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货贿 拼音:huò huì
(1).财货,财物。《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郑玄 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秦 有天下……亟役万人,暴其威行,竭其货贿。” 黄侃 《哀平民》:“侵人之家,取其货贿。”
(2).贿赂。《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虞庆则 等奉使 关 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词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於民。’上令废之。” 明 归有光 《上方参政书》:“天下无道,乱狱滋丰,货贿多有。”参见“ 货贿公行 ”。
词语解释:货贿公行 拼音:huò huì gōng xíng
同“ 贿赂公行 ”。 《魏书·刑罚志》:“ 天平 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陈书·傅縡传》:“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词语解释:财贿 拼音:cái huì
(1).财货;财物。《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 郑玄 注:“财,泉穀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 马德驤 劾奏 普 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未尝如 狄 之入 卫 ,财贿牲畜荡然一空焉。”
(2).指俸禄。 唐 韩愈 《进学解》:“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卑。”词语解释:受贿 拼音:shòu huì
接受贿赂。 唐 元稹 《王迪贬永州司马制》:“ 王迪 为吏不廉,受贿六十餘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倘有章程玩忽,貽误政事,徇情受贿,越理取财,一经訐发,从严查办。”词语解释:贪贿 拼音:tān huì
贪图财贿。《后汉书·隗嚣传》:“上下贪贿,莫相检考。”《旧唐书·薛登传》:“夫竞荣者必有竞利之心,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才得了知县,怎的被那上司因不托人情,不送寿礼,忌才贪贿,便寻了个错缝子参了,革职拿问。”词语解释:资贿 拼音:zī huì
财货。《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我且忝为主吏,岂受资贿相遮,万一入王耳目,碎即恰似油麻。”词语解释:珍贿 拼音:zhēn huì
珍宝财物。《宋书·夷蛮传》:“都人士女,丽服光饰,市廛丰富,珍贿无量。”《新唐书·萧倣传》:“南方珍贿丛伙,不以入门。”词语解释:纳贿 拼音:nà huì
(1).受贿。《北史·樊子盖传》:“臣安能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2).行贿。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赵稹 纳贿中官 罗崇勋 ,而引为枢密副使。”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於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 清 李渔 《凰求凤·昼策》:“须要使他个个输财,人人纳贿,弄得老娘满载而归。”词语解释:责贿 拼音:zé huì
索求财物。《明史·李濬传》:“贼勒 国楨 降, 国楨 解甲听命。责贿不足,被拷折踝,自縊死。”词语解释:臧贿 拼音:zāng huì
贪污受贿。《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臧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词语解释:赂贿 拼音:lù huì
(1).谓用财物买通别人。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未几,会有赂贿母氏求於 琬 合者。 琬 知情必不可免也,自是流为娼。”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朝庭则鬻爵卖官,公行赂贿。”
(2).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未处分间,有告 文智 诈受赂贿验,遂斩之。”《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纵有拦当,亦不送官,贪图赂贿,私下脱放。”词语解释:赀贿 拼音:zī huì
财物。貲,通“ 资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陈璠临刑赋诗》:“ 璠 性憯酷喜杀,復厚敛淫刑,百姓嗟怨。五年中貲贿山积。” 元 虞集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墓碑》:“田庐资贿当没者鉅万。”词语解释:赃贿 拼音:zāng huì
(1).贪赃纳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谢幼舆 赃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一本作“ 赃贿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元礼 故胡人, 薛师 之假父,后坐赃贿,流死 岭 南。”《明史·孙丕扬传》:“ 江西 提学僉事 马犹龙 尝为刑部主事,定御史 祝大舟 赃贿,遂为庇者所恶。”
(2).赃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俊臣 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 明 张景 《飞丸记·情恨兴师》:“若不振时,埋伏他回家的往来要道,若有赃贿,奔回时抢他些,与他闹炒一场。”词语解释:重贿 拼音:zhòng huì
(1).以丰厚的财物赠人。《左传·成公十三年》:“公( 鲁成公 )如京师…… 孟献子 从,王( 周简王 )以为介而重贿之。”
(2).指用于贿赂的大宗财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乡贤》:“至有生前屡罹胥靡之罚,暴著耳目者,亦儼然当春秋两祭;而黌序中,遂借公举以媒重贿,日甚一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凡抗拘不到已改差拿,而牌上正犯,仍有不到,必该差明知必责,定受重贿,希图破调,必重责。”词语解释:赇贿 拼音:qiú huì
贿赂。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而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賕贿污令而为自恣。”词语解释:赠贿 拼音:zèng huì
赠送财物。《左传·昭公五年》:“入有郊劳,出有赠贿。” 杜预 注:“去则赠之以货贿。” 唐 柳宗元 《晋问》:“犒劳赠贿,率礼无失。” 清 全祖望 《陈卜年志》:“时大理方知 漳浦 ,招之厚赠贿焉。”词语解释:买贿 拼音:mǎi huì
收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三:“有一位工头主要也就为了生活艰难,受了国际宣传处的买贿,把铅字的铜模盗卖了。”词语解释:冒贿 拼音:mào huì
贪求财物。《南史·朱异传》:“ 异 博解多艺,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候人主意。”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陈大录为犬》:“ 秀州 华亭县 吏 陈生 者,为録事,冒贿稔恶。”词语解释:通贿 拼音:tōng huì
送礼;行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内竖 王敬 挟臣采药 江 南,横索货宝,痛箠吏民, 吴 越 大被其害。尝觅金蜈蚣,拷讯无有,里胥通贿乃喜。”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四:“解元 许秉智 ,书吏子也,通贿得元。”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士风》:“縉绅或有竿牘之私,而无通贿之事。”词语解释:荐贿
奉献财物词语解释:迁贿 拼音:qiān huì
搬运财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人计其妻迁贿之期,正当此妇乘垣后日,适相报。”词语解释:黩贿 拼音:dú huì
贪污纳贿。《明史·刘应秋传》:“一变於 严嵩 之黷贿,而士化为贪。”词语解释:居贿 拼音:jū huì
储积财物。《国语·晋语八》:“假贷居贿。”《新唐书·裴伷先传》:“﹝ 裴伷先 ﹞无復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词语解释:宝贿 拼音:bǎo huì
宝贵的财货。《左传·昭公十六年》:“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吴晗 《灯下集·郑国的商人》:“你发了财,有利市宝贿,我也不干预。”词语解释:孥贿 拼音:nú huì
家小财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丁魁楚 ﹞降於 成栋 , 成栋 杀之而有其孥贿。”词语解释:收贿 拼音:shōu huì
接受贿赂。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词语解释:方贿 拼音:fāng huì
土产;地方所有的财物。《逸周书·明堂》:“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 朱右曾 校释:“方贿,土之所有。”《国语·晋语六》:“夫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其方贿归之,故无忧。” 韦昭 注:“方,所在之方。贿,财也。”《孔子家语·辩物》:“昔 武王 克 商 ,通道於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而无忘职业。”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正银状》:“前件银,出非大冶,货在中金,敢以元正,式陈方贿。”词语解释:招权纳贿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臣寮雷孝友上言》:“既为 侂胄 所亲信,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拨置西 李娘娘 ,招权纳贿者, 李进忠 也。”《明史·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 亨 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亦作“ 招权纳赂 ”、“ 招权纳賕 ”。《元记·朴不花传》:“ 不花 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駸駸有 赵高 、 张让 、 田令孜 之风。”《明史·石亨传》:“ 亨 招权纳賕,肆行无忌。”词语解释:徵贿
求取贿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遗亲攘美之罪,徵贿鬻笔之愆, 公理 辨之究矣。”词语解释:征贿 拼音:zhēng huì
求取贿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遗亲攘美之罪,徵贿鬻笔之愆, 公理 辨之究矣。”词语解释:索贿 拼音:suǒ huì
索取贿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 伍制军 拉纳 ,继 福文襄 督 闽 ,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词语解释:私贿 拼音:sī huì
(1).私下馈赠财物。《左传·成公二年》:“王以 巩伯 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 杜预 注:“籍,书也。王畏 晋 故私宴贿以慰 巩朔 。”
(2).谓私赠。 闻一多 《静夜》诗:“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词语解释:积贿 拼音:jī huì
犹积财。 宋 岳珂 《桯史·番禺海獠》:“佘后北归,见 藤 守 王君 诸郎,言其富已不如曩日,池匽皆废,云 泉 亦有舶獠,曰‘尸罗围’,貲乙於 蒲 ,近家亦荡析。意积贿聚散,自有时也。”词语解释:器贿 拼音:qì huì
器具财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赐愿留头目八人,男妇各二十,马牛各十,锦裘蟒服四时之衣,田庐、器贿皆具。”词语解释:行贿 拼音:xíng huì
(1).流通财物。《逸周书·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谋,二、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朱右曾 校释:“行贿,通有无也。”
(2).进行贿赂。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崔昭 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宋史·度宗纪》:“﹝ 俞兴 ﹞子 大忠 挟多资为父行贿,且自希荣进。”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他也没说怎样把 瑞宣 救出来的。至于用他个人的钱去行贿,他更一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