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祃去声 [xià,降也,动词][shě shè,庐舍][huà,姓华][bà][jiè][xià,春夏][详注1][jiǎ jià,姓贾,或通价][jià,休假][详注2][chà,短缺][详注3][shà][zhà][duō][xià][详注4]


注1:泻 《广韵》《正韵》司夜切《集韵》《韵会》四夜切,音卸。卤也。《王充·论衡·书解篇》地无毛,则为泻土。
注2:帕 《集韵》普驾切,音怕。《释名》帕腹,横帕其腹也。
注3:籍 音谢。《前汉·义纵传》治敢往少温籍。《注》言无所含容也。 又地名。《史记·秦本纪》灵公十年城籍姑。《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
注4:嗻 zhè,音蔗。《说文》遮也。又《广韵》多语之貌。
共8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跨鹤跨虎跨世跨街楼跨学科跨鹤维扬跨国公司跨街
跨马跨虹跨有跨踪跨进跨业跨度跨缝
跨海跨虚跨步跨鞋跨马鞍跨刀跨厉跨籍
跨鞍跨历跨略跨辗跨蹍跨下人跨积跨腾
跨凤跨青牛跨火跨跞跨院跨制跨俗跨步电压
跨灶跨春跨跃跨骑跨陵跨下桥跨年度跨擅
跨蹇跨险跨坊跨踞跨鹤扬州跨所跨党跨映
跨水跨蹑跨跱跨越跨迈跨山压海跨屋跨据
跨空跨子跨轶跨蹈跨边跨总跨时跨掩
跨下跨下辱跨轹跨鼓跨鹤缠腰跨坐跨涉跨巽

词语解释:跨鹤  拼音:kuà hè
(1).乘鹤,骑鹤。道教认为得道后能骑鹤飞升。 宋 林景熙 《简卫山斋》诗:“何当躡飞珮,跨鹤青云端。”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徐仙》:“县丞 卓津 题《卜算子》词云:‘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
(2).用作逝世的婉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已而父母皆在府衙中跨鹤仙去。”参见“ 丁令威 ”。
(3).见“ 跨鹤扬州 ”。
词语解释:丁令威  拼音:dīng líng wēi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词语解释:跨鹤扬州  拼音:kuà hè yáng zhōu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词语解释:跨马  拼音:kuà mǎ
骑马。《晋书·苻坚载记上》:“﹝ 邓羌 ﹞与 张蚝 、 徐成 等跨马运矛,驰入 评 ( 慕容评 )军,出入数四,旁若无人。”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古者乘车不跨马,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是也。跨马乃北俗,后人便之,遂备韉鐙之用。朝士大夫皆跨马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途中遇女子跨马过,一老嫗捉鞚,盖 舜华 也。”
词语解释:跨海  拼音:kuà hǎi
跨越大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説。”《隋唐演义》第三九回:“妾等各处寻觅不见,那晓得陛下跨海而游。” 阿英 《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克服了一切困难,跨海收复了当时为 荷兰 人侵占的 中国 土地-- 台湾 。”
词语解释:跨鞍  拼音:kuà ān
(1).骑马。 宋 戴复古 《题蔡仲卿青在堂》诗之二:“几人富贵不能闲,夜运牙筹日跨鞍。”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巧逅》:“休羈绊,快拂衣跨鞍。”
(2).古代婚娶时俗礼之一。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唯妇下舆以马鞍令步,曰跨鞍。” 明 郑文康 《跨鞍》诗:“莫跨鞍,莫跨鞍,跨鞍未必家平安……跨鞍不如不跨好,俗礼纷纷奚足道。”参见“ 跨马鞍 ”。
词语解释:跨马鞍  拼音:kuà mǎ ān
古时婚俗,置马鞍于男家门口,待新人入门时跨过。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婚姻之礼,坐女於马鞍之侧,或谓此北人尚乘鞍马之义。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酉阳杂俎》云:‘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 北朝 之餘风也。’今娶妇家,新人入门跨马鞍,此盖其始也。”
词语解释:跨凤  拼音:kuà fèng
(1). 汉 刘向 《列仙传·箫史》:“ 簫史 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跨凤”借指结姻;择婿。 宋 朱熹 《鹧鸪天》词之三:“未寻跨凤吹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发怒》:“岂是我无佳婿得乘龙?他有甚福缘能跨凤?” 清 单可惠 《张灯曲》:“重重密誓两心知,不得跨凤随 簫史 。”
(2).借指乘飞机。 谢觉哉 《海南之行·春节飞海口》诗:“今朝早起群儿喜,跨凤徐飞入 海南 。”
词语解释:跨灶
1.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 高士奇 《天禄识馀·跨灶》《海客日谈》:“马前蹄之上有两空处,名灶门。马之良者后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后步趲过前步也。”一说,马枥曰皁,“灶”为皁之借字,马生而越过皁,非凡马。参见 清 桂馥 《札朴》卷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牵着千里雪走了几步,为着炫耀自己是真正内行,故意用《相马经》上的术语称赞说:‘跨灶!跨灶!真是好马!’”
2.比喻儿子胜过父亲。《诗律武库·跨灶撞楼》引 三国 魏 王朗 《杂箴》:“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是以父喻井灶。或曰:灶上有釜,故生子过父者,谓之跨灶。”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长子 迈 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问庭前诗礼羞言跨灶。” 柳亚子 《寿廖夫人七十晋一大庆》诗之一:“儿曹跨灶心弥喜,孙辈含飴愿早酬。”
词语解释:跨蹇  拼音:kuà jiǎn
谓骑着蹇驴或驽马。 宋 陆游 《小雪》诗:“跨蹇虽堪喜,呼舟似更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马子才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昆仑山人》:“每遇风雨飘萧,披襟流盼,相对欣然。命酌就醉;兴到跨蹇信所之,虽中途遇风雨,受饥寒,不改悔。”
词语解释:跨水  拼音:kuà shuǐ
(1).指跨越水上两支点之间的距离。 唐 杜宝 《大业杂记》:“至 洛水 ,有 天津浮桥 ,跨水长一百三十步。”引申指桥梁。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临 閶门 之跨水,耸重闕而开都。”
(2).跨踞河的两岸。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小桥低跨水,危槛半依巖。”
词语解释:跨空  拼音:kuà kōng
凌越高空。 宋 苏轼 《戏子由》诗:“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词语解释:跨下  拼音:kuà xià
(1).两腿之间。跨,通“ 胯 ”。《汉书·韩信传》:“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 颜师古 注:“跨下,两股之间也。”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彼仰秣而恋豆,歷跨下而不知耻,因人而成事者,虽有奔尘絶景之技,才不胜德,媲之駑駘,何足算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挽一小儿,嬉笑跨下。”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的母亲连忙跳上去拉他跑开,一个不当心,却给一个按倒她跨下的顽皮孩子顶得仰天跌倒下去。”
(2).指 韩信 受辱胯下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淮阴 隐勇於跨下,不损其龙跃而虎视也。” 宋 梅尧臣 《难知》诗:“自古难知不遇人,朝为蛇鼠暮龙麟, 魏齐 客溺簀中死,亭长妻轻跨下贫。”参见“ 跨下辱 ”。
词语解释:跨下辱  拼音:kuà xià rǔ
《汉书·韩信传》:“ 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 胯 ”。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 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词语解释:跨虎  拼音:kuà hǔ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十载:“ 顺阳 南乡 杨丰 ,与息名 香 於田获粟,因为虎所噬。 香 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搤虎颈, 丰 遂得免。”后因以为典。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 杨香 为父跨虎曾行李。”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且问你那跨虎的 杨香 。”《雍熙乐府·斗鹌鹑》:“ 贾氏 诛龙, 杨香 跨虎。”
词语解释:跨虹  拼音:kuà hóng
喻拱形桥。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跨虹连絶岸,浮黿续断航。”
词语解释:跨虚  拼音:kuà xū
犹跨空。 北周 庾信 《登州中新阁》诗:“跨虚凌倒景,连云拒少阳。”
词语解释:跨历  拼音:kuà lì
谓经历过不同的朝代或时期。 宋 苏轼 《彭祖庙》诗:“跨歷 商 周 看盛衰,欲将齿髮鬭蛇龟。”
词语解释:跨青牛  拼音:kuà qīng niú
相传 老子 骑青牛出 函谷关 仙去。见《老子化胡经》。因喻指出世学道。 明 吴承恩 《南吕一枝花·感皇恩》套曲:“呀,虽只是万贯缠腰,也有那乌帽罗袍,心只愿跨青牛,挥玉麈,伴黄鹤。”
词语解释:跨春  拼音:kuà chūn
从腊尾跨进初春。 宋 梅尧臣 《对残雪怀欧阳永叔》诗:“穷腊一尺雪,跨春气逾严。”
词语解释:跨险  拼音:kuà xiǎn
跨据险要。 唐 王勃 《武都山净惠寺碑》:“如意山中,即有经行之地,尔其盘基跨险,列嶂凭霄。”
词语解释:跨蹑  拼音:kuà niè
(1).跨踏;跨步。《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过 廉颇 也。”《晋书·隐逸传·郭文》:“ 文 瞪眸不转,跨躡华堂如行林野。”
(2).跨越。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跨躡谿涧,电举陵阪。” 唐 李白 《大鹏赋》:“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躡地络,周旋天纲。”
(3).超过。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太和 在运,鋭情文学,固以頡頏 汉 彻 ,跨躡 曹丕 。” 明 袁宗道 《皇祖成功文章颂》序:“至乃跨躡百代,肩踵 放勋 ,共敝天壤,照耀今古者,孰逾我皇祖哉。”
(4).兼有其地。 晋 左思 《吴都赋》:“故其经略,上当星纪,拓土画疆,卓犖兼并,包括 干 越 ,跨躡 蛮荆 。”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尔其封疆跨躡之壮,海陆会同之衝。”
(5).骑乘。 宋 洪迈 《夷坚补志·神霄宫醮》:“继见火光中数轮离地丈许翔走,空中仙灵跨躡龙鸞。”
词语解释:跨子  拼音:kuà zǐ
指带子上的搭扣。《朱子语类》卷九一:“那时犹只是软帽,搭在头上;带只是一条小皮穿几箇孔,用那跨子缚住。”
词语解释:跨下辱  拼音:kuà xià rǔ
《汉书·韩信传》:“ 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 胯 ”。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 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词语解释:跨世  拼音:kuà shì
超越时代。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跨世凌时,远蹈独游。”
词语解释:跨有  拼音:kuà yǒu
据有。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跨有 荆 益 ,保其巖阻。”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非君才高力方刚,岂得跨有此一方。”
词语解释:跨步  拼音:kuà bù
迈开大步。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二三章:“他一个跨步赶到 程济仁 前头去。”
词语解释:跨略  拼音:kuà lüè
(1).谓越地侵占。《晋书·天文志中》:“十五年, 翟辽 据 司兗 ,众军累讨弗克, 慕容氏 又跨略 并 冀 。”
(2).犹超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騖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词语解释:跨火  拼音:kuà huǒ
(1).跨过火堆。为一种民俗。《北史·倭传》:“女多男少,婚嫁不取同姓,男女相悦者即为婚。妇入夫家,必先跨火,乃与夫相见。”
(2).蹲坐在火旁取暖。 宋 陆游 《闲步至鞠场值小雪》诗:“归来跨火西窗下,独数城楼长短更。”
词语解释:跨跃  拼音:kuà yuè
(1).跨腾跳跃。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十五:“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
(2).超越,跳过。《花城》1981年第5期:“我答应她,跨跃理想破灭后的颓丧,去开创新生活。”
词语解释:跨坊  拼音:kuà fāng
形容侍卫人员众多,呼叫声音从一个街坊传到另一个街坊。古代又称笼街。 宋 苏轼 《次韵李邦直感旧》:“騶骑传呼出跨坊,簿书填委入充堂。” 清 钱谦益 《娄江谣》之三:“千骑跨坊传炬火,使君海岸射潮回。”
词语解释:跨跱  拼音:kuà zhì
(1).谓据有保持。《庄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陈鼓应 今注:“跨跱,盘据之意。”
(2).耸立。《文选·左思〈吴都赋〉》:“寒暑隔阂於邃宇,虹蜺迴带於云馆,所以跨跱,焕炳万里也。” 李周翰 注:“跨跱,特立也。”
词语解释:跨轶  拼音:kuà yì
犹穿越。引申为超过。 宋 陆游 《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某恭闻 太宗皇帝 ,天纵圣学,跨軼百王,万几之餘,尤留神翰墨。”
词语解释:跨轹  拼音:kuà lì
见“ 跨躒 ”。
词语解释:跨跞  拼音:kuà luò
亦作“ 跨轢 ”。 超越;压倒。 唐 刘禹锡 《答柳子厚书》:“跨躒古今,鼓行乘空。”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跨轢三古,牢笼万方。”
词语解释:跨街楼  拼音:kuà jiē lóu
联结街道两旁楼房而横跨在街道上空的楼。又称过街楼。 叶圣陶 《夜》:“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
词语解释:跨踪  拼音:kuà zōng
跨越,超越。 北齐 魏收 等《前上十志启》:“ 魏 有天下,跨踪前载,顺未克让,善始令终。”
词语解释:跨鞋  拼音:kuà xié
指有搭襻的鞋子。 李文元 《婚事》:“ 莲妞 却趁着这个连阴天的空子,用心用意地赶做了一双鹰嘴跨鞋。”
词语解释:跨辗  拼音:kuà niǎn
见“ 跨蹍 ”。
词语解释:跨蹍  拼音:kuà zhǎn
亦作“ 跨辗 ”。 超越并压倒。《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若夫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跨蹍 昌姬 ,韜軼炎 汉 。” 张铣 注:“言 齐帝 之德踰越蹍蹋於 文王 。”蹍,一本作“ 掩 ”。《陈书·高祖纪上》:“驱驭於 韦 彭 ,跨蹍於 齐 晋 。”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今颂高皇帝者,以为似 汉高 ,固为不知类;以为似 汤 ,亦未尽。予直以为跨辗神 尧 圣 舜 。”
词语解释:跨跞  拼音:kuà luò
亦作“ 跨轢 ”。 超越;压倒。 唐 刘禹锡 《答柳子厚书》:“跨躒古今,鼓行乘空。”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跨轢三古,牢笼万方。”
词语解释:跨骑  拼音:kuà qí
两脚分开跨在马上
词语解释:跨踞  拼音:kuà jù
犹坐落。 明 袁宏道 《东洞庭记》:“虽有奇峯峭壁,曾无一亭一阁跨踞石上。”
词语解释:跨越  拼音:kuà yuè
(1).超越地区和时间的界限。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南山 则夹渠二田”自注:“从江楼步路,跨越山岭,绵亙田野。” 唐 梁涉 《长竿赋》:“夫是跨越古今,标格寰宇。” 安正福 《在绥南建立游击根据地》:“穿过一个戈壁,跨越 大白虎窑子山 ,顺利的到达 和林县 附近的 郭保窑子大山 。”
(2).超过;胜过。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唐 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其餘文武之士,立功名跨越前后者,不可胜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復古,跨越先代。” 清 薛福成 《〈寄龛文存〉序》:“故其为文,气清体闲,不名一家,足与 方 姚 诸公并峙,其尤嶤然者,几欲跨越前辈。”
词语解释:跨蹈  拼音:kuà dǎo
占有;统有。《后汉书·五行志一》:“其后 董卓 陵虐王室,多援边人以充本朝,胡夷异种,跨蹈中国。”《三国志·魏志·董二袁刘传论》:“ 表 ( 刘表 )跨蹈 汉 南, 绍 ( 袁绍 )鹰扬 河 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词语解释:跨鼓  拼音:kuà gǔ
腰鼓。在腰间系一长圆形的小鼓,且行且击,演奏诸种鼓调。跨,用同“ 挎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过会》:“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槓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鈸……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七章:“香会很多……传统的巧炉圣会,还有秧歌会,高跷会,什不闲,跨鼓花钹。”
词语解释:跨学科  拼音:kuà xué kē
属于、关于或涉及两门或多门学科的;学科间的
词语解释:跨进  拼音:kuà jìn
进入。例如:跨进大门。
词语解释:跨马鞍  拼音:kuà mǎ ān
古时婚俗,置马鞍于男家门口,待新人入门时跨过。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婚姻之礼,坐女於马鞍之侧,或谓此北人尚乘鞍马之义。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酉阳杂俎》云:‘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 北朝 之餘风也。’今娶妇家,新人入门跨马鞍,此盖其始也。”
词语解释:跨蹍  拼音:kuà zhǎn
亦作“ 跨辗 ”。 超越并压倒。《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若夫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跨蹍 昌姬 ,韜軼炎 汉 。” 张铣 注:“言 齐帝 之德踰越蹍蹋於 文王 。”蹍,一本作“ 掩 ”。《陈书·高祖纪上》:“驱驭於 韦 彭 ,跨蹍於 齐 晋 。”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今颂高皇帝者,以为似 汉高 ,固为不知类;以为似 汤 ,亦未尽。予直以为跨辗神 尧 圣 舜 。”
词语解释:跨院  拼音:kuà yuàn
正院两旁的院子。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 宋 家的大黑梢门里,一共有三个正院,三个跨院。”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一章:“来到西跨院,四面整整齐齐的房屋全亮着灯光。” 管桦 《辛俊地》九:“这是一个酿酒作坊的跨院。”
词语解释:跨陵  拼音:kuà líng
陵越;超越。《后汉书·臧宫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之素志,进欲龙驤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词语解释:跨鹤扬州  拼音:kuà hè yáng zhōu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词语解释:跨迈  拼音:kuà mài
犹跨越。 宋 王畴 《送同年蒲叔范察判杭州监酒》诗:“雄雄百万师,跨迈联 燕 秦 。”
词语解释:跨边  拼音:kuà biān
谓兼有边境两方的籍贯。《清史稿·食货志一》:“其有冒籍、跨籍、跨边、侨籍皆禁之。”
词语解释:跨鹤缠腰  拼音:kuà hè chán yāo
见“ 跨鹤扬州 ”。
词语解释:跨鹤扬州  拼音:kuà hè yáng zhōu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词语解释:跨鹤维扬  拼音:kuà hè wéi yáng
见“ 跨鹤扬州 ”。
词语解释:跨鹤扬州  拼音:kuà hè yáng zhōu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词语解释:跨业  拼音:kuà yè
指一个企业兼营不同行业的产品或业务。例如:跨业经营。
词语解释:跨刀  拼音:kuà dāo
挎着腰刀。跨,用同“ 挎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码头左右,全是水陆大小将官,行装跨刀,左右鵠立。”
词语解释:跨下人  拼音:kuà xià rén
指 汉 时 韩信 。 明 袁宏道 《淮阴侯祠》诗:“贪他一颗真王印,卖却 淮阴 跨下人。”参见“ 跨下辱 ”。
词语解释:跨下辱  拼音:kuà xià rǔ
《汉书·韩信传》:“ 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 胯 ”。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 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词语解释:跨制  拼音:kuà zhì
兼有、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汉书·叙传下》:“云起龙驤,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晋书·陆机传》:“谋无遗计,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 ,而与天下争衡矣。”
词语解释:跨下桥  拼音:kuà xià qiáo
桥名。在 江苏省 淮阴市 。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之九:“频年 跨下桥 边水,照我劳劳已白头。” 钱曾 注引 祝穆 《方舆胜览》:“ 跨下桥 ,在 淮阴县 ,即 韩信 为少年所辱之处。”参见“ 跨下辱 ”。
词语解释:跨下辱  拼音:kuà xià rǔ
《汉书·韩信传》:“ 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 胯 ”。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 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词语解释:跨所  拼音:kuà suǒ
即跨屋。《红楼梦》第一○五回:“东跨所抄出两箱子房地契,又一箱借票,都是违例取利的。”《三侠五义》第二十回:“偶见跨所内灯光闪灼。”参见“ 跨屋 ”。
词语解释:跨屋  拼音:kuà wū
指在正屋两边的厢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那五间就是 道静 刚来时和 宋郁彬 谈话的客厅,两边跨屋是做为男客的客屋。”
词语解释:跨山压海  拼音:kuà shān yā hǎi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东逾 梁 宋 ,南穷 高 广 。”
词语解释:跨总  拼音:kuà zǒng
统辖;统管。《晋书·慕容廆载记下》:“明公雄据海朔,跨总一方,而诸部犹怙众称兵,未遵道化者,盖以官非王命,又自以为强。”
词语解释:跨坐  拼音:kuà zuò
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 苏振华 《高虎垴战斗》:“有的干脆跳到工事的土堆上,骑马似地跨坐着。”
词语解释:跨国公司  拼音:kuà guó gōng sī
也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为垄断组织输出资本和对外经济扩张的一种组织形式,五十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词语解释:跨度  拼音:kuà dù
跨越空间的结构,如梁、拱、桁架、桥墩等相邻两支点之间的距离。引申为中间距离跨越的幅度。 韩北屏 《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它像一道跨度比较平缓的黑色的虹,显出了我们地球的球形凸面。”《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在同一部影片里,语言表现力能冲破年龄跨度大、感情跌宕多、音域幅度宽等难关,恐怕还不多见。”
词语解释:跨厉  拼音:kuà lì
超过;越过。 南朝 陈 徐陵 《册陈公九锡文》:“以公英猷远量,跨厉嵩溟,抱一车书,括囊寰宇。”
词语解释:跨积  拼音:kuà jī
跨历,经历。《宋书·孝义传·郭原平》:“父抱篤疾弥年, 原平 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词语解释:跨俗  拼音:kuà sú
超越世俗。 晋 成公绥 《啸赋》:“邈跨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仗气爱奇,动多振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评汇一》:“ 綦毋 拾遗 潜 诗,举体清秀,萧萧跨俗。”
词语解释:跨年度  拼音:kuà nián dù
指时间上跨着两个年度;越过一个年度进入另一个年度。如:跨年度工程;跨年度预算。
词语解释:跨党  拼音:kuà dǎng
谓一人兼入两党。《向导》第192期:“而在贵党的立场,在革命工作的立场,一切职务之分配,似应以工作能力为标准,不应以跨党与否为前提。”
词语解释:跨屋  拼音:kuà wū
指在正屋两边的厢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那五间就是 道静 刚来时和 宋郁彬 谈话的客厅,两边跨屋是做为男客的客屋。”
词语解释:跨时  拼音:kuà shí
谓历时长久。《魏书·崔光传》:“且南西未静,兵革不息,郊甸之内,大旱跨时,民劳物悴,莫此之甚。”
词语解释:跨涉  拼音:kuà shè
跨有,兼及。 宋 苏辙 《论渠阳蛮事札子》:“况今夷人阻截道路,兵未得进,若不得良将处置,实恐为患不浅;又其种族遍据诸洞,跨涉 湖南 北 , 广西 三路。”
词语解释:跨街  拼音:kuà jiē
横跨街道上空。如:跨街横幅上写着欢迎标语。
词语解释:跨缝  拼音:kuà fèng
指袍子下身两侧的开叉。 茅盾 《故乡杂记》二:“旗袍的跨缝也开的很高。”
词语解释:跨籍  拼音:kuà jí
兼具两个地方的籍贯。《清史稿·食货志一》:“其有冒籍、跨籍、跨边、侨籍皆禁之。”
词语解释:跨腾  拼音:kuà téng
(1).腾跃飞行。《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跨,行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北魏 高允 《王子乔》诗:“骑日月,从列星,跨腾入廓踰杳冥。”
(2).超越。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跨腾 商 周 , 尧 舜 是师。”
词语解释:跨步电压  拼音:kuà bù diàn yā
当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与地发生短路时,以电流入地点为中心的周围地面上的人、畜两脚间可能出现的电位(势)差。距电流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就越高。减小跨步电压的措施是减小接地电阻。
词语解释:跨擅  拼音:kuà shàn
谓跨地擅权。《魏书·地形志上》:“自 刘渊 、 石勒 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乱,随所跨擅。”
词语解释:跨映  拼音:kuà yìng
谓超越并映照。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 菊坡翁 盛德清风,跨映一代,归身海滨,当相不拜。”
词语解释:跨据  拼音:kuà jù
跨有;据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法正 曰:“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世为 南越 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餘万家。”
词语解释:跨掩  拼音:kuà yǎn
犹跨蹍。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若夫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跨掩 昌姬 ,韜軼炎汉。”掩,一本作“ 蹍 ”。
词语解释:跨巽  拼音:kuà xùn
跨到或踏到“巽”的方位。《巽》,八卦之一,代表“风”。 唐 李商隐 《赛舜庙文》:“果蒙凭离掣电,跨巽扬风,布霑渥於九皋,起焦枯於一瞬。”参见“ 八卦 ”。
词语解释:八卦  拼音:bā guà
《周易》中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每个图形用三个分别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传是 伏羲 所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中,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是四个矛盾对立的形态。传说 周文王 将八卦互相组合,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八卦本是反映古代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自被用为卜筮的符号,逐渐带上神秘的色彩。
共8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