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首字词组
赊死赊请赊账赊遥赊僻赊头赊刑赊得不如现得
赊买赊购赊荷赊销赊市赊望赊卖 
赊欠赊钱赊远赊贳赊弥赊帐赊券 
赊迟赊缓赊老赊贷赊愿赊促赊借 

词语解释:赊死  拼音:shē sǐ
缓死。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纵贼不捉,事败抵法,谓之赊死;与贼相拒,立见杀害,谓之就死。” 宋 陆游 《长歌行》:“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亦谓宽容免于一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嫦娥 叠指弹之,曰:‘小鬼头陷人不浅!’ 颠当 叩头,但求赊死。”
词语解释:赊买  拼音:shē mǎi
(1).欠账购买。《宋史·食货志上三》:“ 熙寧 五年,詔以银绢各二十万赐 河东 经略安抚司,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备边。”《元典章·户部二·分例》:“毋得循习旧弊,豫不準备,临时赊买,多费官钱。”
(2).谓不需付出代价而占有。 唐 韩偓 《睡起》诗:“终撑舴艋称渔叟,赊买湖心一崦山。”
词语解释:赊欠  拼音:shē qiàn
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或卖方延期收款。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本自疑虑,未敢一例除放申报者。”《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从今日起,就把店里的事即交付与你。一切买卖、赊欠、存留都是你自己主张。”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一:“咱们现钱交易,不准赊欠。”
词语解释:赊迟  拼音:shē chí
延缓;拖延。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晋书·郗鉴传》:“若此计不从,使当顿兵 河 济 ,控引粮运,令资储充备,足及来夏,虽如赊迟,终亦济克。”
词语解释:赊请  拼音:shē qǐng
向官府借贷钱物。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其於差出勾当人名下赊请者,并不除放一文。”
词语解释:赊购  拼音:shē gòu
用欠账的方式购买。 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家》四:“一对木沙发--供销社仓库积压多年、以折旧价格赊购来的。”
词语解释:赊钱  拼音:shē qián
所欠的货款。《水浒传》第四五回:“饭罢,讨了一遭赊钱,日中前后,径到州衙前来寻 杨雄 。”
词语解释:赊缓  拼音:shē huǎn
迟缓;缓慢。《魏书·高祖纪下》:“今若待三考然后黜陟,可黜者不足为迟,可进者大成赊缓。”《旧唐书·陆贽传》:“徼倖者犹患还期之赊缓。”
词语解释:赊账  拼音:shē zhàng
见“ 赊帐 ”。
词语解释:赊帐  拼音:shē zhàng
亦作“ 赊账 ”。 把买卖的货款记在帐上延期收、付。《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我入城收拾机户赊帐,回来算你日逐卖帐。”《三侠五义》第六一回:“就是他来此喫酒,也是白喫白喝,儘赊帐,从来不知还钱。”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下午卖了十六元八角五分,八块钱是赊账。”
词语解释:赊荷  拼音:shē hé
赊欠和负债。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肴核有无,醪醴善否,一不问;典当抽那,借贷赊荷,一不卹。”
词语解释:赊远  拼音:shē yuǎn
久远;遥远。《太平广记》卷二一八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张仲景》:“ 王仲宣 年十七时过 仲景 , 仲景 谓之曰:‘君体有病,宜服五石汤;若不治,年及三十,当眉落。’ 仲宣 以其赊远,不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家君以道里赊远,不愿附公子婚。”
词语解释:赊老  拼音:shē lǎo
犹却老。 清 钱谦益 《仲夏观剧欢宴浃月戏题长句呈同席》之二:“追陪欢讌应赊老,驱使风光莫较贫。”
词语解释:赊遥  拼音:shē yáo
久远,遥远。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药之已病,其验又见,故君子信之;宅之吉凶,其报赊遥,故君子疑之。”
词语解释:赊销  拼音:shē xiāo
用赊欠的方式销售。《新观察》1983年第17期:“农村住户活钱少,赊销是为了‘应急’、‘与人方便’。”
词语解释:赊贳  拼音:shē shì
亦作“賖貰”。 犹赊贷。《周礼·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货而敛賖” 汉 郑玄 注:“民无货,则賖貰而予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蒙 隂赊貰,为兵作絳衣行縢。”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清 末, 蒋 以内府领款不易,遂中落,然承值如故,内监例钱往往赊貰。”
词语解释:赊贷  拼音:shē dài
赊欠;借贷。《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
词语解释:赊僻  拼音:shē pì
偏远。《新唐书·姚崇传》:“ 崇 第赊僻,因近舍客庐。”
词语解释:赊市  拼音:shē shì
赊买,购物不付现钱。《宋书·刘秀之传》:“时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说蕃》:“ 大明 时,资供丰厚,而用常不足,赊市百姓物,无钱可还。”
词语解释:赊弥  拼音:shē mí
古国名。《魏书·西域传·赊弥国》:“ 赊弥国 ,在 波知 之南,山居。不信佛法,专事诸神,亦附 嚈噠 。”
词语解释:赊愿  拼音:shē yuàn
宿愿。 华伟生 《开国奇冤·约叙》:“天上麒麟,人间英杰,平生赊愿难偿。”
词语解释:赊头  拼音:shē tóu
指欠账的期限。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合作社东西果真便宜,有个十天半月的赊头也好呀。”
词语解释:赊望  拼音:shē wàng
亦作“賖望”。 过高的愿望。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冯柳东》:“休赊望飞钱篱落,生计笑邻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倅》:“请为贵人陈诉,敢冀鼎力,以副賖望。”
词语解释:赊帐  拼音:shē zhàng
亦作“ 赊账 ”。 把买卖的货款记在帐上延期收、付。《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我入城收拾机户赊帐,回来算你日逐卖帐。”《三侠五义》第六一回:“就是他来此喫酒,也是白喫白喝,儘赊帐,从来不知还钱。”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下午卖了十六元八角五分,八块钱是赊账。”
词语解释:赊促  拼音:shē cù
远近;缓急;长短。《宋书·礼志二》:“今临轩拜授,则人君之大典,今古既异,赊促不同。”《南齐书·乐志》:“近世 王韶之 、 颜延之 竝四韵乃转,得赊促之中。”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封建》:“然命历有赊促之殊,邦家有治乱之异。”
词语解释:赊刑  拼音:shē xíng
谓刑法松弛。 宋 洪适 《漱汀轩记》:“故穹林复谷,猘为盗藪,乃敢横刃森梃,与官军角逆而保比壤,遂緜岁月赊刑,故朝家谓尉叅用武,人怙於安,未以葺饰为怀。”
词语解释:赊卖  拼音:shē mài
买卖货物时,卖方延期收款。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富户先已残破,中民又有积欠,谁敢赊卖物货?则商贾自然不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赊卖--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业组织的发达, 北宋 市场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
词语解释:赊券  拼音:shē quàn
欠账的字据。《金史·毛硕传》:“或为姦吏盗有实钱,而以赊券输官,故 河东 有积负至四百餘万贯,公私苦之。”
词语解释:赊借  拼音:shē jiè
犹赊贷。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并 元祐 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朝旨,亦止言官司违法赊借,见欠二十贯文以下除放。”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献替》:“天下常贡已不足用,内责京师舖户买办,官中不给,负累市井赊借。” 蔡锷 《致谢汝翼李鸿祥电》:“现决定官办,于 滇 黑 、 元 、 永 三井各赊借盐百万斤。”
词语解释:赊得不如现得
比喻眼前的好处最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