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屃赑
亦作“屭贔”。
1.强壮有力;坚固壮实。 宋 苏轼 《桄榔庵铭》:“百柱屓贔,万瓦披敷。”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一:“土石屭贔,虽附之不能为声。”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序》:“ 明 中叶有 李 何 ,犹 唐 有 李 杜 , 宋 有 苏 黄 。 空同 诗如巨灵屓贔,凿石开山。” 清 赵翼 《右手患风痹》诗:“迴忆年少时,作力何屓贔。”
2.蠵龟的别名。 金 刘从益 《捣金石砦作建除体》诗:“破碑字仍在,屭贔卧深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外国诗》:“屭贔宏文,昭回云汉。”词语解释:赑赑 拼音:bì bì
(1).大而重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纪游东观山》诗:“贔贔左顾龟,狺狺欲吠尨。”
(2).蠵龟。 明 费信 《星槎胜览·九洲山》:“番人皆张目吐舌,悉皆称讚天兵之力,贔贔之神,蛟龙走,兔虎奔也。” 明 杨慎 《龙生九子》:“一曰贔贔,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词语解释:内赑 拼音:nèi bì
内奰。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五胡内贔,苍鹅之兆未萌;四海横流,夷羊之牧匪见。”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网漏吞舟,强胡内贔。”一本作“ 内奰 ”。参见“ 内奰 ”。
词语解释:内奰 拼音:nèi bì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毛 传:“奰,怒也。”言 商纣 的恶行激起国内百姓的怨怒。后引申指内乱。《隋书·高祖纪上》:“惧罪畏威,动而内奰。”《宋书·沉攸之传》:“去昔 桂阳 奇兵焱起,京师内奰,宗庙阽危。”《陈书·儒林传·沉不害》:“戎狄外侵,姦回内奰。”词语解释:澎贔
水下泄冲击声词语解释:澎赑 拼音:péng bì
水下泄冲击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贔之声,惊川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