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贷 拼音:bù dài
(1).不施与。《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郭象 注:“不贷者,不损己以为物也。”
(2).不饶恕;不宽免。《南史·陆杲传》:“领军将军 张稷 是 杲 从舅, 杲 尝以公事弹 稷 。 稷 因侍宴诉帝曰:‘ 陆杲 是臣亲通,小事弹臣不贷。’帝曰:‘ 杲 职司其事,卿何得为嫌。’” 元 段成己 《大江东去·送杨国瑞西归》词:“岁月不贷闲人,君颜非少,我髮白如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康熙 三藩之叛,举行军法,亲贵不贷,而 吴 、 耿 之僭伪平。”
不忒,不得差错。贷,通“ 忒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晨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按,《吕氏春秋·孟春》作“不忒”。词语解释:称贷 拼音:chēng dài
(1).举债。向人告贷。《孟子·滕文公上》:“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宋 陆游 《过邻家》诗:“年丰称贷少,酒贱往来频。” 清 刘大櫆 《金府君墓表》:“而罏桥南店一夕燬于火,府君称贷为资本,久之业復振。”
(2).举债。贷款与人。《管子·轻重丁》:“令衡籍吾国富商蓄贾称贷之家,以利吾贫萌。”词语解释:借贷 拼音:jiè dài
(1).向人借用钱物。《晋书·王衍传》:“父卒于 北平 ,送故甚厚,为亲识之所借贷,因以捨之。”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三:“弟亦搜括家貲,并借贷,仅得银五百两,通公所给,是千金而已。” 巴金 《利娜》上:“他没有这笔钱,因此只得向押款银行借贷。”
(2).将钱物借给他人。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崇国赵公行状》:“民业耕者,田主借贷之。”《金史·熙宗纪》:“﹝ 皇统 四年﹞十月壬辰,立借贷飢民酬赏格。”词语解释:假贷 拼音:jiǎ dài
(1).亦作“ 假貣 ”。借贷。《晏子春秋·问下二三》:“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新唐书·高瑀传》:“自 大历 后,择帅悉出宦人中尉,所输货至鉅万,贫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则椎斲膏血,倍以酬息。” 宋 苏辙 《民政下》之二:“卹小民之所急,而夺豪民假贷之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严拒夜饮》:“ 亭林先生 ……善於治财,故一生羈旅,曾无困乏。 东海 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
(2).宽宥。《后汉书·安帝纪》:“方今盛夏,且復假贷,以观厥后。” 李贤 注:“假贷,犹宽容也。盛夏不可即加刑罚,故且宽容。”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 吴武陵 ……贜罪狼籍,勑令 广州 幕吏鞫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 太宗 时,大臣得罪者,贬謫无所假贷,制辞极言詆之。”词语解释:宽贷 拼音:kuān dài
宽恕;赦免。《后汉书·顺帝纪》:“惟 阎显 、 江京 近亲,当伏辜诛,其餘务崇宽贷。”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客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西征之役,实是抱病不前,元非临阵退缩,部下三百人匍匐保救,见在门首,望乞元帅宽贷。” 冯雪峰 《雪峰寓言·鸟和石匠》:“何况现在的法律,对于破坏分子是决不能宽贷的呵。”词语解释:容贷 拼音:róng dài
宽恕;饶恕。《后汉书·史弼传》:“ 弼 为政特挫抑彊豪,其小民有罪,多所容贷。”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於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羈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李公明 曰:‘ 孔中丞 道辅 初以太常博士知 仙源县 ,诸 孔 犯法,无所容贷。’”《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词语解释:成贷 拼音:chéng dài
谓施恩成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殊方感成贷,微物豫采甄。”词语解释:质贷 拼音:zhì dài
典押借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母闻而喜,并力质贷而付之,半载而息倍焉。”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头穀者,人质贷其穀,加息以偿,至来岁春间。除其息,仍以本穀贷。”词语解释:优贷 拼音:yōu dài
宽容,宽恕。《后汉书·袁安传》:“ 云 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於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宋书·谢述传》:“ 雍州 刺史 张邵 以黷货下廷尉,将致大辟, 述 表陈 邵 先朝旧勋,宜蒙优贷, 文帝 手詔酬纳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宜加贬黜,用申邦宪;尚从优贷,俾佐远藩。”词语解释:赈贷 拼音:zhèn dài
救济。《汉书·王莽传下》:“今东方岁荒民飢,道路不通, 东岳 太师亟科条,开东方诸仓,賑贷穷乏,以施仁道。”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君致富虽纤微,然遇旱飢,輒再出稻子数千斛,助州县賑贷。” 清 刘大櫆 《张复斋传》:“值岁歉,先生请穀得七千餘石,多方賑贷,全活甚众。”词语解释:乞贷 拼音:qǐ dài
求讨;求借。《史记·孔子世家》:“游説乞贷,不可以为国。”《梁书·任昉传》:“ 昉 不治生产,至乃居无室宅。世或讥其多乞贷。” 宋 陆游 《村饮》诗:“盐醯乞贷寻常事,恼乱比邻莫愧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村中有货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价不能足,又多方乞贷於戚里。”词语解释:含贷 拼音:hán dài
包涵,宽恕。《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少不由道,过在人伦,长窃非任,遂蒙含贷。”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朝廷惟务含贷,以存大体。”词语解释:无贷 拼音:wú dài
不予宽恕。《宋书·邓琬传》:“尚书下符曰:‘……兵交之日,不得妄加侵犯,若有逼损,诛翦无贷。’”词语解释:举贷 拼音:jǔ dài
放债。《北齐书·李元忠传》:“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 宋 司马光 《言赈赡流民札子》:“若富室有蓄积者,官给印历,听其举贷,量出利息。”词语解释:振贷 拼音:zhèn dài
赈济。《汉书·文帝纪》:“百姓鰥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晋书·王羲之传》:“时东土饥荒, 羲之 輒开仓振贷。”《南史·孝义传上·徐耕》:“大旱人飢, 耕 诣县陈辞,以米千斛助官振贷。”《明史·贾三近传》:“畿辅大饥,振贷有方。”词语解释:恩贷 拼音:ēn dài
施恩宽宥。多用于帝王。《汉书·王訢传》:“今復斩一 訢 ,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遍中外……翻令凶恶囚,累累受恩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三失印》:“其初皆蒙恩贷,最后下狱,而印偶获,则部吏所盗也,上始宥之。”词语解释:善贷 拼音:shàn dài
善于施与;善于宽假。《老子》:“夫唯道,善贷且成。” 陈鼓应 今注:“贷,施与。”《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匡復社稷,大弘善贷。” 吕延济 注:“贷,谓假借人性命也。”词语解释:赊贷 拼音:shē dài
赊欠;借贷。《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词语解释:责无旁贷 拼音:zé wú páng dài
谓自己应尽的责任,无法向旁人推卸。《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清文宗显皇帝实录》:“至 吉尔杭阿 接任巡抚责无旁贷,即应督兵迅图克復 上海 县城,以副委任。”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盖 刘铭传 以原议之人,始终经理,即待其效于十年以后,尤属责无旁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挽救民族危亡于倒悬之中,我们青年学生当然责无旁贷。”词语解释:原贷 拼音:yuán dài
宽恕;免罪。《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仪 者, 许褚 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北史·毕众敬传》:“ 众敬 拔刀破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贷,何用独全!’” 宋 苏轼 《上吕相公书》:“若今后实醉不醒而杀,其情可悯,可以原贷。”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后主 尝校猎 青龙山 ,还憩大理寺,亲録囚徒,原贷甚众,群臣称颂。”词语解释:谗贷 拼音:chán dài
犹谗慝。《大戴礼记·用兵》:“暴慢是亲,谗贷处穀,法言法行处辟。”参见“ 谗慝 ”。
词语解释:谗慝 拼音:chán tè
(1).邪恶奸佞。《左传·成公七年》:“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
(2).指邪恶奸佞之人。《管子·五辅》:“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詰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后汉书·公孙瓒传》:“信用谗慝,济其无道。 绍 罪七也。”《明史·刘元珍传》:“意者天厌其奸,以警悟陛下,俾早除谗慝乎。”
(3).进谗陷害。《金陀粹编》卷二八引 宋 岳珂 《为大父先臣飞准告追封鄂王称谢事谢宰执启》:“乃如大父之忠勤,昔被元姦之谗慝,横加不韙,滥及非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嵇文恭公》:“时 于和 以贪刻闻,而公以和平处其间,初无所建白,然 和相 素加谗慝。”词语解释:取贷 拼音:qǔ dài
向别人借取。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词语解释:贾贷 拼音:jiǎ dài
买卖。 汉 焦赣 《易林·鼎之坤》:“ 郤叔 贾贷,行禄多悔,利无所得。”词语解释:资贷 拼音:zī dài
借贷。《宋史·食货志上三》:“伏见兴师以来, 陕西 府库仓廩储蓄,内外一空,前后资贷内藏金帛,不知其几千万数。”词语解释:逋贷 拼音:bū dài
(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词语解释:赦贷 拼音:shè dài
宽恕,饶恕。《宋史·高宗纪四》:“禽捕首领,赦贷胁从。” 宋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言路有为道地者,使刑部諭公以建储赦贷之。”词语解释:贳贷 拼音:shì dài
(1).借贷。《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 宋 叶适 《梁父吟》诗序:“当幼孤之际,不洁其名;处富贵之隆,不安其利。 伊尹 、 周公 ,盖庶几焉;岂与 管仲 能合诸侯则三归反坫, 萧何 保 关 陇 乃赖田宅貰贷以自污比哉!” 清 张惠言 《先妣事略》:“比日昳,乃貰贷得米,为粥而食。”
(2).赦免;宽纵。 章炳麟 《訄书·刑官》:“自夫人以下,皆行其罚,而国君独貰贷乎?”词语解释:贷贷 拼音:tè dài
借贷。 宋 楼钥 《文林郎监泰州盐仓周大老降两资放罢制》:“详究始末,失职已多,而又不能自别于貣贷之嫌,再鐫厥官,归务循省。”词语解释:贷贷 拼音:dài tè
借贷。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资本非能人人具足也,於是乎有贷貣。”词语解释:农贷 拼音:nóng dài
农业贷款的简称。词语解释:轻贷 拼音:qīng dài
轻易饶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按臺 早知此事,密访已久,如何轻贷得!”词语解释:出贷 拼音:chū dài
出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於是 田常 復脩 釐子 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新华月报》1952年第3期:“各地区应大量生产水车并及时出贷。”词语解释:蠲贷 拼音:juān dài
谓免除租税,借放钱粮。《新唐书·韩滉传》:“ 大历 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 黎干 言状, 滉 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明史·詹兆恒传》:“又言 楚 豫 之疆尽青燐白骨,新徵旧逋,断无从出,请多方蠲贷。” 清 冯桂芬 《〈江阴捐赈录〉序》:“后世民无世业,遂无遗积,凶岁所仰望者蠲贷耳。”词语解释:丐贷 拼音:gài dài
(1).乞求借贷。《宋史·宦者传四·甘昪》:“ 临安 尹 胡与可 为小官时,匄贷於富民 马氏 ,不如欲,衔之。”
(2).贷予;借给。 宋 苏辙 《臣事》下:“千金之家,持其赢餘以匄贷邻里之贫民,薄息缓取,而可以豪横於乡党。”词语解释:丐贷 拼音:gài tè
乞求。《汉书·陈汤传》:“﹝ 汤 ﹞家贫匄貣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词语解释:倍贷 拼音:bèi dài
借一还二。《管子·治国》:“上徵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徵矣。” 尹知章 注:“倍贷,谓贷一还二也。”词语解释:信贷 拼音:xìn dài
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的总称。一般指银行的贷款。 薛暮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价值规律和我们的价格政策》:“国家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对农民增加财政信贷投放,也会增加农民的购买力。”词语解释:隆贷 拼音:lóng dài
指皇帝的恩赐。《宋书·谢灵运传》:“施隆贷而有渥,报涓尘而无期。”词语解释:沾贷 拼音:zhān dài
恩贷。谓皇帝下令蠲免赋税。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又念八州之内,九赋用殷,庆泽旁流,所宜霑贷。”词语解释:严惩不贷 拼音:yán chéng bù dài
严加惩办,不予宽容。 毛泽东 《中共发言人关于命令国民党反动政府重新逮捕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其他 日本 战争罪犯,暂由你们管押,听候处理,一概不得擅自释放或纵令逃逸,违者严惩不贷。”词语解释:高利贷 拼音:gāo lì dài
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借贷。《陕北民歌选·地主坐下吃》:“人人脑筋开,全世界都公开,豪绅地主高利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佃农遭受着地主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词语解释:丐贷 拼音:gài dài
乞贷,请求借贷。《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嗜饮博,数丐贷于人,无行检,不为姻族齿。”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未几归寧,感寒疾数日而卒。夫家在外邑,方暑不可待其至,又丐贷以殮。” 清 张际亮 《送雪麓督粮粤东》诗:“不惜吾贫絶丐贷,但愿官贤计长久。”词语解释:弘贷 拼音:hóng dài
犹宽恕。《旧唐书·德宗纪上》:“ 朱滔 以 泚 连坐,路远必不同谋,永念旧勋,务存弘贷,如能效顺,亦与惟新。”词语解释:末贷 拼音:mò dài
从轻发落。《新唐书·哥舒翰传》:“ 翰 叩头从帝,且泣。帝寤,为末贷其罪, 忠嗣 不及诛。”词语解释:平贷 拼音:píng dài
谓平反免罪。《新唐书·李方玄传》:“有大狱,论死者十餘囚, 方玄 刺审其寃,悉平贷之。”词语解释:横贷 拼音:héng dài
谓踰分宽恕。《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词语解释:赍贷
向人借贷。《史记·货殖列传》:“ 吴 楚 七国兵起时, 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齎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 关 东, 关 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汉书·货殖传》作“齎貣子钱家”。 颜师古 注:“行者须齎粮而出,於子钱家貣之也。貣谓求假之也。” 清 黄生 《义府》:“齎贷子钱,谓操券以贷钱也。”词语解释:法无可贷 拼音:fǎ wú kě dài
谓按法律不可宽恕。《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赦胁从之义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马子畦 ﹞实属甘心从逆,法无可贷,应请即予就地正法,以昭炯戒。”词语解释:沾贷 拼音:zhān dài
同“霑贷”。
恩贷。谓皇帝下令蠲免赋税。词语解释:差贷 拼音:chà dài
失误。《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郑玄 注:“差贷谓失误。”词语解释:湔贷 拼音:jiān dài
指改过赎罪。《新唐书·吐蕃传上》:“ 吐蕃 又遣使者上书言:‘……今舅许湔贷前恶,归於大和,甥既坚定,然不重盟为未信,要待新誓也。’”词语解释:宥贷 拼音:yòu dài
谓宽免其罪。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吾制鐘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復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词语解释:放高利贷 拼音:fàng gāo lì dài
以获取高利息为目的而借钱给别人词语解释:放贷 拼音:fàng dài
贷给款项。词语解释:春贷 拼音:chūn dài
春季借贷。《淮南子·说山训》:“春贷秋赋,民皆欣。” 高诱 注:“春饥而予,秋丰而收,故民欣也。”《宋书·食货志上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词语解释:借贷 拼音:jiè tè
谓监守者将自己保管的官物非法送人。《唐律疏议·名例四》释文“借貣”:“谓监临主守,将官物与人也。”词语解释:旁贷 拼音:páng dài
谓推卸于他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窃以为 世宗 肃皇帝 之英武,威福操纵,无所旁贷。”如:责无旁贷。词语解释:洗贷 拼音:xǐ dài
赦免。《新唐书·张廷珪传》:“ 张易之 诛,议穷治党与。 廷珪 建言:‘…… 易之 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己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中宗 纳之。”词语解释:恕贷 拼音:shù dài
宽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饥民强盗人穀米》:“今犯至死者,依元条不用灾伤减等,则是觉恕贷之不足以戢盗,而改出此令,足为至当也。”词语解释:曲贷 拼音:qǔ dài
犹私恩。《新唐书·苗粲传》:“奬而不言其善,斯谓曲贷;罚而不书其恶,斯谓中伤。曲贷,则授受不明,而私幸之门启;中伤,则枉直无辨,而谗间之道行。”词语解释:给贷 拼音:gěi dài
借给。《后汉书·虞诩传》:“寻 永平 、 章和 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词语解释:告贷 拼音:gào dài
请求别人借给钱款;借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资斧匱竭,无可告贷。” 郑观应 《盛世危言·国债》:“故各国兴大役、出大军,国用不敷,即向民间告贷,动輒数千百万。” 朱自清 《哀韦杰三君》:“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他急得只好写快信向 陈晓 告贷。”词语解释:行贷 拼音:xíng tè
犹行乞。《荀子·儒效》:“今有人於此,屑然藏千溢之宝,虽行貣而食,人谓之富矣。” 杨倞 注:“行貣,行乞也。”词语解释:衍贷 拼音:yǎn tè
见“ 衍忒 ”。
词语解释:衍忒 拼音:yǎn tuī
推算过失。《书·洪范》:“卜五,占用二,衍忒。” 蔡沉 集传:“衍,推。忒,过也。所以推人事之过差也。”《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衍貣”。词语解释:百不一贷 拼音:bǎi bù yī dài
犹言无一宽免。《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信之,詔於 丽景门 别置狱,敕 俊臣 等顓按事,百不一贷。”词语解释:率贷 拼音:lǜ dài
唐 代的一种杂税,即对富户按其财产的比率强制举债。《新唐书·食货志一》:“ 肃宗 即位,遣御史 郑叔清 等籍 江 、 淮 、 蜀 、 汉 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谓之率贷。”词语解释:特贷 拼音:tè dài
特予宽免。《宋史·刑法志二》:“统制 王德 擅杀军将 陈彦章 ,臺鞫当死,帝以其有战功,特贷之。”《宋史·刑法志三》:“凡命官犯重罪……其坐死特贷者,多杖、黥配远州牢城。”词语解释:矜贷 拼音:jīn dài
怜恤宽恕。 宋 岳飞 《乞以明堂恩补张所男宗本奏》:“其间误国败事者,固亦不乏,然圣恩宽大,终於一切矜贷。” 宋 陆游 《逆曦授首贺皇后笺》:“尚加矜贷,曲示涵容。”词语解释:禀贷 拼音:bǐng dài
官家以粮食借给他人。《后汉书·仲长统传》:“天灾流行,开仓库以稟贷,不亦仁乎!”《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於是丰富之家,各出义穀,助官稟贷,荒民获全。”词语解释:破贷 拼音:pò dài
借用。《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如有身故军粮、倒死马料食用不尽者,见在数目却粮军人就用,无得私下破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