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末字词组
李贺燕贺喜贺陛贺踵贺儤贺恭贺申贺
称贺齐贺进贺赞贺道贺酬贺敬贺燕雀相贺
庆贺表贺陈贺赏贺中贺抃贺答贺祝贺
入贺班贺致贺飨贺候贺小岁贺吐贺电贺
朝贺同贺参贺谢贺二贺宴贺奉贺 

词语解释:李贺  拼音:lǐ hè
(790—816)字长吉,唐代福昌(现在河南省宜阳西)人。南园,是李贺在家读书的地方。他写了《南园十三首》,慨叹当时有许多作品不切合实用,悲秋一类诗文用在战争中无济于事
词语解释:称贺  拼音:chēng hè
犹道贺。 宋 苏轼 《论擒获鬼章称贺太速札子》:“生擒西藩首领 鬼章 ,宰相欲以明日称贺。”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神木》:“一夕木自达于途,行声如雷,巨石为开,肤寸不损,事闻,廷臣称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真个是家家庆祝,人人称贺,参加火炬游行的,通合 武汉 三镇,怕有四五十万人。”
词语解释:庆贺  拼音:qìng hè
(1).庆祝,祝贺。《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长安 士庶咸相庆贺,诸阿附 卓 者皆下狱死。”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无任庆贺踊跃之至。”《说唐》第三十回:“ 咬金 率领众将,迎接入城,设宴庆贺不表。”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
(2).指前来祝贺的人。 汉 焦赣 《易林·益之咸》:“官爵并至,庆贺盈户。”
词语解释:入贺  拼音:rù hè
入朝庆贺。《管子·轻重》:“ 齐 之北泽烧,火光照堂下, 管子 入贺 桓公 曰:‘吾田野辟,农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词语解释:朝贺  拼音:cháo hè
朝觐庆贺。《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唐 韩愈 《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劒珮鸣相磨。”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羣臣诣 奉天殿 朝贺,礼成,即诣 文华殿 朝贺皇太子。” 刘征 《鸱鸮的下场》:“小子们,快准备朝贺的盛典,多多准备庆功的酒浆。”
词语解释:燕贺  拼音:yàn hè
(1).谓祝贺新厦落成。 北周 庾信 《登州中新阁》诗:“徒然思燕贺,无以预鵾翔。” 唐 崔融 《代家奉御贺明堂成表》:“仰之不逮,虽谢於鵾翔;成輒相欢,窃同於燕贺。”参见“ 燕雀相贺 ”。
(2).犹祝贺。 唐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紫誥鸞迴纸,清朝燕贺人。” 清 朱之瑜 《与安东守约书》之二:“贤契茂明进盛,芳春百卉,故举此以为燕贺。”
词语解释:燕雀相贺  拼音:yàn què xiāng hè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用作贺人新屋落成之语。《北齐书·卢询祖传》:“ 询祖 初袭爵封 大夏男 ,有宿德朝士谓之曰:‘大夏初成。’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
词语解释:齐贺
齐声附和
词语解释:表贺  拼音:biǎo hè
上表庆贺。《东观汉记·明帝纪》:“帝令百官採甘露悉会,公卿表贺,奉觴上寿。”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入界先经 蜀 川过, 蜀 将收功先表贺。”《旧唐书·职官志二》:“国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贺。”
词语解释:班贺  拼音:bān hè
列班庆贺。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 绍兴 十二年,太母还宫,百僚班贺。”《宋史·礼志二三》:“右僕射 王旦 充 玉 清昭应宫 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庆,百官皆班贺。”
词语解释:同贺  拼音:tóng hè
共同庆贺。后集体祝人结婚、寿辰等,多于礼品或礼单上写“某某同贺”。 唐 王建 《和蒋学士新授章服》:“翰林同贺文章出,惊动茫茫下界人。”
词语解释:喜贺  拼音:xǐ hè
欣喜庆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交盃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於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
词语解释:进贺  拼音:jìn hè
进献礼物表示庆祝。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诸王亲属进贺,独皇太子疾不能朝, 德宗 为之涕泣。”
词语解释:陈贺  拼音:chén hè
道贺;祝贺。 唐 韩愈 《贺雨表》:“无任踊跃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谨差 萍乡 县丞 李某 奉状陈贺。”
词语解释:致贺  拼音:zhì hè
道贺;致意庆贺。例如:特地赶来致贺。
词语解释:参贺  拼音:cān hè
参拜庆贺。《旧唐书·穆宗纪》:“其日,百僚、命妇宜於 光顺门 进名参贺。”《宋史·职官志二》:“皇太子正席,讲读官迭起如 延英 仪,讲罢復位。节朔不受宫僚参贺。”《水浒传》第六回:“等他来时,诱他去粪窖边,只做参贺他,双手抢住脚,翻筋斗,攧那厮下粪窖去,只是小耍他。”
词语解释:陛贺  拼音:bì hè
谓在殿阶下山呼万岁以示申贺。《魏书·沮渠蒙逊传》:“万国来庭,百辟陛贺。”
词语解释:赞贺  拼音:zàn hè
赞美庆贺。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入门,上下莫不赞贺。”
词语解释:赏贺  拼音:shǎng hè
旧时新妇进门第二天,送物给尊长亲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次日……拜尊长亲戚,各有綵段、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復换一疋回之,谓之答贺。”
词语解释:飨贺  拼音:xiǎng hè
谓送礼祝贺。《墨子·天志下》:“有具其皮币,发其綛处,使人饗贺焉。” 孙诒让 间诂:“疑‘綛处’当作‘徒遽’……发其徒遽,谓使人致贺於攻伐之国,必起发卒徒车马,以从行也。或云:‘綛’当为‘纵’之譌。”
词语解释:谢贺  拼音:xiè hè
犹感谢。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二出:“谢贺老天,可以安居。”
词语解释:踵贺  拼音:zhǒng hè
谓登门祝贺。 唐 沉亚之 《序诗送李胶秀才》:“由是后学争踵贺,相与缀裁其字句。”
词语解释:道贺  拼音:dào hè
表示祝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闔城文武印委各员,都纷纷前来道贺。”《孽海花》第五回:“一来告辞,二来道贺。”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今天是大爷的生辰,特来道贺。”
词语解释:中贺  拼音:zhōng hè
古代臣子上贺表,例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或“诚欢诚庆,顿首顿首”一类的套语,表示祝贺。后人编印文集时,每将其省略,夹注“中贺”二字代之。 宋 人文集中所载贺表,多有其例。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敢即昌期,虔申寿祝。中贺。恭维太上皇帝陛下,宅心清静,受命溥将。”参见“ 中谢 ”。
词语解释:中谢  拼音:zhōng xiè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吕氏春秋·去宥》:“有中谢佐制者,为 昭釐 谓 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 沉尹华 之弟子也。’” 高诱 注:“中谢,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记·张仪列传》:“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司马贞 索隐:“盖谓侍御之官。”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御笔曰:‘ 醴泉 县令 李君奭 可为 怀州 刺史。人莫测也。’ 君奭 中谢,上諭其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甲辰,以 悰 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及 悰 中谢,上劳之。” 胡三省 注:“既受命入谢,谓之中谢。”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后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文选·羊祜〈让开府表〉》:“夙夜战慄,以荣受忧。中谢。” 李善 注:“中谢,言臣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中谢中贺》:“今臣僚上表,所称诚惶诚恐及诚欢诚喜、顿首、稽首者,谓之中谢、中贺。自 唐 以来,其体如此。盖臣某以下,亦略敍数语,便入此句,然后敷陈其详。”
词语解释:候贺  拼音:hòu hè
问候祝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有候贺上臺啟数首。”
词语解释:二贺  拼音:èr hè
指 唐 贺德基 、 贺德仁 兄弟。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二 贺 二 虞 ,蜚声籍籍; 吴融 十詔,成於俄刻。” 周世则 注:“ 唐 贺德仁 , 山阴 人,与从兄 德基 以文辞称,人为语曰:‘学行可师 贺德基 ,文质彬彬 贺德仁 。’”
词语解释:儤贺  拼音:bào hè
即儤筵。详“ 儤筵 ”。
词语解释:儤筵  拼音:bào yán
旧指初进京任职的官吏会集同僚举行的宴会。 宋 杨万里 《送曾文卿入京》诗:“璧水蓬山剩虚席,儤筵趁取牡丹红。”自注:“朝士初上京,会集同僚,谓之儤贺。”贺,一本作“ 会 ”。
词语解释:酬贺  拼音:chóu hè
赠送礼物以示祝贺。《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慈悲愿赐哀怜,今日特来酬贺!”
词语解释:抃贺  拼音:biàn hè
拍手祝贺。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五:“严禋礼退一阳生,抃贺欢呼动四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省将军参赞报两江总督裕札》:“臺垣翘企,抃贺莫名。”
词语解释:小岁贺  拼音:xiǎo suì hè
古代臣子在小岁日向君亲朝贺的礼仪。《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南朝 宋 徐爰 《家仪》:“蜡本施祭,故不贺。其明日为小岁贺,称初岁福始,罄无不宜。”《魏书·高祖纪》:“﹝十五年﹞十有一月……丙戌,初罢小岁贺。”
词语解释:宴贺  拼音:yàn hè
宴饮庆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如泚 宾朋讌贺,车马盈门。”
词语解释:恭贺  拼音:gōng hè
向人致贺的敬词。《清会典事例·礼部·授受大典归政事宜》:“其恭贺太上皇帝传位表文,嗣皇帝登极表文,内阁另行恭进呈。”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元帝 :恭贺单于,万福吉祥。”
词语解释:敬贺  拼音:jìng hè
恭敬地祝贺。例如:敬贺新春佳节。
词语解释:答贺  拼音:dá hè
宋 时婚礼习俗,尊长回赠新婚夫妇礼物,谓之“答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尊长则復换一疋回之,谓之‘答贺’。”
词语解释:吐贺  拼音:tǔ hè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柔然族的姓。 北魏 有 吐贺真 ,见《魏书·蠕蠕传》
词语解释:奉贺  拼音:fèng hè
祝贺。《后汉书·桓荣传》:“ 永平 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詔勑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 魏 之人,老者闻见平时多出涕,少者不知所以然,百辟、四方皆奉贺。”《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位道:‘我们一定奉贺。’”
词语解释:申贺  拼音:shēn hè
表示祝贺。 唐 刘禹锡 有《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
词语解释:燕雀相贺  拼音:yàn què xiāng hè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用作贺人新屋落成之语。《北齐书·卢询祖传》:“ 询祖 初袭爵封 大夏男 ,有宿德朝士谓之曰:‘大夏初成。’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
词语解释:祝贺  拼音:zhù hè
庆贺。 巴金 《三次画像》:“我祝贺他成功地画出了他的精神状态,表现了他的‘愉快’,他的‘勤奋’,他的‘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信心’。”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三章:“ 申玉枝 和 张永德 倒没怎么回看后坡的风光,只是不时地跟西来的熟人打打招呼,互相祝贺春节。”
词语解释:电贺  拼音:diàn hè
发电报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