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肆赦 拼音:sì shè
犹缓刑,赦免。《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眚,过;灾,害;肆,缓;贼,杀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高祖敕州郡玺书》:“若有 萑蒲 之盗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彊幽险,皆从肆赦,咸使知闻。”《旧唐书·宪宗纪上》:“癸巳,以册储,肆赦繫囚,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降一等。”《金史·哀宗纪上》:“庚子,御端门肆赦,改元 开兴 。”《明史·杨瑄传》:“ 瑄 鹏 行半道,适 承天门 灾,肆赦放还。”词语解释:宣赦 拼音:xuān shè
宣布赦书。 唐 王建 《宫词》之十一:“楼前立仗看宣赦,万岁声长再拜齐。”《元典章·礼部一·迎送》:“外路官员如遇圣节、元日詔赦、并各官受宣赦礼数,开申前去,外有合行礼数,逐旋讲究,申覆乞照验事备,呈中书省照验施行。”词语解释:恩赦 拼音:ēn shè
指帝王登极等大庆时,下诏赦免罪犯。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诗:“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清史稿·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别。歷朝登极、升祔、册迁皇后、皇上五旬以上万寿、皇太后六旬以上万寿及武功克捷之类,例有恩赦……恩赦死罪以上俱免,恩旨则死罪已下递减。”词语解释:无赦 拼音:wú shè
不宽免罪罚。《书·康诰》:“乃其速由 文王 作罚,刑兹无赦。”《淮南子·时则训》:“刑杀无赦,虽有盛尊之亲,断以法度。”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必有罪而无赦,若 石碏 之割爱以灭亲。”词语解释:天赦 拼音:tiān shè
(1).谓上天或皇帝的赦宥。 唐 李益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诗:“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宋史·富弼传》:“母 韩 有娠,梦旌旗鹤鴈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 弼 。”
(2).丛辰名。为赦过宥罪之辰。谓天之生育,甲与戊;地之成立,子、午、寅、申。故以甲、戊配成天赦: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参阅《协纪辨方书》。词语解释:三赦 拼音:sān shè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 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词语解释:曲赦 拼音:qǔ shè
犹特赦。《晋书·惠帝纪》:“﹝ 永康 元年八月﹞曲赦 洛阳 。”《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康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不普赦天下,而独赦 洛阳 ,故曰曲赦。”《旧唐书·高祖纪》:“夏四月己未,旧宅改为 通义宫 ,曲赦京城繫囚。” 宋 岳珂 《愧郯录·赦宥之数》:“ 艺祖 在位十九年,大赦一,郊赦四,曲赦三,德音六。” 清 周亮工 《王美厥自清漳过慰》诗:“客尚幽装因曲赦,垣多听子虑崇讎。”词语解释:放赦 拼音:fàng shè
释放赦免。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我愁远謫 夜郎 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前汉书平话》卷上:“第三日, 汉王 陞殿,聚大臣,放赦遍行天下。”《再生缘》第五二回:“一声旨下送三公, 酈相 犹如放赦回。”词语解释:遇赦 拼音:yù shè
逢到大赦。《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 ﹞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 援 哀而纵之,遂亡命 北地 。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 唐 韩愈 《量移袁州酬张韶州》诗:“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万一颁发赦詔后始行结案,机会一失,永无遇赦之日矣。”词语解释:大赦 拼音:dà shè
对全国已判罪犯普遍赦免或减刑。《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乃大赦天下,使 章邯 将,击破 周章 军而走。”《南史·宋纪上》:“礼毕,备法驾,幸 建康宫 ,临 太极前殿 ,大赦,改元。”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九日》:“七时得到通知,以为当晚可以起飞了,如获大赦。”词语解释:诛赦 拼音:zhū shè
诛杀与赦免。《晋书·刘颂传》:“故君子得全美以善事,不善者必夷戮以警众,此为政诛赦之準式也。”词语解释:容赦 拼音:róng shè
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郭沫若 《落叶》:“没有丝毫隐蔽地认真忏悔的时候,我们可以玩味到完全得救,完全得被容赦的恩泽上来,我真正由衷感谢了。”词语解释:宥赦 拼音:yòu shè
宽恕;赦免。《国语·吴语》:“昔者 越国 见祸,得罪於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 勾践 ,而又宥赦之。”《韩非子·八说》:“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因汝无状,以菩萨刀穿汝脛股,犹不自悔,嘖有烦言,本宜送拔舌狱,念汝一生刚鯁,姑置宥赦。”词语解释:宽赦 拼音:kuān shè
宽大赦免。《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及 孝文帝 初即位, 淮南王 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今已悔悟自新,愿父王宽赦!” 太平天囯 洪秀全 《严禁违犯第七天条诏》:“如有犯第七天条者,一经查出,立即严拿斩首示众,决无宽赦。”词语解释:洪赦 拼音:hóng shè
大赦。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洪赦方下究,武飈亦旁魄。”词语解释:原赦 拼音:yuán shè
宽恕赦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孙策 ﹞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宋书·明帝纪》:“﹝ 泰始 二年春三月﹞癸丑,原赦 扬 , 南徐 二州囚繫,凡逋亡一无所问。” 唐 卢仝 《月蚀诗》:“众星尽原赦,一蟆独诛磔。”词语解释:诏赦 拼音:zhào shè
赦罪的诏书。《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賚擎詔赦,辞了元帅,引本部下军,往 任城县 东门,打跳河中过去。”《元典章·礼部一·迎送》:“所差官取詔赦置於案,綵舆香舆皆退。”词语解释:降赦 拼音:jiàng shè
减罪和赦免。《水浒传》第一回:“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词语解释:贳赦 拼音:shì shè
赦免。《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当伏重诛,以视海内,数蒙圣恩,得见貰赦。” 颜师古 注:“貰谓宽其罪。”词语解释:饶赦 拼音:ráo shè
饶恕赦免。 郁达夫 《沉沦》六:“饶赦了!饶赦了!你们世人得罪于我的地方,我都饶赦了你们罢!” 丁玲 《水》二:“他们经受不了,他们怕看这巨大的惨剧,他们希望在命运里得到饶赦。”词语解释:再赦 拼音:zài shè
(1).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免除刑罚的第二种人,即八十以上的老年人。《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参见“ 三赦 ”。
(2).指两次赦免犯人。《新唐书·刑法志》:“﹝ 太宗 ﹞尝谓羣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於幸免也。’”
词语解释:三赦 拼音:sān shè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 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词语解释:十恶不赦 拼音:shí wù bù shè
(1).封建时代谓犯有属于“十恶”罪行者均不得赦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2).形容罪大恶极或坏到极点。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仆审现在所出书,无不大害青年,其十恶不赦之思想,令人肉颤。” 叶圣陶 《邻居》:“万一伤了人家一个指头,弄得兴兵动众,你就是十恶不赦的罪臆,而替他想。”参见“ 十恶 ”。
词语解释:十恶 拼音:shí è
(1).封建时代刑律所定的十种大罪。《隋书·刑法志》:“﹝ 开皇 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恶之条,多採 后齐 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一·十恶》:“ 周 齐 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 开皇 创制,始备此科……自 武德 以来,仍遵 开皇 ,无所损益。”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摺》:“近復将不供兴贩姓名者,由杖加徒,已属从重,若逕坐死罪,是与十恶无所区别。”
(2).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十恶所坠,及五无间,刀树劒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貽,罔或差贰。”《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十惩皆具足。”参阅《法苑珠林》卷一○六。词语解释:蠲赦 拼音:juān shè
赦免。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周天醮词》:“拜手归依,倾心祈懺,洪纤罪目,今昔愆违,未兆之灾,将来之咎,并期蠲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若此项徵比不前,必致拖欠;倘一经蠲赦,则所那之孔无补。”词语解释:郊赦 拼音:jiāo shè
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大礼时赦宥罪犯,谓之“郊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本朝凡前代僧寺道观,多因郊赦,改赐名额,或用圣节名,如承天、寿圣、天寧、乾寧之类是也。”《宋史·赵普传》:“ 祖吉 守郡为姦利,事觉下狱,案劾,爰书未具。郊礼将近, 太宗 疾其贪墨,遣中使諭旨执政曰:‘郊赦可特勿贷 祖吉 。’”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后世庆典普恩,与郊賚、郊赦何异?”词语解释:郊天赦 拼音:jiāo tiān shè
皇帝郊祀大礼后赦免罪犯。亦指赦免的诏书。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要我饶你呵,则除是九重天滴溜溜飞下一纸郊天赦来。”词语解释:专赦 拼音:zhuān shè
特予赦罪。《前汉书平话》卷上:“ 朱公 问:‘奏帝如何?’ 婴 曰:‘帝与之专赦二人。’”词语解释:免赦 拼音:miǎn shè
赦免;宥罪。《后汉书·庞参传》:“惟明詔採前世之举,观 魏尚 之功,免赦 参 刑,以为军锋,必有成效。”《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愿王详察,免赦如何?”词语解释:揭鸡肆赦 拼音:jiē jī sì shè
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金鸡》。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揭鸡肆赦,雷动乾坤。”词语解释:小赦 拼音:xiǎo shè
小范围的赦免。《史记·天官书》:“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隋书·天文志上》:“九星皆明,天下狱烦。七星见,小赦;五星,大赦。”词语解释:极恶不赦 拼音:jí wù bù shè
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牛肉鳝鱼》:“按《唐律》屠牛者,在极恶不赦内。”词语解释:开赦 拼音:kāi shè
宽容饶恕。 柳琴戏 《状元打更》第十场:“[中军:]明日进帐回话,对得好,元帅开赦于你。”词语解释:庶赦 拼音:shù shè
赦免众人。意谓不究胁从。《逸周书·武寤》:“王不食言,庶赦定宗。” 孔晁 注:“言当赦其罪人,定其宗主,不食言也。” 朱右曾 校释:“愚谓庶赦,犹云胁从罔治。”词语解释:裁赦 拼音:cái shè
裁决赦免。《汉书·翼奉传》:“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 奉 愚戇狂惑,唯陛下裁赦。”词语解释:一岁载赦 拼音:yī suì zǎi shè
亦作“ 一岁再赦 ”。 一年之中再次赦罪。谓赦免过滥。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谚曰:‘一岁载赦,奴儿噫嗟。’” 宋 范祖禹 《唐鉴》卷三:“一岁再赦,善人喑哑。”《旧唐书·太宗纪上》:“一岁再赦,好人喑哑。”词语解释:一岁再赦 拼音:yī suì zài shè
见“ 一岁载赦 ”。
词语解释:一岁载赦 拼音:yī suì zǎi shè
亦作“ 一岁再赦 ”。 一年之中再次赦罪。谓赦免过滥。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谚曰:‘一岁载赦,奴儿噫嗟。’” 宋 范祖禹 《唐鉴》卷三:“一岁再赦,善人喑哑。”《旧唐书·太宗纪上》:“一岁再赦,好人喑哑。”词语解释:特赦 拼音:tè shè
(1).特予免除。 宋 王安石 《谢免南郊陪位表》:“伏蒙陛下特赦尤违,曲垂念听。”
(2).特别赦免。《宋史·河渠志三》:“知县 宋炎 亡匿不敢出,特赦其罪。”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帝特谓 曲江 曰:‘卿无以 王衍 知 石勒 故事,而害忠良。’遂特赦之。”
(3).国家对某些犯人减轻或免除刑罚。《光明日报》1982.12.4:“ 周恩来 总理曾邀请包括他在内的第二批特赦人员到 中南海 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