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重趼 拼音:chóng jiǎn
见“ 重茧 ”。
词语解释:重茧 拼音:chóng jiǎn
(1).厚绵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重茧衣裘,鲜食而寝。” 杜预 注:“茧,緜衣。”
(2).手脚上的厚茧。多指跋涉辛苦。《战国策·宋卫策》:“ 墨子 闻之,百舍重茧,往见 公输般 。” 姚宏 注:“重茧,累胝也。”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 干木 息偃以藩 魏 , 包胥 重蠒而存 郢 。”《晋书·温峤传》:“昔 包胥 楚国 之微臣,重趼致诚,义感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手足重茧,不堪其苦。”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序:“二年,公长子 世瑞 重趼入 秦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然彼不惮重茧,入吾内地,狼顾而鹰睨,将胡为者?”词语解释:足趼 拼音:zú jiǎn
亦作“ 足茧 ”。亦作“ 足蠒 ”。 脚掌因磨擦而生出的硬皮。喻指跋涉辛劳。 唐 元载 《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自西徂东,足趼头蓬,简稽衣食,赋政理戎。”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宋 苏轼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诗之一:“故人轻千里,足蠒来相寻。” 明 杨慎 《恩遣戍滇纪行》诗:“衣廑何暇拂,足茧不能休。”词语解释:老趼 拼音:lǎo jiǎn
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词语解释:胝趼 拼音:zhī jiǎn
茧子。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隐忍枳棘刺,迁延胝趼疮。”词语解释:累趼 拼音:lèi jiǎn
见“ 累茧 ”。
词语解释:累茧 拼音:lèi jiǎn
亦作“ 累趼 ”。 谓由于久行,足上磨出重重硬皮。《后汉书·冯衍传上》:“三王背畔,赤眉害主,未见兼行倍道之赴,若 墨翟 累茧救 宋 , 申包胥 重胝存 楚 , 卫 女驰归唁兄之志。”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词语解释:马趼 拼音:mǎ jiǎn
即马陆。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马趼折而復行者何?以辅足众也。” 向宗鲁 校证引 卢文弨 曰:“趼、蚿同。”一本作“ 马蚈 ”。参见“ 马陆 ”。
词语解释:马陆 拼音:mǎ lù
节肢动物,体圆长。由20个环节构成,背面有黄黑相间的环纹。栖息在阴湿的地方,触之则蜷曲如环,并放出臭味。昼伏夜出,吃草根或腐败的植物。又称马蚿、马蚰、百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马陆》。词语解释:肉趼 拼音:ròu jiǎn
即趼子。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又称老趼。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她整天要帮着 阿兴 在炭窑上做活,或者到深山里去砍回松柏柴来烧炭,十指磨成肉趼,腰身瘦削得像一根枯木桩子。”词语解释:百舍重趼 拼音:bǎi shè chóng jiǎn
亦作“ 百舍重茧 ”。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尸子·止楚师》:“ 墨子 闻之,百舍重茧,往见 公输般 。”《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修务训》:“昔 南荣畴 耻圣道之独亡於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 老耼 。” 高诱 注:“百里一舍,跰足胝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故不远千里之外……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