之表,合表乃起。”
词语解释:踵兵  拼音:zhǒng bīng
谓补充后继的兵力。《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 人围我 滎阳 ,相守三年; 萧何 填抚 山西 ,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絶,使百姓爱 汉 ,不乐为 楚 。”
词语解释:踵决肘见  拼音:zhǒng jué zhǒu xiàn
鞋后决裂使脚跟显露,衣袖破损而肘弯见之于外。形容十分贫穷、衣衫褴褛的窘态
词语解释:踵行  拼音:zhǒng xíng
谓仿照实行。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且令天下之人皆知新法之益,如此则踵行他政,必无挠格之虞。”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草创不易,一创成,则别人亦可踵行也。”
词语解释:踵臼  拼音:zhǒng jiù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十里,曰 踵臼之山 ,无草木。”
词语解释:踵系  拼音:zhǒng xì
继续;连续。《后汉书·袁绍传》:“会故 冀州 牧 韩馥 怀挟逆谋,欲专权埶,絶臣军粮,不得踵係,至使猾虏肆毒,害及一门,尊卑大小,同日并戮。”《新唐书·元结传》:“盗贼数犯州县,百姓转徙,踵係不絶,将士临敌而奔,贤人君子遁逃不出。”
词语解释:踵贺  拼音:zhǒng hè
谓登门祝贺。 唐 沉亚之 《序诗送李胶秀才》:“由是后学争踵贺,相与缀裁其字句。”
词语解释:踵袭  拼音:zhǒng xí
犹沿袭。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政治所出,大抵踵袭卑陋,因於世俗而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 英宗 遗言,免用宫嬪殉葬,此最盛德事…… 英宗 一言,前足以杜歷代之踵袭,后足以立万世之法程。” 清 赵翼 《大石佛歌》:“尔后踵袭遂流播,土木庄严日显赫。”
词语解释:踵武相接  拼音:zhǒng wǔ xiāng jiē
同“ 踵趾相接 ”。 宋 陈亮 《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髮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 伯强 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词语解释:踵迹相接  拼音:zhǒng jì xiāng jiē
同“ 踵趾相接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嵐迭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跡相接,攀钉而上。”
词语解释:踵道  拼音:zhǒng dào
接踵于道。形容人流连续不断。《战国策·燕策一》:“且夫 秦 之攻 燕 也,逾 云中 、 九原 ,过 代 、 上谷 ,弥埊踵道数千里,虽得 燕 城, 秦 计固不能守也。”《新唐书·姚崇传》:“帝欲 崇 自近,詔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
词语解释:踵头肘见
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