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首字词组
赈施赈救赈款赈益赈饷赈物赈助 
赈济赈贷赈灾赈禀赈赐赈粮赈护 
赈荒赈饥赈淡赈穷赈赡赈籍赈捐 
赈恤赈给赈澹赈锡赈务赈贫贷乏赈惠 
赈廪赈粟赈粜赈鬻赈田赈粥  

词语解释:赈施  拼音:zhèn shī
救济布施。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道猛》:“ 猛 随有所获,皆賑施贫乏,营造寺庙。”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久之归 蜀 ,与亲旧乐饮,賑施贫者,期年而后还。”
词语解释:赈济  拼音:zhèn jì
以财物救济。《后汉书·质帝纪》:“方春戒节,賑济乏戹,掩骼埋胔之时。”《朱子语类》卷一○六:“若待他飢时理会,更有何策?东边遣使去賑济,西边遣使去賑济,只讨得逐州几箇紫綾册子来。” 徐特立 《抗日十大纲领》:“赈济灾荒,如果没有很好的救灾办法,一方面闹灾地方的人民活不下去,许许多多可以用来抗战的人力,被灾荒吞没了。”
词语解释:赈荒  拼音:zhèn huāng
赈济遭荒灾民,救荒。 清 沉德潜 《哀愚民》诗:“粟多价自平,賑荒有成效。” 清 杨士凝 《饥民谣》:“詔令减价更賑荒,里老奉行开户口。”《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賑荒恤患,虽是地方公祖父母的德政,也全要乡宦大家赞成。”
词语解释:赈恤  拼音:zhèn xù
见“ 賑恤 ”。
亦作“ 賑卹 ”。 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后汉书·郎顗传》:“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録有功,表显有德,存问孤寡,賑恤贫弱。”《宋书·文帝纪》:“八月, 徐 、 兗 、 青 、 冀 四州大水,己未,遣使检行賑卹。” 宋 范仲淹 《奏为灾异后合行疏决刑狱等六事》:“詔天下州县长吏,访问民间孤独不能存活者,特行賑卹。” 华生 《滇越铁路问题》:“饥饉何以能賑恤,使民不致转死沟壑?国防何以能巩固,不至失机僨事?”
词语解释:赈廪  拼音:zhèn lǐn
亦作“ 賑稟 ”。 谓以粮食赈救贫民。稟,通“ 廪 ”。《后汉书·和帝纪》:“庚寅,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宂,开仓賑稟三十餘郡。”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救灾议留漕,賑廪开常平。”
词语解释:赈救  拼音:zhèn jiù
亦作“ 賑捄 ”。 赈济救助。《太平广记》卷十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 宋 洪适 《薛良朋进职制》:“尔奉行不懈,賑捄有劳,顾不赏可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五:“顾既荒而賑救之也难,未荒而预备之也易。”《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到扎了营,大队人马进入城,立即开包来赈救,白银发哩几十担。”
词语解释:赈贷  拼音:zhèn dài
救济。《汉书·王莽传下》:“今东方岁荒民飢,道路不通, 东岳 太师亟科条,开东方诸仓,賑贷穷乏,以施仁道。”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君致富虽纤微,然遇旱飢,輒再出稻子数千斛,助州县賑贷。” 清 刘大櫆 《张复斋传》:“值岁歉,先生请穀得七千餘石,多方賑贷,全活甚众。”
词语解释:赈饥  拼音:zhèn jī
见“ 賑饥 ”。
亦作“ 賑飢 ”。 救济饥民。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而于弭盗賑飢,尤为切要。”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二》:“既而 淮 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賑饥之例。” 清 郑世元 《官赈谣》:“黄鬚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賑飢。”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賑飢济困之事兴。”
词语解释:赈给  拼音:zhèn gěi
救济施与。《后汉书·循吏传·第五访》:“岁飢,粟石数千, 访 乃开仓賑给以救其敝。”《新唐书·刘晏传》:“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賑给。”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廉介》:“﹝ 吴溥 ﹞家素贫,而篤於义,故人有遗孤,贫无依者,輒賑给不吝。”
词语解释:赈粟  拼音:zhèn sù
谓发放救济粮。《禅真后史》第五一回:“野无生稼物流迁,賑粟输金赖二天。”
词语解释:赈款  拼音:zhèn kuǎn
用于救济的款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説话时我翻开那本捐册来看,上面粘着一张红单帖,印了一篇小引,是募捐 山西 賑款的。” 叶紫 《丰收》一:“县城里据说领了三万洋钱的赈款,乡下没有看见发下一颗米花儿。” 沙汀 《代理县长》:“他就是为赈款上省的哩。”
词语解释:赈灾  拼音:zhèn zāi
见“ 賑灾 ”。
亦作“ 賑灾 ”。 救济灾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 穆皇帝 清浄化民,宽仁驭下。二年之耕籍,三年之賑灾,休有烈光。”《清会典事例·户部·蠲恤七》:“又覆准,賑灾之时,飭令地方官豫将被灾分数,及賑恤事宜,先行宣示。”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拿出有限几个钱装点场面;同时倒要抢在头里做一名赈灾董事。”
词语解释:赈淡  拼音:zhèn dàn
1.见"赈赡"。
词语解释:赈澹  拼音:zhèn dàn
见“ 賑赡 ”。
词语解释:赈赡  拼音:zhèn shàn
谓以财物周济。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 吴王 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賑赡穷乏,以成私威。”一本作“ 賑澹 ”。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关畿之内,连岁兴戎,荐属天灾,稼穡不稔,穀糴翔贵,烝黎困穷,仓廪空虚,莫之賑赡,每一兴念,悯然痛心。” 宋 朱熹 《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罗公行状》:“始至岁歉,公度民且饥,则先事为备,多所储积。及饥,发廪賑赡,事无鉅细,必躬临之。”
词语解释:赈粜  拼音:zhèn tiào
售米赈救。《宋史·食货志上三》:“ 广东 转运判官 周纲 糴米十五万石,无扰及无陈腐, 抚州 守臣 刘汝翼 餉兵不匱,及劝诱賑糶流离,皆转一官。”《元典章·户部七·仓库》:“为 太原路 去岁灾伤贫民缺食,賑糶大备仓 大德 三年、 大德 四年米二万二千八百石三斗八升。”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是年有寄 朱元晦 提举诗,以年荒望其来賑糶也。”
词语解释:赈益  拼音:zhèn yì
救助。《魏书·食货志》:“ 显祖 即位,亲行俭素,率先公卿,思所以賑益黎庶。”
词语解释:赈禀  拼音:zhèn bǐng
见“ 賑廪 ”。
词语解释:赈廪  拼音:zhèn lǐn
亦作“ 賑稟 ”。 谓以粮食赈救贫民。稟,通“ 廪 ”。《后汉书·和帝纪》:“庚寅,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宂,开仓賑稟三十餘郡。”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救灾议留漕,賑廪开常平。”
词语解释:赈穷  拼音:zhèn qióng
救济穷苦的人。《韩诗外传》卷三:“弔死问疾,赦过賑穷。”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朋友之际,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賑穷教急之意,中心好之。”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其宅心慈惠,凡恤嫠育孤养老賑穷等诸慈善事业,无不首为之倡。”
词语解释:赈锡  拼音:zhèn xī
见“ 賑赐 ”。
词语解释:赈赐  拼音:zhèn cì
亦作“ 賑锡 ”。 赈救赐与。《后汉书·安帝纪》:“詔以宿麦不下,賑赐贫人。” 南朝 梁 玄光 《辨惑论》:“ 汉 末以来,谓为制酒,至 王灵期 削除舋目,先王道民,并其賑锡。”《隋书·食货志》:“运 山 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賑赐。”
词语解释:赈鬻  拼音:zhèn yù
谓设粥厂以赈济。鬻,同“ 粥 ”。《清会典事例·户部八·福建清吏司》:“掌賑鬻之政令。”原注:“每年十月初一日起至次年三月二十日止,五城地方设立鬻厂賑济穷民。”
词语解释:赈饷  拼音:zhèn xiǎng
救助;馈赠。《魏书·李彪传》:“时司空 北海 王详 、尚书令 王肃 以其无禄,颇相賑餉。”
词语解释:赈赐  拼音:zhèn cì
亦作“ 賑锡 ”。 赈救赐与。《后汉书·安帝纪》:“詔以宿麦不下,賑赐贫人。” 南朝 梁 玄光 《辨惑论》:“ 汉 末以来,谓为制酒,至 王灵期 削除舋目,先王道民,并其賑锡。”《隋书·食货志》:“运 山 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賑赐。”
词语解释:赈赡  拼音:zhèn shàn
谓以财物周济。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 吴王 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賑赡穷乏,以成私威。”一本作“ 賑澹 ”。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关畿之内,连岁兴戎,荐属天灾,稼穡不稔,穀糴翔贵,烝黎困穷,仓廪空虚,莫之賑赡,每一兴念,悯然痛心。” 宋 朱熹 《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罗公行状》:“始至岁歉,公度民且饥,则先事为备,多所储积。及饥,发廪賑赡,事无鉅细,必躬临之。”
词语解释:赈务  拼音:zhèn wù
赈济的事务。《清史稿·邦交志六》:“如遇军务、賑务,政府在各路运送兵食,均不给价。”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国家有军务、賑务缓急之需,随时通融,咄嗟立办,其便三。”
词语解释:赈田  拼音:zhèn tián
旧时备作赈济用的田地。《清会典事例·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恩赏地:有牧地,有监地,有公田,有学田,有賑田。”
词语解释:赈物  拼音:zhèn wù
赈济的物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认真是一位大善士,是拿人家的賑物来送人情的么?”
词语解释:赈粮  拼音:zhèn liáng
谓发放救济粮。《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三年好日脚》:“有的地方歉收了,太平军还来賑粮。”
词语解释:赈籍  拼音:zhèn jí
赈济灾民的登录簿记。 清 周弘 《道旁叹》诗:“安得有钱买胥吏,賑籍无名长官詈。”
词语解释:赈贫贷乏  拼音:zhèn pín dài fá
救济穷人。《新唐书·刘仁轨传》:“賑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词语解释:赈粥  拼音:zhèn zhōu
旧时为灾民或贫民施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荒政·赈济》:“近见北方賑粥,奸胥侵蚀薪价,以石灰块置釜底。粥汤沸起,而粒易熟烂,饥民食之,肠腹澁胀,每多成疾而死。” 清 阮元 《雷塘阡表》:“ 杭州 刱建 普济堂 ,冬賑粥。”
词语解释:赈助  拼音:zhèn zhù
救助。《后汉书·任延传》:“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賑助之。”《清史稿·选举志一》:“岁给银六千两为讲课、桌饭、衣服、賑助之费。”
词语解释:赈护  拼音:zhèn hù
救济保护。《后汉书·安帝纪》:“其务崇仁恕,賑护寡独。”
词语解释:赈捐  拼音:zhèn juān
(1). 清 末因国用不足,许人出钱捐官,其中用于赈灾所开的捐例,称为“賑捐”。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沉太史书》:“賑捐减成核奬,其例既已通行,将届一年截止之期,未便再议更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自从前两年开了这个 山西 賑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
(2).泛指捐助以赈灾。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二:“劳农政府设着种种方法力图救济,各机关实行赈捐,没有被灾的农村,都派人募收志愿捐助的粮食。”
词语解释:赈惠  拼音:zhèn huì
救济的恩惠。 明 张永明 《旱灾陈言疏》:“秋冬以后,旧穀且尽,民歉渐急,再议开放常平仓米,以加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