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末字词组
袒跣行跣露跣髡跣科跣被跣  
徒跣腾跣魁跣揭跣科头徒跣裸跣  

词语解释:袒跣  拼音:tǎn xiǎn
(1).谓脱袜赤足。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史记·吴王濞列传》:“ 胶西王 乃袒跣,席稾,饮水,谢太后。”《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顙,失气虏伏。”
(2).表示对神灵的虔诚。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时不雨,先君袒跣,遍祷羣祠,涕泣卧祠下,誓不雨不止。”
(3).袒胸赤足。 唐 白居易 《不出门》诗:“披衣腰不带,散髮头不巾。袒跣北窗下, 葛天 之遗民。”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诗:“止取醉饱为,安能谨趋避。袒跣择树依,叫号枕砖睡。”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行者、坐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词语解释:徒跣  拼音:tú xiǎn
赤足。《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 陈澔 集说:“徒跣,无屨而空跣也。”《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郑仁凯 ﹞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 凯 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明史·项忠传》:“马疲,弃之,徒跣行七昼夜,始达 宣府 。”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词语解释:行跣  拼音:xíng xiǎn
赤脚行走。《后汉书·臧洪传论》:“ 雍丘 之围, 臧洪 之感愤壮矣!想其行跣且号,束甲请举,诚足怜也。”
词语解释:腾跣  拼音:téng xiǎn
谓赤足腾跃。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通简吴惠》:“洞絶险,山石攒起如敛戟,华人不能置足, 徭 人则腾跣上下若飞。”跣,一本作“ 跃 ”。
词语解释:露跣  拼音:lù xiǎn
露髻赤足,表示有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世被繫劾者,子孙弟姪皆诣闕三日,露跣陈谢。”
词语解释:魁跣  拼音:kuí xiǎn
不戴帽并赤足。魁,通“ 科 ”。 清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我时魁跣坐高堂,同心之友劝倾觴。”
词语解释:髡跣  拼音:kūn xiǎn
光头赤足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 倭 之追者寻至,猴见髡跣横行,不类所习覩,疑为异兽将噬之。”
词语解释:揭跣  拼音:jiē xiǎn
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唐 柳宗元 《石涧记》:“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牀十八九居之。”
词语解释:科跣  拼音:kē xiǎn
露头跣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 方伯公 ,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虽盛夏,衣冠危坐,未尝见其科跣。”《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汪梅湖 《田家杂咏》:“科跣各真率,貌简情乃亲。”参见“ 科头跣足 ”。
词语解释:科头跣足  拼音:kē tóu xiǎn zú
露着头,赤着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本作“科头徒跣”,后亦作“ 科头赤足 ”。《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昭 善史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飢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为裳,科头徒跣。” 宋 田昼 《筑长堤》诗:“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明 唐寅 《偶成》诗:“科头赤足芰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暉。”《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袁香亭 《消夏杂咏》:“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衣尚觉多。”
词语解释:科头徒跣  拼音:kē tóu tú xiǎn
见“ 科头跣足 ”。
词语解释:科头跣足  拼音:kē tóu xiǎn zú
露着头,赤着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本作“科头徒跣”,后亦作“ 科头赤足 ”。《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昭 善史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飢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为裳,科头徒跣。” 宋 田昼 《筑长堤》诗:“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明 唐寅 《偶成》诗:“科头赤足芰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暉。”《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袁香亭 《消夏杂咏》:“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衣尚觉多。”
词语解释:被跣  拼音:bèi xiǎn
见“ 被髮跣足 ”。
词语解释:被发跣足  拼音:pī fà xiǎn zú
披散头发,赤着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 王侃 ﹞瞥见一画衣女子,被髮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明 王思任 《游焦山记》:“问童子,得樱笋银鱭,又得文雉,被跣而出,歌於 诸山 第一峯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女仓皇被跣,御风而奔。”
词语解释:裸跣  拼音:luǒ xiǎn
露体赤脚。《后汉书·冯衍传上》:“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絶理……燔其室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夏日裸跣坐堂皇,见飞鸟集庭树,輒止讼者,取弹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