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趾美 拼音:zhǐ měi
谓继承发扬前辈的事业和美德。 唐 韩愈 《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若既克自敬勤,及先人存,趾美进士,续闻成宗,唯服任遂功,为孝子在不怠。” 马其昶 注引 曾国藩 曰:“‘趾美’,犹踵美。” 明 归有光 《丘恭人七十寿序》:“其有子若孙,能趾美前人。” 清 钱谦益 《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今吾儒硕,趾美前修。”词语解释:趾迹 拼音:zhǐ jì
脚基。引申为遗迹。 唐 陈子昂 《吊塞上翁文》:“ 居延海 南四百餘里,有古城焉,土人云是 塞上翁城 ,今为戍,其基扃趾跡,盖数千年也。”词语解释:趾高气扬 拼音:zhǐ gāo qì yáng
《左传·桓公十三年》:“ 楚 屈瑕 伐 罗 , 鬭伯比 送之。还,谓其御曰:‘ 莫敖 ( 屈瑕 字)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战国策·齐策三》:“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后用“趾高气扬”谓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清 谈迁 《北游录·纪文·六十自寿序》:“先生顾诸客曰:‘冠进贤而来者,趾高气扬,僕视其中,无所有也。’”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的架子,不过,可不是趾高气扬的那一种,而是把骨骼放松,仿佛随时都可以被风吹散。”词语解释:趾踵相错 拼音:zhǐ zhǒng xiāng cuò
见“ 趾踵相接 ”。
词语解释:趾踵相接 拼音:zhǐ zhǒng xiāng jiē
形容人数之多。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亦作“ 趾踵相错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弃家逃威,望门投止者,趾踵相错。”词语解释:趾踵相接 拼音:zhǐ zhǒng xiāng jiē
形容人数之多。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亦作“ 趾踵相错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弃家逃威,望门投止者,趾踵相错。”词语解释:趾骨 拼音:zhǐ gǔ
脚趾上各块骨的统称,拇趾两块,其他各趾均三块词语解释:趾错 拼音:zhǐ cuò
履迹交错。比喻人来往之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亮采》:“为人任侠,急人之急,以故 秦 、 楚 燕 、 赵 之客,趾错於门;货酒卖饼者,门前成市焉。”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逢三月六月九月,进观音香者,远近趾错。” 严复 《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优者必胜,劣者必僵。”词语解释:趾踵 拼音:zhǐ zhǒng
指脚。 元 柳贯 《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归而有赋》诗:“寄声为谢歌泥中,补兀吾犹完趾踵。”词语解释:趾趾 拼音:zhǐ zhǐ
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解三娘》:“顷之又来,羣从者皆闻履声趾趾然。”词语解释:趾股 拼音:zhǐ gǔ
腿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及返,则女已甦。扶置牀上,气体渐舒,但把足呻言趾股痠痛,数日始能起。”词语解释:趾绊 拼音:zhǐ bàn
木屐上的趾襻儿。 张资平 《木马》:“ 瑞枝 只能够买三角钱一对的木屐给 美兰 穿,小屐的趾绊太窄,擦烂足趾皮, 美兰 不愿穿。”词语解释:趾离 拼音:zhǐ lí
梦神名。 唐 冯贽 《记事珠·梦神》:“梦神曰 趾离 ,呼之而寝,梦清而吉。” 清 沉信 《买陂塘》词:“清宵怀梦空怀却,毕竟 趾离 无据。” 许地山 《〈空山灵雨〉弁言》:“在睡着时,偶得 趾离 过爱,引领我到回忆之乡,过那游离的日子,更不得不随醒随记。”词语解释:趾甲 拼音:zhǐ jiá
脚趾尖上所生的坚硬角质物词语解释:趾业 拼音:zhǐ yè
基业。《金史·撒改传》:“ 穆宗 履藉父兄趾业,锄除强梗不服己者。”词语解释:趾爪 拼音:zhǐ zhǎo
脚爪。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之义,尝闻人述 浙江 参政 左公赞 之言,谓以足上趾爪奇耦辨辰数之奇耦。”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