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虎贲 拼音:hǔ bēn
(1).勇士之称。賁,通“ 奔 ”。《书·〈牧誓〉序》:“ 武王 戎车三百两,虎賁三百人,与 受 战于 牧野 。” 孔 传:“勇士称也。若虎賁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战国策·楚策一》:“虎賁之士百餘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山。”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虎賁”:“谓《牧誓》之‘虎賁’为虎賁之卒,非《周礼·夏官》‘虎賁氏’之官,故非‘百夫长’也。‘三百人’当为‘三千人’,因沿上文‘三百两’而误。”按, 王 说是。《孟子·尽心下》作“虎賁三千人”。
(2).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汉武帝 时置期门。 平帝 时改为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主宿卫。历代因之,至 唐 始废。
(3).星名。在狮子座。 唐 人避 太祖 李虎 讳,改作“武賁”。词语解释:孟贲 拼音:mèng bēn
战国 时勇士。《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夫子过 孟賁 远矣。” 孙奭 疏引《帝王世说》:“ 秦武王 好多力之人, 齐 孟賁 之徒并归焉。 孟賁 生拔牛角,是谓之勇士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虽 賁 育 之勇不及陛下” 司马贞 索隐引《尸子》:“ 孟賁 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多力何必 孟賁 、 乌获 ;逸容岂唯 郑旦 、 毛嬙 。” 唐 罗隐 《芳树》诗:“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则 秦王 不肯歛手下 沙丘 , 孟賁 不合低头入 蒿里 。” 明 何景明 《赠向先生序》:“ 孟賁 之力,罢於累试; 由基 之巧,废於百发。” 宁调元 《壬子感事》诗之一:“六朝金粉推 红玉 ,七郡良家尽 孟賁 。”词语解释:白贲 拼音:bái bēn
朴素无华的装饰。《易·贲》:“上九,白賁无咎。” 王弼 注:“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在其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 唐 武则天 《改元光宅赦文》:“宜从白賁之象,以辅黄中之运。” 明 张居正 《贺傅少崖少司寇三品奏最序》:“盖 孔子 筮而遇白賁之繇,曰舍之,谓其徒白而无采也。” 章炳麟 《与王鸣鹤书》:“其绪言为文辞,竺学而不文,白賁也。”词语解释:褒贲 拼音:bāo bēn
亦作“褒賁”。 犹褒美。《宋书·良吏传·徐豁》:“拯卹有方,济厥饥饉,虽古之良守,蔑以尚焉。宜蒙褒賁,以旌清绩。”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见寄》诗:“先生喜诱掖,貽诗极襃賁。” 宋 欧阳修 《再乞召陈烈札子》:“褒賁所及,足以劝天下之为善者。”词语解释:光贲 拼音:guāng bēn
犹光临。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荣分右职,光賁遐藩。” 明 孙梅锡 《琴心记·挑动春心》:“无能山野,久慕高风,又幸识荆,又承光賁。”词语解释:旌贲 拼音:jīng bēn
褒美。《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賁,甚愿诣闕谢恩。” 唐 司空图 《寿星述》:“英衮赞翘勤之旨,幽人荷旌賁之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元年》:“ 準 既赠中书令, 亿 宜蒙旌賁。”词语解释:贲贲 拼音:bēn bēn
(1).状柳宿之形。《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杜预 注:“賁賁,鸟星之体也。鶉,鶉火,星名。” 杨伯峻 注:“賁音奔,賁賁,状柳宿形。” 金 赵秉文 《仿玉川子沙麓云坞砚屏为吕唐卿藏》诗:“鶉火賁賁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
(2).跳行争斗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郑玄 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 清 俞樾 《余莲村劝善杂剧序》:“夫牀笫之言不踰閾,而今人每喜於宾朋高会,衣冠盛集,演诸淫褻之戏,是犹 伯有 之赋‘鶉之賁賁’也。”
(3).象声词。形容声音宏大。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钟颂》:“宅兮囷囷,触兮賁賁;摩乹盪坤,以警昕昏。”词语解释:育贲 拼音:yù bēn
古力士 夏育 与 孟贲 的并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如视不视,听不听,言不言,行不行,虽有 育賁 ,其犹侮诸。”词语解释:宠贲 拼音:chǒng bēn
《易·贲》:“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李鼎祚 集解引 荀爽 曰:“賁饰丘陵,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五为王位,体中履和,勤贤之主,尊道之君也。”后儒多理解为在上位者礼贤下士聘用贤人之意,故以“宠賁”为征聘的荣耀。 清 顾炎武 《复周制府书》:“未得登龙,俄承遗鲤,将下交乎白屋,復宠賁乎元纁。此真 姬公 吐握之风,当亦 园 綺 趍从之日。”词语解释:武贲 拼音:wǔ bēn
即虎贲。勇士之称。 唐 人避 太祖 李虎 讳改。《陈书·高祖纪上》:“以公嶷然廊庙,为世鎔范,折衝四表,临御八荒,是用锡公武賁之士三百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君读余注〈孙子〉》:“将为文者备,岂必握武賁。”词语解释:追贲 拼音:zhuī bēn
旧指身后追加恩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癸酉,贵妃 张氏 薨……宜有以追賁之。”词语解释:下贲 拼音:xià bēn
敬语。下降,降临。语出《诗·小雅·白驹》:“賁然来思。”贲然,盛饰光采之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蜜章密章》:“ 王崇述 神道碑云:没代流庆,密章下賁。”词语解释:鹑贲 拼音:chún bēn
指《诗·鄘风·鹑之奔奔》篇。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左氏春秋下》:“ 伯有 愤于 晋 执 卫侯 , 郑伯 为请而不获命,必待纳 卫姬 而后释之,故赋《鶉賁》以刺 赵武 。”参见“ 鶉奔 ”。
词语解释:鹑奔 拼音:chún bēn
(1).《诗·鄘风》篇名《鹑之奔奔》的略称。 汉 徐干 《中论·法象》:“ 良霄 以《鶉奔》丧家, 子展 以《草虫》昌族。”因《鹑之奔奔》系刺 宣姜 与 公子顽 之淫乱事,故后以“鶉奔”为私奔义。 明 邵璨 《香囊记·义释》:“看老嫗孤寒可矜,这少妇贞烈可旌,想不是鶉奔妾媵。” 明 屠隆 《昙花记·士女私奔》:“儿之不才,不能徵礼雁奠,乃尔託志鶉奔,非止动以丽情,亦雅慕其才藻。”
(2).如鹑之奔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二十五王靡旗乱辙,七十六栅鶉奔雉窜。” 倪璠 注:“言 弘 破 吐谷浑 如逐猎也。”词语解释:临贲 拼音:lín bēn
敬语。犹光临。语本《诗·小雅·白驹》:“賁然来思。” 毛 传:“賁,饰也。” 朱熹 集传:“賁然,光采之貌也。” 宋 苏辙 《元祐七年生日谢表》之一:“使华临賁,亲族增荣。”词语解释:典贲 拼音:diǎn bēn
见“ 典坟 ”。
词语解释:典坟 拼音:diǎn fén
亦作“ 典賁 ”。 三坟五典的省称。指各种古代文籍。《淮南子·齐俗训》:“衣足以覆形,从典坟,虚循挠便身体,适行步。”《隶续·汉郎中王政碑》:“研典賁。” 洪适 释:“碑以‘賁’为‘坟’。” 晋 潘岳 《扬荆州诔》:“游目典坟,纵心儒术。” 宋 梅尧臣 《送代州钱防御》诗:“鐘鼓陈牛酒,衣裘论典坟。”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 曹葆华 《悼--敬献于沫若先生之灵》诗:“我把灵魂在典坟中埋葬,从朝至晚与古人谈讲。”词语解释:诸贲 拼音:zhū bēn
古代勇士 专诸 和 孟贲 的并称。 汉 邹阳 《上书吴王》:“然则计议不得,虽 诸賁 不能安其位,亦明矣。” 汉 马融 《长笛赋》:“牢剌拂戾, 诸賁 之气也。” 唐 权德舆 《唐故尚书右仆射赠太子太保姚公集序》:“分閫东郡,闲邪秉直,志气所申,勇若 诸 賁 ,天下之人称焉。”词语解释:辱贲 拼音:rǔ bēn
犹言屈尊光临。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荒山空寂,与世相絶久矣。客何缘辱賁於此。”词语解释:黝贲 拼音:yǒu bēn
古勇士 北宫黝 和 孟贲 的并称。见《孟子·公孙丑上》。 唐 柳宗元 《闵生赋》:“ 孟軻 四十乃始持心兮,犹希勇乎 黝 賁 。”词语解释:广贲 拼音:guǎng bēn
洪亮激昂,賁,通“ 愤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賁之音作,而民刚毅。” 郑玄 注:“賁,读为愤。愤,怒气充实也。”词语解释:炳贲 拼音:bǐng bēn
文采炳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是以章式炳賁,志在典謨,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词语解释:旅贲 拼音:lǚ bēn
官名。《周礼·夏官·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国语·鲁语下》:“诸侯有旅賁,御灾害也。”《国语·楚语上》:“在舆有旅賁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 清 孙枝蔚 《卫武公规箴图》诗:“旅賁与贄御,其职盖已卑。”又 汉 卫尉属官有旅贲令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词语解释:显贲 拼音:xiǎn bēn
显扬光大。 元 马祖常 《思州军民宣抚使田冕晃和尔布哈封赠二代制》:“妇道母德,可以表率宗族而成其夫子者,顾宜有以显賁之也。”词语解释:息贲 拼音:xī bēn
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侯。《素问·阴阳别论》:“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賁者,死不治。”《难经·五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賁,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词语解释:征贲 拼音:zhēng bēn
谓征聘。《文选·范晔〈逸民传论〉》:“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 张铣 注:“徵,求;賁,饰也。”参见“ 徵聘 ”。
词语解释:徵聘
1.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 孟献子 聘于 周 ,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
2.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后汉书·黄琼传》:“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 李固 素慕於 琼 ,乃以书逆遗之。”《宋书·隐逸传·翟法赐》:“违避徵聘,遁跡幽深。”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 次仲 有道,詔徵聘,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若知县肯来相请,便似朝廷徵聘一般。”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失之则耆硕不闻徵聘,终老茅菅。”