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脚跟 拼音:jiǎo gēn
亦作“脚根”。
(1).脚的后部。《山海经·海外北经》“﹝ 跂踵国 ﹞其为人大,两足亦大” 晋 郭璞 注:“其人行,脚跟不著地也。”《魏书·尒朱彦伯传》:“﹝ 洛中 謡﹞又曰:头去项,脚根齐,驱上树,不须梯。”《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女子收回左脚,把脚跟向地上一碾。” 谷峪 《王本巧》:“她的脚根提起,向西北角的一个窝棚望了望。”
(2).比喻立足点或立场。 宋 朱熹 《答陈肤仲》四:“凡事从今更宜审细,见得是,当便立定脚根,断不移易。”一本作“ 脚跟 ”。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有些人还有怀疑,还没有站稳脚跟,一遇风浪就会左右摇摆。”
(3).比喻行迹。 明 袁宏道 《致吴因之书》:“行年四十,脚跟不定,待何时定?”《花月痕》第四八回:“道姑笑道:‘贫道云游之人,脚跟无定,是从来处来。’”
(4).根底;底细。《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 丁利国 道:‘实不瞒你説……他所以认我们是他的父母。’店家听説,嗔道:‘原来脚根不正。’” 郭沫若 《行路难·漂流插曲第一章》:“你是看穿了我们的脚跟,以为我们纵横是带不走的。”
(5).指物体的下端或其近旁。《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祇见那石头脚根上周围的土儿就拱起来了。”甬剧《两兄弟》:“篱笆右边的土墙脚跟,长着一棵茂密的梅子树。”词语解释:鞋跟 拼音:xié gēn
指鞋帮的后部。亦指鞋底的后部。 戴望舒 《旅思》诗:“故乡芦花开的时候,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如:把鞋跟拔起来。词语解释:脚后跟 拼音:jiǎo hòu gēn
(1).脚跟,脚的后部。《水浒传》第三二回:“哎也!是我走的慌了,脚后跟直打着脑杓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火焰一会又窜起来,工人们便跳上去拿脚踩,脚后跟烧起了泡,也不知道痛。”
(2).比喻卑下的部分。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兀那廝你駡谁呢?我覷你直我甚脚后跟?”《天雨花》第十三回:“万事小姐来专主,自操权柄独自尊,凤冠霞佩来穿戴,谁及多姣脚后跟。”词语解释:后跟 拼音:hòu gēn
脚跟。亦指鞋袜近脚跟的部分。 杨朔 《鸭绿江南北》:“他们在火里穿来穿去,扑灭火,自己的鞋却烧坏了,脚后跟烧起了泡。” 杨朔 《潼关之夜》:“我听见警察从对面房间走出来,皮鞋后跟撞击在穿堂的砖地上所发的声响,渐渐地消失下去。”词语解释:腚后跟 拼音:dìng hòu gēn
指跟随某个头目专事谄媚奉承、助纣为虐的人。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一:“每到这时, 白眼狼 就领着一些‘腚后跟’来到庙上,在院中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又扭又唱。”词语解释:蹑跟 拼音:niè gēn
趿拉着鞋。《史记·货殖列传》“跕屣” 裴駰 集解引 晋 臣瓒 曰:“躡跟为跕也。”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杂言》:“鞵不相随曰躡跟。”词语解释:靴后跟 拼音:xuē hòu gēn
长子的戏称。靴的后跟叫“掌子”,因谐称长子。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 费得雄 上:]‘自家非别,乃是 费无忌 的靴后跟。’[卒子问科云:]‘甚么靴后跟。’[ 费得雄 云:]‘可是长子哩。’”词语解释:鞋后跟 拼音:xié hòu gēn
同“鞋跟”
词语解释:鞋跟 拼音:xié gēn
指鞋帮的后部。亦指鞋底的后部。 戴望舒 《旅思》诗:“故乡芦花开的时候,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如:把鞋跟拔起来。词语解释:不跟
不及词语解释:崖跟
山崖底部词语解释:追跟 拼音:zhuī gēn
追赶。词语解释:拿跟 拼音:ná gēn
方言。犹被。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四:“一连串的火车,轰轰隆隆地走在排着白杨的堤上,渐渐地拿跟树子遮去影子……以致后来连烟子也完全拿跟天野吞没了。” 艾芜 《野牛寨》:“娘那次拿跟大水冲昏倒了三四次。”词语解释:紧跟 拼音:jǐn gēn
紧追不舍。例如:紧跟野兔。
跟在某人后边。例如:紧跟市长。词语解释:相跟 拼音:xiāng gēn
跟随;紧随。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一:“青壮年抬担架的抬担架,引路的引路,早就和军队相跟着走了。” 王汶石 《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我远远看见 腊月 相跟一个人,就猜想一定是你。”词语解释:细高跟 拼音:xì gāo gēn
一种高而细长的鞋跟底,后侧略呈弯形,前侧略呈弯形或呈直形词语解释:劈脚跟 拼音:pī jiǎo gēn
紧跟在后。《说岳全传》第五回:“ 张显 答应回去,劈脚跟 王贵 也走将来。”词语解释:砌跟 拼音:qì gēn
阶旁;阶前。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向明月中独立黄昏,见学士下砌跟,瞻北辰。”词语解释:头痒搔跟 拼音:tóu yǎng sāo gēn
头上发痒却抓脚跟。比喻抓不到问题的关键,于事无补。 汉 焦赣 《易林·蹇之革》:“头痒搔跟,无益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