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末字词组
分赃责赃起赃平赃钦赃坐地分赃奸赃 
贼赃退赃诈赃追赃余赃私赃真赃 
犯赃赔赃倒赃还赃失赃认赃坐赃 
贪赃义赃入己赃骗赃寄赃吞赃婪赃 
宿赃评赃栽赃销赃移赃窝赃盗赃 

词语解释:分赃  拼音:fēn zāng
(1).分取赃款赃物。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受赂卖爵,分赃解罪。”《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各贼分赃入己。”《三国演义》第二回:“与父至 钱塘 ,见海贼十餘人,刼取商人财物,於岸上分赃。” 徐铸成 《旧闻杂忆·广告、新闻、帮会》:“分别在两家旅社开了‘长房间’,作为联档、商议、分赃和吃喝玩乐的场所。”
(2).喻分享不正当的权利或利益。《蔡廷锴自传·困守家乡》:“因各帝国分赃未平……进犯 上海 ,至有‘一·二八’之战。” 李大钊 《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我们反对 欧洲 分赃会议所规定对于 山东 的办法,并不是本着狭隘的爱国心,乃是反抗侵略主义,反抗强盗世界的强盗行为。” 陈同生 《珠江风暴》:“他们为了扩充实力,继续进行分赃战争。”
词语解释:贼赃  拼音:zéi zāng
指盗贼劫掠偷窃得来的财物。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四:“他日,乙曰:‘儿子竟不免解着贼赃,县已逮捕矣。’”《歧路灯》第五四回:“方晓得买的金鐲,乃是大盗贼赃。”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难道你要说 孙大哥 收贼赃不成?”
词语解释:犯赃  拼音:fàn zāng
犹贪赃。《宋书·刘湛传》:“﹝ 湛 ﹞为人刚严用法,姦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清史稿·世祖纪二》:“丁卯,定犯赃例,满十两者流 席北 ,应杖责者不准折赎。”
词语解释:贪赃  拼音:tān zāng
指官吏贪污受贿。《新唐书·唐临传》:“今 龄之 ( 萧龄之 )贪赃狼扈,死有餘咎。”《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他若任所回来,盈囊满篋,必是贪赃所致。” 田汉 《关汉卿》第七场:“他对贪赃的官吏们刺得很有点儿斤两,可那跟咱们有啥相干呢?”
词语解释:宿赃  拼音:sù zāng
指先前的贪污行为。《新唐书·王琚传》:“右相 李林甫 恨 琚 恃功使气,欲除之,使人劾发 琚 宿赃,削封阶,贬 江华 员外司马。”
词语解释:责赃  拼音:zé zāng
索取赃物。 清 查继佐 《国寿录·范景文传》:“后 演 ( 蒋演 )与 魏藻德 、 方岳贡 、 邱瑜 俱被刑辱,拷掠无算,责赃,唯 蒋 ( 蒋德璟 )以先出都幸免。”
词语解释:退赃  拼音:tuì zāng
退出赃物、赃款。《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次日又拘 张富 到官,劝他且将己财赔了 钱大王 府中失物,待从容退赃还你。”
词语解释:赔赃  拼音:péi zāng
赔还赃物或赃款。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不想 傅彬 怀恨,指老夫三千贯赃,屈囚牢内,依命赔赃。” 樊增祥 《批孙建兆呈词》:“尔妻做贼,众证确凿,尔尚不自反,反称污名难当,实属无耻而狡,著原差諭令按四成赔赃。”
词语解释:义赃  拼音:yì zāng
官吏所受的馈赠、贿赂。《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 胡三省 注:“枉法,谓受賕枉法而出入人罪者。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词语解释:评赃  拼音:píng zāng
谓评议赃物的价值。《唐律·杂律·市司评物价不平》:“其为罪人评赃不实,致罪有出入者,以出入人罪论。”
词语解释:起赃  拼音:qǐ zāng
搜取赃物。《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令史 叫了船隻,自同捕役到 李大 家去起赃。”《三侠五义》第二二回:“ 黄寡妇 已知 谈月 招承,只得吐实,稟道:‘现藏在家中柜底内。’ 包公 立刻派人前去起赃。”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三:“巡警与侦探专会由打鼓儿的手中起赃。”
词语解释:诈赃  拼音:zhà zāng
讹诈贪赃。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向来文武衙门弁兵差役,破获原为不少,而民间惮於查禁,遂以栽害攫物,徇纵诈赃等弊,纷纷藉口,此固不能保其必无……果有被诬被诈之人,申诉到官,必为昭雪。”
词语解释:倒赃  拼音:dǎo zāng
索回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焚书·唐贵梅传》引 明 杨慎 《孝烈妇唐贵梅传》:“姑曰:‘妇在,吾犹有望;妇死,商人必倒贜。吾是以哭,非哭恶奴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店主人道:‘ 云南 来是寻人的,不是倒贜的么?’”
词语解释:入己赃  拼音:rù jǐ zāng
受贿;贪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请自今,官吏经勘断犯入己赃,并不许收敍;如有已放行收敍者,即为改正。”
词语解释:栽赃  拼音:zāi zāng
把赃物或违禁物等暗放在别人处,然后诬告其犯法。 清 林则徐 《会谕尖沙嘴英国各船货具结进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时,俱係官员亲身督验,断不至栽赃陷害,累及无辜。” 老舍 《四世同堂》六四:“然后他们再从多少方面设法栽赃,造证据,把 大赤包 置之死地。” 严阵 《卷葹》诗:“他谋杀了 卷葹 的丈夫,又在别人的身上栽赃。”
词语解释:平赃  拼音:píng zāng
评定赃物的价值。《唐律·名例四·平赃及平功庸》:“诸平赃者,皆据犯处当时物价及上绢估。” 长孙无忌 疏议:“赃,谓罪人所取之赃。皆平其价直,準犯处当时上绢之价,依令:‘每月旬别三等估。’”
词语解释:追赃  拼音:zhuī zāng
勒令罪犯缴回赃款或赃物。《隋书·李德林传》:“此店收利如食千户,请计日追赃。”《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招伏追赃之际,罪经释免,据职役并求追钱物自首未纳之数。”《绿野仙踪》第二五回:“若拿住 乔武举 ,追赃报仇,也算是至大事体。”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十天以来, 伊尔库次克 暮霭沉沉中的晚钟, 沃木斯克 追赃查贼的骂呓……一切一切融和会杂复映而成我的心灵之印象。”
词语解释:还赃  拼音:huán zāng
犹退赃。
词语解释:骗赃  拼音:piàn zāng
诈骗贪污。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下:“京祠道建,諛颂不伦,明姦骗赃,辟刑允当。”
词语解释:销赃  拼音:xiāo zāng
犯罪分子出售其犯罪所得的财物。亦指收买、变造或代为销售赃物取利的行为。
词语解释:钦赃  拼音:qīn zāng
奉旨没收的款物。《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王太爷 降了 寧王 ,又逃走了,是个钦犯,这箱子便是个钦赃。”《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银子少了,他怎肯就把这钦赃放出来?”
词语解释:余赃  拼音:yú zāng
盗诈财物者之外应治罪的人。《唐律·名例·盗诈取人财物首露》:“其於餘赃应坐之属,悔过还主者,听减本罪三等坐之。” 长孙无忌 疏议:“餘赃,谓盗、诈之外,应得罪者。”
词语解释:失赃  拼音:shī zāng
被偷走的财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这东西有九分九是 继之 的失赃了。”
词语解释:寄赃  拼音:jì zāng
谓窝藏赃物。
词语解释:移赃  拼音:yí zāng
转移赃物或赃款。《老残游记》第五回:“有两三个专只犯 于 家移赃这一案的,被 玉大人 都放了。”
词语解释:坐地分赃  拼音:zuò dì fēn zāng
谓盗贼就地瓜分赃物。亦指匪首、窝主等自己不动手而坐分同伙的赃物。《品花宝鉴》第二三回:“那狗友树起党来,亲戚为一党,世谊为一党。挤他不相好的,荐他相好的,荐得一两个出去,他便坐地分贜,是要陋规的。” 茅盾 《残冬》:“ 张剥皮 自己才是贼呢!他坐地分赃……去年不是到了一伙偷牛贼么?专偷客民的牛,也偷到镇上的粉坊里; 张剥皮 他--就是窝家!”
词语解释:私赃  拼音:sī zāng
指私自贪污受贿或盗窃所得的财物。《金史·食货志四》:“上曰:‘虽非私赃,而贫民亦被其害,若止从赎,何以惩后。’”
词语解释:认赃  拼音:rèn zāng
承认偷来或骗来的赃物。《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只见御史教门子把银钟、首饰与他认赃,问道:‘这些东西哪裡来的?’”
词语解释:吞赃
犹贪赃。 南朝 梁 沉约 《忏悔文》:“或盗人园实,或偷人芻豢,弱性蒙心,随喜讚悦,受分吞贜,皎然不昧。”
词语解释:窝赃
藏匿赃物。《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小的祖遗财物,并非做贼窝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我当堂再审时,叫他口里扳着 苏州 洞庭山 某寺,是他窝贜之所,我便不加刑罚了。”
词语解释:奸赃  拼音:jiān zāng
亦作“ 姦臧 ”。
(1).谓不法受贿。《史记·张丞相列传》《邴吉传》:“ 显 ( 邴显 )为吏至太僕,坐官耗乱,身及子男有姦赃,免为庶人。”《后汉书·苏章传》:“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周永懿 贪暴不法,前使者惮其凶狡,置不敢问,公具得其姦赃,即遣吏就捕,械送於狱。”
(2).指不法受贿的人。
词语解释:真赃  拼音:zhēn zāng
谓盗窃的原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伙党有无拿获,真赃有无起认,申报某衙门。”
词语解释:坐赃  拼音:zuò zāng
(1).亦作“ 坐臧 ”。犯贪污罪;判贪污罪。《汉书·景帝纪》:“吏及诸有秩受其官属所监、所治、所行、所将,其与饮食计赏费,勿论。它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臧为盗,没入臧县官。”《东观汉记·锺离意传》:“ 显宗 时, 意 为尚书, 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守制御史 唐震 ,以欺取官物,诬陷人罪,逮至京,坐赃为民。” 林纾 《析廉》:“ 汉 法,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鄙意此特用以匡常人,若君子律身,固已廉矣。”
(2).方言。栽赃。
词语解释:婪赃  拼音:lán zāng
贪污受贿。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世宗 时, 合河 孙文定 公被诬有婪赃,据以入告者,亲王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俭者,薄以自奉,量入为出,此不亏空、不婪赃之本也。”《清史稿·施维翰传》:“镇帅拥重兵,有庸碌衰惫,缓急难恃者,有纵恣婪赃、肆虐军民者,督抚按徇隐弗纠,事发同罪。”
词语解释:盗赃  拼音:dào zāng
亦作“ 盗臧 ”。
(1).抢劫或偷窃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
(2).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