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首字词组
赃罪赃害赃械赃货狼藉赃贿狼藉赃证赃盈恶贯赃贿
赃物赃官赃污赃银赃贿狼籍赃秽狼藉赃秽赃供
赃墨赃派赃犯赃验赃货赃诬赃利赃状
赃估赃滥赃污狼籍赃赇赃金赃累赃婢赃品
赃官污吏赃据赃款赃埋赃赎赃私赃吏赃盗
赃污赃仗赃贪赃负赃罚赃私狼藉赃私狼籍赃污狼藉

词语解释:赃罪  拼音:zāng zuì
指贪污受贿罪。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公糺废赃罪,致之於理。”《南齐书·萧惠基传》:“典籤 何益孙 赃罪百万,弃市, 惠朗 坐免官。” 唐 元稹 《西州院》诗:“文案牀席满,卷舒赃罪名。”
词语解释:赃物  拼音:zāng wù
亦作“贜物”。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高宗 曰:‘若不尽追赃物,虽得罪犹不失为富人,所以无惮也。’”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不会有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愿去做窃夺别人劳动果实的盗贼,更不会在享用着这些‘赃物’的时候,反而感到幸福。”
词语解释:赃墨  拼音:zāng mò
贪污纳贿。 宋 洪适 《乾道二年殿试策题》:“赃墨之刑,非不严而未能使人皆君子之行;钱穀之问,非不勤而未能使国有积年之储。”
词语解释:赃估  拼音:zāng gū
赃物的价值。 宋 王溥 《唐会要·定赃估》:“御史中丞 李林甫 奏:天下定赃估,互有高下,如 山南 绢贱, 河南 绢贵,贱处计赃,不至三百,即入死刑,贵处至七百以上,方至死刑,即轻重不侔,刑典安寄?”
词语解释:赃官污吏  拼音:zāng guān wū lì
同“赃官汚吏”。
犹言贪官污吏。
词语解释:赃污
亦作“贜污”。 见“ 赃汚 ”。
词语解释:赃害  拼音:zāng hài
栽赃陷害。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累·张荩》:“ 张 遂解衣,众持烛共视,无有。知必他人赃害,咸为称寃。”
词语解释:赃官  拼音:zāng guān
亦作“贜官”。 贪官。《金史·选举志四》:“三月,詔赃官既已被廉,若仍旧在职必復害民,其遣驛使遍诣诸道,即日罢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巡按 南直 御史 李鳞 ,以酗酒擅出赃官,为民。”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我也不晓得 清 朝的赃官干什么的,连衙门都不晓得修一修。”
词语解释:赃派  拼音:zāng pài
犹诬陷。《红楼梦》第三四回:“﹝ 薛蟠 ﹞又駡众人:‘谁这样赃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纔罢!’”
词语解释:赃滥  拼音:zāng làn
谓贪赃枉法。 宋 包拯 《乞不用赃吏》:“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復以官爵。”《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遂出,踰百步许,入一门,牓曰‘惩戒赃滥之门’,亦大狱也。”
词语解释:赃据  拼音:zāng jù
贪赃的罪证。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説老师贿赂公行,是非倒置,以优为劣,以劣为优,后面开了赫诈秀才的款单,件件都有赃据。”
词语解释:赃仗  拼音:zāng zhàng
亦作“贜仗”。亦作“賍仗”。 罪证,犯罪的证据。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官人云:]既然无词因,令史,他有行凶的赃仗么?[外郎云:]有这把行凶的刀子。”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现今俺船上,他撇下一把刀,便是赃仗了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环子便是赃仗。”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你道是招呼尸亲,审问明白,止不过賍仗衣服。这件事有共无总是疑狱。”
词语解释:赃械  拼音:zāng xiè
指盗贼用来作案的器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如有赃械等物,俱逐件验明。”
词语解释:赃污  拼音:zāng wū
亦作“ 赃污 ”。亦作“贜汚”。亦作“贜污”。
(1).贪赃纳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百姓闻 滂 名,其有赃污未发者,皆解印綬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朝官莫不自励,皆以取受为赃汚,有终身为累,莫敢犯者。” 宋 范仲淹 《奏乞择臣僚令举差知州通判》:“若赃污不理,苛刻害民,并与同罪。”一本作“贜污”。 元 揭傒斯 《送户曹掾于孔昭赴南台掾》诗:“南臺所临十宪府,可詰寧惟在贜汚。”亦指贪赃受贿的财物。《梁书·徐文盛传》:“﹝ 文盛 ﹞又聚赃汚甚多, 世祖 大怒,下令责之。”
(2).诬陷,诬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闰娘 叫起屈来道:‘那里説起!我好躭躭坐在这里,却与谁有约来?把这等话赃汚我!’”
词语解释:赃犯  拼音:zāng fàn
贪污犯法。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昨奉三月一日敕,令往 剑南 东川 详覆 瀘川 监官 任敬仲 赃犯,於彼访闻 严礪 在任日,擅籍没前件庄宅奴婢等。” 宋 王安石 《看详杂议》:“议者以为近世县令最卑,有出身三考,无出身四考,不问其人材如何,但非赃犯,则以次而授焉。”
词语解释:赃污狼籍  拼音:zāng wū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元 黄溍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 要束木 之党八人为 道州路 总管,败政害民,赃汚狼籍。”
词语解释:赃款  拼音:zāng kuǎn
亦作“贜款”。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理足国帑》:“特置封桩库於内阁之东,凡一切赃款,羡餘银两,皆贮其内。”《清史稿·职官志一》:“赃罚库掌贮现审赃款。”川剧《芙奴传》第六场:“你父赃款免追缴。”
词语解释:赃贪  拼音:zāng tān
犹言贪污受贿。 宋 叶适 《财总论二》:“守令丞佐,持巨校,将五百,追捉乡户,号痛无告,赃贪之人又因之以为己利。”
词语解释:赃货狼藉  拼音:zāng huò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宋书·刘穆之传》:“ 穆之 中子 式之 字 延叔 ,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 扬州 刺史 王弘 遣从事检校。”
词语解释:赃银  拼音:zāng yín
亦作“贜银”。 犹赃款。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银两。《禅真逸史》第四回:“﹝ 韩回春 道﹞:‘县主听人情,将小弟三拷六问,定要招成二百两赃银。’”《清会典事例·刑部五九·刑律贼盗》:“儻保题后,别有田产钱财人口发觉者,尽行入官,将承追出结官革职,所欠赃银米穀,著落追赔。”川剧《芙奴传》第六场:“将我父囚禁监又把家抄,追赃银逼 芙奴 倚门卖俏。”
词语解释:赃验  拼音:zāng yàn
赃证。《隋书·刑法志》:“其有赃验显然而不款,则上测立。”参见“ 赃证 ”。
词语解释:赃证  拼音:zāng zhèng
犯罪的证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奸夫淫妇,赃证见在,伏乞相公明断!”《水浒传》第三十回:“原来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既然赃证明白,没话説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此时看的人,都代那 广东 人捏着一把汗,万一搜不出赃证来,他是个官,不知要怎么样办呢?”
词语解释:赃赇  拼音:zāng qiú
贪污纳贿。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将南归鸳鸯湖索诗赠行》:“宦海浩浩君身抽,魂安梦稳非赃賕。”
词语解释:赃埋  拼音:zāng mái
犹诬陷。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你合毒药,谋死员外,也是我赃埋你的?”《西游记》第二十回:“师父,你莫听师兄之言,他有些赃埋人。”
词语解释:赃负  拼音:zāng fù
谓有贪污受贿行为。《新唐书·杨绾传》:“其刺史不称职若赃负,本道使具条以闻,不得擅追及停,而刺史亦不得輒去州诣使所。”
词语解释:赃贿狼藉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陈书·蔡景历传》:“ 天嘉 之世,赃贿狼藉,圣恩録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復。”亦作“ 赃贿狼籍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崔湜 、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郑愔 俱掌銓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闕,选法大坏。”
词语解释:赃贿狼籍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见“ 赃贿狼藉 ”。
词语解释:赃贿狼藉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陈书·蔡景历传》:“ 天嘉 之世,赃贿狼藉,圣恩録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復。”亦作“ 赃贿狼籍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崔湜 、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郑愔 俱掌銓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闕,选法大坏。”
词语解释:赃货  拼音:zāng huò
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魏书·高道穆传》:“ 道穆 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南史·张永传》:“在 会稽 ,宾客有 谢方童 、 阮须 、何 达之 等窃其权,赃货盈积。”
词语解释:赃金  拼音:zāng jīn
贪污纳贿得来的钱。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既愤官绅之横暴,益肆力於贪墨之史,其赃金纍纍,经其眼线,无获免者。”
词语解释:赃赎  拼音:zāng shú
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明史·职官志一》:“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録赃赎。”《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个官是肯听你辩的?追赃赎一般,叫你讨了保,一两限不完,上了比较;再比较不完,拿来家属寄监。”
词语解释:赃罚  拼音:zāng fá
(1).追赃罚款。 宋 王溥 《唐会要·定赃估》:“仍差御史一人,专知赃赎,不得以赃罚为名,如罪名未定,妄罚其财,亦委观察判官勾当,差定后先,具名闻奏。”《元典章·户部七·仓库》:“近据书吏 王祥 呈总房专一掌管赃罚钞物,数目不为不重。”
(2).指追赃处罚的财物。《明史·职官志一》:“曰金科,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收折。”《清史稿·食货志二》:“凡诸库每岁出纳之数,皆造册送户部察覈,惟赃罚例输之刑部。”
词语解释:赃证  拼音:zāng zhèng
犯罪的证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奸夫淫妇,赃证见在,伏乞相公明断!”《水浒传》第三十回:“原来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既然赃证明白,没话説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此时看的人,都代那 广东 人捏着一把汗,万一搜不出赃证来,他是个官,不知要怎么样办呢?”
词语解释:赃秽狼藉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 严 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词语解释:赃诬  拼音:zāng wū
栽赃诬陷。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你倒将这言语赃诬我,我至死也不顺随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你剗地倒把人赃诬。”
词语解释:赃累  拼音:zāng lèi
贪污纳贿罪。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后諫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未曾任刺史县令,或在任有赃累者,宰臣不得拟议。”
词语解释:赃私  拼音:zāng sī
贪污营私。《南齐书·王奂传》:“ 安定郡蛮 先在郡赃私, 兴祖 既知其取与,即牒启, 奂 不问。”《旧唐书·酷吏传下·敬羽》:“太子少傅、宗正卿、 郑国公 李遵 ,为宗子通事舍人 李若冰 告其赃私,詔 羽 按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清史稿·简仪亲王德沛传》:“御史 朱续晫 劾 福建 巡抚 王士任 赃私,上疑不实,命 续晫 会鞫。”
词语解释:赃私狼藉  拼音:zāng sī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 茹千秋 ﹞其子 寿龄 为 乐安 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罸,傲然还县。”
词语解释:赃盈恶贯  拼音:zāng yíng è guàn
谓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甚而臺省之胥,赃盈恶贯,以置典宪,亦曰:‘为内侍泄冤也。’”
词语解释:赃秽  拼音:zāng huì
贪赃纳贿。《东观汉记·锺离意传》:“此赃秽之物,诚不敢拜受。”《北史·裴矩传》:“唯 矩 守常,无赃秽之响,以是为世所称。”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忠廉纪》:“ 于谦 囊槖萧然,乃言赃秽山积,贤否相去,奚啻天壤!”
词语解释:赃利  拼音:zāng lì
指用作贿赂的货物。《南齐书·江斅传》:“未拜,门客通赃利, 世祖 遣信捡覈, 斅 藏此客而躬自引咎,上甚有怪色。”
词语解释:赃婢  拼音:zāng bì
古代随犯罪主人的财产一同没入官府的奴婢。《唐律疏议·名例·以赃入罪》:“知是赃婢,本来不合交关,违法故买,意在姦伪。赃婢所产,不合从良,止是生产蕃息,依律随母还主。”
词语解释:赃吏  拼音:zāng lì
贪官。《新唐书·柳公绰传》:“赃吏犯法,法在;姦吏坏法,法亡。”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国初赃吏皆斩, 张希永 止盗二百四十千,亦死。”《朱子语类》卷九五:“如为大吏,便须求贤才,去赃吏,除暴歛,均力役。”
词语解释:赃私狼籍  拼音:zāng sī láng jí
同“ 赃汚狼藉 ”。 《晋书·孙盛传》:“ 温 得 盛 牋,復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 盛 到州,捨而不罪。”
词语解释:赃贿  拼音:zāng huì
(1).贪赃纳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谢幼舆 赃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一本作“ 赃贿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元礼 故胡人, 薛师 之假父,后坐赃贿,流死 岭 南。”《明史·孙丕扬传》:“ 江西 提学僉事 马犹龙 尝为刑部主事,定御史 祝大舟 赃贿,遂为庇者所恶。”
(2).赃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俊臣 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 明 张景 《飞丸记·情恨兴师》:“若不振时,埋伏他回家的往来要道,若有赃贿,奔回时抢他些,与他闹炒一场。”
词语解释:赃供  拼音:zāng gòng
赃证和口供。 郭孝成 《广东光复记》:“其 苏 姓两匪,赃供确实。”
词语解释:赃状  拼音:zāng zhuàng
贪污盗窃等的罪状。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君因》:“就 恂 素为官速谤,当便入传,引见詰问,纠其赃状,以时列闻。”《北史·元澄传》:“往年在州,於大市鞭杀五人,及检赃状,全无寸尺。”《太平广记》卷三六五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宫山僧》:“赃状无据,法吏终无以成其狱也。”
词语解释:赃品  拼音:zāng pǐn
亦作“贜品”。 即赃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把现实的王权看成赃品,把仁义是非看成刑具,把圣哲看成家奴。”参见“ 赃物 ”。
词语解释:赃物  拼音:zāng wù
亦作“贜物”。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高宗 曰:‘若不尽追赃物,虽得罪犹不失为富人,所以无惮也。’”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不会有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愿去做窃夺别人劳动果实的盗贼,更不会在享用着这些‘赃物’的时候,反而感到幸福。”
词语解释:赃盗  拼音:zāng dào
亦作“賍盗”。
(1).偷盗。《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託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
(2).指偷盗的人。《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要列位用心,若缉访得实,拿获賍盗时,小子愿出白金二十两酬劳。”
词语解释:赃污狼藉  拼音:zāng wū láng jí
谓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汚狼藉。” 唐 白居易 《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 于尹躬 ,其弟 皋謨 ,赃汚狼藉。”
贓汙狼藉:同“ 赃汚狼藉 ”。 《陈书·蔡景历传》:“﹝ 蔡景歷 ﹞以在省之日,赃污狼藉,帝令有司按问。”《陈书·宗元饶传》:“时 合州 刺史 陈裦 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敛鱼,又於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