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末字词组
踉跄凤跄跌跌跄跄跻跻跄跄抹跄济济跄跄  
跄跄蹴跄踿跄蹡蹡浪跄央央跄跄  
趋跄蹼蹼跄跄踉踉跄跄鸾跄济跄密跄跄  

词语解释:踉跄  拼音:liàng qiāng
亦作“ 踉蹌 ”。
(1).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君来好呼出,踉蹡越门限。” 宋 范成大 《催租行》:“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蹡里正敲门来。” 明 徐渭 《与马策之》:“老牯踉蹌以耕,拽犁不动,而泪渍肩疮。” 茅盾 《色盲》四:“ 林白霜 惊喊着,踉跄地跑回自己房间去。”
(2).指不稳的步履。《水浒传》第三二回:“ 武行者 听了,跳起身来,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箇踉蹌。” 杨朔 《木棉花》:“我提着一只小皮箱,挤在人群里,脚下的碎石块时时会把我绊一个踉跄。”
(3).歪斜貌。 五代 齐己 《灵松歌》:“老鳞枯节相把捉,踉蹌立在青崖前。”
(4).行步迟滞貌。 晋 潘岳 《射雉赋》:“蹇微罟以长眺,已踉蹡而徐来。” 徐爰 注:“踉蹡,乍行乍止,不迅疾之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 王嫱 貌本絶,踉蹌入毡帷。”
(5).喻指困顿;颠沛;颠踬。《梁书·伏暅传》:“ 暅 踉蹡落魄,三十餘年。” 唐 陆龟蒙 《记事》诗:“圣道庶经营,世途多踉蹌。”《花月痕》第十一回:“ 痴珠 全家避入深山,不料该处土匪突尔竖旗从贼,以致亲丁四十餘口踉蹌道路。”
亦作“ 踉蹌 ”。 纵跃;窜跳。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九:“ 东安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蹡逐之。以试羣猫,莫不然者。於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 赵 睨重栏愈高,唯四角差低,甚易之,然卒不可逾越。尸自水中指云:‘从高处过甚易。’遂如其言,踉蹡一举,已出平地。”
亦作“ 踉蹌 ”。 匆遽慌急貌。 宋 文天祥 《五月十七日大雨歌》:“壁下有水穴,羣鼠走踉蹡。”《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坐席犹未煖,忽得家书报家中老父病故,踉蹌而别,转荐与同乡 吕鸿臚 。”
词语解释:跄跄  拼音:qiàng qiàng
(1).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高亨 注:“蹌蹌,步趋有节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与,著緑袍,乘驄马,蹌蹌正色,谁敢直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则文士蹌蹌。”
(2).飞跃奔腾貌。《汉书·扬雄传上》:“秋秋蹌蹌,入西园,切神光。” 颜师古 注:“秋秋蹌蹌,腾驤之貌。”
(3).舞貌。《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 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 陆德明 释文:“蹌,七羊反,舞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匪 尧 之庭。” 李轨 注:“蹌蹌者,步趾之威仪也。”
犹踉蹡。醉步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醉学士歌》:“ 宋生 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蹌蹌。”
词语解释:趋跄  拼音:qū qiàng
(1).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诗·齐风·猗嗟》:“巧趋蹌兮。” 孔颖达 疏:“礼有徐趋疾趋,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趋蹌兮。” 唐 元稹 《王悦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制》:“ 庄宪皇后 姪 王悦 等,或勋戚荫餘,或公卿贵胤。佩觿有趋蹌之美,释褐参侍从之荣。” 宋 王禹偁 《乞差官通摄谒庙大礼使表》:“既列三臺之首,合居五使之先。顾筋力之不支,虑趋蹌之失度。輒伸悃愊,冀免遣差。”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推排列拜皆新贵,乌纱银带纷趋蹌。”
(2).指入朝做官,出仕。 明 汤显祖 《阳谷主人饮》诗:“趋蹌乃人理,卧托非世资。”
(3).奔走侍奉。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阁下以高文閎才都盛位,而某以吏属,时得趋蹌左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 刘德 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徒善应对趋蹌耳。”
(4).奉承拍马;阿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莫难道诗骨瘦嵓嵓,掂详了这廝趋蹌,身分便活脱下 钟馗 一二三。”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箇不趋蹌的秀才,若论他有德有行,好一位戴冠儿的君子。”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淫谄二罪冥责甚怪》:“贫贱之人谋生不得,或奔走权门,或趋蹌富室,被人耻笑,亦是不得已之事。”
(5).疾行貌。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这嘴脸便不像俺的爷,临了那几步趋蹌却像得俺爷好。”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罗台山》:“﹝ 罗臺山 ﹞掌师子周旋趋蹌如往月时,由是门内外人始知公负奇力。”
(6).指音乐的板眼节奏。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春日见示》:“龙咽嘹喨留行月,凤翼趋蹌巧定场。”
词语解释:凤跄  拼音:fèng qiàng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后用“凤蹌”形容舞步富有节奏感。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始连轩以凤蹌,终宛轩而龙跃。”
词语解释:蹴跄  拼音:cù qiàng
跳腾貌。
词语解释:蹼蹼跄跄  拼音:pǔ pǔ qiāng qiāng
磕头作揖貌。《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又有那酬神许愿之辈,口口声声叫大慈大悲 观世音 ;化米乞钱之流,蹼蹼蹡蹡,求善人善女善长者。”
词语解释:跌跌跄跄  拼音:diē diē qiàng qiàng
行走不稳貌。 洪深 《赵阎王》第四幕:“ 赵大 跌跌跄跄奔入,扶着一段横木,便躺下来,在地上呻唤。” 陆文夫 《小巷深处》:“ 徐文霞 跌跌跄跄地,爬到山顶直喘气。” 万迪鹤 《没有准备》:“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就都走得跌跌跄跄,有气没力,不像个人。”亦作“ 跌跌蹡蹡 ”。《西游记》第五三回:“ 行者 大怒,喝了一声,把牙一嗟,唬得那一家子跌跌蹡蹡,往后就走。”《西游记》第八七回:“那些人猛抬头,看见模样,一个个骨软筋麻,跌跌蹡蹡。”
词语解释:踿跄  拼音:zú qiàng
紧随着舞动的样子。 唐 杜甫 《天狗赋》:“每岁,天子骑白日,御东山,百兽踿蹌以皆从兮,肆猛仡銛鋭乎其间。”
词语解释:踉踉跄跄  拼音: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词语解释:跻跻跄跄  拼音:jī jī qiàng qiàng
(1).人物众多貌。 明 高濂 《玉簪记·奏策》:“你看那午门外办事的,躋躋蹌蹌,纷纷杂杂,滚将来一派苍蝇声。”《封神演义》第九八回:“只见丹墀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躋躋蹌蹌,簇拥两傍。”《孽海花》第二五回:“躋躋蹌蹌,极一时之盛。”
(2).进退有节,恭敬有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金老 见了四子,躋躋蹌蹌,心中喜欢。”
(3).跌跌撞撞。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四幕:“ 静子 仓皇地奔到窗口去一望,发出惨绝的叫声,以袖掩面,跻跻跄跄地跑回来。”
词语解释:蹡蹡  拼音:qiāng qiāng
舞动腾跃的样子
词语解释:鸾跄  拼音:luán qiàng
形容行走有节奏有威仪。 辽 宋复圭 《冯从顺墓志铭序》:“曳綬鸞蹌於兵旅,峨冠鶚立於紫闉。”
词语解释:抹跄  拼音:mǒ qiàng
宋 代谓百戏艺人以色粉涂面。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一击小铜锣,引百餘人,或巾裹,或双髻,各着杂色半臂,围肚看带,以黄白粉涂其面,谓之‘抹蹌’。”《文物》1959年第10期:“其傅粉墨,则名为‘抹跄’。”
词语解释:浪跄  拼音:làng qiàng
踉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后赶将来,一隻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颠翻在地。”《水浒传》第三九回:“﹝ 宋江 ﹞再饮过数杯,不觉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营里来。”
词语解释:济跄  拼音:qí qiàng
仪容敬慎貌。济,通“ 齐 ”。语出《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宾客济蹌,冠裳毕集。向时纳女,远不能及。”
词语解释:济济跄跄  拼音:jì qí qiàng qiàng
庄敬貌;敬慎貌。《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毛 传:“济济蹌蹌,言有容也。” 郑玄 笺:“言威仪敬慎也。”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我这里凝眸望,元来是文官武职,一剗地济济蹌蹌。”《痛史》第一回:“但是庭燎光中,御炉香里,百官济济蹌蹌,好像是 汉 官威仪。”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不到两星期,各部都派来了,从两个至四个,其中很多的是新从外洋回来的留学生,还穿着崭新的洋服。于是济济跄跄,又在灰土和废纸之间钻来钻去。”
词语解释:央央跄跄  拼音:yāng yāng qiàng qiàng
犹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替 张茂实 戴上巾帽,穿了衣裳。叫人抬了打毁存剩的器皿,央央蹌蹌的同 智姐 走了回去。”
词语解释:密跄跄  拼音:mì qiāng qiāng
见“ 密鏘鏘 ”。
词语解释:密锵锵  拼音:mì qiāng qiāng
亦作“ 密蹡蹡 ”。 形容刀剑等兵器密集的样子。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华夷一统》:“莫不是密鏘鏘剑戟把你相拦当。” 明 邵璨 《香囊记·起兵》:“只见忽喇喇箭锋似雨,密蹡蹡戈戟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