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首字词组
跰跹跰趾跰跰跰跚跰足跰  

词语解释:跰跹  拼音:bèng xiān
蹁跹,翩跹。 宋 陆游 《除夜》诗:“椒酒辟瘟倾瀲灧,蓝袍俘鬼舞跰躚。”跰躚,一本作“ 蹁躚 ”。
词语解释:跰趾  拼音:bèng zhǐ
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为一指。跰,通“ 駢 ”。 南唐 谭峭 《化书·耳目》:“跰趾可以割,陷吻可以补,则是耳目可以妄设,形容可以伪置。”
词语解释:跰跰  拼音:bèng bèng
奔走。 汉 扬雄 《太玄·逃》:“上九,利逃跰跰,盗德婴城。” 唐 皮日休 《足箴》:“惟尔跰跰,为吾所先。”
词语解释:跰跚  拼音:bèng shān
犹蹒跚。 明 汤显祖 《哀伟朋赋》:“周跰跚而送远,軫弥留而自伤。”
词语解释:跰足  拼音:bèng zú
脚底生老茧。谓行路艰难。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作诗准食肉例》:“ 光祖 自 邵武 跰足至 通 。”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诗:“跰足如移山,携持姑勉旃。”
词语解释:跰  拼音:bèng 
犹蹒跚。走路不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