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首字词组
跋涉跋烛跋距跋识跋焦跋嘴跋勒国跋扈自恣
跋扈跋敕跋躠跋蓝跋队斩跋山涉水跋援跋扈恣睢
跋马跋步跋胡跋胡疐尾跋题跋前疐后跋扈将军 
跋履跋提河跋足跋越跋烛之咨跋履山川跋印 
跋疐跋朝跋涉山川跋踬跋前踬后跋前踕后跋扈飞扬 
跋遮跋语跋滞跋录跋山涉川跋步床跋剌 
跋浪跋尾跋膝跋陟跋弗倒跋文跋来报往 

词语解释:跋涉  拼音:bá shè
(1).登山涉水。谓旅途艰苦。《诗·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毛 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朕久望卿来,何其迟也。涂中跋涉不易?”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我这么想着,就问他一路跋涉该受了很多辛苦吧。”
(2).谓涉足于泥水之中艰难行走。 董必武 《挽沉骊英女士》诗:“勤劬如老农,跋涉于泥田。” 周振甫 注:“指下田。” 孙犁 《秀露集·乡里旧闻》:“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欢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 峻青 《海啸》第一章:“他们一会儿在齐膝深的水里跋涉,一会儿在烂泥地里蹒跚,走得非常吃力。”
(3).犹言劳累麻烦。 明 屠隆 《考槃馀事·造搥白纸法》:“平铺石上,用打纸搥敲千餘下,揭开晾□分乾,再迭压一宿,又搥千餘搥,令发光,与蜡牋相似方妙。余尝製之甚佳,但跋涉耳。”
词语解释:跋扈  拼音:bá hù
(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
(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
(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
(6).飞扬貌。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词语解释:扈业  拼音:hù yè
古代一种捕鱼法。《纬略》卷五引 晋 张勃 《吴都记》:“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扈业者,滨海渔捕之名,插竹列於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
词语解释:跋扈将军  拼音:bá hù jiāng jūn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煬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词语解释:跋马  拼音:bá mǎ
(1).勒马使回转。《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 建成 、 元吉 至 临湖殿 ,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胡三省 注:“跋马者,摇駷马衔,偏促一轡,又以两足摇鼓马腹,使之迴走。”
(2).骑马驰逐。 唐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诗:“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宋 王安石 《金明池》诗:“跋马未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 宋 韩元吉 《六州歌头·桃花》词:“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词语解释:跋履  拼音:bá lǚ
谓旅途辛劳奔波。 宋 苏轼 《答程彝仲书》之一:“承以科詔入都,跋履之餘,起居佳否?”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卢知猷》:“然由间关跋履,从 昭宗 播迁,自 华 幸 洛 ……其得没於牖下,亦云幸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跋履终夜,惫极矣!”参见“ 跋履山川 ”。
词语解释:跋履山川  拼音:bá lǚ shān chuān
同“ 跋山涉水 ”。 《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夫 齐 之去 周 二千餘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於封守之外,於死者为不仁。”
词语解释:跋疐  拼音:bá dì
见“ 跋躓 ”。
词语解释:跋踬  拼音:bá zhì
亦作“ 跋疐 ”。 挫折;进退不得。《文选·李康〈运命论〉》:“盖笑 萧望之 跋躓於前,而不惧 石显 之绞縊於后也。” 刘良 注:“跋躓,谓折挫也。” 章炳麟 《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詁,且安施邪。”
词语解释:跋遮  拼音:bá zhē
指跋遮曲。古代塞北传入的曲名。 宋 晁补之 《跋遮曲》诗:“君不见, 鲁 中羣儿歌跋遮,跋遮跋遮何语耶……跋遮胡为乐中华,试歌河涨水渐车,河中耕泥春种麻。”
词语解释:跋浪  拼音:bá làng
破浪;踏浪。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是夜闻有跋浪声,平旦视之,已徙去矣。” 陈毅 《淮河晚眺》诗:“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词语解释:跋烛  拼音:bá zhú
指快要点完的蜡烛。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八十韵》:“为灯跋烛须臾灭,沃锭消璆顷刻齎。”
词语解释:跋敕  拼音:bá chì
亦作“ 跋勅 ”。 谓撰写诏敕。亦泛指起草官文书。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衝街不避将军令,跋敕兼题宰相名。”敕,一本作“ 勑 ”。 五代 王仁裕 《贺王溥入相》诗:“跋勅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词语解释:跋步  拼音:bá bù
谓艰辛远行。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高遁》:“从别后,兵火催,孤身怀宝为盗煤,跋踄到 关西 ,蒙郡主多优礼。” 柳亚子 《五月八日谒廖夫人于观音山旅邸》诗:“卌年渴想 张别山 ,长途跋踄寧嫌久。”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部第二章:“只怕参议年来体衰多病,不胜跋踄之劳。”
词语解释:跋提河  拼音:bá tí hé
古代 拘尸那揭罗国 境内 阿利罗跋提河 (《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 印度 。 唐 顾况 《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 跋堤河 在左, 长仙园 在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 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词语解释:跋朝  拼音:bá cháo
整个朝廷。跋,通“ 拔 ”。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跋朝贺书飞,塞路归鞍跃。” 钱仲联 集释:“ 孙汝听 曰:‘跋朝,犹言举朝也。’跋, 唐 人俗语,同拔。《尔雅·释詁》:‘拔,尽也。’ 郝懿行 义疏:‘陈根悉拔,故为尽。’”
词语解释:跋语  拼音:bá yǔ
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里中有 元 人《育婴图》摹本,载 元 献 跋语,几七百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 戴给事 既疏参 吕司寇 矣, 承恩 辨疏,即以跋语为出於给事之笔,此仇口往復之常,亦无足讶。” 冰心 《晚晴集·悼郭老》:“过了几天, 老舍 先生就送来一张 郭老 赠我的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律,还有跋语。”
词语解释:跋尾  拼音:bá wěi
(1).谓在文末署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自古及近代,御府购求之家,藏蓄传授閲翫,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贞观 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 清 高士奇 《题卢徵君嵩山草堂图》诗:“ 弘农 好古愜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2).即跋文。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 贞观 中, 褚河南 等监掌装背,并有当时鉴识人押署、跋尾、官爵、姓名。”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 正孺 有书来,欲刻诸公送行诗于石,求余为跋尾。”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 万历 初, 周公瑕 游 燕 中得摹本,知卷为 沉存中 家物,而跋尾书迹不逮,因为补録之。” 闻一多 《〈山花诗〉序》:“因此在诗集后,缀上这一首跋尾式的诗,表明他对于自己的作品的估价。”参见参见“跋文”。
词语解释:跋距  拼音:bá jù
腾跃,跳越。 唐 杨师道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词语解释:跋躠  拼音:bá xiè
行动迟缓困难的样子。 唐 卢仝 《月蚀诗》:“南方火鸟赤泼血,项长尾短飞跋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因强起跋躠过帝祠,欲投地,身不能屈。”
词语解释:跋胡  拼音:bá hú
见“ 跋胡疐尾 ”。
词语解释:跋胡疐尾  拼音:bá hú zhì wěi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后以“跋胡疐尾”喻进退两难。 宋 李纲 《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亦省作“ 跋胡 ”。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四十韵》:“ 鹿角 真走险, 狼头 如跋胡。” 仇兆鳌 注:“《水经注》: 江 水又东流 狼头滩 ,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其歌曰:‘滩头白浡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词语解释:跋足  拼音:bá zú
谓踮起脚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姬生》:“及发落之期,道署梁上黏一帖……梁最高,非跋足可黏。”
词语解释:跋涉山川  拼音:bá shè shān chuān
同“ 跋山涉水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淮南子·修务训》:“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每岁十一月,天下贡举人於 含元殿 前,见四方馆舍人当直者,宣曰:‘卿等学富雄词,远随乡荐,跋涉山川,当甚劳止。’”
词语解释:跋滞  拼音:bá zhì
谓排除危难。跋,通“ 拔 ”。 唐 白居易 《入回纥使下军将官吏夏侯仕戡等四十人授卿监宾客谘议卫佐同制》:“勅:某官 夏侯仕戡 等:前命 郑懽 之入 迴紇 也,尔等参护使车,用祗王命,悉心尽力,有恪恭跋滞之勤焉。”
词语解释:跋膝  拼音:bá xī
古乐器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谁截太平管” 王琦 汇解引《文献通考》:“太平管形如跋膝而九窍。”
词语解释:跋识  拼音:bá shí
跋文、印记、题署之类。 柴萼 《梵天庐丛录·万承风小照》:“上有 清世宗 御题诗及跋识甚伙。”
词语解释:跋蓝  拼音:bá lán
穷困可怜。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三出:“则俺那俊多才,怕不道思量俺,争奈他身命儿太跋蓝。” 徐嘉瑞 《金元戏曲方言考》:“跋蓝,穷困可怜。”
词语解释:跋胡疐尾  拼音:bá hú zhì wěi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后以“跋胡疐尾”喻进退两难。 宋 李纲 《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亦省作“ 跋胡 ”。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四十韵》:“ 鹿角 真走险, 狼头 如跋胡。” 仇兆鳌 注:“《水经注》: 江 水又东流 狼头滩 ,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其歌曰:‘滩头白浡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词语解释:跋越  拼音:bá yuè
跨越。跋,通“ 拔 ”。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并吞四夷,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跋,一本作“ 跂 ”。 隋 侯白 《启颜录·命群臣为大言》:“臣跋越九州,间不容趾,并吞天下,欲枯四海。”
词语解释:跋踬  拼音:bá zhì
亦作“ 跋疐 ”。 挫折;进退不得。《文选·李康〈运命论〉》:“盖笑 萧望之 跋躓於前,而不惧 石显 之绞縊於后也。” 刘良 注:“跋躓,谓折挫也。” 章炳麟 《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詁,且安施邪。”
词语解释:跋录  拼音:bá lù
题跋收录。《四游记·八仙求文老子》:“吾今将原著经典,尽行跋録,藏之九重天外,不復与人世作舟楫矣。”
词语解释:跋陟  拼音:bá zhì
攀登;行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余每读《琴操》,见琴慎相和,《雅歌録》云:饮马长城窟。及其跋陟斯途,远怀古事,始知信矣。”《明史·王骥传》:“每军负米六斗,跋陟山谷。”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
词语解释:跋焦  拼音:bá jiāo
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用羊占卜的方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 西戎 用羊卜,谓之‘跋焦’;卜师谓之‘廝乩’。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又有先呪粟以食羊,羊食其粟,则自摇其首,乃杀羊视其五藏,谓之‘生跋焦’。”
词语解释:跋队斩  拼音:bá duì zhǎn
唐 末 朱全忠 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跋,通“ 拔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词语解释:跋题  拼音:bá tí
题跋。 宋 米芾 《寄薛郎中绍彭》诗:“殷勤分治 薛绍彭 ,散金购取重跋题。”
词语解释:跋烛之咨  拼音:bá zhú zhī zī
《旧唐书·柳公权传》:“每 浴堂 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宋 汪藻 《谢除翰林学士表》:“学非閎博,难酬跋烛之咨;思或淹滞,将误掣铃之召。”
词语解释:跋前踬后  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
同“ 跋胡疐尾 ”。 唐 韩愈 《进学解》:“跋前躓后,动輒得咎。”
词语解释:跋山涉川  拼音:bá shān shè chuān
见“ 跋山涉水 ”。
词语解释:跋山涉水  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亦作“ 跋山涉川 ”。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於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於艰险。” 杨朔 《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面,一个水壶,一张布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 朝鲜 。” 秦牧 《长河浪花集·湘阴热浪记》:“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从全国各个省区,风尘仆仆,跋山涉水专程前来拜访 湘阴 的人们,却络绎不绝。”
词语解释:跋弗倒  拼音:bá fú dǎo
玩具名。即不倒翁。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秤翁戏具诗》:“其咏 吴 儿戯具诗,膾炙人口。咏跋弗倒云:‘随人簸弄形如醉,镇日跏趺体更劳。’”参见“ 不倒翁 ”。
词语解释:不倒翁  拼音:bù dǎo wēng
(1).玩具,形状象老翁,上轻下重,按倒后能自动直立。也叫扳不倒。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不倒翁》:“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清 吴伟业 有《戏咏不倒翁》诗。
(2).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柳亚子 《咏史》诗之三:“三十四年不倒翁,朝 秦 暮 楚 一时雄。”
词语解释:跋嘴  拼音:bá zuǐ
走嘴;失口。《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六回:“万岁爷心里想道:‘长老今番也有些诌了。’天师心里想道:‘这和尚今番却有些跋嘴了。’”
词语解释:跋山涉水  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亦作“ 跋山涉川 ”。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於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於艰险。” 杨朔 《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面,一个水壶,一张布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 朝鲜 。” 秦牧 《长河浪花集·湘阴热浪记》:“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从全国各个省区,风尘仆仆,跋山涉水专程前来拜访 湘阴 的人们,却络绎不绝。”
词语解释:跋前疐后  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
同“ 跋胡疐尾 ”。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閔默而有跋前疐后之忧。”
词语解释:跋履山川  拼音:bá lǚ shān chuān
同“ 跋山涉水 ”。 《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夫 齐 之去 周 二千餘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於封守之外,於死者为不仁。”
词语解释:跋前踕后  拼音:bá qián jié hòu
同“ 跋胡疐尾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而跋前踕后,絶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 跋前疐后 ”。
词语解释:跋步床  拼音:bá bù chuáng
一种旧式的有碧纱厨及踏步的大床。《海上花列传》第四回:“上楼看时,当中掛一盏保险灯,映着四壁,像月洞一般,却空落落的没有一些东西,只剩下一张跋步牀,一隻梳妆臺。”
词语解释:跋文  拼音:bá wén
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每种书的末尾,都有 嘉业堂 主人 刘承干 先生的跋文,他对于 明 季的遗老很有同情,对于 清 初的文祸也颇不满。”
词语解释:跋勒国  拼音:bá lè gu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说郛》卷四引 汉 郭宪 《洞冥记》:“ 跋勒国 常有蛟人宿其舍,既去泣别,所望堕泪皆成珠。”
词语解释:跋援  拼音:bá yuán
犹攀登。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赴迥趋危,衝林跋援,草随足起,山从眼转。”
词语解释:跋扈将军  拼音:bá hù jiāng jūn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煬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词语解释:跋印  拼音:bá yìn
指鉴赏者在书画末尾的跋文和署印。 宋 米芾 《题子敬范新妇唐模帖》诗之三:“真裂纹匀真古纸,跋印多时俗眼美。”
词语解释:跋扈飞扬  拼音:bá hù fēi yáng
骄横放肆。 宋 王安石 《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清 王韬 《琉事不足辨》:“时挟其所长,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飞扬,已非一日。” 郭沫若 《归去来·到浦东去来》:“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 日本 资本家吗?”参见“ 跋扈 ”。
词语解释:跋扈  拼音:bá hù
(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
(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
(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
(6).飞扬貌。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词语解释:扈业  拼音:hù yè
古代一种捕鱼法。《纬略》卷五引 晋 张勃 《吴都记》:“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扈业者,滨海渔捕之名,插竹列於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
词语解释:跋扈将军  拼音:bá hù jiāng jūn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煬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词语解释:跋剌  拼音:bá là
象声词。 唐 李白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诗:“双鳃呀呷鰭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
词语解释:跋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bào wǎng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 拔 ”。语本《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郑玄 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情变》第一回:“一众乡人,跋来报往的来领吃。”
词语解释:跋扈自恣  拼音:bá hù zì zì
专横强暴,为所欲为。《明史·外国传九·朵颜》:“於是 长昂 益跋扈自恣,东勾 土蛮 ,西结婚 白洪大 ,以扰诸边。”《清史稿·袁甲三传》:“﹝ 苗沛霖 ﹞所平贼圩輒置长,收其田租。缘道设关隘,垄断公私。 涡河 、 澮 、 潁 之间,跋扈自恣。”亦作“ 跋扈恣睢 ”。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但在几十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廷生活中,特别是进入残酷卑鄙的剥削阶级最上层的统治生活之后,早已经陶冶出一副狠毒乖戾,跋扈恣睢的性格。”参见“ 跋扈 ”。
词语解释:跋扈  拼音:bá hù
(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
(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
(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
(6).飞扬貌。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词语解释:扈业  拼音:hù yè
古代一种捕鱼法。《纬略》卷五引 晋 张勃 《吴都记》:“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扈业者,滨海渔捕之名,插竹列於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
词语解释:跋扈将军  拼音:bá hù jiāng jūn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煬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词语解释:跋扈恣睢  拼音:bá hù zì suī
见“ 跋扈自恣 ”。
词语解释:跋扈自恣  拼音:bá hù zì zì
专横强暴,为所欲为。《明史·外国传九·朵颜》:“於是 长昂 益跋扈自恣,东勾 土蛮 ,西结婚 白洪大 ,以扰诸边。”《清史稿·袁甲三传》:“﹝ 苗沛霖 ﹞所平贼圩輒置长,收其田租。缘道设关隘,垄断公私。 涡河 、 澮 、 潁 之间,跋扈自恣。”亦作“ 跋扈恣睢 ”。 秦牧 《长街灯语·逛东陵》:“但在几十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廷生活中,特别是进入残酷卑鄙的剥削阶级最上层的统治生活之后,早已经陶冶出一副狠毒乖戾,跋扈恣睢的性格。”参见“ 跋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