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踬颠 拼音:zhì diān
(1).绊倒。 汉 焦赣 《易林·坎之旅》:“北行出门,履蹈躓颠。”
(2).引申为障碍。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世运旋,山谷迁,黄尘白浪无躓颠,此处相逢岂偶然?”亦比喻境遇很不顺利。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扶其躓颠,完其痏痍。”词语解释:踬仆 拼音:zhì pū
跌倒。 汉 王充 《论衡·命禄》:“手举一钧,以一钧则平;举之过一钧,则躓仆矣。” 唐 柳宗元 《蝜蝂传》:“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词语解释:踬垤 拼音:zhì dié
语本古逸《尧戒》诗:“战战慄慄,日谨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比喻稍不经意,便遭蹉跌。 清 梅曾亮 《陈石士先生祭文》:“我初入都,翳路颠颠,推轂於泥,期居人先。躓垤莫振,拜公南旋。”词语解释:踬士 拼音:zhì shì
不得意的士人。《南史·刘之遴传》:“ 萧諮议 躓士,云何能得舂,愿与其米。”词语解释:踬顿 拼音:zhì dùn
(1).失足跌倒。 汉 焦赣 《易林·归妹之巽》:“三驹摧车,躓顿伤颐。”
(2).指倒毙。《晋书·庾翼传》:“而所调借牛马……加以向冬,野草渐枯,往反二千,或容躓顿,輒便随事筹量,权停此举。”
(3).谓处境困难。《宋书·庾悦传》:“身久躓顿,营一游集甚难。”
(4).挫辱。《周书·李棠传》:“奉命諭尔,反见躓顿。我王者忠臣,有死而已,义不为尔移志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驛将跪拜流汗,狼狈而走。 娄 ( 娄师德 )目送之,谓判官曰:‘与公躓顿之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我见 隋 家诸王,达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躓顿。”词语解释:踬蹶 拼音:zhì jué
绊倒。比喻遭受挫折而失败。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省原 儒家子,为乡塾师,涉讼躓蹶,始投身浄士。” 清 尤怡 《杂感》诗之三:“慎尔失故步,躓蹶乃貽羞。”词语解释:踬躅 拼音:zhì zhú
踯躅,徘徊。 沙汀 《困兽记》二十:“他满脸晦气,在院坝里,来回地踬躅着。”词语解释:踬弊 拼音:zhì bì
颠沛困顿。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后妃》:“及 遥光 破败之后,其子 詡 等,竝多躓弊。”词语解释:踬跲 拼音:zhì jiá
颠仆牵绊。比喻境况很不顺利。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那知事大谬,举趾得躓跲。”词语解释:踬踣 拼音:zhì bó
绊倒。比喻遭受挫折。 唐 柳宗元 《佩韦赋》:“嗟行行而躓踣兮,信往古之所仇。”词语解释:踬碍 拼音:zhì ài
亦作“ 躓碍 ”。 使人绊跌的障碍。《宋书·袁淑传》:“绵地千里,弥行阻深,表里躓硋,后先介逼。” 清 乐钧 《耳食录·芙蓉馆扫花女》:“乃抽簪於石壁画之,石随簪而中分,望如深巷,幽暗不见人,不知其远近,曳 谷 而行,畧无躓碍。”词语解释:踬阂 拼音:zhì hé
踬碍。《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将士诸为 俭钦 所迫胁者,悉归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与郭淮书》:“孤军 梁昌 ,进退失所,还据 寿春 , 寿春 復走,狼狈躓阂,无復他计。”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夫以焦侥之步,而企及 夸父 之踪,近才所以躓阂也。”一本作“ 躓碍 ”。参见“ 躓硋 ”。
词语解释:踬碍 拼音:zhì ài
亦作“ 躓碍 ”。 使人绊跌的障碍。《宋书·袁淑传》:“绵地千里,弥行阻深,表里躓硋,后先介逼。” 清 乐钧 《耳食录·芙蓉馆扫花女》:“乃抽簪於石壁画之,石随簪而中分,望如深巷,幽暗不见人,不知其远近,曳 谷 而行,畧无躓碍。”词语解释:踬字 拼音:zhì zì
谓背诵不流利,出现停顿或漏字。 清 梅曾亮 《鲍母谢孺人家传》:“自塾归,必背诵书,无躓字乃已。”词语解释:踬朴
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