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轸上声 [chǔn,动词][详注1][详注2][mǐn][详注3][音蠢。杂也。]


注1:吮 《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
注2:嶙 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注3:纯 音准。《书·顾命》篾席黼纯。《注》白黑杂缯缘之。《仪礼·士冠礼》服纁裳纯衣。《注》纯衣,缘衣也。又《既夕》缁纯。《注》饰衣曰纯。《礼·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缘也。
末字词组
发赈赐赈蠲赈归赈济赈散赈周赈 
赒赈赡赈假赈捐赈殷赈查赈助赈 
冬赈义赈遗赈展赈放赈急赈矜赈 
以工代赈冒赈隐赈正赈施赈筹赈  

词语解释:发赈  拼音:fā zhèn
发仓救济。《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四曰发賑。”
词语解释:赒赈  拼音:zhōu zhèn
赈济。《旧唐书·辛替否传》:“下人咨嗟,未知賙賑;而营寺造观,日继於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命步军统领 明安 广为賙賑,粥厂有所不及, 明 亲乘木筏,施散饼饵。”
词语解释:冬赈  拼音:dōng zhèn
冬季的赈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还有一层:人家送去做冬賑的棉衣棉裤,只要是那善士的亲戚朋友所用的轿班、车夫、老妈子,那一个身上没有一套,还有一个人佔两三套的。”
词语解释:以工代赈  拼音:yǐ gōng dài zhèn
使由于失业或受灾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参加工作,获得一定的收入,以代替政府对他们的救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用人工,则贫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賑,莫便於斯;用机器,则夺小民之利矣。” 聂荣臻 《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参加交通工程和卫生工程。”《人民日报》1954.6.18:“一九五○年,我们这里发生了大涝灾,国家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使我们克服了生活方面的困难。”
词语解释:赐赈  拼音:cì zhèn
给予赈济。 清 龚自珍 《地丁正名》:“我 仁皇帝 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他赋,有赐蠲、赐缓、赐賑而无赐復。”
词语解释:赡赈  拼音:shàn zhèn
资助救济。《魏书·高允传》:“ 允 散财竭产,以相赡賑,慰问周至。”《北史·高允传》作“赡振”。
词语解释:义赈  拼音:yì zhèn
对灾民或贫民的赈济。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拟定将此款拨出二十万元,交与华洋义賑会,为各处灾区义賑之用。”
词语解释:冒赈  拼音:mào zhèn
贪污救济款物。 清 魏源 《荆溪周君保绪传》:“ 淮安府 山阳县 知县 王伸汉 冒賑事发, 王穀 大辟,所属吏及委员皆詿误,惟君先几得免。”《清史稿·高宗纪五》:“ 甘肃 布政使 王廷赞 以冒賑浮销,褫职逮治。”
词语解释:蠲赈  拼音:juān zhèn
亦作“ 蠲振 ”。 免除租税,救济饥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山川》:“不获成灾,少沾蠲賑。”《明史·英宗前纪》:“秋七月乙酉, 河 决 大名 ,没三百餘里,遣使蠲振。” 清 刘光第 《美酒行》:“告灾有大府,蠲賑来邻疆。”
词语解释:假赈  拼音:jiǎ zhèn
赈济。《后汉书·虞诩传》:“ 詡 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賑贫人,郡遂以安。”
词语解释:遗赈  拼音:yí zhèn
犹赈济。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遗賑贫穷,恤矜疾苦。”
词语解释:隐赈  拼音:yǐn zhèn
众盛;富饶。隐,通“ 殷 ”。《文选·左思〈蜀都赋〉》:“邑居隐賑,夹江傍山。” 刘逵 注:“隐,盛也。賑,富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王都隐賑而封。” 周振甫 注:“隐賑:即殷賑,指富有。” 严复 《原强》:“东土之人,见西国今日之财利,其隐賑流溢如是,每疑之而不信。”
词语解释:归赈
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
词语解释:捐赈  拼音:juān zhèn
旧时捐钱给政府充作救济金。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应庚 以捐賑赐光禄寺少卿衔。” 清 冯桂芬 《与当事论捐办防堵书》:“窃谓捐办防堵与捐賑不同。”
词语解释:展赈  拼音:zhǎn zhèn
指延长赈济的期限。《清会典事例·户部·蠲恤》:“ 雍正 二十五年諭: 甘 省上年偶被偏灾,著加恩:无论被灾分数,极次贫民,将 皋兰 等十厅州县,再加展賑。”
词语解释:正赈  拼音:zhèng zhèn
旧时指用国库钱、粮救济灾民。《清文献通考·赈济》:“﹝ 雍正 ﹞三十六年, 直隶 、 甘肃 、 江苏 、 山东 各属灾,均予正賑,加賑发库银五十万两。”
词语解释:济赈  拼音:jì zhèn
赈济,以财物救济灾民。 清 薛福成 《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会 直隶 、 山西 、 河南 大旱,公广劝商民,分财济賑,嘘枯濯痍,邻疆蒙泽。”
词语解释:殷赈  拼音:yīn zhèn
丰饶,富足。《文选·张衡〈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賑。” 薛综 注:“殷賑,谓富饶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故以殷賑外区,焕衍都内者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襄阳郡 , 荆州 刺史治,邑居殷賑,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词语解释:放赈  拼音:fàng zhèn
谓发放钱粮赈济难民。《三侠五义》第十五回:“本阁还要按户稽查花名,秉公放賑,以抒民困。”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但是,粥厂停了锅,放赈的停了米,行善的停止了放钱。”
词语解释:施赈  拼音:shī zhèn
亦作“ 施振 ”。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938.7.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词语解释:散赈  拼音:sàn zhèn
为赈济灾民而分发粮食、财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採诗如散賑,寧滥毋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到 镇江 去贩了米粮到 蒙阴 散賑。”
词语解释:查赈  拼音:zhā zhèn
(1).检查灾情,赈济灾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辛酉夏,霖雨数旬, 永定河 漫口,水淹 南苑 ……又特简大臣四出查賑,截南漕数十万石,以备缓急。”
(2).检查赈济灾区灾民的工作情况。如:查赈人员巡视灾区时,灾民都已领到救济物资。
词语解释:急赈  拼音:jí zhèn
亦作“ 急振 ”。 紧急救济。《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 李鸿章 即督飭印委各员,迅速分投查勘,设法拯救,散发急賑。”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中国红十字会筹募 湖南 、 辽西 各省急振。”
词语解释:筹赈  拼音:chóu zhèn
谓筹款救灾。 许地山 《〈女国士〉后记》:“此剧系为香港大学女生同学会演剧筹赈写的。”
词语解释:周赈  拼音:zhōu zhèn
救济。 明 何镗 《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公平生慷慨多大节,不事业产,稍盈裕,輒以周賑。”
词语解释:助赈  拼音:zhù zhèn
捐献财物以救济灾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你送一百银子去助賑,他能一点弊都不做,完全一百银子拿去賑飢,他可是在这一百之外,稳稳的赚了七十了。”
词语解释:矜赈  拼音:jīn zhèn
怜悯赈济。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启》:“远降圣慈,曲垂矜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