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贿赂行赂财赂诱赂饰赂通赂岁赂珍赂
利赂礼赂责赂重赂饩赂遗赂纳赂宠赂
货赂宝赂臧赂赠赂馈赂润赂私赂瑰赂
贪赂赇赂受赂琛赂邀赂招权纳赂琦赂 

词语解释:贿赂  拼音:huì lù
(1).谓私赠财物而有所请托。《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宋 刘克庄 《龙学行隐傅公行状》:“贿赂流行,公私俱困。” 章炳麟 《讨满洲檄》:“官常之败,恒由贿赂。”
(2).指因行请托而私赠的财物。 唐 韩愈 《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王将明 当国时,公然受贿赂,卖官鬻爵,至有定价。”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他们以廉洁相号召,难道还能受贿赂?”
(3).财货。《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 李善 注引《尔雅》:“贿,财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郎君莫作恶剧,强以贿赂啗人。”
词语解释:利赂  拼音:lì lù
财货。 唐 王建 《祝鹊》诗:“神鹊神鹊好言语,行人早回多利赂。”
词语解释:货赂  拼音:huò lù
(1).财物。《荀子·富国》:“将脩小大强弱之义以持慎之,礼节将甚文,珪璧将甚硕,货赂将甚厚,所以説之者,必将雅文辩慧之君子也。”《史记·项羽本纪》:“ 汉 击之,大破 楚 军,尽得 楚国 货赂。”
(2).犹贿赂。《管子·七臣七主》:“故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而民无姦。”《汉书·杨恽传》:“货赂流行,传相放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省庭天下仪表,如用胥吏,定行货赂混淆,用进士,清源也。”
词语解释:贪赂  拼音:tān lù
贪图财贿。《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回目:“ 宋庄公 贪赂搆兵, 郑 祭足 杀壻逐主。”
词语解释:行赂  拼音:xíng lù
犹行贿。《国语·鲁语上》:“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 汉 徐干 《中论·谴交》:“至乎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求志属託,规图仕进,然掷目指掌,高谈大语,若此之类,言之犹可羞,而行之者不知耻。”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明府为州所枉,不思奋命,而欲行赂,以秽清政,是有君无臣也。”参见“ 行贿 ”。
词语解释:行贿  拼音:xíng huì
(1).流通财物。《逸周书·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谋,二、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朱右曾 校释:“行贿,通有无也。”
(2).进行贿赂。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崔昭 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宋史·度宗纪》:“﹝ 俞兴 ﹞子 大忠 挟多资为父行贿,且自希荣进。”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他也没说怎样把 瑞宣 救出来的。至于用他个人的钱去行贿,他更一字不提。”
词语解释:礼赂  拼音:lǐ lù
(1).送财物行贿。《后汉书·窦武传》:“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若遐邇一例,明考课试,则必多负笈千里以寻师友,转其礼赂之费,以买记籍者,不俟终日矣。”
(2).犹财礼。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六:“ 翼之 以其女嫁北乡 严齐息 ,寒门也,丰其礼赂。”
词语解释:宝赂  拼音:bǎo lù
贵重的财礼。《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 淮南王 大喜,厚遗 武安侯 宝赂。”《宋书·顺帝纪》:“丹雘之饰,糜耗难訾;宝赂之费,徵赋靡计。”
词语解释:赇赂  拼音:qiú lù
贿赂。《汉书·王莽传中》:“郡县赋敛,递相賕赂。”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 苏谦 者, 建 之兇豪,兵兴,席隅官势,以杀人取賕赂,屡移狱矣。”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奏记文牘,是非真伪,成於賕赂。”
词语解释:财赂  拼音:cái lù
钱财货物。《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獘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宋书·始安王休仁传》:“遂多与财赂,深相结事。” 清 汪懋麟 《送兄舟册封琉球序》:“兵威之肃服,有时而穷;财赂之怀诱,有时而竭。”
词语解释:责赂  拼音:zhài lù
索求财物。《左传·桓公十三年》:“ 宋 多责赂於 郑 , 郑 不堪命。”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至季年之 魏藻德 ,释褐四年,即擢登政府。卒之稽首贼营,拷掠责赂,以至灼肉折脛,身死名丧,又不足称矣!”
词语解释:臧赂  拼音:zāng lù
贿赂。《后汉书·陈禅传》:“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 禪 当传考,无它所齎,但持丧歛之具而已。”
词语解释:受赂  拼音:shòu lù
(1).取得财宝。《穀梁传·桓公二年》:“取 郜 大鼎于 宋 ,戊申,纳于太庙。 桓 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
(2).接受贿赂。《后汉书·皇甫嵩传》:“吏有因事受赂者, 嵩 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词语解释:诱赂  拼音:yòu lù
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晋 潘岳 《西征赋》:“降 曲崤 而怜 虢 ,託与国於亡 虞 。贪诱赂以卖邻,不及腊而就拘。”
词语解释:重赂  拼音:zhòng lù
(1).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国语·晋语二》:“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杀降》:“既而有流言,谓贼首 汪直 、 汪五峯 者,与 胡少保 俱 徽 人,潜通重赂,贷其族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宋御史 ﹞料 冯 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
(2).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汉书·王莽传上》:“﹝ 王莽 ﹞乃遣使者齎黄金币帛,重赂 匈奴 单于。”《后汉书·李固传》:“﹝ 固 ﹞上奏 南阳 太守 高赐 等臧秽。 赐 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 梁冀 。”
词语解释:赠赂  拼音:zèng lù
赠送礼物。《后汉书·羊续传》:“其所之往,輒迎致礼敬,厚加赠赂。”《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宾客辐凑,门车常有数十两,四方赠赂相係,势倾一时。”
词语解释:琛赂  拼音:chēn lù
珍宝财物。《初学记》卷二九引 南朝 宋 孔宁子 《氂牛赋》:“奉藩岳之休明,被戎荒而既序,班賝赂而来庭,超印蒟乎其所。”
词语解释:饰赂  拼音:shì lù
美好的财物。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不可以巧言动,不可以饰赂求。”
词语解释:饩赂  拼音:xì lù
赠送的财货食物。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羣吏,皆厚其餼赂。”
词语解释:馈赂  拼音:kuì lù
赠送财物;贿赂。《左传·哀公十年》:“ 吴 将伐 齐 , 越 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 浚 将佐争诣军门谢罪,馈赂交错。”
词语解释:邀赂  拼音:yāo lù
索取贿赂。《宋史·食货志下七》:“ 政和 中,宝货司立阬冶金银等岁额,或苗脉微,或无人承买,而浮冗之人虚託其名,发毁民田,骚动邀赂。”
词语解释:通赂  拼音:tōng lù
犹通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士子谤讪》:“但言官有纠 靳 京口 家人通赂鬻题,疏上不报。”
词语解释:遗赂  拼音:wèi lù
(1).谓赠送财物。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嘲人面似猿猴》:“﹝上﹞知 文树 遗赂,大笑之。”
(2).指赠送的财物。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仁宗 頷之。少选,中使閒赐黄金百两,仍语中使曰:‘ 杨畋 家贫,不得受其遗赂。’”
词语解释:润赂  拼音:rùn lù
润笔。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淑 怨 尧佐 素不荐引,虽纳其润赂,文有讥薄之意。”
词语解释:招权纳赂  拼音:zhāo quán nà lù
见“ 招权纳贿 ”。
词语解释:招权纳贿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臣寮雷孝友上言》:“既为 侂胄 所亲信,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拨置西 李娘娘 ,招权纳贿者, 李进忠 也。”《明史·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 亨 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亦作“ 招权纳赂 ”、“ 招权纳賕 ”。《元记·朴不花传》:“ 不花 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駸駸有 赵高 、 张让 、 田令孜 之风。”《明史·石亨传》:“ 亨 招权纳賕,肆行无忌。”
词语解释:岁赂  拼音:suì lù
宋 代国家为安边求和每年对外的赠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六符 盖为虏画策增岁赂者,然其尊戴中国尚尔如此,则盟好中絶,诚可惜也!”
词语解释:纳赂  拼音:nà lù
(1).行贿。《国语·晋语九》:“ 梗阳 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於 魏献子 , 献子 将许之。”
(2).受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庆历 八年,有言博士以美謚加於人,以利濡润,有同纳赂。”
词语解释:私赂  拼音:sī lù
私下贿赂。《史记·晋世家》:“ 季平子 私赂 范献子 , 献子 受之。”《后汉书·贾琮传》:“上承权贵,下积私赂,吏民怨叛。”《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想此碑虽然毁碎,尚可凑看,乃私赂守门吏卒,在庭中拾将出来。”
词语解释:琦赂  拼音:qí lù
珍贵的财物。《后汉书·仲长统传》:“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词语解释:珍赂  拼音:zhēn lù
珍宝财物。《后汉书·南蛮传》:“中国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故率数岁一反。”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帝﹞广求瑰异,珍赂是聚。”
词语解释:宠赂  拼音:chǒng lù
私宠与贿赂。《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晋书·孝愍帝纪》:“览 傅玄 、 刘毅 之言,而得百官之邪;核 傅咸 之奏、《钱神》之论,而覩宠赂之彰。”《明史·吴执御传》:“劾吏部尚书 王永光 比匪:‘用 王元雅 而封疆悮,听 张道濬 贿举 尹同皋 而祖制紊。国家立法惩贪,而 永光 诲贪。官邪何日正,宠赂何日清。’” 章炳麟 《魏武帝颂》:“夫唯其锋之鋭,故不狐媚以弭戎警;其气之刚,故不宠赂以要大政。”
词语解释:瑰赂  拼音:guī lù
犹宝物,宝贝。《拾遗记·后汉》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瑰赂南金,弥玩於王府;緹绣雕文,被饰於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