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共14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路长路边路程路傍儿路脉路银路菜路门学
路人路中路途路塞路马路条路节路陂
路岐路出路寝路梗路数路局路见不平,拔刀相救路阱
路上路隅路半路陌路资路面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尘路口路涩路门路台路村路道路钤
路旁路向路子路碑路费路脚路蒲路里彩
路绝路径路心路风路路通路食路远迢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分路过路车路引路粮路奠路障路箭
路头路衢路蹊路鼓路政路滨路遇路符
路歧路易路垂路牌路宿路倒路鼗路祭

词语解释:路长  拼音:lù cháng
路途遥远。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 清 时少数民族的首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天命 三年, 东海 虎尔哈 路长率百户来朝。”
词语解释:路人  拼音:lù rén
(1).指路上的行人。《尹文子·大道上》:“ 楚 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 宋 苏轼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上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路人行歌居人乐,僮僕怪我苦悽惻。” 茅盾 《虹》七:“路人的指目,愁雾样的谣诼。”
(2).喻指彼此无关的人。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豫章徐孺子》:“ 子琰 宿有善名,在礼无违,儻见微闕,教诲可乎!如何儵忽,甚於路人?”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序:“昭穆既远,以为路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 曾霆 和他的妻就一直是形同路人,十天半月说不上一句话。”
古代少数民族名。
词语解释:路岐  拼音:lù qí
亦作“ 路歧 ”。
(1).歧路;岔道。《初学记》卷十六引 晋 王廙 《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於路歧。” 唐 刘驾 《相和歌辞·贾客词》:“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将今夜伺之於路歧,与决生死。”
(2).指路歧人。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剗新编。”《平妖传》第三一回:“众位在上!媳妇不是路岐,也不会卖药打卦。”参见“ 路岐人 ”。
词语解释:路岐人  拼音:lù qí rén
宋 元 时流动卖艺的民间艺人的俗称。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市井》:“此外如执政府墻下空地,诸色路岐人,在此作场,尤为駢闐。”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四折:“路岐人生死心难忘,谢相公賷发覷当,直把俺嗓配还乡。”《水浒传》第二四回:“便是唱慢曲儿的 张惜惜 。我见他是路岐人,不喜欢。”
词语解释:路上  拼音:lù shàng
(1).在路途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王平子 年十四五,见 王夷甫 妻 郭氏 贪欲,令婢路上儋粪。 平子 諫之,并言不可。”《水浒传》第三一回:“尀耐 张都监 设计,教 蒋门神 使两个徒弟和防送公人相帮,就路上要结果我。”《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老友,这样远路,路上又不好走,你年纪老了,我也不肯拉你去。”
(2).道路上面。如:一部客车停在路上。
(3).犹言手面上,眼前。 张恨水 《五子登科》第十九回:“若是专员真要好看的女子,我路上倒还有几个。”
词语解释:路尘  拼音:lù chén
道路上飞扬的灰尘。 金 郭邦彦 《村行》诗之一:“枣花初落路尘香,燕掠麻池乍頡頏。” 明 高启 《与客饮西园花下》诗:“相逢莫学花无赖,明日分飞随路尘。”
词语解释:路旁  拼音:lù páng
指位于公路两旁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例如: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词语解释:路绝  拼音:lù jué
(1).道路阻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十四》:“无故相然我,路絶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絶而莫晓。” 明 杨慎 《滇载记》:“羣蛮怨怒,引 吐蕃 攻 知古 杀之,於是 姚 雋 路絶, 晟 犹奉 唐 正朔。”
(2).泛指通道阻塞。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而使直臣杜口,忠讜路絶。”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词语解释:路分  拼音:lù fēn
(1).犹路子。《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甚么叫是顾绣?可是甚么东西?你详细説个来歷,好叫我照了路分寻思。”
(2). 宋 元 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之十二:“某昨赴 邠州 设御捍之势,实惧自己路分内放过寇马,入挠 关中 。”《元典章·户部·昏钞》:“外头行省所辖的路分里,倒换昏钞。”《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凡系科率所及路分,当职官吏,各据确数,明立期会,务在爱惜官私物力。”
(3).指路一级的地方武官。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序》:“予在门外,久之,忽有二人来,曰:‘义兵头目 张路分 , 徐路分 也。’”
词语解释:路头  拼音:lù tóu
(1).犹道路;路线。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騖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明 汤显祖 《南柯记·拜郡》:“这是有缘千里路头长,富贵荣华在此方。”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箇好结果。”
(2).路口。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谨按: 汝南 汝阳 彭氏 墓路头立一石人,在石兽后。”《朱子语类》卷三四:“这处先要就‘志於道’上理会。‘志於道’,便恁地利,恁地好。这须知是箇生死路头。”《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姑娘,你一定要自己站在这个路头,不准他人踹进一步,才算个英雄,可不先把‘英雄’两字看得差了?”
(3).门路;出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他説得有理,便道:‘就与你无干,也是在你店内失去,你须指引我们寻他的路头。’”《红楼梦》第四回:“这 英莲 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4).喻指某种发展趋势或情况。《歧路灯》第四五回:“ 老贾 见不是路头,话儿便柔弱上来。” 聂绀弩 《白兔》:“那白东西见不是路头,马上折回。”
(5).见“ 路头菩萨 ”。
词语解释:路头菩萨  拼音:lù tóu pú sà
吴 地所祀的五祀中之行神。亦为财神。 清 李玉 《人兽关·园中掘藏》:“[丑寻介]路头菩萨,那里去了?”亦省称“ 路头 ”。《何典》第三回:“明日还要把小炒肉烧烧路头。”参阅 清 顾禄 《清嘉录·接路头》
词语解释:路歧  拼音:lù qí
见“ 路岐 ”。
词语解释:路岐  拼音:lù qí
亦作“ 路歧 ”。
(1).歧路;岔道。《初学记》卷十六引 晋 王廙 《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於路歧。” 唐 刘驾 《相和歌辞·贾客词》:“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将今夜伺之於路歧,与决生死。”
(2).指路歧人。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剗新编。”《平妖传》第三一回:“众位在上!媳妇不是路岐,也不会卖药打卦。”参见“ 路岐人 ”。
词语解释:路边  拼音:lù biān
靠近大路的长条土地
词语解释:路中  拼音:lù zhōng
(1).道路中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署理总领事戈飞致英使朱迩典书》:“近两日内,租界房屋,多被开花弹及炸弹所击,路中子弹飞扬。”
(2).复姓。《通志·氏族五》:“ 路中 氏, 汉 路中 大夫之后。” 宋 罗泌 《路史·后纪·炎帝纪下》:“ 炎帝 、 参卢 之后,有 路中 氏。”
词语解释:路出  拼音:lù chū
路过。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 杭 民竞相观睹。”
词语解释:路隅  拼音:lù yú
路边。 汉 张衡 《西京赋》:“睚眦蠆芥,尸僵路隅。” 唐 韩愈 《祭女挐女文》:“草葬路隅,棺非其棺。既瘞遂行,谁守谁瞻!”《宋史·文苑传六·李廌》:“ 軾 与 范祖禹 谋曰:‘ 廌 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宝於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
词语解释:路口  拼音:lù kǒu
路的一端。亦指道路会合的地方。《西游记》第四八回:“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於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三:“通 南市 、通 法 租界的路口都封锁了。” 吉学霈 《春草集·乔石头的故事》:“他晃了晃脑袋,挥着手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词语解释:路向  拼音:lù xiàng
(1).道路延伸的方向。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
(2).引申为努力的目标。 王西彦 《在漫长的道路上》二:“当时中学里已经分科,他决不定自己的路向,感到很烦恼。”
词语解释:路径  拼音:lù jìng
亦作“ 路逕 ”。
(1).道路。 明 陆深 《燕闲录》:“ 山西 州县多在山谷之间,路逕崎嶇,搬运极难。”《老残游记》第八回:“石头路径,冰雪一冻,异常的滑。”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 萧红 《家族以外的人》:“并且路上的落叶也厚了起来,树叶子完全盖着我们在走着的路径。”
(2).指到达目的地的路线。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女孩儿从幼未曾出着闺门,我又不知路径,教我怎生去的?”《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正不知那一条是去路。 李蒙 心中大疑,传令暂退平衍处屯扎,一面寻觅土人,访问路径。”《文明小史》第十五回:“连年小考, 苏州 是来过的,於一切路逕,尚不十二分生疏。” 冰心 《最后的安息》:“ 惠姑 也笑说:‘可不是么,只为我路径不熟,幸亏你在后面拉着,要不然,就滚下去了。’”
(3).比喻办事的门路、办法。《朱子语类》卷四十:“世间也只有这一箇方法路径,若才不从此去,少间便落草,不济事。” 鲁迅 《南腔北调集·〈木刻创作法〉序》:“采取新法,加以 中国 旧日之所长,还有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的希望。”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他们开口闭口总是--‘ 谭会长 ,这个路径要请你老人家示下。’”
(4).指人的行径。亦指世道。 张天翼 《万仞约》三:“又细细叙述了 高六爷 那位大小姐偷野老公的故事。总而言之,如今好人少,这真不是个路径。” 罗洪 《践踏的喜悦》:“你去看吧,这么大清早,总不是什么好路径!”
词语解释:路过  拼音:lù guò
途中经过。 宋 苏辙 《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之四:“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 江 淮 万里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前年进京时,路过 上海 。” 赵树理 《杨老太爷》:“村长问他说:‘你是请假回来看看呀,还是出差路过回来看看?’”
词语解释:路衢  拼音:lù 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庄王 伐 郑 ,胜乎皇门,放乎路衢。” 何休 注:“路衢,郭内衢道,四达谓之衢。”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明 史槃 《梦磊记·月夜遇婢》:“门前觉有裁云树,只恐眼底生疎错路衢。”
词语解释:路易  拼音:lù yì
法国钱币名。一路易约值二十法郎
词语解释:路程  拼音:lù chéng
(1).路途的里程。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路程益远,疲瘦更极。”《水浒传》第十六回:“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餘里路程。” 巴金 《寒夜》二七:“他不再计算已经走了若干路程,他只是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
(2).指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母亲给她遮挡风雨,教师给她指引路程。”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让我们乘着时间的列车,走上我们新的路程。”
词语解释:路途  拼音:lù tú
(1).旅途。 唐 元稹 《青云驿》诗:“怀此青云望,安能復久栖?路途信不易,风雨正凄凄。”路途,一本作“ 攀援 ”。
(2).途径,路线。《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小行者,你自回去,我已知路途了。” 钱锺书 《围城》五:“时间已经遗忘了这条路途。”
(3).路程。《英烈传》第四一回:“又约有半里路途,只见万木影遮,一亭巍立。” 萧红 《牛车上》:“我们的路途刚一开始,希望和期待都还离的很远。”
词语解释:路寝  拼音:lù qǐn
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诗·鲁颂·閟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 毛 传:“路寝,正寝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 薛综 注:“ 周 曰路寝, 汉 曰正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古所谓路寝,犹今言正厅也。”
词语解释:路半  拼音:lù bàn
半路;中途。 唐 武元衡 《题嘉陵驿》诗:“路半 嘉陵 头已白, 蜀 门西上更青天。” 宋 赵抃 《惊涛诗》:“路半狂飇起,江心巨浪横。”
词语解释:路涩  拼音:lù sè
南朝 梁 简文帝 《陇西行》:“ 乌孙 涂更阻, 康居 路犹涩。”后用以指道路艰险难行。 唐 辛常伯 《军中行路难》诗:“途危 紫盖峯 ,路涩 青泥坂 。”
词语解释:路子  拼音:lù zi
(1).道路;路径。《朱子语类》卷五:“情只是几箇路子,随这路子恁地做去底,却又是心。” 续范亭 《诤声·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然而你们为什么走了汉奸的路子呢?” 杨朔 《月黑夜》:“于今是夏涝季节,河水涨得又深又宽,过河的路子只有一座离据点极近的板桥。”
(2).指门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仲眉 ﹞却是没有路子,到了省十多年,不要説是补缺、署事,就是差事也不曾好好的当过几个。”《官场维新记》第七回:“ 袁伯珍 连忙点头道:‘原来是这样的,就请大哥替我找路子看。’”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不管洋人追究不追究,老是把你关起;有钱的还可买路子,把路子买通,滚出去。”
(3).路数,风格。 马三立 《黄鹤楼》:“按你这路子是唱赴宴这点儿?” 马三立 《黄鹤楼》:“ 马连良 学的是我这路子。”
词语解释:路心  拼音:lù xīn
道路中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御街》:“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 杨朔 《木棉花》:“﹝警察﹞站在路心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脚踏车、车仔、汽车。”
词语解释:路车  拼音:lù chē
辂车。古代天子或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诗·大雅·韩奕》:“其赠维何?乘马路车。” 郑玄 笺:“人君之车曰‘路车’。” 高亨 注:“贵族所乘的一种车。”《汉书·郊祀志上》:“詔有司增 雍 五畤 路车各一乘。”《周书·苏亮传》:“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左传·桓公二年》“大路越席” 唐 孔颖达 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故人君之车,通以路为名也。”
词语解释:路蹊  拼音:lù qī
道路。 唐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诗:“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问路蹊。”
词语解释:路垂  拼音:lù chuí
路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李善 注:“垂,边也。”
词语解释:路傍儿  拼音:lù bàng ér
(1).路旁小儿。《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又曰杀君马者路傍儿也。语云长吏食重禄,芻藁丰美,马肥希出,路傍小儿观之,却惊致死。”
(2).路旁闲荡者。 南朝 梁 张率 《走马引》:“歛轡且归去,吾畏路傍儿。”《通志·乐一》:“又 张敞 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会,走马 章臺街 ,时人鄙笑之,有‘殴君马者路傍儿’之语。故 张率 诗曰:吾畏路傍儿。”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玉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儿浪荡天涯,纔説起痛伤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问 楚 嶂行云, 武陵 流水,琼簫肯逐路傍儿。”
词语解释:路塞  拼音:lù sāi
道路阻塞。《文选·曹冏〈六代论〉》:“兼亲疎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疎足以相衞,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李周翰 注:“并兼路塞,谓不相侵劫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词语解释:路梗  拼音:lù gěng
谓道路阻塞难行。《北齐书·李元忠传》:“ 清河 有五百人西戍,还经 南赵郡 ,以路梗共投 元忠 。”
词语解释:路陌  拼音:lù mò
(1).道路。《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以将还都,脩治廨宇及路陌。” 明 陈子龙 《送勒卣之金陵省试》诗之四:“飞尘日以扬,豺虎横路陌。”
(2).比喻门径。《朱子语类》卷一一九:“虽不读书,只恁做将去。若是路陌正当,即便是义。”
词语解释:路门  拼音:lù mén
古代宫室最里层的正门。《周礼·考工记·匠人》:“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 郑玄 注:“路门者,大寝之门。” 贾公彦 疏:“路门以近路寝,故特小为之。”《北史·周纪下·高祖武皇帝》:“三年春正月壬戌,朝羣臣於路门。”
词语解释:路碑  拼音:lù bēi
犹路标。 李冰 《你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诗:“如今你的坟丘像路碑一样屹立在这里,指引千万女孩向那幸福走去。”
词语解释:路风  拼音:lù fēng
公交、铁路的工作风貌
词语解释:路引  拼音:lù yǐn
古代的通行凭证。 元 施惠 《幽闺记·文武同盟》:“你去渡关津,怕有人盘问,又没个官司文凭路引,此行何处能安顿?”《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张万户 ﹞写下问候书札,上寿礼帖,又取出一张路引,以防一路盘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三日》:“ 康熙 年间, 义国 教士 马国贤 以善绘油画驰名,居 中国 京都十有三年,供奉内庭,颁赐大缎马匹等物,并发路引,许携 华 生五名航海西归。”
词语解释:路鼓  拼音:lù gǔ
亦作“ 路皷 ”。 鼓名,古时祭享宗庙所用的四面鼓。《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郑玄 注:“路鼓,四面鼓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肆夏》:“杳杳阴竹,坎坎路皷。”皷,一本作“ 鼓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王执路鼓,诸侯执賁鼓,将军执晋鼓。”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序》:“大司寇大僕树肺石,建路鼓,以达穷遽。”
词语解释:路牌  拼音:lù pái
标明交通路线或地名的牌子。
词语解释:路脉  拼音:lù mài
(1).连贯而相通的路线。 宋 刘克庄 《北山作》诗:“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2).比喻指文章的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
词语解释:路马  拼音:lù mǎ
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 郑玄 注:“路马,君之马。” 汉 贾谊 《新书·阶级》:“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芻者有罪。” 宋 杨万里 《转对札子》:“然古者国贫则君服大布之衣,年饥则路马不食穀。”
词语解释:路数  拼音:lù shù
(1).道路;路径。《水浒传》第五十回:“ 孙立 又暗暗地使 邹渊 、 邹润 、 乐和 去后房里把门户都看了出入的路数。”《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子姓 游 ,名 守 ,号 好闲 ,此间路数最熟。”
(2).引申指所经过的路线。《水浒传》第十六回:“ 公孙胜 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 黄泥冈 大路上来。’”
(3).门路。《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三姑六婆﹞见识又多,路数又熟。” 钱锺书 《围城》五:“我知道这种女人路数多,有时用得着她们,这就是 孟尝君 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
(4).底细。《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且不要埋怨,和你去问他老婆,或者晓得他的路数,再来抓寻便了。” 克非 《春潮急》八:“因为有那场争论, 张久洪 才大体看穿了 李春山 的路数,印象特别深。”
(5).方法;办法。《水浒传》第二回:“住了十数日, 董将士 思量出一个路数。”《官场维新记》第二回:“我託他把这事与首府和 李统领 商量,自然有个路数出来的。” 谢觉哉 《不惑集·〈学会想、问和做〉》:“先谈‘想’吧!‘想’要有倚傍,有路数,凭空是想不出什么的。”
(6).指某一种流派与手法。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边愁写意》:“这几笔儿轻勾淡绕,撇绰的暮光浮,隐映的朦朧晓。屏风呵,凭路数儿是分明,可引的梦沙场人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四章:“ 献忠 笑着说:‘你们摇惯了笔杆子,咱 老张 耍惯了刀把子,各人的路数不同。’” 钱锺书 《围城》三:“ 董斜川 道:‘我做的诗,路数跟家严不同。’”
(7).指类型。《红楼梦》第一一八回:“瞧那几个人的来头,不像是本支王府,好像是外头路数。” 瞿秋白 《乱弹·满洲的〈毁灭〉》:“没有群众的锻炼,没有普洛的领导,这种路数的‘人物’会突然间的堕落,绝望……叛变。”
(8).指来往次数。《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的们两个打扮做买红花客人,到彼市买,必竟与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来。等走得路数多,人眼熟了,他每没些疑心,然后看机会空便留心体访,必知端的。”
词语解释:路资  拼音:lù zī
路费。《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得词,惭愧无地,手捧金珠一包,赠与 叶李 ,聊助路资。”
词语解释:路台  拼音:lù tái
指高大的台。 南朝 梁 沉约 《齐明帝哀策文》:“路臺靡营,离宫弗宴。”
词语解释:路费  拼音:lù fèi
旅途中所用的钱,包括交通、伙食、住宿等方面的费用。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身边些小钱财,难供路费。” 沉从文 《灯》:“他要我送他点路费,说想要到 南京 去玩玩。”
词语解释:路路通  拼音:lù lù tōng
(1).各条渠道畅通无阻。喻指各方面都能打通关节。 方之 《内奸》上:“‘不要紧!’ 田老板 又一笑,‘我路路通!如今出门,心眼要活,手要松,见个菩萨烧炷香,一个不能卯。’”
(2).中药指枫香的果实,有祛风、通络、活血、除湿等作用。也叫枫实、狼眼。
词语解释:路粮  拼音:lù liáng
指旅途中备用的食粮。《宋书·孔觊传》:“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魏书·元平原传》:“北州戍卒一千餘人,还者皆给路粮。百姓咸称咏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
词语解释:路政  拼音:lù zhèng
有关道路的行政管理。指铁路和公路。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瑰丽的春放。这是你野游的时期。可爱的路政,这里不比 中国 ,那一处不是坦荡荡的大道?”
词语解释:路宿  拼音:lù sù
露宿。住宿在野外。路,通“ 露 ”。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禹 蹙洪水,身亲其劳,泽行路宿,过门不入。” 汉 焦赣 《易林·损之蛊》:“乘牛逐驥,日暮不至,路宿多畏,亡其騂騅。”
词语解释:路银  拼音:lù yín
路费。 徐祖正 《山中杂记》:“路上又是随缘食宿,身上可以不带路银。”
词语解释:路条  拼音:lù tiáo
一种简便的通行凭证。 徐特立 《中国妇女的历史任务》:“在土地革命时期,妇女和较大的儿童,都担任后方放哨,检查路条。”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第二天一早, 白玉山 到农会来起了路条,回 双城 去了。” 周长胜 《第一次考验》:“别看我们是孩子,做事还挺认真,赶市查路条,碰上可疑的人还定不给走。”
词语解释:路局  拼音:lù jú
指铁路或公路的管理机构。《上海滩》1988年第12期:“路局派出大批人员,劝卧轨群众撤离,遭到群众拒绝。”
词语解释:路面  拼音:lù miàn
道路的表层,用土、小石块、混凝土或沥青等铺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一:“而这路,还居然保持到五尺来宽的路面。”
词语解释:路村
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
词语解释:路脚  拼音:lù jiǎo
(1).路的尽头。 明 汤显祖 《南柯记·闺警》:“把尘头,望路脚,那傍城墙走马那数声锣。”
(2).指路边。 柯灵 《香雪海·岛》:“龙舌兰的锯齿形叶子,剑簇一般,丛生在水尾山腰,垄头路脚。”
词语解释:路食  拼音:lù shí
为旅途中食用而准备的饮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髑髅怪》:“ 来定 五月间差往 南海子 公干,从五六骑出城,舁肴酒为路食。”
词语解释:路奠  拼音:lù diàn
犹路祭。《红楼梦》第十四回:“﹝ 北静王 世荣 ﹞前日也曾探丧吊祭,如今又设了路奠,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文明小史》第四一回:“﹝ 康太尊 ﹞又问他们自从七中上祭以及出殯、路奠等等,总共化了多少钱,一律要发还他们。”
词语解释:路滨  拼音:lù bīn
犹路边。 汉 张衡 《髑髅赋》:“乃命僕夫假之以縞巾,衾之以玄尘,为之伤涕,酹於路滨。”
词语解释:路倒  拼音:lù dǎo
路上倒毙。亦指路上倒毙的人。 林汉达 《东汉故事·赤眉起义》:“难民上千上万地死去, 长安街 上每天都有路倒的。” 宋之的 《故乡》:“难,难,难喽!你想,咱也翻身这几年了,她但要有口气,爬也得爬回家呀!不知道去那儿做了路倒喽!”
词语解释:路菜  拼音:lù cài
供旅途中食用的菜肴。《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便把他素日爱的家做活计,内款器皿以及内造精细糕点路菜之类,备办了些。”《市声》第三六回:“ 晴轩 开出路菜,是半隻板鸭,一方南腿,叫菜房切好送来。” 巴金 《家》三九:“你带的路菜还太少。”
词语解释:路节  拼音:lù jié
旌节。古代出使者持作行路的凭证。《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 郑玄 注:“路节,旌节也。” 贾公彦 疏:“以其道路用旌节,故知路节旌节也。”
词语解释: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 , bá dāo xiāng jiù
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词语解释: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拼音:lù yáo zhī mǎ lì , 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毛泽东 《论持久战》九五:“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周恩来 《在缅甸总理吴努举行的国宴上的讲话》:“ 中国 的成语说:‘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我们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亦作“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浩然 《艳阳天》第二章:“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 东山坞 的集体事业在前进的路途上碰上灾难的时刻,一心奔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了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 萧长春 。”
词语解释:路道  拼音:lù dào
(1).道路。《水浒传》第五九回:“ 李俊 道:‘只是无人,不识地境,得一个引领路道最好。’”《英烈传》第四一回:“自此直上,俱是大块的火石砌成,约有一丈多阔路道。”《冷眼观》第七回:“又见路道难行,大有退志。”
(2).方言。途径;门路。《文明小史》第五五回:“有个寿头模子,要买一隻钻石戒指,一隻金打簧錶,你可有些路道?” 赵树理 《灵泉洞》九:“排长觉得找着路道了。”
(3).方言。指人的来历;经历。 丰子恺 《防空洞中所闻》:“我往往选定一个对象,预先估量这人是什么路道,有过怎样的生涯的,然后去同他攀谈。”
(4).方言。缘故,原因。《九尾龟》第八九回:“这些杀千刀的强盗坯,不知甚么路道,到我们这里来,倒把人吓杀快了。” 俞笑飞 罗笑峰 等《歌唱孙才尧》:“你今天有点莫名其妙,看戏不去,儿子不抱,坐立不安,神魂颠倒,香烟蒂头,房里乱抛,一本正经,啥格路道。”
词语解释:路蒲  拼音:lù pú
路旁的蒲柳,即水杨。喻指低贱之物。 唐 黄滔 《谢试官启》:“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禰鶚,大惧温犀。”
词语解释:路远迢迢  拼音:lù yuǎn tiáo tiáo
形容路途遥远。 鲁迅 《彷徨·孤独者》:“ 十三大人 从 寒石山 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那时我想:燉牛肉吃,在 中国 就可以,何必路远迢迢,跑到外国来呢?”
词语解释:路障  拼音:lù zhàng
路上设置的障碍物。 童小鹏 《追思周总理在发展革命统一战线方面的丰功伟绩》:“城内到处戒严,街上筑起路障,架起机枪。”
词语解释:路遇  拼音:lù yù
途中相遇。《锺馗平鬼传》第一回:“ 滑鬼 将路遇 楞睁鬼 被撞的事,説了一遍。” 庐隐 《月下的回忆》:“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天下午,从 西岗子 路遇。”
词语解释:路鼗  拼音:lù táo
亦作“ 路鞉 ”。指较小的一种路鼓。《周礼·春官·大司乐》:“路鼓路鼗。”《宋书·乐志一》:“四面者曰路鼓、路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路鼗阴竹,德歌昭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一》:“较之朱絃路鼗故不足,芦簧之鼓尚有餘耳。”
词语解释:路门学  拼音:lù mén xué
露门学。古学校名。路,通“ 露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皇帝》:“甲辰,立路门学,置生七十二人。”《周书·武帝纪上》作“露门学”。
词语解释:路陂  拼音:lù bēi
路旁。《汉书·礼乐志》:“掩回辕,鬗长驰,腾雨师,洒路陂。” 颜师古 注:“路陂,路傍也。”
词语解释:路阱  拼音:lù jǐng
设置在路上的陷坑。比喻害人的圈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论乐府》:“乃艺林之根蟊,学人之路阱矣。”
词语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拼音:lù yáo zhī mǎ lì ,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见“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词语解释:路钤  拼音:lù qián
路一级武职官名。 宋 叶适 《纪纲四》:“诸州禁兵零细纤弱,专使路鈐教閲训练,而守臣不预;防遏 内江 ,虚撤沿 淮 ,纪纲所在,错繆无序。”
词语解释:路里彩  拼音:lù lǐ cǎi
锦被名。 明 杨慎 《滇载记·段功》:“ 段功 妻, 梁王 女也。王杀 功 ,主愁愤,作诗曰:‘吾家住在 鴈门 深,一片閒云到 滇海 ,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欲随明月到 苍山 ,悮我一生路里彩。’”原注:“路里彩,锦被名也。”
词语解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 , bá dāo xiāng zhù
谓遇见不平的事,挺身出来干涉,为受欺一方打抱不平。形容见义勇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幸得彼处上司,道我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水浒传》第四四回:“ 戴宗 、 杨林 看了,暗暗地喝采道:‘端的是好汉。此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壮士也!’” 邓子恢 《红军入漳前后》:“游击队员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亦省作“ 路见不平 ”。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他赶快转过口又说道:‘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正是:路见不平,拔剑相助。那 陈千 便安排些酒,请 杨温 喫了,便带一百餘人,同奔那 北侃 旧庄。”
词语解释:路箭  拼音:lù jiàn
指示某一地点方向的箭头形路标。 丰子恺 《缘缘堂再笔·〈记音乐研究会中所见〉之二》:“我在 春日町 望见了这块招牌,就依路箭所示,转进铺着不规则形的石块的小弄。”
词语解释:路符  拼音:lù fú
一种通行凭证。 明 汤显祖 《叶时阳归书以期之》诗:“得借路符堪往返, 独山 秋有鴈来声。”
词语解释:路祭  拼音:lù jì
旧时出殡,亲友在灵柩经过的途中祭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灵柩出了门,便有各家的路祭,一路上的风光,不必细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一路走过,看见几处设路祭的。”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我在报章上,又看见 北平 当局的禁止路祭和捕拿送葬者的新闻。”
共14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