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高跱 拼音:gāo zhì
(1).高耸。 汉 张衡 《思玄赋》:“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乐沧海之广深,叹 嵩岳 之高跱。”
(2).比喻卓立不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至,便问 徐孺子 所在,欲先看之” 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徐穉 ﹞清妙高跱,超世絶俗,前后为诸公所辟。”
(3).犹高栖。指隐居。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昔 许由 、 巢父 耻受 尧 禪,洗耳河滨,重道轻帝,遁世高跱。”词语解释:跨跱 拼音:kuà zhì
(1).谓据有保持。《庄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陈鼓应 今注:“跨跱,盘据之意。”
(2).耸立。《文选·左思〈吴都赋〉》:“寒暑隔阂於邃宇,虹蜺迴带於云馆,所以跨跱,焕炳万里也。” 李周翰 注:“跨跱,特立也。”词语解释:储跱 拼音:chǔ zhì
见“ 储偫 ”。
词语解释:储偫 拼音:chǔ zhì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词语解释:轩跱 拼音:xuān zhì
高高耸立。 汉 王粲 《七释》:“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词语解释:虎跱 拼音:hǔ zhì
谓雄踞一方。《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自 董卓 作乱,以迄於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 刘良 注:“熊虎猛兽也,跱,止也,以比当时英雄也。”词语解释:躇跱 拼音:chú zhì
徘徊不前貌。引申指声音婉转。《文选·嵇康〈琴赋〉》:“宽明弘润,优游躇跱。” 李善 注:“躇跱,踌躇竦跱。”五臣本作“躇峙”, 吕向 注:“躇峙,言曲如躇立,闲缓不散也。”词语解释:张跱 拼音:zhāng zhì
延展耸立。《宋书·范晔传》:“今宗室磐石,蕃岳张跱,设使窃发侥倖,方镇便来讨伐,几何而不诛夷。”词语解释:桀跱 拼音:jié zhì
耸立。词语解释:鸱跱 拼音:chī zhì
谓气势威猛地相持对立。《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今惟 蒙逊 鴟跱一城。”《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岳立鴟跱,偏师纔指,涣同冰散,此又王之功也。”词语解释:鹄跱 拼音:hú zhì
见“ 鵠峙 ”。
词语解释:鹄峙 拼音:hú zhì
亦作“ 鵠跱 ”。 直立貌。《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山鸡赋》:“形凤婉而鵠跱,羽衮蔚而緗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太和山日记》:“下瞰诸峯,近者鵠峙,远者罗列。”词语解释:鹗跱 拼音:è zhì
犹鹗立。 唐 李百药 《鹦鹉赋》:“翠融孔质,鸿騫鶚跱。”词语解释:鹤跱 拼音:hè zhì
如鹤之直立,一动不动。《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七日七夜,至於 秦 庭,鹤跱而不食,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黑。” 高诱 注:“鹤跱,跱立貌。” 杨树达 证闻:“鹤之卧亦直立不动,故云鹤跱。”词语解释:麟跱 拼音:lín zhì
像麒麟一样跱立。形容孤高卓立。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周党 麟跱於林藪,而无损 光武 之刑厝也。” 王明 校释:“案《后汉书·逸民传》云: 周党 , 太原 人,不仕 王莽 世。 建武 中,再被徵,见 光武帝 。 党 伏而不謁,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遂隐居 澠池 ,著书而终。本篇所谓 孝文 ,时代不合,当作 光武 。今据订正。”词语解释:龙骧虎跱 拼音:lóng xiāng hǔ zhì
雄踞貌。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驤虎跱,蛇豕屏窜。”词语解释:鼎跱 拼音:dǐng zhì
见“ 鼎峙 ”。
词语解释:鼎峙 拼音:dǐng zhì
亦作“ 鼎跱 ”。 谓如鼎足并峙。《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论》:“故能自擅 江 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 晋 陆机 《辩亡论》上:“遂躋天号,鼎跱而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登 华严 罗汉阁 ,阁与 卢舍阁 、鐘楼鼎峙,皆极天下之壮丽。”《文献》1991年第4期:“ 抚州 本传世者,《礼记》外闻有《公羊传》,得是本堪与鼎峙。”词语解释:鹰跱 拼音:yīng zhì
形容笔力遒劲。 汉 蔡邕 《篆势》:“体有六篆,妙巧入神……扬波震激,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南朝 梁元帝 《上东宫古迹启》:“窃以鸞惊之势,既闻之於 索靖 ,鹰跱之巧,又显之於 蔡邕 。”词语解释:棋跱 拼音:qí zhì
同“ 棋峙 ”。亦作“棊跱”。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棊跱,豺狼望闕,克敌寧乱,未众不济。” 晋 潘岳 《关中诗》:“谁其继之, 夏侯 卿士,惟 系 惟 处 ,列营棊跱。”《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词语解释:栖跱 拼音:qī zhì
亦作“栖跱”。 伫立栖息。 汉 祢衡 《鹦鹉赋》:“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词语解释:潜跱 拼音:qián zhì
暗藏;暗留。《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婪婪羣 狄 ,豺虎竞逐, 巩更 恣睢,潜跱官寺。” 吕延济 注:“跱,止也;官寺,客舍也。”词语解释:岳跱 拼音:yuè zhì
见“ 岳峙 ”。
词语解释:岳峙 拼音:yuè zhì
亦作“ 岳跱 ”。亦作“岳峙”。 谓如高山耸立。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睞者,为晓解当世。” 晋 夏侯湛 《江上泛歌》:“惊翼兮垂天,鲸鱼兮岳跱。”《宋书·竟陵王诞传》:“上将受律,羣蕃岳峙;鋭卒精旅,动以万计。”《隋书·文学传·虞绰》:“金臺银闕,云浮岳峙。”词语解释:岛跱 拼音:dǎo zhì
似海岛般耸峙。 晋 左思 《吴都赋》:“弘舸连舳,巨槛接艫……叠华楼而岛跱,时髣髴於 方壶 。”词语解释:英跱 拼音:yīng zhì
犹英峙。才智特出。《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谓 朗 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 清 薛福成 《向伯常哀辞》:“ 秋农 固渊源家学,才气英跱。”词语解释:熊据虎跱 拼音:xióng jù hǔ zhì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自 董卓 作乱,以迄於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词语解释:狼跱 拼音:láng zhì
比喻恶人盘踞对峙。《魏书·卫操传》:“姦党犹逆,东西狼跱。敢逼天王,兵甲屡起。”词语解释:狼顾鸱跱 拼音:láng gù chī zhì
如狼凶视,如鸱峙立。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北史·魏纪一论》:“ 明元 承运之初,属廓定之始,于时狼顾鴟跱,犹有窥覦,加以 天赐 之末,内难尤甚。”词语解释:基跱 拼音:jī zhì
犹基趾。《梁书·乐蔼传》:“ 嶷 尝问 蔼 风土旧俗,城隍基跱,山川险易。”词语解释:神跱 拼音:shén zhì
谓神灵所树立。《文选·嵇康〈琴赋〉》:“﹝椅梧﹞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 张铣 注:“寂然生於幽闲,若神灵所树立而长安。”词语解释:磐跱
环立;盘踞。《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亲从磐跱,规自封殖。”词语解释:盘跱 拼音:pán zhì
环立;盘踞。《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亲从磐跱,规自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