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清跸 拼音:qīng bì
(1).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李善 注引《汉仪注》:“皇帝輦动,出则传蹕,止人清道。”《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用,清蹕而临太学。”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二:“扇掩红鸞金殿悄,一声清蹕捲珠帘。”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清蹕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2).借指帝王的车辇。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驻清蹕,扬天威以壮军声。”词语解释:警跸 拼音:jǐng bì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厉王 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 汉 法,出入称警蹕,称制,自为法令,拟於天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礼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 汉 朝 梁孝王 ,王出称警,入称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谓行者皆警於涂路也。”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前呼后拥萧萧马,犹记将军警蹕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从京营中挑选三千精兵,从后天黎明时起沿途‘警跸’。”词语解释:扈跸 拼音:hù bì
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唐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旧五代史·世袭传·李茂贞》:“ 朱玫 之乱, 唐僖宗 再幸 兴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论功第一。” 宋 陆游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扈蹕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清 龚自珍 《满江红·代家大人题苏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词:“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庐落日鞭丝骤。”词语解释:驻跸 拼音:zhù bì
亦作“ 驻驆 ”。 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晋 左思 《吴都赋》:“弭节顿轡,齐鑣驻蹕。”《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巨川》:“俄而 李茂贞 犯京师,天子驻蹕於 华 。”《旧唐书·严震传》:“议未决, 李晟 表至,请车驾驻驆 梁 洋 ,以图收復,羣议乃止。”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自六蜚驻驆,日益繁盛,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元史·世祖纪九》:“大驾驻驆 龙虎臺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此时 天王 在 花州 胡豫光 家驻蹕,乃大会各队。”词语解释:仙跸 拼音:xiān bì
指天子的车驾。 唐 郑审 《奉使巡检两京路种果树事毕入奏因咏》:“何当扈仙蹕,攀折奉恩辉。”词语解释:鸣跸 拼音:míng bì
谓古代帝王出行时扈从喝道开路。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龙楼问寝,欣西宫鸣蹕之还。”词语解释:诏跸 拼音:zhào bì
谓帝王出行。 唐 卢照邻 《赠许右丞从驾万年宫》:“闻道上之回,詔蹕下 蓬莱 。”词语解释:移跸 拼音:yí bì
犹移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学校配享》:“盖移蹕东南,曾思竝配之令不及北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万寿宫灾》:“自壬寅从大内移蹕此中,已二十年。”《明史·高煦传》:“明日,帝移蹕 乐安 城南。”词语解释:回跸 拼音:huí bì
指帝王返驾回宫。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迨和议成, 英 法 兵退至 天津 ,留京王大臣疏请回蹕,上将从之,为三奸所尼,屡下詔改行期。”《清史稿·礼志四》:“车驾蒞至輒悬奉,回蹕后庋藏。”词语解释:惊跸 拼音:jīng bì
警跸。惊,通“ 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颠道人》:“道人赤足着破衲,自张黄盖,作惊蹕声而出。”一本作“ 惊蹕 ”。词语解释:天跸 拼音:tiān bì
谓皇帝出行时的车驾。《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鑾轝亟动,天蹕屡巡。”词语解释:传跸 拼音:chuán bì
古代皇帝出行先清道,断绝行人往来,称传跸。 汉 卫宏 《汉官旧仪》卷上:“﹝皇帝﹞出殿则传蹕,止人清道。”词语解释:凤跸 拼音:fèng bì
皇帝后妃所乘的车驾。 唐 王维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蹕留。”词语解释:御跸 拼音:yù bì
(1).帝王的车驾。 唐 刘宪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此时御蹕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觴。”
(2).谓帝王临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领侍卫府》:“其御蹕 圆明园 日,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一人,於朝房住宿,其禁城则命内大臣一员代之。”词语解释:星跸 拼音:xīng bì
即星舆。 唐 赵彦昭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云驂驱半景,星蹕坐中天。”参见“ 星舆 ”。
词语解释:星舆 拼音:xīng yú
指帝王的车驾。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天蹕三乘啟,星舆六轡行。”词语解释:犯跸 拼音:fàn bì
冲犯皇帝的车驾。《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行出 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於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蹕,当罚金。”《晋书·文帝纪》:“太子舍人 成济 抽戈犯蹕,刺之,刃出於背,天子崩於车中。”词语解释:銮跸 拼音:luán bì
犹銮驾。《晋书·顾荣贺循等传论》:“位登保傅,朝望特隆,遂使鑾蹕降临,承明下拜。”《北史·柳遐传》:“今 襄阳 既入 北朝 ,臣若陪随鑾蹕,进则无益尘露,退则有亏先旨。” 唐 方壶居士 《隋堤词》:“尝忆 江都 大业 秋,曾随鑾蹕戏龙舟。”词语解释:前跸 拼音:qián bì
古代帝后出行时,侍卫在车驾前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称为“前蹕”。《周礼·天官·内竖》:“王后之丧迁于宫中,则前蹕。” 贾公彦 疏:“使内竪在车前蹕止行人也。” 唐 卢肇 《海潮赋》:“倐皇舆之前蹕,孰不奔走而挥霍。”词语解释:云跸 拼音:yún bì
帝王的车驾。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上顿表》:“但遂玉輅躬临,云蹕亲驾。” 胡之骥 注:“蹕,天子之驾也。” 隋炀帝 《还京师》诗:“云蹕清驰道,雕輦御晨暉。” 唐 刘宪 《奉和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云蹕巖间下,虹桥涧底盘。”词语解释:还跸 拼音:huán bì
皇帝回驾。《魏书·肃宗纪》:“尔乃还蹕 嵩 宇,饮至庙庭,沉璧 河 洛 ,告成 泰岱 ,岂不盛歟!” 元 姚燧 《皇帝尊号玉册文》:“荐祼太室,还蹕龙兴。”《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蹕,三月乙未,后崩於 德州 舟次,年三十七。”词语解释:耸跸 拼音:sǒng bì
肃然警跸。耸,通“ 竦 ”。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太庙乐歌·休成乐·皇帝诣便殿奏》:“辰仪耸蹕,霄卫浮鑾。” 南朝 梁 沉约 《侍游方山应诏》诗:“摐金浮水若,耸蹕詔山祇。”词语解释:丹跸 拼音:dān bì
帝王的车驾。 唐 李敬玄 《奉和别鲁王》诗:“緑车旋 楚 服,丹蹕佇 秦 川。”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舟车·车》:“《山堂肆考》:丹蹕,天子车驾也。”词语解释:呵跸 拼音:hē bì
古代帝王出行时卫队吆喝清道,禁止通行。《宋史·乐志七》:“八神呵蹕,千官景从。”词语解释:整跸 拼音:zhěng bì
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司陛整蹕,式道先驰。”词语解释:卫跸 拼音:wèi bì
卫护警跸。《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张永德 以禁兵卫蹕。”词语解释:返跸 拼音:fǎn bì
指帝王出行返归。跸,帝王车驾。 明 瞿式耜 《坚辞勋封疏》:“盖臣之意,不过谓 楚 必不可遽入, 粤 必不可轻离,留此 桂林 ,以为皇上返蹕之地,将来恢復东 粤 ,便可从 豫章 以遡 金陵 ,此方臣满愿之时耳。” 清 丘逢甲 《述哀答伯瑶》诗:“留都扈蹕方争功,还都返蹕相謷訾。”词语解释:金跸 拼音:jīn bì
指帝王车驾。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于是从金蹕,鸣玉鑾,清禁林,御池殿。”词语解释:宸跸 拼音:chén bì
皇帝的车驾。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龙飞记》:“昔者宸蹕之渡 河 也,父老相与欢忻颂述曰:吾圣主始生,此 河 清者三日,‘ 黄河 清,圣人出’,今果然矣。”词语解释:护跸 拼音:hù bì
护卫帝王的车驾。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先高祖》:“用翰林学士 李宗諤 荐,擢监察御史,属 真宗 东封,护蹕还都,迁殿中侍御史兼左巡使。”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 长杨 拥羽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管库狐仙》:“自 乾隆 二十七年二月圣驾南巡,吾等护蹕而来。”词语解释:徙跸 拼音:xǐ bì
移动帝王的车驾。谓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 泽宫 ,筵阑 相圃 ,悵徙蹕之留欢,眷廻鑾之餘舞。”《北史·元寿传》:“今月五日,鑾舆徙蹕,亲临射苑。”词语解释:陪跸 拼音:péi bì
陪侍警卫皇帝。《旧唐书·李密传》:“自昏主嗣位,每岁行幸,南北巡狩,东西征伐。至如 浩亹 陪蹕, 东都 守固, 閿乡 野战, 鴈门 解围。自外征夫,不可胜纪,既立功勋,须酬官爵。”词语解释:从跸 拼音:cóng bì
犹从驾。 隋 许善心 《奉和还京师》诗:“迴鑾入 酆 镐 ,从蹕度 枌榆 。”词语解释:六跸 拼音:liù bì
天子的车驾。天子出行则警跸,故谓天子所驾六马为六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有时节六蹕巡游,步輦飞轮,天迴地转。”词语解释:出警入跸 拼音:chū jǐng rù bì
谓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礼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旧唐书·孙伏伽传》:“天子之居也,则禁卫九重;其动也,则出警入蹕。”《宣和遗事》前集:“陛下贵为天子,身居九重,居则左史右言,动则出警入蹕。”《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操 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鑾仪,出警入蹕。”词语解释:辇跸 拼音:niǎn bì
皇帝出行的车驾。 唐 陆贽 《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追陪輦蹕,曷足甄称?”词语解释:迎跸 拼音:yíng bì
迎接天子车驾。 明 王世贞 《经功德废寺》诗:“古寺逢人语, 宣皇 御輦过,散香羣帝下,迎蹕万灵呵。”词语解释:儆跸 拼音:jǐng bì
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周礼·夏官·隶仆》“掌蹕宫中之事” 汉 郑玄 注:“宫中有事则蹕,。 郑司农 云:‘蹕谓止行者清道,若今儆蹕。’”词语解释:迁跸 拼音:qiān bì
本谓迁移皇帝的乘舆。亦指迁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及 度宗 甲戌, 天目 偶崩,京城骚动,时有迁蹕之议。”词语解释:止跸 拼音:zhǐ bì
犹驻跸。指帝王止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皇居创徙,宫极未就,止蹕於此。” 宋 谢翱 《宋铙歌鼓吹曲·上临墉》:“投於燎,甘所即。皇仁閔,下焉止蹕。”词语解释:治跸 拼音:zhì bì
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举一切城工河防,以及内廷营造,行在治蹕,皆雇民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