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疣赘附赘枝赘句赘闹累赘招赘肉赘 
出赘杉赘多赘冗赘不赘志赘痤赘 
作赘累赘贤赘入赘黏赘悬疣附赘瘊赘 
秦赘齐赘重赘纳赘骈赘粘赘瘤赘 

词语解释:疣赘  拼音:yóu zhuì
(1).疣。泛指痈疽疮毒。《旧唐书·忠义传上·俞文俊》:“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併,人气不和而疣赘生。” 明 唐顺之 《囊痈卧病作》诗之三:“疣赘勿嫌能侈性,支离番笑足全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文敏公 误信祝由,割指上疣赘,创发,病卒。”
(2).比喻多馀无用的。 汉 扬雄 《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 黄帝 、 尧 、 舜 为疣赘。”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如二传之叙事也,榛芜溢句,疣赘满行,华多而实少,言拙而寡味。”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有韵之文,或以数字成句度,不可增损;或取协音律,不能曲随己意。强相支配,疣赘实多。”
词语解释:出赘  拼音:chū zhuì
男子到女家就婚,成为女家的一员。《汉书·贾谊传》:“故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宋 王逢 《浦东女》诗:“丁男殉俗各出赘,红女不暇亲桑麻。”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 崑崙山人 ,少时家贫,出赘於 秋泽 钱氏 。”
词语解释:作赘  拼音:zuò zhuì
入赘,指男子就婚于女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秦会之 以孙女嫁 郭知运 ,自答聘书曰:‘某人东第华宗,南宫妙选,乃肯不卑於作赘,何辞可拒于盟言。’”
词语解释:秦赘  拼音:qín zhuì
秦 代男子家贫无以为婚者,得入赘妇家。后因以借指赘夫。语本《汉书·贾谊传》:“故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唐 杜甫 《遣闷》诗:“倚著如 秦 赘,过逢类 楚 狂。” 唐 李商隐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诗:“相携花下非 秦 赘,对泣风前类 楚 囚。” 清 唐孙华 《喜四弟筠令将归故里》诗:“少壮羞 秦 赘,穷愁感 越 吟。”
词语解释:附赘  拼音:fù zhuì
见“ 附赘县疣 ”。
词语解释:附赘县疣  拼音:fù zhuì xiàn yóu
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成玄英 疏:“附生之赘肉,县係之小疣。”亦作“ 附赘悬肬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赘悬肬,实侈於形。”亦省作“ 附赘 ”。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天文》之於《汉》《史》,实附赘之尤甚者也。” 宋 陈师道 《赠关彦长》诗:“功名如附赘,得失何用顾。”
词语解释:杉赘  拼音:shān zhuì
杉树上赘生的木疙瘩。 唐 皮日休 陆龟蒙 《夜会问答》诗之二:“癭木杯,( 龟蒙 问 日休 )杉赘楠瘤刳得来。莫怪家人畔边笑,渠心祗爱黄金罍。”
词语解释:累赘  拼音:léi zhuì
亦作“ 累缀 ”。亦作“ 累坠 ”。
(1).拖累。《西游记》第二三回:“ 猪八戒 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我从心里觉得对不起你!累赘你!”
(2).多余;麻烦。亦指使人感到多余、麻烦的事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库官》:“公虑多金累缀,约归时盘验。”《红楼梦》第九八回:“但是这件事好累坠,若是今日不回,使不得!”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俘虏到皇帝,不但没有用处,还得供养,成了累赘。”
(3).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红楼梦》第三七回:“‘居士’‘主人’到底不雅,又累赘。” 叶圣陶 《火灾·风潮》:“他的脸还是红着,说话错乱没次序,叙述得又累赘又不明白,显见他正在惶愧呢。”
词语解释:齐赘  拼音:qí zhuì
战国 时 齐 之赘婿 淳于髠 ,以诙谐著称。后以借指善于谐谑的人。 明 袁宏道 《宣城饮王舍人家留别》诗:“尊前 齐 赘能詼语,瓮里杜康苦泥人。” 清 吴伟业 《赠武林李笠翁》诗:“江湖笑傲夸 齐 赘,云雨荒唐忆 楚 娥。”
词语解释:枝赘  拼音:zhī zhuì
枝岔,赘瘤。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吾写怀送抱,如絃之有音,所怀既往,则絃停音寂,何庸留此枝赘为耶?”
词语解释:多赘  拼音:duō zhuì
多说;多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又是一面换新的,一面送彩过来,不必多赘。”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此事前已面陈,兹不多赘。”
词语解释:贤赘  拼音:xián zhuì
贤良的赘婿。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三一出:“説甚么金珠似水,自有箇糟糠贤赘。”
词语解释:重赘  拼音:zhòng zhuì
沉重累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橘树》:“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檀斯》:“今夜与一人舁 檀老 投生 淄川 柏家庄 一新门中,身躯重赘,几被压死。”
词语解释:句赘  拼音:jù zhuì
指驼背者突起的脊骨,因状如赘疣,故称。《庄子·大宗师》:“颐隐於齐,肩高於顶,句赘指天。” 成玄英 疏:“咽项句曲,大挺如赘。”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云:“句赘,项椎也,其形似赘,言其上向也。”一说指发髻。见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词语解释:冗赘  拼音:rǒng zhuì
1.亦作"冗赘"。
2.繁复累赘。
词语解释:入赘  拼音:rù zhuì
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其家庭成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女儿有如此美才,后日不捨得嫁他出去;访一个有才学的秀士入赘家来,待他夫妇唱和,可不好么?”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 乔老爷 无子,只有这位小姐,不肯嫁他出门,要你过来入赘的。” 丁玲 《夜》:“他也曾离开过这里,挟着一个小包卷去入赘在老婆的家中,那时他才二十岁。”
词语解释:纳赘
招上门女婿
词语解释:闹累赘  拼音:nào léi zhuì
犹言惹麻烦。《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有个闹累赘的,先叫他吃我五七拳头再去。”
词语解释:不赘  拼音:bù zhuì
不说多余的话。 宋 胡安国 《春秋传·隐公四年》:“《春秋》立义至精,辞极简严而不赘也。”后用为书信结尾的套语。意谓不再多言。 清 颜光敏 辑《颜氏家藏尺牍·孔处士贞灿》:“兹 单县 库吏 刘之粹 ,於二十年考过吏目职,今入都候选……更求推爱,叨宠无量。不赘。”
词语解释:黏赘  拼音:nián zhuì
方言。谓手脚不干净。 老舍 《骆驼祥子》第十二:“咱哥儿们,久吃宅门的,手儿黏赘还行吗?干得着,干;干不着,不干;不能拿人家东西!”一本作“粘赘”。
词语解释:骈赘  拼音:pián zhuì
骈枝赘疣。比喻多馀无用的东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若术不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駢赘必多。” 明 吕坤 《虞廷十六字解》:“固知圣人之苦心敝之然,非为道心增駢赘,皆为人心设隄防也。”
词语解释:招赘  拼音:zhāo zhuì
招女婿。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妾身 孟光 ,自从俺父亲将 梁秀才 招赘入门,七日光景,并不曾见面。”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构祸》:“幸然一举作状元, 韩丞相 招赘为姻眷。”《花月痕》第五一回:“就是 淑婉 招赘 阿珍 ,也是富艳无比。”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五章:“相传古时候,有个年轻的渔夫在海上遇险,被海里的龙王招赘做驸马。”
词语解释:志赘  拼音:zhì zhuì
痣和疣。誌,通“ 痣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母曰:‘我一姊适 秦氏 ,良确;然殂谢已久,那得復存?’因审詰面庞、誌赘,一一符合。”
词语解释:悬疣附赘  拼音:xuán yóu fù zhuì
比喻累赘无用之物。语本《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惜也附以 穰苴 纵横诡诞之习,参伍於仁义礼乐之中,悬疣附赘,特已甚焉。”亦省作“ 悬疣 ”、“ 悬附 ”。 宋 陆游 《秋兴》诗:“此世极知同逆旅,吾身亦自是悬疣。” 明 唐顺之 《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故洲之争未已,而新洲之争又起,於是 丹徒 之视 芦洲 ,如悬疣枝指之着体。”《红楼梦》第七八回:“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
词语解释:粘赘  拼音:zhān zhuì
方言。谓手脚不干净。
词语解释:肉赘  拼音:ròu zhuì
即疣。一种皮肤病。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症状是皮肤上出现和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俗称瘊子。
词语解释:痤赘  拼音:cuó zhuì
小疖。比喻小祸害。《法苑珠林》卷八十:“故石立土踊,天地之痤赘也;山崩地陷,天地之痈疽也。”
词语解释:瘊赘  拼音:hóu zhuì
疣赘。赘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陵女子》:“以蒜臼接茅簷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词语解释:瘤赘  拼音:liú zhuì
(1).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
(2).比喻多馀无用的事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瘤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今各州县教官几同瘤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